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6-86056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4 23:4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教育学》课程作业评讲(2)

(第4—6章)

责任教师刘琬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生和其他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的30%。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作业,针对形成性考核册中的案例题提供思路,帮助大家理解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蓝色是说明和解释。

一、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五章教育制度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二)改革动向

2、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本题要点: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_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努力消除辍学现象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普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 课程 新课改的理念与指向

本题要点: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我们要知道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从202_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改革。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课程第四节课程评价

本题思路(供参考):

我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肯定态度。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种教育评价改革正是新课程实施的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对推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常有利。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个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结合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特点,《教育学》课程作业评讲(3)

(第7—8章)

责任教师刘琬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生和其他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的30%。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作业,针对形成性考核册中的案例题提供思路,帮助大家理解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蓝色是说明和解释。

一、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教学第四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分析(供参考):

首先我们应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各自的含义。

(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

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上面的我分别从“自主”、“合作”、“探究”三个角度举例说明了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仅供同学们参考。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教学第六节中国的教学新理念

分析(供参考):

教材中介绍了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二、案例分析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八章德育第三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分析(供参考):

(1)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2)有效贯彻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第二,德育工作不仅要知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消除所短,扬其所长。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3)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本题需注意:结合德育的基本原则,分析教师做法的不当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篇: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_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努力消除辍学现象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普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我们要知道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从202_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改革。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

课程

第四节

课程评价 本题思路(供参考):

我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肯定态度。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种教育评价改革正是新课程实施的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对推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常有利。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个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结合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特点,《教育学》课程作业评讲(3)

(第7—8章)

责任教师

刘琬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生和其他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的30%。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作业,针对形成性考核册中的案例题提供思路,帮助大家理解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蓝色是说明和解释。

一、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

教学

第四节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分析(供参考): 首先我们应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各自的含义。

(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上面的我分别从“自主”、“合作”、“探究”三个角度举例说明了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仅供同学们参考。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

教学

第六节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

分析(供参考):

教材中介绍了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二、案例分析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八章

德育

第三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分析(供参考):

(1)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2)有效贯彻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第二,德育工作不仅要知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消除所短,扬其所长。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3)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本题需注意:结合德育的基本原则,分析教师做法的不当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篇: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

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

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二)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

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3)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1)彻底改变就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

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1)基础教育体系;(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3)高等教育

体系;(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5)特殊教育学校体系。

三、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答题要点:《教育规划纲要》(202_――202_)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_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改的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

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原则。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主要有:(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三)一、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2、课程评价:是一个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

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5、德育:即品德教育,指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和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从多方面对人品德给予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简述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2)综合性;(3)选择性。

2、简述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实施程序。(1)前期准备;(2)自我评价;(3)征求意见;(4)总结经

验。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效地和大量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能够系统的传授知识;(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过程。

4、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1)认知明理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三、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答题要点:(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题要点: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唯真情能感人,唯爱能教育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言传身教,还要以自己对学生深切的期望和真诚的爱去接触、感化学生

(1)良好的班集体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2)如果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3)我首先会确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同班干部或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和确立班级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使学生有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

(4)其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健全班级组织。通过了解考察,选举或委派班级干部,培养班级积极分子,产生能够发挥核心作用的班委,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5)

第四篇: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二)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3)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1)彻底改变就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1)基础教育体系;(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3)高等教育体系;(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5)特殊教育学校体系。

三、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答题要点:《教育规划纲要》(202_――202_)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_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改的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原则。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主要有:(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三)一、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2、课程评价:是一个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

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5、德育:即品德教育,指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和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从多方面对人品德给予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简述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2)综合性;(3)选择性。

2、简述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实施程序。(1)前期准备;(2)自我评价;(3)征求意见;(4)总结经验。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效地和大量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能够系统的传授知识;(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过程。

4、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1)认知明理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三、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答题要点:(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题要点: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四)一、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教育角度,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从教师个体角度,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2、学校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有效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3、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4、非智力因素: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二、简答题

1、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专业情意;(2)教师的专业知识;(3)教师的专业能力。

2、简述男女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

(1)生理因素;(2)传统观念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不足。

3、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有效性原则。

4、简述学校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社会心理方法。

三、论述题

1、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答题要点: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显著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很多,比如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给小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或者兴趣班。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答题要点:

在我国,班级组织与各级社会组织机构在建制上具有一致性:即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但是,这里是针对初中一年级来组建班级组织,就没有少先队了。

行政组织也称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中学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

第五篇: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

教育学第1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由于教育形态多样可以把它分成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是根据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广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是推动教育学和教育问题发展的动力,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8)

3、教育功能:有两点。

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2、教育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P8)

4、素质: 对素质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指人的生理解剖的生理性特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素质 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二、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答;有四个特点。

1、平等性。所谓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及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二是要平等地教育广大青少年一代,即教育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平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2、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在生产劳动上。

3、在整个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年长一代对青少年的教育祝主要是在生产劳动以及政事、宗教、艺术等活动中进行。

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原始社会既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2、简述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答: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设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改革,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P23)

3、简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是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西方古代的苏拉格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二阶段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第三阶段是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P23)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答:教育现代化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等。

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1 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是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静态意义上,个体自身遗传素质和个体所处的环境,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 可能性因素。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一方面,活动是主体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个体对活动目的的确定,对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过程的控制,都是个体发挥自己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动的个体,尽管个体不能选择自己生活的历史时空和社会环境,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人主观能动性。

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学校是组织化的机构,学校自身的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

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 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作用。

4、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教育学第2次平时作业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希望和国家对教育的希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2、德育:德育有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形成思想品德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对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品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

3、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有四点。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向。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我们要培养的是新型的新型的劳动者,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的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首要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一个完善的社会人具有丰富的属性。德、智、体是人的素质构成的主体,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对人的素质基本要求,也是人自身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从1957年正式提出教育方针以来就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点。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生产所必需的,也是培养人所必需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体育是各育的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129)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实现应具备的社会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历史的过程,亦是历史的必然,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

答:有5个体系:

1、基础体育体系;基础体系亦称国民基础教育,为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是对国民实施基3 本的普通文化知识、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是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教育以及着重职业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教育。

3、高等教育体系:我国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实施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高等学校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类。

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为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和成人社会教育的总称,它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

5、特殊教育学校系统;特殊教育是运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和少年进行的教育。

三、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答: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任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匀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倒202_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作出了一系列工资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答: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主要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六方面进行的。以往的改革没有突出理念上的改革,只是课程内容上的变革。

四、案例分析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教育学第3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目的,而选择教育的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 和实施是否实现的教育目的实现程度如何。一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据此处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 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5、德育:德育有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形成思想品德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对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品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

答:九年一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均衡性;所谓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2、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来的。

3、选择性:所谓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

2、简述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实施程序。

答:(1)确定自我评价的目标和标准。教师的自我评价一般包括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批判性的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合理性;将课堂和广阔的生态结构联系起来等。检验自己的教学假定,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信念和价值观,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前期培训大体构建的理想的教师形象,可以作为教师自评的评价准则。

(2)确定要使用的观测工具、观察方法和频率。为了使自我反思更加客观、合理,教师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包括:教学录音或录像、专家制定和教师自行编制的量表、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角色模型简介、生存忠告备忘录及理论文献等。

(3)对资料收集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教师参照自我评价标准,审查目标达成程度,同时对工作的优缺点进行系统评论,认清问题所在,最后还要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根据自评改进工作。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遵循的原则:①循序渐进的原则;②保持开放的态度;③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教学技巧上。

(4)消除教师自评过程中的误差。为了减少和消除评价中的误差,应做到:创设宽松的评价环境,明确评价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用全面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自评,发挥教师在自评中的主体作用等。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答:

1、有效地和大量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一班级为单位,一个班级可以容纳多人,客服了个别实教的弊病,扩大了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教很多学生。

2、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班级授课制可以保证按一定的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到系统的知识。

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班级授课制以45分钟为单位安排课间休息,有劳逸,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认知规律。

4、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由教师统一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5 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又能够根据学生是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5、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过程。班级授课制的学生在同一一班级里活动,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

答:德育实施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对德育方法应有的实践把握。

1、要注意研究和利用影响方法有效性的因素:德育方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如不正确教育观、僵化甚至对立的师生关系、不遵守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选用和运用方法时缺少灵活性等。

2、要坚持一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制约人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的,它决定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然性。

3、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古往今来,德育实践的发展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方法。

三、论述题

1、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1)有效教学。(2)对话教学。(3)体验教学。(4)实践教学。(5)反思性教学。(6)生成性教学。(7)生命化教学。

特别提示:参看教材第234页-242页,自己去举例作答。

四、案例分析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陈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教育学第4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教育角度,其含义是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角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297)

2、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粅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348)

3、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先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规模较大的学校设党总支,规模较小的学校设联合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P377)

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P344)

二、简答题

1、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

答:

1、职业道德的素养。教师应该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教师应该要有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教师应该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以及教育机智。

4、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应该要有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愉悦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P283)

2、简述男女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

1、生理因素:生理学、遗传学研究表明:首先,性别差异,其染色体构成不同,与其空间想象力有关,形成男女智力活动上的一定差别。

2、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至对人们还有影响,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待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男孩和女孩发展的条件与机会上也存在着不同。

3、学校教育的不足:现代学校教育对男女性别差异问题重视不够,相关的 研究并不多,教师很少针对男女学生的普遍差异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P342)

3、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

1、导向性原则。学校管理的导向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整体性原则;学校管理整体性原则,又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率。

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指在实行校长负责的同时,要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

4、科学性原7 则: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一、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

5、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形成一套合理、稳定、有序的规范,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确保学校工作稳定健康地发展。

6、有效性原则: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P364_-369)

4、简述学校管理的方法。

答:学校管理的方法可分为行政法、经济法、法律法、思想教育法和社会心理法等。

1、学校行政法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一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2、法律法;学校管理的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法。

3、经济法;学校管理的经济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工资、奖金、罚款、福利和信货等手段,来调节校内不同经济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学校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法:学校管理的思想教育法指通过宣传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实现办学目标的学校管理方法。

5、社会心理法;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法是指管理者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依据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P371)

三、论述题

1、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答:第一、大量的作业。以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要完成作业就不会有室外活动时间。第二、补习。会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第三、让学生听话。扼杀学生的自由思维。

第四、分数。让很多学科的天才失去了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教师布置作业应该要在学生的完成能力范围之内,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龄另来布置。补习应该要在学生自愿、乐于参加的前提下并不占于学生的正常活动休息时间也不强行或私自要求学生补课等行为。学生有思想的、自由发展的人不要以我们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教育成考试的机器,而是要把学生教育成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分数的高低只是取于学生的努力的程度,应该让学生发展自身的特长,从而让他们的特长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答:常规的方法是:

1、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

2、关爱学生、关注学生、时常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心态,3、在关爱的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行为最大限度的支持,4、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她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多带领学生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

5、,注意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又能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

6、既为人师,就该尽职尽责。要尽到最8 大的努力去管理整个班级的一切活动。

四、案例分析题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