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团县委实施两大工程,完善组织机制保障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6-104432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1 17:36: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团县委实施两大工程,完善组织机制保障

团沂水县委实施两大工程,完善组织机制保障

今年以来,沂水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抓基层、打基础、创新工作载体,引领青年创业创新创优,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团队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和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一是实施基层团建桥头堡工程。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切实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定了“团员青年在哪里,团组织要建在哪里”的工作思路,加大“两新”组织、学校共青团、青年组织等的团建力度,逐步实现团组织和团的活动全覆盖。推行“三式”组建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目前全县8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符合建立团组织条件的57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团组织,组建率达到70%。对建立的团组织,重点抓规范提升,实现团建工作规范化;关键抓队伍建设,实施书记培训工程,夯实团建工作基础。

二是实施团干部培训工程。为大力提升团干部整体素质,将青年凝聚到团组织中来,团县委加大了对团干部及团员青年的学习培训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团员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了团干部培训工程3期。一是2月22日,与县委组织部一起,召集了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基层共青团干部和服务山东计划的部分同志,召开了青年干部“青春理想与价值实现”研讨会。通过研讨,提升了广大青年干部的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从而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3月份邀请县交警大队,对城镇网格化管理的志愿者进行了交通秩序维持培训,提高了志愿者自身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也通过协助交警指挥车辆通行、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提高了广大市民群众文明出行的意识,为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营造了浓厚氛围。三是5月29日组织县直、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40余人到沂南马牧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少先队辅导员的党性和思想觉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第二篇:工商局实施两大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思想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建立和完善制度,“两大工程”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一是积极传达贯彻全市工商工作会议精神。

我局结合本县情况,研究部署了实施“两大工程”的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了讨论,从而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责任制。

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组,成立了“两大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我们还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两大工程”202_年实施方案》,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还与各基层工商所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制定完善了领导班子调研制度,定点联系和帮扶制度,月报告制度等各项制度,为“两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全系统已散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0余台次,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两大工程”知识讲座一期。

五是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新发展内资企业28家,其中私营企业20家,注册资金1055万元;个体工商户360户,注册资金155万元;新发展农村经纪人45户;检查农资经营业户235家,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12户,立案查处虚假农资案件15起,案值12.5万元;查缴各类假劣农资13吨,为农民朋友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经过我局及市局商广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市局领导江局长的支持,我县睢州酒厂的“睢酒”商标终于又重回睢县,为睢州酒厂注入了新的活力,县委书记魏照玮、县长陈向阳说:“工商局功不可抹”。

二0一0年五月十五日

第三篇:加快三大建设 实施两大工程)

加快三大建设 实施两大工程

今年以来,市残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工作作风,加快三大建设,实施两大工程为抓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得到有力推进。

加快基层组织、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三大建设,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深入推进省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人员到位。上半年调整充实残疾人专职委员11人,现专职委员中残疾人本人或亲属的比例达98%。二是培训到位。采取举办培训班和参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和业务培训,并通过康复下乡服务平台,帮助专职委员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组织80名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中残联网上培训,已有35人通过考试。三是考核到位。定期考核,按绩定奖,择优续聘,提高专(兼)职委员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上半年抽查24个行政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情况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履职情况,总体评价良好。四是资金保障到位,落实残疾人专(兼)职委员相应工资、补贴,并将13个考核优秀的行政村(社区)残疾人专(兼)职委员纳入农村公益性岗位待遇。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残疾人体艺中心建设,加强与公建中心衔接,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完善功能布局,制定运行机制,确保残疾人体艺中心真正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促进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目前该工程已进入预验收。加强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在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地实行资源整合共享,均已开辟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未达到无障碍要求的已予以改造。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平等共享氛围。完善“智慧·阳光家园”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在建成残疾人短信服务平台、优惠政策咨询管理平台基础上,拓展残疾人就业管理与服务平台、需求排摸与反馈平台,逐步建立残疾人工作网络无障碍环境。加强与建设、规划、城管等单位沟通,认真执行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无障碍实施标准,上半年参与各类协调会、论证会、竣工验收6次,被有关部门采纳建议13条。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工作,结合“康复入户,服务入心”活动,排摸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现已完成申报36户,并由专业人员逐一上门勘查、设计,提出改造方案。

实施保障工程和服务工程,提升残疾人生活发展水平。

保障工程深入实施。为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品质,我市从202_年起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意见》、《奉化市关于对重度残疾人实施困难补助的办法》、《关于开展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学生教育和生活补助的通知》、《关于实施奉化市残疾人综合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构建起涉及残疾人生活、教育、康复、托养、就业、维权、住房等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并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和奉化实际不断作出调整完善,同时加强督促落实,努力实现政策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过渡,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全方位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服务工程亮点纷呈。深化“康复入户·服务入心”下基层服务活动,优化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综合发挥残联、卫生、社区的功能,积极拓展服务内容,3-5月赴11个镇(街道)的中心村(社区)开展集康复、教育、就业、救助等服务于一体的下基层送服务活动,辐射周边57个村(社区),上门服务残疾人家庭111户,服务残疾人朋友830多人次,发放康复宣传资料480份。拓展就业服务平台,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新举措,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帮扶,在市就业中心支持下,在“奉化市就业网”开设残疾人求职专栏,残疾人可以在家自行登记寻找岗位。5月20日,联合市人社局、民政局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00余名残疾人参加招聘会,51名残疾人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6月共培训残疾人107名。积极探索居家就业办法,落实一家经纪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就业培训和送货服务,首期19名残疾人参加培训,目前有5名残疾人在家里做手工活,居家就业取得初步成效。推进康复服务工作,满足残疾人多样化需求。高效实施助明、助听、助行、助医阳光品质康复工程项目,30个项目总服务数为1466人,进度达到全年的88%,到6月17日,小康工程已为1466人提供康复服务或补助,支出资金约129万元。加强与卫生部门沟通,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上半年推荐和指导1家社区康复站参加省示范站创建,2家社区康复站申报市级示范站,新增配备康复室器械4家38件,投入资金2.9万元。拓展康复中心服务功能,提供“一人一案”个性化服务。启智园增加亲子同训内容和课次,派送2名特教老师到省康复中心和青岛以琳自闭症机构学习进修,目前共接收12名智障、自闭症在训儿童。提升辅助器具服务站服务能力,新增18个残疾人辅助器具品种,同时完善每周两天集中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并推出残疾人辅助器具上门适配预约服务,至6月17日已适配320人次796件,上门适配 70人次。深化托安养服务工作,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根据宁波市有关文件精神,从4月1日起,我市统一提高了残疾人托安养费用补助标准,1-6月新增托安养残疾人85名,目前全市共有724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托安养服务,其中集中托养117名。加强工疗机构建设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对4家工疗机构进行检查,促进工疗车间安全运行;指导大堰镇新筹建一家工疗机构,目前已经开始运作,首批安置残疾人18名,其中精神、智力残疾人15名。完善阳光家园建设管理,指导溪口镇残联建立了博康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社区托管了10名中轻度精神和智力残疾人。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托安养服务机构的安全规范运作。

第四篇:完善科学发展的政治机制保障

完善科学发展的政治机制保障

———专家学者谈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其中特别突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全局,需要加强研究,通盘规划,突出重点,精心部署。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三位专家学者,就“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重要命题加以阐释,他们是:

黄范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陈红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峰(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

问:从1982年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就备受各方面的重视,这次《建议》强调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过去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它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红太:改革开放20多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一直作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优先考虑的目标。这不仅因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更是因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权与普通群众的利益最贴近,政府的状况集中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状况。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老百姓是看政府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是否代表他们的利益,政府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实惠,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建议》提出的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字面上仍是“行政体制改革”,但与以前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在改革的基础理念上的不同。这次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行政体制改革。《建议》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政府。没有各级政府施政理念的转变,尤其是如果各级政府的运作机制不能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来,那么《建议》提出的科学发展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说到底是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和行政方式的转变。

过去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一主题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在的情况有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收入差距和区域差别扩大,“三农”问题、就业压力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变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以经济发展为主过渡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并进一步过渡到以社会和人的发展为主,这是中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中国的行政体制发展就是要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改革的内容和力度,为中国发展的转型提供稳固的体制保障。

黄范章:《建议》强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它置于深化改革的首位,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事务性改革,而是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为重要内容的政府体制改革,关系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政府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双重身份,在相当程度上仍是制约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体制性根源。如果不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政府也难以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现在各方面的改革,都要求政府体制自身改革,从企业与资本经营活动中脱身出来,全力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倾力搞好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这项改革的难度较大,既要制度创新,也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刘峰: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都是同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中国要继续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子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到位,会严重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建议》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并进一步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了“深化体制改革”的首位。

建立起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问: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现状又是怎样?《建议》强调要推进“政企分开”,应当如何具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任务,调整的原则是有进有退,国有经济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把放开搞活的范围扩大到中型企业。从这以后,我国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具体操作中也遇到了问题,比如: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存在不适应的牵制关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很多,而且多数分布在不具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十分迫切。

首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问题的根本手段。长期以来,我们在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仍很普遍,企业仍然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的市场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行政体制不顺,具体表现在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绩考核不科学。

其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政府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又扮演着经济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整个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作用。政府职能不转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不转变,就不可能建立起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很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最后,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当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只有坚决地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同时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管理,才能完善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环境。

黄范章: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推进政企分开、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巨大努力。一些行业政府部门,改为全国性行业总公司或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另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改为行业性协会。可是,国有大公司的人事权、投资权、收益支配权等主要权力,一度分别由中央不同部门负责,但谁也不对投资效果、经营业绩负责,造成所有者“缺位”,也常造成政府部门“越位”。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后,情况虽有改善,但不少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例如,国资委的定位究竟是履行行政管理(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责或出资人的职能,还是履行出资人职责抑或管理出资人的职能;国有资本预算、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与划清,等等。因此,解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问题,已刻不容缓。一是这一核心问题不解决,各个领域的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目前政企已有所分离但尚未分开的情况下,最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设租寻租的腐败行为,尽管一时难以杜绝,但应加速推进改革,尽量减少“转轨”成本。

政府作为政治实体的存在形式,除履行国防、外交、治安等政治职能外,其经济职能是向公众(居民和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稳定、公平、有序、有效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为此,政府应搞好宏观经济管理,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和国民经济运行起到前瞻性、指导性的调节作用,决不干预企业活动,更不充当国企的“出资人”或“经营者”。当前,我国政府仍具有既是政治实体又是经济实体的双重身份,同时既是企业活动的“调节者”,又是国企的“所有者”,使得国企难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还给宏观经济造成波动甚至紊乱。

因此,具体来说,第一,应该分清和分开两类不同性质、职能、运行原则的国企。一类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国企,它们履行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它们的经营是非赢利性、公益性甚至福利性的,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其资金直接来自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它们应属各级政府所有。这方面,西方国家也一样。另一类是经营性国企,履行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的职能,以赢利为目的,依靠自身的竞争能力、赢利能力来发展自己。前一类国企我曾把它称之为财政账户项目类国企,应属政府(财政部门)统辖;后一类国企我曾称之为资本账户类国企,应由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国资委”统辖,两个不同系列,各尽其职。

第二,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我国拥有经营性竞争性国企,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经过股份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的国企,应该有权利和有能力参与公平竞争。不仅如此,一旦某个经营性竞争性行业为私人大企业或跨国公司所垄断,还需要国企打进去,以平抑垄断,促进竞争。

第三,建议统辖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金融资产)的“国资委”,还应对人大负责。在当前情况下,作为一项过渡性安排,我赞同国有资产“三层次”管理及运行框架(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企)。特别要强调作为“中介机构”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重要作用,应让它在政企分开过程中发挥“隔火墙”作用。

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问:《建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在哪些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刘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有4项,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这两项职能一直是政府重视的,而且行使的效果也比较好。比较而言,各级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两项职能重视不够,行使的效果也不够好,所以《建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陈红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各国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上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为西方世界大规模实施国家福利政策开辟了道路。各国不仅在宏观经济调控、市场有效监管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探索了许多有效途径。这些都为我国政府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结构与西方各国不具有同质性,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人口总量、秩序、安全、危机或突发事件、利益和权利等)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政府为满足民众对公共事业和福利(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的需求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与西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决不是在理论或实践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简单模仿,而是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和经验理解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事实上,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减少贫困、民族平等和繁荣发展等等。但总体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较好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处在积极探索之中,有些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新的更迫切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等,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此外,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不足问题,公共物品分配的不均衡问题还比较严重。在这些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满足人民的迫切期待。

刘峰: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政府应当放权于社会。在现代社会,行政职能的扩张使得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包揽所有的公共事务。有些事项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就应当将这些事项通过“放权”的方式交给社会管理。特别是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资金不足产生冲突时,要采取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原则,让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要将政府目前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定位在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应对公共危机等方面。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公共设施,促进社会就业、完善公共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等,同时,要为公共服务市场化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在资金、税收、价格、土地、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给社会组织以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投资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加以界定和保护,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制度激励。

陈红太: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对维持社会稳定运转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还不发达、不成熟。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所谓“结社革命”或“公共治理运动”,对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像上海以及苏浙等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接近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这些地区,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西方公共治理中那些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经验、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充分利用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力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我国的政府创新开辟道路,为其他地方的政府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范例。(夏斌 晨风)

第五篇:项目工程组织保障措施

项目工程组织保障措施

 建立工期保证体系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和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组员由各部室负责人及各队长组成的全面负责的保证工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工期保证组织机构。

 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科设进度管理工程师,专门负责工程形象进度管理,落实各项工期管理措施和办法,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协助施工队制定改善进度的可行性措施,提高工程进度管理的适时性,便于项目经理领导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提高工期管理效率。

团县委实施两大工程,完善组织机制保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