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以学定教读后感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6-55023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30 02:24: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学定教读后感

以学定教,合作生成—读《崔其升杜郎口经验》的一点感悟和初步尝试 毕玉洁

在读名著做智慧型教师活动中,我精心研读了《崔其升杜郎口经验》,这次学习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很多感想,也对原来的一些理念重新进行梳理和反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尝试

一、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

先看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理念追求:“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办学宗旨: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学校任务三方面要求: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学会生存等诸多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的三个内容:

(1)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

(2)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

(3)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在这其中,我对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学会生存四项技能深有感触,因为这正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现在学生存在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负高傲,缺乏合作意识与分享意识的特点使他们不通世故,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种种困惑,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厌倦学习,不敢质疑”,这两大问题成为当代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大障碍,并有可能对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

评。给我很大的启发,我针对自己所教的工科数学 特点及学情初步尝试了《以学定教,合作生成》教学方法的探究

先谈第一点认识:先学后教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而以学定教是为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而创设的。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为此每次高一接班第一节课,我都会发给学生一张我精心打印的一份“以学定教------自主预习的步骤与要求》引领学生贴在书皮的内页上指导自己每节课数学学习,上课时,进行小组交流互助式解答,然后问题呈现,师生有的放矢的共同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生成新课。

我们知道合作生成需要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小课堂大舞台,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呈现以后,我引领学生新课旧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完善认知建构。下面我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一下:

(1)在交流中影响了学生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

(2)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了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社交能力的获得。

(3)在交流中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在交流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流通,在交流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启发

我们知道推广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基础是学习,目的是发展,关键是改革,核心是创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中对于“教师怎样放 ” 学生怎样“活”,效果怎样“好” 等方面有待于我继续去探究尝试,争取高效课堂,魅力课堂,愿我们的教学行为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以学定教》读后感

《以学定教》的读后感

高二级恩醒

“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理念之一,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认为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和充分的预设是备课的重要原则,即让新的学习在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生发。但真正走进课堂现场时,教师却容易忽视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这一基础性课程资源。预设的方案永远不能穷尽人的意识与行动的再生性。本文试图从青春期学生特殊性出发,掌握教学中学生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之间的互补,共生,重组推新关系。让学生的经验在语文这个舞台上得以灵动展现。

一、“以学定教”的背景和探索学生已有经验探索的重要意义

“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理念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去认识世界并建构对世界的认识的;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学生认知机制与其置身于其中的日常生活的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心灵的自我反思,或者说自我建构。学生自身就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空、父母兄妹、同学朋友、生活遭遇、社会活动、政治事件、科学发明、高科技家用产品„„等等,这一切活生生的经验世界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这就意味着,课程内容必须让学生心灵与其生活世界直接碰撞,让他们际遇与“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相矛盾的事物,从而点燃他们的问题火花,引发他们探究的冲动,并从中获得经验,产生反思,建构知识。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探索之本。

以奈瑟的认知加工理论、维里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构建的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意义,就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辑,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是建构知识的基础,也就是学生学习、探索之本。实际上,在学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用自己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来探究这个世界,即使他们自发的探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但经过多年的自发探究,却获得了关于身边世界大量丰富的初步经验和具有一定解释力的个人见解、观点、想法和认识。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多年的丰富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他们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建构他们对世界新认识的起点,是他们继续学习、探求之本。

如果让他们亲自尝试用已有经验解决身边问题,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现实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更为科学”的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建构新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活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格的自主学习。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的新知识,他们常常半信半疑,在后继的思维中则仍旧按照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释新事物。这就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常说的“课堂全对课后全错、今天会做明天乱做”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抓住学生已有经验与未知知识之间的种种联系,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知识结构发生作用,擦出火花,碰撞出创新思维之光。

二、教学中的已有经验探索的实施:

1、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离开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整个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基本丧失,最终导致学生不爱学、不会学的现象。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一步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确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地位和不容侵犯的师道尊严将不复存在。由此将衍生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过程将被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全新教学过程所取代。教师支配者、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和“平等中的首席”,此外,围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还必须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这些全新的角色,有待广大教师去探索,去适应。

2、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

应试教育环境下,所有教学活动都以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导向,教是为了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学生想学的不一定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围绕考试即定的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怎么学多少人真正爱学、会学和学会。教师的教成为关注的唯一对象。评一堂课看的是教师的“表演”,学生的“配合”只是点缀。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精美,教学情感是否感人,教学条理是否清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当作是评课的要素。这种只关注考与教的教学是功利性的不健全的教学。

新课改把关注点转向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学习过程,重点是怎么学,而不是学会什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即使有精彩“表演”,也不一定是一堂好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的过程等一系列学习行为而确定自己的教学速度、方法、重点等。那些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的进行操作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废止。而且,由于一系列教师新角色的确定,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行为方面还应有更多转变,如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和引导有困难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作经常性的反思,加强与其他教育者的合作等。

3、以学法为视点,转变教学重点。

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必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传统教学,知识传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要的是学生会学,学生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这种学习销蚀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成为最重要的生存本领。因此,新课改将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核心任务来抓。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就应当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法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是本次教改的核心任务。一位名人曾说过:“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记,但在学习中形成的品质却终身受用。”学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求知,才是他的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4、以学案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

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框架,以教材为窠臼,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参为权威。教师眼中只有学科、教材、知识、教参,却无视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备课时的关注点自然游离于学生之外,而视教参、知识体系等为法宝,把整个教学过程分分秒秒、天衣无缝地按自己的意志设计好。定出教案,然后让学生循规蹈距、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完成教学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主动的人,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随堂机智。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再现教材,而是用好教材。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单一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欣赏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新要求新状况的出现而不断改进和调整。不能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除了对教材的把握,教师还应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教案的设计也应有创新有弹性,如可以在教案中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设计“学前分析”或“课内外链接”“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板书也许让学生来写,课堂总结也许由学生做,教案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路线图。由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将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第三篇: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贯彻“以学定教”

在培训模块二中,我认真张校长关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培训。后“茶馆式”教学体现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老师不讲;要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展。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的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学习后,我尝试把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我的课堂上。每当教学一个新内容,我都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学,寻找规律和方法,再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练习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相异构想”,师生再一起共同研讨解决。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尝试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学生的闪光点,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世界。教学方式的改变让我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了,敢想敢说了,学习效果更好了,他们觉得学习更幸福了,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也深感幸福。

第一次学以致用,让我尝到了培训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认真学,并把新的教学模式、理念运用到 我的课堂教学中。

第四篇: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是洋思教学的先进教学经验,是我们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我们很多学校学洋思,为什么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呢?那是我们很多学校只学到了其形式而未得其神髓。

古人也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很明显,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变大课堂为大学堂,是新时期给我们提出的目标与要求。那么如何去贯彻呢?

首先,要让学生自学,就要让他们知道“学什么”(学习任务)、“怎么学”(自学指导)、“达到什么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明确“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与困难”,也就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基础。第二步是合作与探究,也就是学生解疑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解决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与疑问。所以第一步中得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交流讨论,必须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样才不会在交流讨论中一味被动,避免了“优生一言堂”的出现。

第三步是自学检测。检测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叫针对性习题练习,是针对前面设置的学习任务而制定的练习,所以习题数量上不宜过少,要面面俱到,也不宜过多,耽误了对新课的学习。

第四步是精讲点拨。也就是“释疑解惑”的过程,点拨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困难,点拨学生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切记,在这一步一定要做到“精讲”“点拨”,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不讲,不要“越俎代庖”。另外这一步不光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步是巩固性练习,针对精讲点拨内容而设计。我们光点拨了不行,还需要一定的习题进行巩固,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消化这些知识。“学以致用”是很重要的。

第六步是达标练习,针对整节课的目标而设计,注意做到面面俱到、难易结合。最好以学案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及时进行批阅反馈,使整节课得到一个完满的成功。

另外,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决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与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第五篇:浅谈“以学定教”

浅谈“以学定教”

一、从思想上重视“以学定教”。

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以教定教呢?那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

二、在课堂上落实“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具体做法:

(一)抛出针对性问题

例如上“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三个问题:

1、下饺子时,生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而熟的饺子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2、自家腌咸鸭蛋时,要吃咸点的就取下面点的鸭蛋,而要吃淡些的就取上面些的,这又是为什么?

3、潜水艇下潜时要向艇中灌入适量的水,而当灌入太多的水时,潜水艇又有沉底被水压坏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算是适量呢?

(二)课前小范围倾听

课前了解三、四个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大致了解学生能独自解答的地方与困难之处。

(三)课堂交流、适当点拨。

利用课堂交流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教学生,难的问题共同探讨,适当点拨。关注学生

1、能否去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关系,确定物体的浮与沉;

2、能否知道改变浮沉从改变F浮与G物大小关系着手,而改变F浮可以从ρ液与V排入手;

3、能否从ρ物与ρ液大小关系确定物体的浮与沉。

三、注意点

以学定教,不能以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变成“散放式”。而是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与教学大纲之间,构建一座座桥梁,这些桥梁可以是学生个体独自搭建的,也小组合力搭建,也可以是教师帮把手。

最后用第斯多惠的话做个结尾。“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以学定教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