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16-46457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3 14:56: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潘贞

摘要 :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劳技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劳技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情境

一节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课中,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归根结底就是说: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将课堂变得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去认真探讨的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有效性较差,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人们对劳技课不重视,导致它的地位低下;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劳技课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对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

首先,要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 1

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花泥画制作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堂的教学,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育在生活中无外不在。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从而增强自

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扮演操练者和演示者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程序都是由教师事先根据自身的意愿,思维设计好的,学生必须随着教师在预先布置好的内容、程序、路线进行演练,没有选择的余地,充分体现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最后得到怎样的结果呢?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和行为个性化的发展,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很低,使学生逐渐对劳技课失去兴趣。我认为,应该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切实改变主体、中心地位为主导地位。担当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交流彼此情感与观点中,求得新的发现。

这一转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思维的解放、个性思维的呈现、创新意识的滋长;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劳动思维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不断地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立课堂有效性的发展性评价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问题意识”即创新意识,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即使有些想法、回答不正确,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的热情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如在《花泥画的制作》这一课的作品评展中:当作品完成后,教师先由学生

自评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既陶冶学生情操,增长见识,又提高审美能力。然后教师总评,看作品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做得最好,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对学生作品分层次进行展示和肯定,再次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制作尝试。因为作品上凝聚着他们的心血,经过宣传、表扬,学生们会受到鼓励,感到自豪,享受成功感,认识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热爱劳技课,更加勤奋地钻研各科知识。

四、只有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往。英国教育学家在《教学即沟通》一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

五、教师具备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如在教学《花泥画的制作》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给学生介绍一下花泥画的有关内容(如概念、用途、特性、艺术价值等)接着就是介绍花泥画的制作过程(制板、制图、制画),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整个教学程序很单调,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他们只是照着教师课上讲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劳技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但是想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在最基础的地方着手,那就是要有好的课堂教学程序。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以“引发情趣——明确目标——示范仿效——实习操作——指导纠误——作品评展”六步教学程序,展开教学。把这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实践证明,智慧的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有效的问题情境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智慧课堂、智慧人生才不是一句口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劳技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提高劳技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

月第一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版。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有效教学研究专辑修订本》2006年8月出版

第二篇: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教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实践性,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将课堂教学变得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的落实我校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发展,自己在本学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落实。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和校本学习,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在工作之余多向书本、网络、实践、身边的师傅、专家和同行学习。学习之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并且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二、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

这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通过师徒结对,有了师傅的“传、帮、带”徒弟就能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可以要少走很多弯路,能尽快地胜任教学工作并不断地提升教学业务。自己是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教学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师傅每周坚持听自己上一次课,课后进行及时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也能积极反思、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课余时间自己经常听师傅和其他有经验老师的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构思教学思路,交流各自好的教学方法,探讨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不断修整、完善学科教案和课件,形成研中学、学中研的教研氛围。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如谈话、参观、展示示范作品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在课堂中还要时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以及让学生掌握制作要领等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情感教育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正如校长经常在会上提到的要有“三心”,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专心”,要多与学生交流,亦师亦友,真诚地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你的亲和力,尊重、鼓励学生,注重情感教育,力争将“三心”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去,让学生喜欢自己以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这是开展一切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他们还能为自己的教学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正所谓“教学相长”。

六、落实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教学准备

1、把握课标: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理解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

2、开设适宜的、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以及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如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技术知识基础、设计和制作能力等情况,开设了以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模型制作》《串珠》、《丝网花》、《剪纸》、《粉笔雕刻》、《贺卡制作》等课程。

3、制作教具:学科课程确定以后,新学期开课前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具的制作,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从中找出制作的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便于编写教案。

4、精心备课: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备课是关键。学校开设的劳技校本课程均没有现成的教案参考,需要教师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精心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好课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环节等,同时还要预设好示范操作的过程、技术的重难点以及时间等因素。

(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强调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突出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情感。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3)、教学方法: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

5、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另外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个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如准备好教学的示范作品;检查多媒体设备;提前与上课的班主任沟通好本堂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按上课的班级和学生人数分好工具和材料等。

(二)、上课

上课是有效课堂实施的关键。

1、安全规范:课前制定操作“安全规范”,关注技术安全;根据不同课程制定安全规范,课前要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2、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活动形式有信息搜集、参观学习、实践操作、作品评价和作品展等等。

3、教学实施:

(1)、多为学生提供示范的作品和图片,为学生技术操作提供探究的范本,降低学生技术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学生通过借鉴找到创作的灵感。避免过分的模仿操作和纯粹的技能训练,提倡制作时要有创新意识,即“改变就是创新”。

(2)、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每节课老师的讲课不超过15分钟,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的讲解要精炼,准确使用技术语言,凸显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主动探究,践行学校开展的“自能学习”,启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自主创新。

(4)、在劳技课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课件、视频和实物展示台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能直观、具体的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如在进行《粉笔雕刻》中,在讲解完雕刻技法后,通过实物展示台逐一示范切、削、刮、穿、刻和饰的技法,帮助学生突破技术难点、抓住技术要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应加强巡视,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同时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制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在课堂上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生,注意分层辅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如对动手能力弱地同学要求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引导其进行创新、加深设计的难度等。

(三)、教学评价

1、目标多元化:评价的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关注学生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技术意识的形成,团结协作与创新精神,审美意识与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等。如《丝网花》课上学生能创新制作不同种类的花卉;《粉笔雕刻》时能灵活运用其它制作工具,如用圆规进行雕刻;《剪纸》课能注意节约材料、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模型制作》课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章等等。

2、方式多元化:可采用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式,以及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相结合。

3、内容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多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4、注重成果评价:教师要在最后一节课的留一点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主要技术动作简要地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优秀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予以留校或拍照存档,为以后的作品展做准备,大家认为能将作品留校对学生作品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当举办作品展时,学生可以自豪地向其他同学介绍“这是我的作品!”。

(四)、注重总结和反思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更应该注重总结和反思。每次劳技课教学结束后,自己都能及时、认真地总结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课后能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和探讨,加强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记得自己第一次上《串珠制作》时,自己认为已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得很详细了,但是学生还是不理解,后来师傅给我示范讲了一遍,针对重难点让学生理解透,学生制作起来就很轻松了,于是课后自己不断总结,学习师傅的经验,后来自己上第二个班时就好多了。开始上《丝网花》制作时,创新部分的材料由学生随意拿,以至于学生浪费很大,后来课前对材料的使用进行明确规定,限量并分组来选材料,如果浪费了就会没材料做,结果课程结束时大家既节约了材料,又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作品。

总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劳技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有效地驾驭课堂生成,更要勇于探索,善于积累,勤于总结,这必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为这一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劳技

三四年级劳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3.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措施

1.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5.通过家长委员会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三四年级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三、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第四篇:有效即时评价: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变得更精彩

有效即时评价: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变得更精彩

浙江省龙泉市第二中学 季资凤

摘 要: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多是随意发挥,缺乏实效。本文结合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入手,对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即时评价;有效;探索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这样就需要评价和教学同步,及时对学生的情况做出评价。课堂即时评价作为一种最快捷、最直接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仔细观察历史与社会课堂,不难发现即时评价在实施中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新理念基本得到教师认可,以表扬奖励为主的激励性评价方法成为流行,教师在重视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能关注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实践中评价方式流于表面,形式单一,对学习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质性问题关注不够,即时评价存在过“泛”、过“虚”、过“空”、过“露”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起到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的评价学生学习,如何发挥即时评价的优势,让社会课堂放出“流光溢彩”,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地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探索与尝试。

一、真实准确,让学生听得真切,听得明白

真实准确是有效即时评价的基石。真实准确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描述,它并不回避学生在思想和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和错误,在欣赏其中的智慧和独特时,不忘记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反之,一味地用“好的”“很好”“不错”这种简单笼统的评价,会让学生迷失自己,难以起到真正的反馈和导向作用。总之,教师的即时评价应避免含糊其辞,要真实准确,要让学生听得真切,听得明白。

在教学《海拔最高的牧区》时,我创设了“天路之旅”的教学情境———龙泉的晓明准备在暑假期间去拉萨的笔友扎西家做客,要求学生帮晓明出谋划策,“出发前,应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并说明理由。”“晓明应该带上牙膏牙刷、衣服、地图、药品……因为这些都是……”没等学生们反应过来,急性子的学生甲已说完了一大通。于是我说道:“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老师,我觉得晓明应该带上棉袄,因为拉萨那边很冷。”学生乙自信地说道。“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你能联系拉萨的夏季气候特点再深入思考,一定会得出一个更完美的答案。”我笑着说道。接着我看到一学生积极举手,于是让他发言,没想到他却言不达意,此时我强调:“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先想一想,想好了再发言好吗?”

在以上活动中,我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了反馈,客观准确地向学生指出了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不好在哪里。这样的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中的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回答与思维的质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激励引导,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这些有声或无声的语言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细心地观察课堂上的信息,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给学生以首肯,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在教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时,我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评价秦始皇?请说明你的史实依据。”一学生说:“秦始皇是个暴君。课本提到的‘焚书坑儒’事件就是一个证明,而且我看过许多书,了解到秦始皇对老百姓实行非常严厉的法律,征收很高的赋税。”我连忙说道:“你很会读书,能从课内外各种途径了解历史信息,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那么同学们赞同这个观点吗?”当我期待着学生的另一种结论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不是个暴君,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对于这样的结论我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对于这样“新颖”的理由我倒是始料未及,这时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我立即说道:“老师很欣赏你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但是当时秦始皇建造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真的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笔财富还是另有目呢?”经过我的提醒,学生们很自然的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评价,同时必须综合历史史实,全面客观地得出历史结论。

在这一教学情境中,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片面”回答还是“另类”答案,我都不是粗暴的批评而是首先予以激励表扬,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稚嫩的探究问题意识、敢于说出不同见解的勇气和乐意与他人交流看法的合作学习的精神。但是,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现为直线型,具有简单、片面的特征,因此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案例中我利用学生思维过程的破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反思自己的观点。如此,“表扬”就成了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杠杆,使学生在发现求知的道路上“别有洞天”,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真正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三、尊重差异,让学生获得自信,取得进步

我们知道,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但由于智力因素、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原因,不可避免地在学习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即时评价中,我们要承认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对不同学生的见解,进行针对性地差异评价。一般来说,对于优等生宜用赞誉鞭策引导型的评价,中等生则用肯定鼓励型的评价,而对学困生应以宽容激励为主。

在教学《角色与选择》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如果你意外中奖获得200万奖金,你会选择哪些理财方式?并且说明理由。”很快一中等生说道:“我会选择购买股票,因为现在股价大跌,趁机可以低价买入。”我鼓励到:“你现在就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未来一定会是个‘炒股大王’。”接着一优等生说道:“我不会把所有的钱投资到股票,毕竟风险太大了。我会分散资金,把100万存银行,100万买股票。”我表扬到:“你有很强的规避风险意识,如同你为人那样稳重。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又一中等生说:“老师我会用100万买国债,另外100万捐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同龄人。”“你的爱心让老师钦佩,不愧是班级的‘爱心大使’。”正当我为学生们的精彩发言连连赞叹时,看到一个平时寡言少语的学困生几次欲言又止,我立即投去鼓励的目光,她终于慢慢站起来说:“我,我想问问我经商的叔叔阿姨,有没有更好的理财方法?你们一定会认为我很幼稚吧!”全班同学笑了,我连忙说:“你很会动脑筋,考虑得很周全,想到理财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不是盲目单干。”这时同学们对她投来了赞许的眼光,大家热烈鼓掌。从那女孩微微泛红的脸上,我分明能够感受到她心中的那份激动。

“尊重差异,价值多元”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堂即时评价时,我们教师应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即时评价的标准和尺度,让每个学生获得快乐、自信、成功等情绪体验。正如一位学者说得好:“教师的评价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中。”它不断地指引着每个学生前进的方向,引领着每个学生向高处攀登。

四、适时延迟,让学生自由思考,激发思维 课堂评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但课堂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尤其是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引出更准确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这位学生或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倘若适时延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将从这开放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顿悟”。

在教学《生活的时代印记》时,一学生对书中中国老人的“晚年感慨”提出质疑:“这位老人太傻了,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才攒到了买房子的钱,那她还能享受几年啊?人生在世,应该懂得享受嘛。”我本来想反驳,纠正,可转念一想,何不听听其他学生的意见。我趁势让大家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第一小组:“这位老人不是‘傻’,而恰恰体现了她的伟大。她攒钱买房子更多的是为了她的子女。”第二小组:“现在的房价涨得这么快,可能攒了一辈子到头来也买不到一套房,还不如先贷款买房,后再还贷。”第三小组:“老人的消费观念是‘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我奶奶也总是舍不得花钱,不是她没钱,而是她习惯了过节俭的生活,借钱买房她心里不踏实。”第四小组:“我们与老一辈人生活的时代毕竟不一样了,现在收入越来越高,只要我们有能力还贷,提前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说实话,学生们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意料,他们在延时评价所留下的宽泛过程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课堂成了内涵喷薄的个性舞台和情愫飞扬的人文天地。我不得不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越俎代庖”,如果没有延时评价就没有这么鲜活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可见,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往往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自评互判,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教师是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则是无奈的评价客体,这样的评价机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即时评价中要适当地“让权”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判。自评互判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们自己真实的心声,另一方面学生的评价可能会超越教师常用的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起到老师难以企及的作用。

在教学八年级《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时,我创设了“开封旅行社招聘导游”的活动情境。要求应聘小组根据历史史实,介绍北宋时期开封市(汴梁城)的城市新气象。然后由我所率领的招聘小组评价并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各应聘小组使出浑身解数,轮番上阵,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招聘组同学则是洗耳恭听,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专注的样子俨然是一个个专业的招聘官。在我的“抛砖引玉”之后,招聘组成员开始了即兴评价。如:“你尽管介绍得很详细,但是你的语速太快了,如果我是游客的话,我不会挑你当导游。”“你太有才了,你居然想到用《清明上河图》来介绍当时汴梁城的商业繁荣景象,让我们耳目一新,恭喜你被录用了。”“听了你的介绍,我们恨不得能回到北宋去逛逛汴梁城。”„„学生们时而较真,时而随意的评价,把课堂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时我只简单地做了一句激励性评价:“同学们的评价极富个性和见地,看来我得向你们取取经了。”接着我建议应聘和招聘双方对今天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有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真正见识了‘历史小博士’的精彩表现,但也看到了自己在历史知识上的贫乏,我可得努力了。”“我刚才对同学的评价过于苛刻了,其实她的大胆和幽默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在以上自评互判的过程中,我将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成为从外部的转向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活动。评价虽然有教师的参与,但仅仅是发挥了“导评”的作用,学生始终是评判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多元认同意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要使社会课堂变得精彩,就必须引入有效的即时评价。有效的即时评价应该是教学中的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重新唤起力量;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有创新的答案时,能把它转变为全班同学的财富;当学生有细微的进步和变化时,能使它保持进步并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高凌飙陈冀平.《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5.沈玉顺.《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五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金元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在学习先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追求高效。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应是“畅所欲言”,不是以往的“鸦雀无声“,应是“自由活动”,不是以往的“纹丝不动”,“自主探究”取代了“注入式教学”。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更要唤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授人以欲。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了解学生,因人施教。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如我在教学设计几道复习题,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获胜方有奖品,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 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从**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和举重一样,太重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举不起来,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太轻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举起来,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既有努力又有收获又不失信心。

二、课前导入, 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被激起,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

三、编写提纲,引导自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要有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较一下

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想一想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老师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 参与学习活动, 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 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频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用“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动态的演示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工程问题”、“追及问题”、“火车长问题”、“植树问题”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将难懂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直观、形象,一“幕”了然!扫除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六、形成习惯,服务教学。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强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努力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如: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等,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也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何将劳技课堂变得更有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