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让阅读走进学生心中(精选多篇)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6-90042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5 22:56: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阅读走进学生心中

让语文阅读走进学生心中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运用:注重教师的范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阅读的方法”,坚持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勤做笔记,交流体会等方法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进阅读。

【关键词】:范读以读为本多媒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下面我谈谈教学中我的几点粗浅经验:

一、注重教师的范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高质量的范读课文,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领悟文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把握文章的基调,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我一起读起了课文,读出了对昔日圆明园辉煌的赞叹,也读出了对西方列强践踏劣行的憎恶,有的学生还说:“听老师读,好像真的看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也看到了西方列强的惨无人道”。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范读时我亲切地告诉学生: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基调后,我范读课文,引领学生聆听、感受积极的生命观。学生随我一起轻声地读,细心地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长期坚持范读课文,学生的语感会有所提高,积累了语言,对阅读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阅读的方法”,坚持以“读”为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引导、点播、必要地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指导学生阅读的声调、语气、重音等,同时把“读”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让学生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首先介绍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学生知道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亲切、爱怜、压抑、愤懑,学生朗读时我适时范读,个别加以指导,学生慢慢地模仿体验,再运用上述三步骤引领用心地读课文,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领会了作品的深层含义,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教学时,我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赞叹的语调把桂林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读出来,在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壮美,这样,学生在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中领略了“仙境”般的山水美景,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感情。

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生动、鲜活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生动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可以借助课件展示“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

街、金碧辉煌的殿堂、精美的玉器、历代名人的字画”引领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为让学生感受这座“万园之园”竟在三天之内化成了一片灰烬,可以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西方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再如《观潮》一文,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如果配以视频学生就会亲眼看到大潮的壮丽奇观,亲耳听到澎湃的声音,对课文就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既动眼、动口,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阅读效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所提高。

四、勤做笔记,交流体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地读书习惯,巩固阅读效果,我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他们既然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在学生间开展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故事会等交流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可以更好地巩固阅读的成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语文阅读走进学生心中,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个人简介 姓名 :许雪莲性别:女年龄33岁出生年月:1978年8月详细邮寄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中心小学(原李家中学)电话***邮编:251500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第二篇: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中

“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中”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曲曲折折。我边模仿别人管理方法边尝试自己的想法,但多是失败的。即使见效的所谓经验,也只是短暂的,时常让我感到挂个班主任真是百般无奈。索性阐开心扉,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窝。究竟怎样让学生走入老师的心中?在此,我从管理班级的烦躁狂浪中采撷几朵小浪花现现丑。

放下老师的架子

⑴课内外两种神态。

我在课堂上很严肃,但课后很随和,对学生的招呼一定会“回礼”,甚至夸上一两句“最近表现不错。”“进步了”„„

为学生而弯腰。

在课堂上,学生的笔滚到我脚边,学生正欲欲起身去捡,我会立即弯腰捡起笔给他。他会立即露出感激的神情。平时走路发现身边有垃圾,此时学生也经过这里,我会顺手拾起那张纸屑,学生看了自然会跟着做了.⒉尊重学生

⑴尊重学生的想法

①对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老师应把所有岗位都拿出来竞选,并许可毛遂自荐。班干部一选出来,老师就要着手培养他们,充分相信、尊重他们,给他们创造挖掘潜能的机会。

②在平时的管理中,我常常教育学生去赏识别人身上的优点,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譬如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叫郑青华,前年才读二年级,她不管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做得非常好。我在班上表扬她,并讲明她为什么能做得好。如有一次,我生病了请假一节课,事先叫青华把一份作业抄在黑板上让同学做。学校也安排了一位老师看课。事后,那位老师告诉我,说“你班的那个女孩,粉笔字写得很漂亮,而且很快,非常老练。”我听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同学门,并引导其他同学怎样向青华学习,只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想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成功的。从那以后,渐渐地,我班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学粉笔字写得好,今年四年级了,出班刊就可以随意叫几个了。

③给班干一个自由飞翔管理班级的空间。

以前我都是指定班长管纪律,上课喊“起立!”老师去开会了同学在教室自习,谁捣

乱记名字。接这个班选好班干后,我常对班干说动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流动红旗,而后留意班级状况,发现情况不妙,再询问管理方法并给以指导。班干个个天天都有的忙乎,而且还会八仙过海想出很多管理班级的好办法,所以,上学期,我班被评为先进班级。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感到很光彩。

⑵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果我发现了学生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犯错误,或一个很简单的字也会写错,一个很常见的字会读错,我不劈头盖脑地说:“真笨!”而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况适时地讲一个小故事或笑话,让他听了在自我解嘲中慢慢地领悟﹑改正。如学生最容易把多音字的字音混淆读,我就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原先是好朋友却因一张借条打官司。“„„还欠款7万„„”问:借的人究竟给了多少钱?教室里顿时“7万”“5万”为什么?“hái欠7万”“huán 7万”.再让学生读句子或短文自然更认真了。

⒊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

⑴勤换班刊。

引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鼓励大胆创作。班刊周周换,第一周班刊由班主任出,给学生示范。第二周,由班主任排版,指定学生画画、写字。从第三周起,由班主任排版,剩下的任务,谁想表现谁都可以上,但要求认真,材料学生自己找。发现出不好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而不当众评比,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表现欲。

学习园地的作品展示——采取随机展示法。

平时批改作业时,发现好的作业及时展示,遇到节日就让学生自由创作,择优展示。每月组织一次学生集体创作,举行一次比较大型的作品展示。

⒋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⑴亲近学生。

下课了,我很少从讲台径直走出教室,而是走进学生当中,翻翻他们的笔记,看看他们的练习册,拉拉家常,说说老师工作,让学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几回后,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围了过来,夸奖的、询问的、告状的„„

⑵勇于承认错误。

课堂上,老师有时也会讲错问题,千万不要将错就错。有一次,我把“条”写成了

“上反文头下木字底了”。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指出了。而且一段话错了好几处。一开始,我想自己出了这么多错,往后又怎能批评学生呢?干脆说错一点没关系。转念一想,还是向学生承认了错误。并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只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还是好学生。因为人无完人。

5、引导学生人生志向。

生字教学我一贯都是让小老师教学的。有一次,我发现她的教学姿势很好,我就当场夸奖她“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老师的。”从那以后,吴玉颜同学表现更积极了,而且在一次小作文里还写下自己的志向“长大后要当一名好老师。”我班上有一名女生,母亲早逝,其父至今未续。我了解情况后,对她说:“你爸不简单!”接着告诉她,“你爸都是为了你,他是期待着你的好成绩,长大以后有分好的工作„„”从此,这两名学生一直是班上的优秀生。

⒍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晨会课上,抽出几分钟评析学生昨日的情况,提示学生当天应注意的事项,应完成的任务。

⒎ 营造和谐的团队气氛

⑴班干部之间互相配合工作

每节课下课组长检查课堂笔记、每天早上到校学习委员、科代表检查家庭作业

a)

好生差生组成手拉手活动

⒏ 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⑴老师准时上下班,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此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⑵引导学生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之成为具有坚强意志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⑶对问题学生的管理。

我刚接过这个班级时,常常被一小部分学生搅得心烦意乱,随着时间推移,捣蛋鬼是谁,越来越清楚了,进而观察研究这几个“捣蛋鬼”,然后进行归类,如郑新机是遗传性的弱智,所以,每天的作业只布置给他的是抄写生字并要求按田字格写工整;

郑新锋是基础差,而自尊心强的学生,我常常要像哄幼儿小朋友一样的去哄他;郑福棵有点多动症,加上家长的溺爱,一天到晚由他吃零食。我了解情况后,首先劝家长不要让他吃零食。有一次,他竟然因为没零食吃而不到校上课。家长硬拽也无法使他进教室,就打电话给我。我一边劝他先进教室一边叫他母亲离开去买零食。学生进教室了,当然他母亲不会真的去买的。坐在座位上一时他也无心读书,手指一直伸进嘴里吸。我当时看了真的很冒火,但我只对班上同学说看着郑福棵。同学都偷偷地笑了。郑福棵也感到不好意思。过后我打电话给他家长,告诉她孩子要钱了就和我联系,了解情况。当着郑福棵的面给他家长打电话,确实没笔写字了就买笔给他,确实是老师要求上交的给定个数如数上交。经过两年的克服,我再也没见过郑福棵的毛病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了。

总之,用你的眼神去传递,用你的真情去感动。你的学生自然会理解你的苦心,理解你的用意。走进你的心间,铺开他的人生之路。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近十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做好预设,把握生成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记得教学一年级《比尾巴》一课,当教学生字词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老师,您错了。‘巴’在生字表里标了声调,在课题上,没有标声调,为什么?”我立即停下来,表扬他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提得问题很好!同学们看过来,‘巴’字很有趣,单个字出现时读本音‘bā’,与‘尾’字交朋友时,要读轻声‘ba’,‘wěiba’不标调!再读――”。因为有了这次深刻的生成教学,在以后出现的关于“漂亮、窗户”等等这些生字变音问题,学生就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

正因为上课之前我不仅认真钻研了教材,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疑问。可以说我既做好了预设,又善于把握“生成”资源。这个教学环节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假如我一心只忙着教自己的教案,对这位学生的主张不予理会,待到教完生字再来解释一番,这样的教学,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我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那你看见过荷花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有的说我家的荷花开花的时候特别美,荷花全开了,里面还有一个小莲蓬,有的说那天看到的荷花来没开,只是花骨朵,有几颗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用荷叶蒸馒头,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为荷花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跟

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它写出来的。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俗话说;好 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组织学生各种形式学习。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伊始我说设置疑问:今天你们来当一回小侦探,调查一下: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他是依据什么找的?你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兴趣激发,于是按照我提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起来。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在检察自主学习效果时,学生犯难时我只有启发,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人没有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个环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阅读体现,我经常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朗读,读完之后小组内互相指出每人的优点和不足,各人在互相评价中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并有意识地在下次朗读时张扬优点,克服缺点。由于长期这样的训练,我任教的班级朗读水平比较高。另外有些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就有利于很快地解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扬长避短,反思中成长。

教学后写反思似乎是课下的事,而与课堂上无关,其实不然。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对教师很重要。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既能让教师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失误,以免下次上课时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记下“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造和谐的课堂,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三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期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知识的联系。而自然知识在各册中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活用教材相当重要。

二、设法把大自然“搬上”课堂

有些自然教师,往往要到上自然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了“自然角”把大自然“搬上”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自然角”可以分为“室内自然角”和“室外自然角”两类。在室内“自然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小鱼、小蝌蚪、蚂蚁等,也可以种植一些小型的花草,让学生能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态等生活习性;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至于室外“自然角”,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花圃,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植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也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可食用的常见作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常见的植物》、《我们的生物角》、《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一生》等内容时,就可以在自然角里实验观察。平时,我们让学生利用自然角进行饲养、种植、管理等,如给“室内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室外“种植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爱心和美感,还使他们学到了自然知识。

三、突破教学常规,科学选择教法

在自然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中,常规方法是按照书上的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找”蚯蚓,最后让学生比较;谁捉的蚯蚓多?在什么样的地方蚯蚓多?最后引导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后一种方法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这种“比赛”,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也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小范围限制,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参观、采集等。这样通过多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在学法指导上创新

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知识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善于为学生架设学习知识的桥梁,使学生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如我在教学《水的浮力》一课中,让学生设问,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让学生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最后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设计的实验(教师提出实验依据,给出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提示)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通过反馈的信息表明,这种激励学生自主探求的学法指导改变了过去教师单向传授的多种弊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牢固。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并将系统知识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个突破,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自然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自然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采用较适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花卉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录像资料快放,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火山爆发、地震等现象也可通过

录像资料进行介绍;磁铁的磁场、磁力线等则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动画示意图来反映。

总之,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展开“探 究大自然奥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第四篇:教育小故事让关心走进每一个学生心中

让关心走进每一个学生心中

俗话说“良言一去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教师的关心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关心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关心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关心也是实现以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每个班的中等生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同一班的学生,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差异,就像一棵树上长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在我带的五年3班,班上有一个叫谢良的女学生,她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文静、沉默,学习上也是中等。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次吃完早餐后,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楼道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楼道里撒了一些豆浆,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豆浆。这时,谢良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拿来拖把,把地面上的豆奶拖干净。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谢良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注意卫生,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谢良性格中闪光的地方,例如值日时总是来得很早,认真做值日,而且并不计较干多干少,谁来的早点晚点,还经常热心帮助别人,通过观察到这些,我每次都及时给予表扬,使谢良的质朴的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由原来的不声不响,到现在的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工整,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积极参与分早、中餐呢!

通过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每一个孩子在家中都是备受关注的,但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在集体中他们显得很不突出,不显山不露水,很不起眼。他们的沉默寡言,使人经常遗忘他们的存在。但事实上,他们也是同样需要老师的关注与赞赏,他们渴望被关注,在他们身上同样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细心发现,及时表扬,使得他的自信、自尊得到了激励。老师的关注,使得师生的距离拉进了,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王嘉睿同学学习的进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让我知道一个即使在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我们只要真正去关心他,去了解他,发现并让别人承认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他的自信心会大增,从而激励他在其他方面也努力有较好的表现,于是他便会产生自信心,慢慢改变、慢慢进步,最终变得优秀。

第五篇:让革命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范文模版)

让革命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

——幼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惠州市机关幼儿园 练海燕 现在很多幼儿从小就被家长逼着学外语,考星级,家长们重视的是各种所谓的“素质”教育,钢琴、舞蹈、外语等,可就是对于本土的、革命的、传统的教育却少之又少。革命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很痛心,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严重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前途。

在过去三年,我园的“四东文化”教育研究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关于惠州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火狗节、端午节、春节舞狮等),感受简单的东江饮食文化,认识传统的客家服饰、美食,开展“我是惠州人”、“美丽的西湖”、“东江佳肴”、等主题活动。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关于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内容,如:东江革命故事、东江战队精神、革命历史遗址等。那么,在幼儿园开展东江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到底有哪些意义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让这些深奥的、平面的、遥远的精神转变成浅显的、立体的、体验性的活动来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们呢?

我认为,对幼儿的革命传统教育应建立在爱家乡教育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走进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感知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渗透性教育:

一、挖掘本土的革命文化,进行有机渗透

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中,“文化”一词正悄然走进他们年幼的心。他们习惯接受文化、感受文化、享受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但在他们感受、体会文化的时候,却未必就真的能走进文化。其实文化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文化。如惠州城区有一道秀丽的山岭,她具有浓厚的革命传统气息,这就是有西湖名山之称的丰山,它横亘菱、鳄两湖。据史料记载,古时山门入口处有一面牌坊,上刻“万山第一”4个大字,据说是苏东坡所书,可惜山门已毁,石刻湮没遗失。1983年在惠州举行东江纵队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后,中共惠阳地委、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决定在惠州建造一座东江革命历史公园。当时惠州城中虽有中山公园、飞鹅岭公园、五眼桥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却没有一个集中纪念东江革命胜利、纪念东江革命过程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地方。经各处勘察,踏遍青山终于发现,丰山环境最好,它在市区内,且紧邻西湖风景区,既便利瞻仰祭奠先烈,市民又可到此踏青游足。于是,1984年一座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的垂示后人的纪念公园出现在丰山之上,这就是丰山公园。进入公园大门,但见广场两旁翠柏苍松,绿草如茵,布局庄严肃穆,令人起敬。正门入口处,麻石条铺就的十多米宽的台阶直通山顶。山顶有一座麻石凿雕的牌坊,上匾额刻有“东江浩气”4个大字,气势恢宏。经过牌坊,为千余平方米的绿地广场,一眼望去,便是高耸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聂荣臻元帅亲笔所题的碑名。塔碑底座刻有铜铸楷书,简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来的历史。以此证明,革命文化并不是高不可攀,我们的这些本土资源就是革命文化真实的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走进革命,可以让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因此在班级进行的“革命丰碑”主题系列活动中就可以直接让孩子们去亲身感受那浓厚的革命气息,感知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

二、设计教育活动,巩固、深化革命传统文化精神 幼儿园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问题入手,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由于兴趣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对活动的设计需要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化,最可能地使教育内容最大限度的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从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只要幼儿感兴趣,都可以成为主题研究的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十分注重知识的积 累,让幼儿在了解中激发情感,比较强调知识的量。但是,从主题探索的形式入手,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幼儿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希望通过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激发其不断探索的持久动力。因此,只要幼儿发现了代表革命传统文化的东西并对此感兴趣,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如革命人物故事、革命红诗、革命红歌、革命战争、革命武器等,都不失为很好的主题研究切入口。

如我班进行的“东江革命战士”主题活动,孩子们最喜爱的和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东江战士们冲锋杀敌时的身影。于是,我设置了一节美术活动“东江战士剪影”。课程的导入是:和孩子们边看课件上东江战士们杀敌时的形象,边学习他们的动作和身姿,这正迎合了小班幼儿直观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之后再在直观印象的条件下让小朋友进行“东江战士剪影”的美术创作。此次活动,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幼儿感兴趣,不管是多么枯燥、多么深奥的课程,只要有了“感兴趣”这一前提,孩子们自然能将学习欲望和学习成果发挥到极致。

三、将“环境”作为切入口,与幼儿进行互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把环境看作一种教育的资源,就要求我们对环境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环境的促进功能,抑制它的 4 阻碍功能。设计可以使得“偶然的环境”变成“教育的环境”,因此,经过设计的幼儿园环境就具备了教学的记录功能。

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东江战士”中,着重让孩子们在听述东江战士们英勇的故事后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就在听完了“大刀队长罗尧”的故事后,小朋友们开始在课后讨论起了一些战士的使用武器,也纷纷学起了战士们抗战时的一些动作。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我决定把一些网上的、电视剧上的一些战争场面和武器利用剪影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当小朋友看完了课件后,都产生了要制作属于自己的兵器的愿望。于是,我决定要帮孩子们实现这一愿望。我首先收集了部分关于手工制作兵器的资料,再将有关资料发到本班博客上先供家长们讨论和参考,然后再制作几款样板供大家欣赏,最后要求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和制作属于自己的武器,班上的曹颖小朋友还很幽默的把自己做的武器标上“曹颖兵工厂制作”的字样。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的制作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是非常喜爱的。这不正好把“偶然的环境”成功的转变成了“教育的环境”了吗?

在实现孩子们愿望的同时,我们决定记录下这一过程。幼儿园的墙饰是随着教育活动的进度自然生成的内容,是学习者学习的展示和记录,因此我班的墙饰就成了这一活动展示、记录的平台。在另一个墙面上,我们邀请了几个家长到幼儿园来进行制作,这又是另一种的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将 卷起来的纸圈按照拼图的形式,拼出了一个东江战士在战争瞄靶时的身姿。在那面墙饰上记录了家长们制作墙面的过程,记录了家长们的第一次试做和第二次试做,记录了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协助创编版面的过程,记录了爸爸、妈妈的参与,同时也记录下了我们为班级特色文化而做出的努力。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研究中的作用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宗旨是为了让幼儿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它强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幼儿的探索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活动。革命传统教育这么一个富有本土特色、民族精神的课题,它绝对是属于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所以在这一革命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

1、问题的诱导。幼儿在刚刚选择一个主题时,往往会十分盲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如幼儿(大班孩子)刚开始研究革命故事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名称、人物、时间等方面.教师通过提问、谈话,让孩子了解故事发生的所在地、故事结局所产生的后果后,幼儿似乎又有了新的思路,产生了新的主题内容。可见,教师的提问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研究的深度。

2、思路的引导。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所限。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某一主题深入进行,这时候,教师就需要 将开展的主题进行整理、分析、筛选,预设幼儿在研究中可能会生成的一些内容。在确立研究思路后,后续我们就按部就班地进行。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随时地根据孩子的兴趣加以修改。

3、方法的指导。一味地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他们可能会四处碰壁。因此.在研究中,我时刻注意将教育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比较多地强调幼儿生成,当活动深入到某一个阶段时,也十分需要教师的预设,这样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让家长成为主题研究的坚实后盾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都更好地得到了保证,因此教师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

成年人一回忆起童年时生活过的环境、经历过的战争年代时总会伴随着激昂及浓厚的革命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基础,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实践证明,家长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都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在园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家乡环境中富有文化底蕴、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开展活动,会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化,会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需要不断去获得信息与资料,这光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活动的阶段进程,动员家长与孩子一同查找资料。正是由于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才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就拿“东江革命故事”来说吧,老师手上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需要去上网查找资料,也不需要到图书馆中去寻找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故事内容。在他们的脑袋里、在他们的身上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年代,革命精神已经深深的在他们的心里扎了根,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是深深的存在于他们的脑袋中。于是,在老师讲了几个革命英雄故事后,我们要求孩子们回家听爷爷奶奶们讲述他们记忆中的革命故事,然后再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想想,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资源呀!

其实,革命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组成的,它是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地域性的。它既呈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辉煌,又能产生民族的凝聚力。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历史革命传统资源、革命传统文化,让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孩子们从小就埋下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让革命传统文化 走进他们心中,这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参考资料:

惠州丰山公园 网上资料

《惠州文史》 政协广东省惠州市委员会编

《东江文化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传统》 张卫波 附:

小朋友在制造“东江战士剪影” 家长制作的墙饰

家长与孩子的手工“东江兵器” 吊件“东江战士剪影”

家长与孩子制作的兵器 主题网络图

202_-6-19 10

让阅读走进学生心中(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