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正文
“168”爱生行动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是“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的日常体现,是教职员工个人职业道德的一个展示平台,也是教育行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构建和谐教育。作为一所农村小学,面对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更好地关爱,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168”愛生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只有爱孩子,才能被孩子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每学期,学校都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宣讲活动的意义、要求,并发出倡议,希望全校教职工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168爱心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东县女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校长程惠娟亲自担任,成员包含所有教师,做到人人参与,人尽其力。
二、健全关爱制度
为加强对困难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将关爱困难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困难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他们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为了让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建立了每个困难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困难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结对帮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困难学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做到经常找结对学生谈心,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定期家访、了解困难学生的在家情况。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在教育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注意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让困难学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让困难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快乐成长。
三、教职工积极参与。
各岗位教职工踊跃参与“168”爱生行动,发挥各自的岗位优势,拓展“168”爱生行动的内涵。专职教师可侧重文化知识的辅导,重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事政教工作的教师可侧重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事后勤工作的教职工可侧重关心生活上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一名教职工帮扶一名困难学生,也可以几名教职工、一个年级组帮扶一名或几名困难学生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东县女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校长程惠娟经常与老师们交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带领大家共同做好工作。总之,在坚持“168”爱生行动的总目标前提下,结合岗位特点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我校教师参与率95%以上,辅导帮助学生30余人,学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把“168”爱心行动活动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文
一、领导高度重视
每学期,学校都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宣讲活动的意义、要求,并发出倡议,学校成立了“168爱心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东县女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校长程惠娟亲自担任。
三、健全关爱制度
为加强对困难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将关爱困难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为了让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和联系卡。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以困难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结对帮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做到经常找结对学生谈心,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定期家访、了解困难学生的在家情况。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们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让困难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快乐成长。
三、教职工积极参与。
各岗位教职工踊跃参与“168”爱生行动,发挥各自的岗位优势,拓展“168”爱生行动的内涵。专职教师可侧重文化知识的辅导,重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事政教工作的教师可侧重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事后勤工作的教职工可侧重关心生活上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东县女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校长程惠娟经常与老师们交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带领大家共同做好工作。总之,在坚持“168”爱生行动的总目标前提下,结合岗位特点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我校教师参与率100%,辅导帮助学生30余人,学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第二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班会,各班中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班留守学生鲁兴同学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元旦在全校开展了 “庆元旦,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长江初中
孙小敏 202_年8月25日
第三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XX学校第一学期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中央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以教育担责,以校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7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800余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三口小学06-07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三口小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中央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以教育担责,以校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7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800余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五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3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组长:廖振宽;
副组长:谢永福
组员:谢树志、黄媛媛、叶发捷、谢吉凤。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廖振宽校长亲自挂帅,谢永福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校联合中心小学、团委、关工委在全校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XX中学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计划》,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目前,我校已为8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教处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学校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县团委及镇团委的牵头下,今年共有6名贫困留守儿童受到结对资助,每年均有一定的资金确保学业正常。学校还积极回收饮料瓶、费纸,把卖到的钱作为慰问金,每半年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服务等。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学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初中的学业;谢吉凤和谢少鸿老师自己掏腰包买蛋糕、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都把他们当“贵宾”,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给每位留守儿童买节日礼物。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总之,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在成长,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平乐乡学校是炎陵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这里100%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一百八十多人,留守儿童占了32%左右。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教处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学校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我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月至少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至少与其监护人交谈一次,每学期至少与其班主任沟通一次,并建立帮扶工作记录簿、帮扶成长记录簿。教师指导学习、关心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安排了名热心、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孙莉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安全监护。今年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文艺活动、写字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现在,在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总能看到留守儿童们在专心地看书读报、舒心地上网通话、开心地打球娱乐、耐心地听老师辅导教育,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根据我校留守儿童暑期活动中心实施方案安排切实了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暑期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现激发广大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陶冶情操的阳光驿站、发展个性的丰厚沃土、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现总结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准备用一段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家引领。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3、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