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6-83703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4 17:26: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大胆进行课堂中结构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导入要“新”。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

二、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勇于创新。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

2.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观察、选择、获取信息等能力。二是抽象思维的培养,也就是逻辑思维,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念、推理、论证等能力。三是探索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猜想、构造、联系、化归等能力。四是扩展性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归纳、复合、模仿、模拟、设想、类比、引申等能力。上述几种方式的内外包含,有的纵横交叉,不能断然分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思维,激发热情,培养兴趣,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在力。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内在力,关键是在于善用启发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从客观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新旧知识,善于提出矛盾,引而不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如教学数学归纳法时,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以及数学中已学过的一些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人们常常运用归纳法的思想。结着列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迫切欲望。将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这时再引出归纳法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克服定势,求异多变,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方法有:①类比联想,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尽可能地进行联想、类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广泛性;②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和谐对称关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融会贯通,利用一些多变,加强学生对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分离与统一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④鼓励学生多解求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⑤设问质疑,启发学生多问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⑥深化引申,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它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充分让学生在思维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数学“6+5”时,让学生先摆6个红圆片,再摆5个黄圆片,把5分成4和1,四个黄圆片和6个红圆片凑成10个圆片,10个圆片加上1个圆片,一共11个圆片。这样学生不但弄清楚了算理,又抽象出“凑十”的方法,很快算出结果。又如:教学“7的组成时”,让学生摆小棒,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知道了7可以分成6和1(1和6)、5和2(2和5)、4和3(3和4),逐步抽象概念并理解、记忆,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7的组成规律。

四、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利用否定与发现,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②利用想象与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假设,通常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广泛学习中,加深理解及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因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强化双基训练。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故意捣乱,不听话。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到深思吗?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随便动手,古用戒尺,今用教鞭。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了解,才一步步的把自己造就成发明家。人都有好奇心,何况是小孩子?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潜能。江泽民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在于创新。时代在进步,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地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花费精力,精选习题,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不是摇椅上的学问,这样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还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很好地配合,将课改的思想贯彻到每一科学科之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行为习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1.教学目标模糊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清楚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不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中的任务,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形成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导致学生接受度较差。

2.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重点,使本来就抽象的数学课程更加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1.是学生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使学生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因素。小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那么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便是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2.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

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除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的知识,对数学的认识除了识图和计算之外,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整理,最终将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便是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的最好凭证。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的课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们也积极配合改革工作的进行,在学习新课改的内容同时,也尝试着将新课改运用到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但是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值得反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一些实例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以期望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数学语言逻辑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通过机械训练,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如果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自己思考的过程,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反映了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能浮在表面,导致学生在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便会十分困惑。而通过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理解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将自己大脑所接触到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加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并且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逻辑思维的练习。比如:在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这一课题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强,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导和讲解可以很清晰地分析出相遇路程、速度、相遇时间之间的基本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问题思维与想象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观察,进行思考、分析,探究性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时要确保问题具有启发学生的特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前一个知识点“三角形面积”的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推断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3.思维生活化开展

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融合,在生活中穿插数学学习内容,例如在询问到小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和时间时,可以通过设定情景的模式来询问,并在询问的过程中设置题目,假定设置速度和时间,计算出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等问题,让学生避免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而是变成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有趣又提高了学生探索自身问题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化思维的提升,会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讨论与建议

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并且积极配合课改,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积极性不强,教师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都是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原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逻辑性、问题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孙老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探

[摘要]:江总书记说过:“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构建创新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起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必须经常地、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情境。

儿童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与良好的情境和浓厚的氛围是分不开的。有了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兴趣,浓厚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

如教《Colour》这节课,导入新课时,用那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 的动画,展示课文,用乐曲和歌声,渲染语言氛围,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随着动画和歌声活跃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季节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冰激凌。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性格大胆、外向的学生带动下,也敢于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开展有趣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歌曲、诗歌、故事表演和游戏等。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戴上头饰参与到学生的各种课堂游戏和情景表演中,与学生同欢乐、共学习,让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平等一员。在教英语字母时,教师鼓励大家用自己的学具摆出字母的形状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字母的造型。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摆出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字母。有同学主动跑上讲台把自己的食指弯曲地摆在下巴旁边,并且笑着说:“I'm a happy ‘a’”。我们大家都惊叹他的想象力。又如:在教学“hand” “head” 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摸摸他们的头,亲切地与他们握握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三、拓宽渠道,进行创新实践

1、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实践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创新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情景中运用和感受语言,使他们学之能用,学之即用,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

2、在想象中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形体语言、卡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家庭成员中,学生发挥想象做出许多幽默而且富有想象力的动作。一学生假装拿一报纸躺在沙发上说:“father,father,I'm my father now”。一学生拄着拐杖,弯着腰说:“grandpa ,I’m my grandpa now”。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拓展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的特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学习活动之一。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学生不分成绩好、中、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始终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如:在操练动物单词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动物园照片,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照片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争先恐后 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宜过多向他们灌输语言知识,而应当提供大量有趣的、重复性高的语言材料,让他们通过听歌曲、诗歌、故事、幽默等材料,逐步积累材料。因而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listen and do, play a game, sing a song , say a chant,say a rhyme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开口,从简单模仿到说创造性话语。例如在教学Can I use your„?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将学生的文具盒分成八小组,分别由八个小组长来分发,其他同学必须用上刚学的句型Can I use your pencil-case?小组长才能将文具盒给他。同学们跃跃欲试,群情激昂,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使每个同学都练习了这一句型,扩大了参与面。学生迸发的智慧火花令我惊喜万分。

总之,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骆燕萍.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 , 2007(03)[2]《中小学外语教学》

[3] 李舒琴.小学英语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 , 2007,(01)[4] 刘相荣.多元评价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生机[J].山东教育 , 2008,(0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