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模版)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6-52224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3 20:40: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模版)

文章标题: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德育中的伦理两难问题

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形象,也使德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舅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 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道德的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二.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原则

1.利益最大化原。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他们,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三.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不自觉渗透

对学生的德育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去寻找时机和话题,在学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施教时,敞开自己的心扉,激发起积极的回应。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提高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

第二篇: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一.德育中的伦理两难问题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 己的形象,也使德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舅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 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道德的两难境地呢?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二.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原则1.利益最大化原。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2.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他们,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三.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不自觉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去寻找时机和话题,在学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施教时,敞开自己的心扉,激发起积极的回应。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提高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的内容就像微风拂过琴弦一样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出阵阵涟漪。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说学生是石头,那么老师就要做让石头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2.有目的辩论德育绝非一个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们不仅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应该欣赏他们的观点,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明是非,引导认识的深化,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我教过一个班,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且愈演愈烈。我通过了解,发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认为考试作弊有不少好处。我就此组织学生辩论,我作为正方提出“考试作弊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以那些曾经考试作弊者和准备作弊者为反方提出“考试作弊利多弊少”的观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大家统一了认识: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能作弊;独立作业时,如果对某知识点模糊,可以翻看课文,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鼓不敲不响,从此以后,考试抄袭答案的问题没有了,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见金。3.无判断介入所谓“无判断介入”就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急于对事实作出主观判断,而是以心理咨询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错误的观点得到修正。我教过一个班,有次自修课,学生自发去打篮球,被政教处没收了篮球,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近情理,抱怨说:“就要举行篮球赛了,还不让练球。”事后我假装不知,故意找时间让学生练球,学生紧张地告诉我球被没收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们说:“没了球怎么拿冠军?”我又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班长,班长说出了自修课打篮球的经过。我以同情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冠军梦可就破灭了。”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相互指责。看着他们后悔的表情,我才说:“以后可要注意啦,老师试试看能不能把篮球要回来。”那次以后,学生再也没有上课打篮球的事发生,几天后的篮球赛还得了冠军。采用“无判断介入”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具有进步、向上的良好愿望,感受他们的情绪,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老师把学生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学生就会把老师看作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就能无抵抗地接受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对老师的教育能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相机点化,那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品德高尚,操守美好的现代化建设者。

第三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

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

一、为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建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参加升国旗仪式,开展操行学生自主管理每日一评、期终总评活动。全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2、本学期开展了“讲英雄人物故事”“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语文知识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3、关爱学生,注重了解学生心理。

4.注重学生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家访,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5、认真做好了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缩小了班级内学生的差距。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善于心灵交流,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些学生厌倦了忙碌的学习,觉得学习不那么重要了;有的学生习惯了成功的喜悦,变得飘飘然了;有的学生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开始不再听话自觉了……这时,老师要发挥自身的光和能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冗长的大道理,学生是肯定不愿意接受的,于是我从班级实际出发,留心捕捉学生之中闪现的“光芒”加以肯定、鼓励,让学生都清楚地明白怎样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面对学生中萌发的不良势头,我就个别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双管齐下,扭转学生消极的态度。因此,我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互相学习的氛围,大家为了自己的进步,集体的荣誉,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

2、重视身教,为学生做好榜样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有点自以为是,有时还居高临下。作为教师,我首先要求自己谦虚,尤其是面对学生时,遇到问题时首先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懂得“满招损,谦受益”,还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身教,不仅仅落实在与人相处方面,平时对学生的各项行规教育我都是身体力行的。

4、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努力做好备、讲、批、辅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5、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班,潜能生在班中虽为数不多,但我绝不会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转化潜能生是教师的一项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潜能生的一颗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再次是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6、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常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做到放学回家自觉排队;课间不做危险的游戏;不私自去游泳;不结伙外出;不携带凶器等一系列的规定,牢固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班上有不少学生由于父母忙或不够重视,对学生缺少关心爱护和教育,以至于养成教育不能形成有效配合。

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是充实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浅谈德育教育-德育

浅谈德育教育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历来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总称为思想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的德育工作是整个社会德育的基石,基石不稳,大厦将倾。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少年是关键期,尤其是品德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早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然而人们总是忽视德育教育,学校里的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家长教师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不眠不休的补课,批改作业,但是,有哪位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品德形成呢?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对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假如没有德育,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技术再高也会走向社会的反面,与人民为敌,这样的话,再多的智力投资无疑在为国家和人民制造定时炸弹。因此,针对当前的德育现状,尤其是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德育课,教师照本宣科讲一讲,学生漫不经心地听一听效果不会好。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接受理解能力,通过实际演练,过程感悟,使学生自己产生一种大家公认的道德标准,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故事会、听模范英雄人物作报告等,提高他们的共识,这样才能使他们领悟,效果要比听讲教学会事半功倍。

第二、学校教育一定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三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这一问题也是当今德育工作一个重中之重,家长不能认为自己只是管孩子的吃、穿、住,而将德育教育推给学校,甚至对德育教育置之不理,反对搞各种活动,认为影响学习,;同样学校也存在与社会相脱离的现象,一些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学生在学校确实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可是出了校门就变样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原因何在?就是缺乏学校与社会的一体化。所以一位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是全方位的教育,不是自管自的教育,应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共识,提供给孩子良好道德形成的土壤,树立真、善、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就是身教胜于言教,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先明确的是教师要品德高尚,要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不难想象,一个满口脏话,随手乱扔,随地吐痰的教师形象,尽管他在台上栩栩如生地讲课,孩子们看到的只会是他的负面影响,学校是一方净土,是一个远离歪风邪气,不良道德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说,学校德育的直接对象应该是教师,而间接对象才是学生。

以上的种种情况确实存在,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执着探索,一定会找到适合我国学校德育之路,让祖国的花朵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尚情操,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篇:德育教育-德育

德育教育

(一)一、学生的情况

姓名:杜义性别:男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自束能力较差。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其他调查资料

该同学今年13岁,性倔,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性格。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烦。

四、个案分析

1、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作为任课老师,我经常主动找他聊天、谈心,让同学们多找他交流,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则采取文火慢工的方法,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是他对学习产生乐趣。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杜义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身体强壮,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七、德育心得: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德育教育

(二)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朱某性别:男年龄:13岁六年级学生刘敏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