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就这么简单 教学反思
《美,就这么简单》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课前准备花了些心思。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捡垃圾,体验伸伸手、弯弯腰,美就这么简单。
2、看视频,谈感想。让学生体验垃圾不能乱丢。
3、学生展示调查表,分组讨论垃圾如何分类。
4、师展示搜集资料。学生游戏,将实物垃圾进行分类。
5、交流讨论:垃圾分类好处多。
6、《保护环境拍手歌》。
7、争当环保小卫士。
8、回顾小结。、回过头来想,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不足。备课组集体评课,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自己感觉,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捡垃圾,比较生活化,贴近学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语言比较柔和优美,评价及时具体。如表扬学生观察认真,调查全面等。
3、教学环节流畅,能比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新老师,个人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导入环节虽然设计很好,但是课堂控制力不够,稍有混乱。
2、内容设计太多,课堂容量太大,各环节进行时有些仓促。
3、收集的很多图片可让学生基于经验多说,教师少说。不必急于给出评价,给学生机会说完整。
4、学生填写的调查表中,有错别字,未能及时指出。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第二篇:美 就这么简单教案(最终版)
《美,就这么简单》教学案例与反思
开福区吉祥巷小学 李璜玫 [教材简介] 《美,就这么简单》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本课以从垃圾入桶开始,通过学生的看、听、说、玩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对“垃圾”有了全新认识,教育学生我们人人都要爱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垃圾入桶做起。
[学情分析] 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但对于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还处于不自觉的意识当中,对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可回收垃圾所产生价值,也处于懵懂状态,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垃圾正确处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动用感官,欣赏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艺术品,基本上能懂得学会将垃圾分类,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保护环境,引导学生知道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为此,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歌唱童谣、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告诉学生垃圾的恰当处理是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爱护它就是爱护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其次在教学当中,将优美的音乐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唤起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意识,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
通过各项感官刺激,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行为和习惯:
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将垃圾分类,从而正确地投放垃圾。
3、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歌唱童谣,最后再实践操作等学习形式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保护环境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将垃圾分类,能正确地投放垃圾。
[课前准备]
1、学生预备一个塑料袋;
2、教师准备活动用的奖品、分类垃圾桶、盆子、毛巾和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从垃圾入桶开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了解周围的垃圾污染状况。
2.了解家庭和学校会产生哪些垃圾,多种途径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知识,并填写调查表。
3.调查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师:孩子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塑料袋儿,准备好了吗?真不错!现在,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听好哟,孩子们,看看你们座位四周和课桌的抽屉里干不干净,如果不干净,请你们收拾收拾,把不要的垃圾放在你们准备的塑料袋儿里,行吗?开始吧!
2、学生整理抽屉,拾垃圾。
教师师巡视指导,设下悬念“垃圾袋放哪儿?”(板书“?”)3、师:请同学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瞧!多美的教室呀!只要我们大家一伸伸手、一弯弯腰,“美,就这么简单!”(出示课题“美,就这么简单——从垃圾入桶开始”)
(二)感触生活,明理导行 活动一:情境感知
1.孩子们,在我们的长沙有一条著名的河流穿城而过,与岳麓山,你们知道是哪条河流吗?(湘江)
2.你去过湘江游玩吗?说说你看到的风景。(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展示美丽湘江图片)
3、师:是的,湘江是我们长沙人的骄傲!可老师发现,我们的湘江并不像同学们说的那么美了,请看!『课件播放——湘江水被污染、河边遍布垃圾的情景视频』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人们乱扔垃圾„„因为很多工厂随便排放污水„„)
4、师:是啊,人们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太多了,如果想让我们的湘江重新美丽,我们该怎样做呢?(捡拾垃圾、让工厂不再排放污水)
5、师小结:对,“保护环境从不乱丢、不乱吐做起”。(出示教科书中的插图)
活动二:认识标志。
1、孩子们,你们真棒,真聪明,老师奖给你们一个礼物——出示环境保护标志。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也都印有一样图案,谁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
3、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
(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 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活动三:认识垃圾
1、想一想:孩子们,你们在整理教室的时候,有同学问我塑料袋里的垃圾怎么办?到现在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出来,你们帮我想想吧!(学生:放在垃圾桶里。教师相机板书“”从垃圾入桶开始)
2、说一说:是嘛,可老师看见街道两旁的垃圾桶上都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回收”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指不能再利用的垃圾。)
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3、看一看——那么,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又是不可再利用的呢?到底怎样来分类处理呢?(观看《垃圾要分类》)
刚才同学们观看了录像,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
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 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 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 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
4.展一展——垃圾回收后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展示的资料。(多媒体展示:①1000千克废塑料回收后,可炼600千克的汽油和柴油。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以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③玻璃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玻璃瓶、玻璃杯等。④金属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易拉罐、锅等。⑤布料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布匹。)
4.师小结: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垃圾回收后有什么用处了吧!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
(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请看游戏规则。
2.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4.师生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
5、师小结:知道吗,有人把你们投放的这些垃圾,还做成工艺品——展示 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让学生加深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的认知。6.师生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老师相信,有了我们的努力环境会越来越好的!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们为了呼吁环保,还设立了很多的纪念日呢!说说你知道哪些?(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6月5日是世界地球日„„)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你们能不能为这些节日写一写广告词,呼吁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节日,重视环保,参与环保呢?
3、学生为纪念日撰写广告词并交流。
三、总结谈话,课后践行
1、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建议班委会负责组织、督促,坚持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美化环境就让我们从垃圾入桶开始吧。那样,你们会发现“美,就这么简单”!
2、布置作业:动员家里人分类处理家里的生活垃圾。
第二课时:我的绿色记事本
一、课前游戏:
1、比一比谁能给垃圾找家。
2、请分类正确的同学介绍经验。
二、学习新课——《我的绿色记事本》
1、谈话导入:绿色是什么?
2、出示课件:看看美丽的大自然。
3、学生谈谈看后的体会。
4、活动——认养小树,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5、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建一个小花园。
6、用再生纸做一个绿色记事本。
三、活动延伸:
在绿色记事本上记下大家的绿色行动。
附: 视频《湘江小船冲破垃圾带前行.flv》 来源土豆网
视频《垃圾要分类.flv》 来源土豆网
教学反思:《美,就这么简单》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为第二个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的主题活动“我的绿色记事本”的开展作好了铺垫。这些教学活动内容真正凸显《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合理而巧妙的活动设计对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德与生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更要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所以,应以学生自身生活和整体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的探究欲,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和肯动脑筋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为此,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情境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以拉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回忆生活经历,激发参与欲望。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用挂图、投影、录像等渲染情境,用故事、实物演示、等再现情境。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借助实物展示和生活细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借此引入话题。还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品,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而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回归生活。
2.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采撷信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和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利用与交流。本节课,按照提示语“查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资料。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要走访相关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在采访、搜集、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懂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所以,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3.结合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体验感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本课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活动,人人参与,动手合作,给垃圾分类。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亲手实践,学会思考,分类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来处理垃圾,为保护周围环境和节省生活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提高社会大家庭的生活质量。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美--就这么简单教案
《美,就这么简单》教学设计
惠安县瑞东小学 吴美茜 [教材简介] 《美,就这么简单》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本课以从垃圾入桶开始,通过学生的看、听、说、玩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对“垃圾”有了全新认识,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教育学生我们人人都要爱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垃圾入桶做起。
[学情分析] 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但对于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还处于不自觉的意识当中,对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可回收垃圾所产生价值,也处于懵懂状态,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且动用多种感官,学会将垃圾分类,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环保意识。[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我爱绿树,我爱蓝天,引导学生知道爱护自然环境。为此,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歌唱儿歌、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学生初步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懂得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 通过各项感官刺激,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行为和习惯:
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将垃圾分类,从而正确地投放垃圾。
3、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歌唱儿歌,最后再实践操作等学习形式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保护环境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将垃圾分类,能正确地投放垃圾。[课前准备] 各种垃圾的卡片、分类垃圾箱、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课中体验,初步感悟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明明逛公园,扔垃圾、吐口水时被制止(出示标志)
2、学生认识标志
明明认识到错误,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出示标志)3、过渡: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出示课本插图“三管”“三不”(引出世界环保日6月5日)
5、小结: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伸一伸手,弯一弯腰,周围的环境就不一样了。美,就这么简单。(板书课题:美,就这么简单)
二、感触生活,明理导行
过渡思考:如果身边没有垃圾箱,垃圾扔到哪儿?
1、明明手拿垃圾四处寻找垃圾箱,发现两个不同的垃圾箱(出示标志:可回收、不可回收)
2、要扔哪一个?学生思考
3、认识标志
“可回收”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指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活动一: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请看游戏规则。
2.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4.师生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
5、师小结:同学们,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6.师生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
7.展一展——垃圾回收后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展示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①1000千克废塑料回收后,可炼600千克的汽油和柴油。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以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③玻璃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玻璃瓶、玻璃杯等。④金属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易拉罐、锅等。⑤布料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布匹。)活动二:实践操作,升华主题
过渡:垃圾分类,举手之劳。爱护环境,不止人人有责,动物们也在行动。
1、学生看图听故事:小熊一家
2、思考:小熊快乐极了,是因为什么呢?
小结:有了树。就有了绿色;有了绿色,就有了春天;有了春天,就有了美好家园。
3、你喜欢绿色吗?(课文课件,结合自然美图)
呵护每一棵小草,节约点滴资源,爱惜环境。让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地球妈妈更美丽!
4、动手实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示例:教室摆放植物,给花草树木浇水,给树木松土,认养植物、设计环保宣传语、设计环保手抄报......三、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建议班委会负责组织、督促,坚持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美化环境就让我们从垃圾入桶开始吧。那样,你们会发现“美,就这么简单”!
2、布置作业:动员家里人分类处理家里的生活垃圾。
1、孩子们,你们真棒,真聪明,老师奖给你们一个礼物——出示环境保护标志。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也都印有一样图案,谁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
3、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
(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 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活动三:认识垃圾
1、想一想:孩子们,你们在整理教室的时候,有同学问我塑料袋里的垃圾怎么办?到现在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出来,你们帮我想想吧!(学生:放在垃圾桶里。教师相机板书“”从垃圾入桶开始)
2、说一说:是嘛,可老师看见街道两旁的垃圾桶上都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回收”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指不能再利用的垃圾。)
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3、看一看——那么,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又是不可再利用的呢?到底怎样来分类处理呢?(观看《垃圾要分类》)刚才同学们观看了录像,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
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 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 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 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
(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请看游戏规则。
2.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4.师生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
5、师小结:知道吗,有人把你们投放的这些垃圾,还做成工艺品——展示 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让学生加深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的认知。6.师生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老师相信,有了我们的努力环境会越来越好的!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们为了呼吁环保,还设立了很多的纪念日呢!说说你知道哪些?(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6月5日是世界地球日„„)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你们能不能为这些节日写一写广告词,呼吁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节日,重视环保,参与环保呢?
3、学生为纪念日撰写广告词并交流。
三、总结谈话,课后践行
1、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建议班委会负责组织、督促,坚持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美化环境就让我们从垃圾入桶开始吧。那样,你们会发现“美,就这么简单”!
2、布置作业:动员家里人分类处理家里的生活垃圾。
第二课时:我的绿色记事本
一、课前游戏:
1、比一比谁能给垃圾找家。
2、请分类正确的同学介绍经验。
二、学习新课——《我的绿色记事本》
1、谈话导入:绿色是什么?
2、出示课件:看看美丽的大自然。
3、学生谈谈看后的体会。
4、活动——认养小树,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5、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建一个小花园。
6、用再生纸做一个绿色记事本。
三、活动延伸:
在绿色记事本上记下大家的绿色行动。
附: 视频《湘江小船冲破垃圾带前行.flv》 来源土豆网
视频《垃圾要分类.flv》 来源土豆网
第四篇:《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17世纪著名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的经典之作。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将“美貌与美德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美”这一真理淋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但在备课前,很多老师都对我说,要真正上好这一课其实并不容易。
黑格尔曾评价培根,说他“拥有着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他的话常被人家引为格言”。因此我在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味这些有哲理性的格言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试讲时,我选用了一下五句句子,让学生们进行重点品味:
1,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2,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3,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4,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一节课,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品味这五句话的内涵及寓意。这节试讲课结束后,我总体的感觉就是:我似乎已将这五句话从课文中分解出来,单单从语言,甚至语法的角度去分析,没有一种驾驭文章的整体性。此时,师傅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作者的论证角度入手,将句子的品味融会于写作框架,即作者通过哪几句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来论证“把美的行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这一主旨。于是,我用重新设置了这一环节,将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加了进来并引发学生对“何为朴素背景”的思考。在这个品味句子的过程中所列出的句子涵盖了每一自然段作者向要表达分论点的关键性语句,并且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注意到了句子的品味与整篇文章的关联,从而把握住了文章的整体性。
但是,这第二次试讲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我在结尾处的拓展练习中,设置的是“名人论美”,即选取几位名人对美的看法的句子,抽掉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们去思考、填充。但课堂的反响并不如我所愿,原以为可以激发他们对语言深入品味的兴趣,但却不成功。来听课的张立茂校长和语文组长赖静老师帮我分析: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丧失了信心甚至兴趣,因为不管怎样,他们的答案都无法与原句相吻合,致使整节课以失败收场。何不以在新课导入时所举的“人造美女”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联想,并感悟真正的美。
我恍然大悟,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真正意义的所在。语文,它不应该是应试的八股文,语文教学最大的职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授,是启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并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带有自己的思考态度去学习,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思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发表自己对“人造美女”,对“美”的看法,何为真正的美,已沁入他们的心灵。为人师,就是要点亮心灯,打开尘封的宝藏,营造出平稳的心境,真正的课堂是师生智慧与灵性的对话,是放飞心灵、生成思想的睿智,是心灵与心灵的会晤,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谢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对我的指导,作为一名新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还很多,语文课永远不能脱离整体、脱离生活。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人格的形成,要靠长期的阅读、学习与自我探求。我将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
施雯 2004年12月
第五篇: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教学反思 王维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能力点,教学目标明确。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很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