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6-109544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7 23:30: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1998-3-10

发文单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文号:体改生[1998]28号

发布日期:1998-3-10

执行日期:1998-3-10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逐步推开,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动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促进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股份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积极稳妥地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1.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制经济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提高公有资本的控制力和运作效率,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集聚社会资本,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建立依法管理和规范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股份制改革是实现政企分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股份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股份制改革,能够促进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本营运职能的分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加强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

3.推进股份制改革是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股份制改革,增加企业资本金的来源,推动企业“三改一加强”,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革,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推动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流动和重组,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结构。

4.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方针和要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方针是“积极稳妥、依法规范、保证质量、健康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要严格遵守《公司法》和其它有关法规;要防范金融风险和其它社会风险;要知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积极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做扎实细致的工作;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况和企业具体条件,积极稳妥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不能不顾企业的具体条件用行政办法强制推行;不能搞一刀切。

二、加快企业制度创新

5.改变政府管理股份制企业的方式。实行股份制必须相应改革政府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不能再沿用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管理股份制企业。政府要按照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依法对股份制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政府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减轻股份制企业的负担,加快要素市场建设,为股份制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6.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革,要明确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即国有股的股东,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要积极探索国有资本出资人行使职权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建立约束和激励经营者的制度和规则。出资人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7.依法规范国有股股东行为。国有股股东按照持股比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承担股东责任。要坚持同股同权同利原则,遵守公司章程,维护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维护公司合法利益,维护国有股的权益。

8.建立公司法人财产制度。国有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要解除与原有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理顺出资关系。公司依法行使法人财产权,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接受股东约束,维护股东权益,承担偿债责任,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9.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公司法》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界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责任和权利,制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议事规则和行为准则。把股东依法选择公司董事、监事,公司依法选择管理者和党管干部的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国有股股东推选公司董事、监事的方式,严格执行《公司法》关于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的规定。

10.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股份制企业要改变重筹资、轻转制的倾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按照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要求,调整企业内部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要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等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用工制度,确定工资水平。要建立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的投入。要积极参加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转变经营机制创造条件。

11.上市公司依法规范运作。上市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公司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和使用要严格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切实履行对股东的承诺。上市公司不得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炒作本公司股票,要依法披露公司信息,严禁内幕交易。同时,上市公司在制度创新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要先行一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经验。

三、强化管理和监督

12.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完善股份制改革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的实施办法、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会管理办法、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非上市公司监管办法以及公司股东行为规范、法人治理机构行为规范等配套法规。严格按照《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对触犯《刑法》,构成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13.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改制企业的领导人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对企业制定改制方案和转换经营机制工作的指导。落实企业债务责任,防止变相逃债、废债。加强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转让工作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严格对公司设立申报材料的审查,确保公司设立申报材料的真实,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批准。

14.加强对股份制企业的监管。《公司法》实施前和实施后设立的股份制企业,都要依法规范公司的行为。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管,规范股东行为,督促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规范运作,推动企业落实转换经营机制的措施。

15.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明确参与企业改制工作的中介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依法规范其行为。建立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强化自律机制,监督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从业、执业。

四、继续探索改制途径

16.继续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市。根据市场情况,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国家确定的重点企业和国家优先发展产业中的企业,公开向境内外投资者募集股份并上市。

17.鼓励发展法人间持股。鼓励优势国有骨干企业,通过兼并、出资、收购,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鼓励上市公司采用兼并和收购办法,把一些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鼓励产业关联度强、产品具有协作配套关系的国有企业,建立企业间持股关系,改组成股份制企业。

18.鼓励新建项目实行股份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可采用法人入股、外商投资等方式组建股份制企业,实施建设和经营。鼓励股份制企业及其他投资者收购国有企业有市场前景的在建项目或新建项目的产权,组建股份制企业。

19.开展内部职工持股会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内部职工出资、只向本企业投资的职工持股会,以法人形式认购股份,与其他投资者共同组建股份制企业。

五、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

20.加强宣传工作。要广泛宣传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客观宣传股份制改革的效果和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重点引导到制度创新和转换经营机制上来。

21.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强改制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做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要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康发展。

第二篇:积极稳妥地深化共青团改革

积极稳妥地深化共青团改革

今天(10月9日),《人民日报》在第7版理论版刊发署名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文章,题为《积极稳妥地深化共青团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文章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共青团如果不积极应对、不改革创新,就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必须切实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群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共青团事业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共青团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前进,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积极稳妥有序地深化共青团改革,推动共青团事业乘势而上、大步前进,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准确把握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坚持问题导向,极富战略眼光,既鲜明指出存在的问题,又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既宏观阐述形势任务,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努力方向。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深刻认识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根本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前进方向。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灵魂,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党章》赋予共青团的基本定位。任何时候,共青团都必须牢记政治性这个第一属性。如果脱离政治性这个灵魂,共青团就会失掉自己的生命坐标。新形势下,共青团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必须始终牢记肩负的政治使命,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增强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特别坚定、旗帜特别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把青年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先进性是共青团的旗帜,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向。把握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是共青团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共青团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必须引导青年接受先进思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远大理想鼓舞青年,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织青年投身先进事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带领青年矢志创新创业创优,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教育广大团员争当先进分子,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做理想信念坚

定的表率,做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青年前列。

群众性是共青团的根基,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力量源泉。共青团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组织,群众性是共青团的天然属性。一旦脱离群众性,共青团就会走向官僚化、空壳化,丧失发展前进的动力。新形势下,共青团保持和增强群众性,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让青年当主角,把目光投向青年,把青年需求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把青年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更多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呼声,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发展,让广大青年从心底感受到共青团是“青年之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大力健全和活跃基层组织,建立联系青年的长效机制,联系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最大程度地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把共青团的根更深更广地扎在广大青年之中。

在自我革新中推进共青团事业,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共青团如果不积极应对、不改革创新,就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必须切实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各级团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高扬改革旗帜,坚定改革信念,以革故鼎新的勇气、自我革新的锐气、奋发有为的朝气投身到共青团改革实践中来,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前进。

凝聚青年。共青团的全部力量都源于紧紧依靠党、深深植根于青年。共青团凝聚青年,不是凝聚少数青年,而是要把最大多数青年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一是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吸引和凝聚青年,关键要依靠先进思想的真理力量。各级团组织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牢固树立“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意识,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贯穿到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去,帮助青年树立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树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二是突出服务青年这一生命线。服务青年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青年群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共青团自身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深化服务青年工作,应抓好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解决供需对接问题,建好“青年之声”等互动社交平台,努力畅通了解青年呼声、把握青年需求的多种渠道;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线下服务青年的“共青团门店”,推动实现网上、网下工作平台与阵地深度融合。抓好“眼睛向外”和“眼睛向内”的结合,解决服务资源问题,把争取党政资源、社会资源与更多发掘组织内生资源结合起来。抓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结合,解决服务落地问题,工作设计注重青年参与,工作落实注重发挥基层团组织以及专业化服务力量的作用。三是突出青年社会组织这一伙伴。当前,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共青团应从联系、服务、合作、引导等多个层面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努力在工作中与青年社会组织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团结和引导它们融入党领导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四是突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这一关键。随着青年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青年群体不断分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这些群体往往成为共青团工作的盲区和“飞地”。应更加重视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工作,坚持思想引导、情感交流与组织吸纳相结合,坚持工作覆盖与组织覆盖相结合,实现多样化、常态化联系,更好凝聚力量。

服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群团组织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当前,共青团服务大局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带领广大青年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抓住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这个主要方向,设计和打造融入各地党政中心工作的品牌,努力把广大青年中蕴藏的创新创业创优潜能释放出来。共青团服务大局,既要围绕国家和地方的中心工作,主动作为,施展所长;更要坚持主业意识,坚守团的基本定位和核心任务,把工作精力和工作力量聚焦到青年群众工作上来。

当好桥梁。发挥好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是党章赋予共青团的职能地位。做好这一工作,一方面要着眼于把党的主张和任务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把青年的呼声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密切关注青年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关切,创新载体、丰富渠道,使团的工作更好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团要管团。共青团要向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看齐,从严从实管团治团。进一步管好团的组织,针对新兴领域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等问题,不断创新团的组织设置,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针对传统领域活力不强、对青年吸引力不够的问题,探索通过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化团建等方式,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区域内各类基层团组织普遍活跃起来。进一步管好团的干部,深化拓展“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宣传调研活动、机关开放日活动,推进团的领导机关干部常态化下基层、机关干部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深入开展“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讨论活动,推动团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联系青年、融入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进一步管好团员队伍,着眼于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一方面控制增量,严格团员标准和入团程序,控制中学阶段团员发展比例,提高团员发展质量;另一方面管好存量,严格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严肃团内执纪,引导团员在青年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和凝聚作用。

第三篇: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同志们:

这次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两年来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受总局党组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我国税务机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改革,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202_年,总局为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在征管模式中增加了“强化管理”的内容,制定并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办法,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202_年,总局机关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开始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202_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新思路。在基层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召开东部和中西部片会,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按照肖捷局长在202_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202_年,在总结各地探索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非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指导意见自行试点。202_年总局年中会将建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新格局写进规划纲要。肖捷局长在202_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将“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总局成立了由钱冠林副局长担任组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审核了安徽省国税局上报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总局还印发了《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研究起草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修订稿)。

各地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总局指定的8个试点单位以及江苏地税、河北国税等非指定试点单位都按照总局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促进税法遵从、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统一系统上下的思想。全国税务系统省级国地税单位中,普遍成立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富有成效地进行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安徽国税从转变领导机关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抓起,在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在深刻理解和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 基础上,要求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做实省局、做精市局、做专县局。安徽地税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重点开展纳税评估,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流程和机制。江苏国税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特点,首先从转变省局机关的税源管理理念做起,建立了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团队,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江苏地税召开全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推进会议,总结试点经验,分析矛盾、问题,研究总体思路,在无锡、南通等五市试点的基础上,部署在全省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青岛国税将“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作为实践和检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全系统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广东国税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事项探索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的多种模式,编制了重点行业的风险管理指引,进行了电子档案、知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试点。辽宁国税积极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构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分析为核心、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的风险分析预警、应对反馈机制。

(二)完善征管流程,突出纳税评估

各地按照先进管理理念,完善征管程序,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强化纳税评估。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为抓手,有效提高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安徽国税开展了行业“建模找点”工作,在33个重点行业建立了评估模型,找准了行业的涉税风险及管理薄弱环节,增强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江苏国税将纳税人依申请的调查审批事项简化、前臵到办税服务厅,强化税源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职能。江苏地 税印发了《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围绕风险识别、排序、应对等环节,进一步优化征管业务流程。福建地税通过数据分析工作机构,对征管数据进行集约式专业化处理,强化纳税评估的初步审核。河南国税按照纳税评估的主要环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各层级、各部门间有序的信息传导、业务互动。河北国税调整省、市、县局机构职能,成立征管风险分析监控指挥中心,明确数据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任务分配下达、征管质量监控职能。

(三)科学分类税源,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各地将科学分类税源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科学确定纳税人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征管资源配臵,调整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职责。安徽国税按照规模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重新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青岛国税根据税源分类管理的需要,在基层局重点推行了“集中办理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集中审批核查、集中户籍管理、集中评估重点税源、集中按行业与特定业务评估一般税源、集中风险分析应对”等办法,以集约化推进专业化。广东地税在区县范围内打破属地管理,分设重点和一般税源管理局,对重点税源实行跨区域集中式的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税管员由管户转为管事。山东地税根据城乡、行业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税源分类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分行业或两者适当组合的税源分类方式。江苏地税下发了《关于市、县地税局派出机构设臵及职责配臵的意见》,合理设臵征收服务、风险评估、基础管理、税务稽查等专业化管理机构;税源管理实现从单兵管户到团队管事的转变。上海税务局设立专业纳税评估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和反避税工作,并为全市纳税评估提供风险分析预警。陕西地税将各级直属分局转变为重点税源分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分局和行业管理分局。

(四)加强信息化支撑,完善运行机制

各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中,认真落实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强化信息化对专业化的支撑,许多单位结合当地税源管理实际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试点运行了网络发票系统;并建立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安徽国税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改革传统税源管理方式的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仓库,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的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江苏国税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开发并运用一体化税源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特征指标390多个,在省级实现风险信息自动生成、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和应对任务统一下达,在地市级集中优秀人才形成团队实施风险应对。山东国税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依托税收预警评估系统,建立了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湖北国税积极落实信息管税,开发应用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综合征管软件基础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发布,探索建立多方式、多途径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共享机制。陕西国税创新与外部门的合作方式,由电信运营商承担网络发票纳税人 开票系统开发及运维支持,免费供纳税人使用,国税部门获取网络发票信息加强税源管理。山东青岛、东营市地税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地籍信息进行比对,全面掌控了本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源,实现了土地 “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形成了“以地控税”的创新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浙江、上海、宁波等四地国、地税局围绕强化税源监控、实施信息管税,初步建立了跨区域国地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联动机制,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加强非正常户异地协作等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各单位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普遍树立和贯彻了先进管理理念,大胆探索了专业化、信息化税源管理方式,强化了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培养和锻炼了专业化人才和队伍,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单位党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广大税务干部勇于探索、团结拼搏的结果;工作在税收征管科技一线的税务干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广大税务干部尤其是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税源专业化管理还处于试点阶段,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统一。少数单位对促进遵从、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宣传、教育不够,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方向、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二是试点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地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进展不一,各试点单位在认识、目标、组织、方式、方法、进展等方面差异较大,可供全国推广的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尚在探索中。三是信息管税落实不够到位。税收征管数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仍存在问题;第三方信息获取明显不足;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深度不够,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系统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四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机构职责交叉,多头下达税源管理任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跨区域经营、总分机构模式的企业集团尚未找到有效的税源管理方法;征管资源配臵方式不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职责亟待改革完善;纳税评估程序不够规范,在部分地区存在税收检查过多过滥的现象;征管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基层、纳税人程序性负担仍然较重;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亟需建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扎实做好税源管理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在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思路,积极应对,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一)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和服务。在税收征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重点体现为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收征管领域落实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税务机关必须适应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重视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实施税源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优化服务,公正执法,公平税负,促进遵从,进而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服务。

(二)深刻认识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地区、跨国界扩张转移,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快速发展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数量、组织结构、经营与核算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202_年我国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为1500多万;202_年为2600多万,增加了1100万,增长达75%,年均增长率为5.8%;其中企业户数939万,个体经营户数1635万。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经济主体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税源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企业核算和税务处理日趋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税收筹划、避税手段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变化,税务干部的数量10年来基本持平,202_年全国税务干部为75.5万人,仅比202_年增长1.07%;基层一线征管人数共计46万,其中税收管理员27.7万,占总人数的37%;全国人均管户接近100户,有些地区甚至超过1000户;部分税务干部素质难以 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经济的跨国化与税收管理的属国化、经济活动的跨区域化与税源管理的属地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三)深刻认识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影响。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的人海战术、以票控税等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一方面,税收征管数据已逐步实现省局、总局集中,信息技术也提供了高效处理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员仍依靠个体、手工等传统方式实施税源管理,信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税源管理方法提供了机遇。

(四)深刻认识国际税收管理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随着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理念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实践运用,许多发达国家将上述理念引入税收管理,普遍将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使命和目标;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并探索由事后风险管理向事前风险管理发展;将纳税评估纳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并作为税源管理、促进遵从的重要手段;建立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法律制度,并建设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建立按纳税人类型设臵、适应风险管理的组织 机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税收征管理念、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国际税收征管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今年年初,肖捷局长在第4次局长办公会听取征管科技司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汇报时指出: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的理念、方式等都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纳税人需求、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续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实践,认真总结有关省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要围绕税收征管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梳理出若干专题,结合“十二五”税收规划,研究提出新征管制度安排的具体意见,为建立新的征管模式做好前期准备。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这个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

正确理解这一总体思路,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税法遵从。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理念、制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税法遵从。要促进税法遵从,税务机关不可能把征管资源平均用于每个纳税人,只能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此,必须按照制定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价等流程实施风险管理。

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贯彻到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就要重点做好纳税评估工作。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核评价,是税源管理的主要行政行为,也是税务稽查的重要基础,当前又是税源管理的“短板”,必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

要使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按规模、行业、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责在税务机关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配,以提高管理质效。

实施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必须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区域化的发展,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要推进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信息管税。

要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有效运行,还必须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配臵,健全纵横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风险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等环节。过去,税源管理质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源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承担。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税务登记、受理申报、税款入库级次等属地管理不变的前提下,从总局到县局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尤其是总局和省局要在做好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下功夫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本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调整,以指导和推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一是调整、明确风险信息采集部门职责。总局和省局应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制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管理的规划、制度以及采集的口径、标准及规程,并推动第三方信息的获取;市以下应由办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采集纳税人基础信息,风险应对部门在实施应对工作中采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和相应的第三方信息。二是调整、明确风险分析监控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对涉税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由征管科技部门按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统一归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等级排序,统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并进行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市以下要明确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或设臵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汇总、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三是调整、明确风 险应对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大企业、反避税管理部门和稽查局直接负责本级所辖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任务;市以下由税源管理、大企业管理、稽查等部门分别承担风险应对任务;针对当前纳税评估这一“短板”,应将税源管理部门现在主要承担的调查审批、催报催缴和税收预测等日常事务管理职能,调整为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和特定业务等类型进行专业化纳税评估。

要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化管理。大企业管理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针对大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内部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等特点,按照属地入库、统一管理的原则,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应按照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实施。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实施行业、特定类型等差别化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税源分散,经营不稳定,账簿不健全等特点,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推进协税护税。针对非居民管理税源分散、流动性强、较难控管等特点,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将居民管理和非居民管理相结合,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管理。

(二)规范征管程序,突出纳税评估的重要作用

税收征管法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纳税评估既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通行做法。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其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虽然试行多年,但纳税评估仍是当前税源管理的“短板”,作为一个重要征管程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纳税评估办法,这次也发给大家征求意见。

纳税评估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等环节。初步审核,主要是税务机关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纳税人纳税申报的风险点,按户归集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包括对未发现风险的纳税人,终止评估;对低风险的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方式督促其修正申报;对较高风险的纳税人确定为案头审核对象向下一环节移送。因征管信息主要集中在省局和总局,对重点税源的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等初步审核工作主要应由省局、总局实施,但不能代替市局以下对所辖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初步审核工作。案头审核,主要是对初步审核转来的纳税人,运用相关的涉税信息分析纳税申报中的疑点,采取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处理。包括对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纳税人认可存在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作出补缴税款或补充申报处理;发现纳税人有疑点且无法排除的,转入实地核查。实地核查,主要是对案头审核转来的纳税人,采取税务检查的手段作出核实处理。包括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税务处理;发现纳税人有偷、逃、骗、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移交税务稽查部门依法处理。

为了保证税源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加强纳税评估,可将调查审批等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依法将调查审批、政策调研、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税收预测、个体定税等日常管理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的后台;税源管理部门则应把主要精力用于纳税评估的案头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并处理好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等征管环节的关系。

(三)强化信息管税,为专业化管理提供支撑 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级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应用等工作。要健全数据管理标准,必须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要强化数据管理意识,克服消极等待的观念,积极主动地采集第三方信息;通过数据的深入应用,及时发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要举全国税务系统之力,做好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要逐步建立全国税务系统统一的不良记录纳税人信息查询库,收录欠税欠票走逃户、受到税收 行政处罚、欠税、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等不良记录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要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逐步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在各省国、地税局进行网络发票试点的基础上,要完善网络发票业务和技术标准方案,扩大试点范围,深化网络发票数据的采集、应用,做好与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发票项目的衔接。要认真落实肖局长 “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 的指示,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这次会议还印发了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规划,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四)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划片管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为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所替代,必然会引起现有税源管理流程、方法、分工的重大变化,必然会涉及征管资源的重新配臵。各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现有机构框架下,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调整、优化机构职责和人员岗责;确需调整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的,要以审慎原则,按程序报批。总局提出,要在抓好现有8个省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安徽、江苏省国税局、江苏省地税局以及青岛市国税局,实施不同模式的试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支撑等状况,按照上述要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

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家团队,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 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评估师队伍,提高评估质量。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并根据能力标准和工作业绩,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努力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精通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五)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运行机制

总局将根据税收征管内外部形势、任务的变化,加快征管法的修订,为完善征管程序、规范纳税评估、获取第三方信息等提供法律支撑;同时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进一步修订完善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税务登记以及征管数据管理等配套制度。

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要在税务系统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要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彻底改变多头下达调查审批、报表填报、政策调研、纳税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状况,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各地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

各地要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和指标,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代征管“六率”考核。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税收风险评估和税收流失率测算模型,从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等方面完善征管质量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税收诚信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税法遵从度和征管质量方式,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推行。

四、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下功夫抓好工作落实。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各级税务机关务必高度重视,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加强领导。各级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税务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力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革命,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要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队伍思想稳定。要制定本地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职责。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效。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不竭的动力。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东中西部、城市、农村税源状况差异较大,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确定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努力创新管理方法;试点工作中,国税、地税要加强协同,以利对纳 18 税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及时总结、交流试点经验,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

(三)稳妥推进,务求实效。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目前正处在推进试点阶段。各地应坚持先试点、经审批、再推广的原则,有计划、有准备地搞好试点工作,切忌一哄而上,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必然涉及整个征管模式的变革。总局党组确定,明年年中全国税务局长会议重点研究税收征管工作,并已部署从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实施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分若干专题开展调研。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内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实际上就是创新征管模式的前提和突破口。希望大家扎实搞好试点,创造新鲜经验,为完善征管模式做出努力。

同志们,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按照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实现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会盟镇雷河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更,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朵奇葩,它彻底颠覆了旧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的变化,课堂模式的变化,学生角色的转变,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崭新变化。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投身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一、改革课堂、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即“导学、导疑、导讲、导评、导练”。“导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实现“先学后教”。“导疑”就是学生对老师创设的问题质疑释疑,反馈自学情况和预习情况。“导讲”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讲出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导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评、互评,在评价中提高。“导练”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训练,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基于学习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这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更重要的是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平台、师生双赢

要想解放教师的头脑,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必先解放教师的双手。本学期,我校采用了“合作备课、资源共享”的方法。即同年级的两位教师合作完成本册书的学案编写,一级单班的四、五、六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探讨教法,各自完成本年级活页、表格式教学案,教师提前两周拿到学案,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加工、吸收,内化、创新,用不同色笔在学案上添加、修改,重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二次教案”。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师花费在学案的时间。

授课后,要求教师写好反思,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留下失败的教训,要求教师将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如备课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育机智的发觉等,在“共享”教案中修正。这样,教案就有了流动的生命。学生也从两位教师的教育智慧中受益匪浅,三、丰富课外活动,学生灵性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写作、数学、体育等兴趣小组,每周活动两次。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兴趣进行选择。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开展“争当各种小标兵”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阅读名著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一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切入,阅读名著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二是,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如: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摘抄品味精彩片段,专家们提出的推荐书目“十条建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师在课堂名著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现他已知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展现的过程中实现一种自我体验,实现一种获得成功的感受。这些活动的开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特长得以展示,综合素养得以提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上期以来,每天坚持预备后上课前三分钟学生进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唱一首革命

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四、效果显著,学校前景灿烂

一是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实施“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对学习的态度更加自信。近年来在华杯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近10人次,获市、县级奖30余人次;在市县级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县级一等奖5次,市级二等奖3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近10人次,获市级奖30余次,在体育、才艺等比赛中也有多人次获得优异成绩。

二是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们尝试着多角度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少了一些墨守成规、多了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了一些“自说自话”,多一了些百家争鸣。通过教研的深入、课堂的锤炼,反思的沉淀,交流的碰撞,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锻炼了教师队伍。李瑞、周华阳等教师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赛讲,获得优异成绩。多位教师在征文比赛中获得市、县级奖,其中周华阳、卫亚玲老师获国家级辅导奖;李瑞老师在县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论文获奖近30篇。

三是课堂气氛活跃。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的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是学校变化巨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训练;重学生、轻教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严重丧失;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等现象,我们应以百倍的信心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摘要: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中出现了不少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及成因 科学发展观

1、城镇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1 概念【1】

所谓的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1]

1.2研究意义

从各国城镇化的过程与经验看来,城镇化与现代化、经济发张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我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制约瓶颈,诱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实施城镇化战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1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城镇化地特点是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集聚很多的生产要素。而工业化则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状态,只有生产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

1.2.2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托城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第三产业在工业化的后期,就业人数会超过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逐渐大于第二产业,同样它对于人类活动集聚的要求也高于第二产业。目前,我国特别是在农村存在大量过剩人口,就业压力很大。为缓解这一压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1.2.3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1.2.4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的城镇化过程会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社会上必然要出现许多新的市场需求,如住房消费需求、对公共设施的需求等等。

1.2.5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课持续发展。

1.2.6推进城镇化是科教兴国的突破口。

2、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我国城镇化中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中出现了不少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2.1.1盲目追求城镇化率

如今,一些地方不顾城市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等客观条件,下达“城镇

化率指标”限期完成。这样,提高城镇化率成为一种政绩需要,一些地方出现了弄虚作假“提高”城镇化率的现象。

2.1.2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本质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核心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但是当前的“城镇化热潮”,更多的却是“城市建设热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利益部门“以地生财,以乡养城”的工具。

2.1.3城市内出现新的二元结构

按照人口普查登记的原则,进城务工人口虽然被计入了城市人口但指的只是留在城市中的这个群体的总量,而不是被内部化了的特定人口。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民进城务工后,又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

2.1.4“城市病”已经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特别是在特大城市的盲目扩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房价高昂等“城市病”在一些城市中已经屡见不鲜。

2.2我国城镇化中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问题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城镇化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根源于对城镇化的理解不全面、群众观念不强、规划指导不到位、相关制度不适应等。

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对策措施

胡锦涛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2】

3.1强化认识,在城镇化进程中始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1.1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发展信念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提醒广大干部,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以及具体的行动实践,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转变发展理念,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行为准则。

3.1.2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所谓制度化就是要不以个人意志和长官意志为转移,也不以“自觉性”为基础。要明确科学发展观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真正细化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政策文件中。

3.2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城镇化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功能

3.2.1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提升工业化水平。一方面坚持突出重点,培育骨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其次,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再次,促进区域农业的产业化过程。

3.2.2优化资源配置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国人口多,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巨大,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对城市发展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节约土地和水资源。【3】

4、“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4.1 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

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4.2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

4.3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4】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29147.htm

【2】《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载202_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

【3】王格芳 王成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_.10

【4】《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2_

Explore how to actively and steadily promote urbanization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s 09 2 classeschengyulia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world urbanization,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there were many i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e urgent need to arouse our vigilance and attention.“Twelfth Five-Year Plan ” is also the question of how actively and steadily promote urbanization.Key words:the urbanizationProblems and Caus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