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丰碑》教学反思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6-67960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7 03:04: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穿一件棉衣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然而长征已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令其感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需要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把军需处长和晶莹丰碑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品读句子中提出了“为什么军需处长在死时神态能如此镇定安详?”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主体参与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感情朗读既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读书感悟,又有点拨、指引。

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一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红军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现我就自己的教学作一小结,以便今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思路清晰,整体感强。

这节课我从文章的题目“丰碑”入手,直奔中心,抓住“为什么说牺牲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中心问题,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课文内容,重点讲读第七、十二自然段,并以这两段为中心,带动其它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深化学生对“丰碑”的理解,思路明晰简洁,且有很强的整体感。

2、相信学生能力,主体意识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而导之,思而辩之,使其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这节课正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弄清了学生认识的底数,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弄清“军需处长究竟为什么会被冻死,这到底表现了军需处长怎样的精神”,使其认识准确化、深刻化;再引导学生体会将军和战士们情感的变化,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的深刻影响,使其认识全面化;最后让学生完整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解,使其认识条理化,这样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意识。

3、主次分明,训练意识强,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本课中第七段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和第十二自然段对将军的描写就是文章的亮点。这节课我就以这两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这两段为中心向其他各段辐射,并以对中心问题的理解为经,以各段重点词句为纬构建本课的训练场,第七段抓“镇定、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第十二自然段抓“愣住、敬礼”带动全文,体会将军的复杂内心世界,使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可以摒弃课堂教学中繁琐的提问、不必要的讲解和多余的讨论。还突出重点,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推理、判断表达能力均得以较好的训练。

4、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让学生根据文中对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情景?假如你是将军,看到眼前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你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红军战士,看到军需处长这座丰碑时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以此来更深刻地感悟军需处长的品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重视朗读指导,入情入境。

整篇文章都是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文章感情强烈,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朗读第七自然段,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军需处长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读出对军需处长崇敬之情。朗读八至十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斥责、威严的口气。读十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在教学中,我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6、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改革意识增强了。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老一套的“师问生答”或“填压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军需处长为什么为冻死”,“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去学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习文中重点段落时,我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圈画,并同桌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学生协作意识增强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变浓了。

二、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环节。在学习描写将军的段落时,因没有理清将军当时的情绪变化,导致课堂上当时的冷场,孩子们对第12段读得不到位。

2、由于时间关系,教者本身钻研教材不够,同时也由于课堂上的紧张,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有位学生说将军当时生气,是因为当时没有人回答他。我因自己课前对教材钻研的不透彻,当时脑子中只有教案,急着让学生回答是将军误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生气,竟否定了学生。

3、在学法指导上有所欠缺,学生自由活动的空气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多,今后要朝“教就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而努力。

第三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徐翠萍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穿一件棉衣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然而长征已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令其感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在上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

一、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现在我深深懂得:备课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却是“备学生”,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班级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了解较多,那么他们对军需处长品质的挖掘就会非常深入,到位;班级学生朗读能力较强,他们比较善于在朗读中领悟人物品质;班级有些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那么这节课精彩的地方就是听孩子们那发自肺腑的感人表述„„ 因此,要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的闪光点亮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二、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体验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如在感悟了军需处长伟大的精神后,我分别引导学生怀着崇敬的、沉痛的、平静的等不同感情进行朗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一段落,“让我们的军需处长在这云中山安息吧”此时学生自然能用轻缓柔和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感情朗读既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读书感悟,又有点拨、指引。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需要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把军需处长和晶莹丰碑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并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进行质疑,然后围绕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把军需处长称为晶莹丰碑?”,“为什么在丰碑前加上‘晶莹’这个词?”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引发学生思考:当时的环境如何?红军队伍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品读句子中提出了“为什么军需处长在死时神态能如此镇定安详?”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主体参与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课后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丰碑》教学反思

领导,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语言版本的书纪念教训。这篇文章描述了红军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一位军事主任冷冷却死了的故事,称赞军事总司革命的胜利,崇高精神的自我牺牲。文字通过风格,动作,语言等描述的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结合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的主题,阅读教学在实施理解和使用语言策略,在教学中,我专注于词语,句子,作为基础,从对环境的感知到质量的高尚的性格,从一般的态度变化,了解纪念碑的真正内涵为主线,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文字,感伤内心世界。在全班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验,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

首先,创造情况,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情境不仅有助于缩短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由于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有生活经验和感情的学生进入语言课堂。

通过 本课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在理解课文时会让学生感觉到很大的距离感。所以我喜欢这个话题,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从而意识到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在转折的话题之后,其实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很难来,这样,它会导致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很难来?因此导致新的类,使它们自然地进入文本。

二,教材重组,感知质量

由于课文很长,讲座不能详尽无遗,因此在课程准备阶段,我将集中讨论第七段的教学和该段的一般说明。对于文本1,2自然段的红军面临的巨大困难,只是让学生感知阅读,并开始想象,执行语言的训练。文本结束后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一个团队,谁会属于?作为一系列的整个句子的焦点。分别在对军事导演质量的感受中,体验一般内心感受的感觉和对纪念碑的理解,在三次真实意义之后产生和阅读这句话,更好地深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可以说是拉动整体移动整体 身体,都注重有效性,同时也向军方导演高贵的品质。

三是加强语言培训,深化对情绪的理解

聪明,乏味的语言培训不仅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字,体验情感。

在本课中,为了实现语言培训的主题,首先为空白内容的文本指导学生想象训练,例如:让学生想象团队可能遇到困难?学生通过想象力,深刻理解行军的困难,也为下一课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诱导一般的愤怒,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般的,军事主管如何将学生通过转化的作用,也是一般的一般感觉的良好体验。另外,在研究军事主任一段时间的描述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军事主任的行动,举止,穿戴描述,通过句子的对比,文字练习和情感阅读等。,不仅让学生欣赏他对革命的忠诚,家庭一直奉献精神,让学生理解精确和精致的语言,也通过一些写作指导。完成这篇文章后,让学生们一句话 表达军事主管对学生内心感情的感受准备好的可接受性,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感知,而且训练学生表达他们更好地反映工具和文化特色的团结的能力。

当然,在本课中,我有很多缺点,例如,在军事主任的研究中牺牲了一段时间,当他如此冷静和平静时,答案只针对学生,指导不够深。对于一些学生回答,没有及时有效的评价,也有整班的感觉,提到自己的问题太多了,总觉得他们在抱着学生的想法,学生谈论的经验不是很深,我预先假设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敦促各位专家和教育同仁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谢谢。

第五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姜 华

第四届精英杯比赛在上学期已经落下帷幕。现在回想当时静心聆听的每一节课,至今还另我久久回味: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自己到校展示的这节语文课算是对学习之后的一种践行。现在想想自己上完的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诸多地不足:

一、小组合作 效果甚佳

本节课我在导学设计上运用了两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学生的自学到合作,再到展示,学生真正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都能找到自己弄懂的和不懂的地方,而在不懂的地方通过合作得到了答案。在展示中各组间又充分地进行了意见的交流。从中可见,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课堂主人地滋味。

二、音乐渲染 激发情怀

这节课,我运用了两首音乐。第一处在学完第七自然段后,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位被严寒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你想对这位老英雄说点什么呢?出示了一首钢琴曲。在有感情读第七自然段时,我配乐让学生读了这段饱含深情地文字。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军需处长的光辉形像。为后面的小诗的题做,做好了情感地铺垫。

情到深处 落笔释怀

《丰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情由心生,而这份情是需要言语的表露,再落实到笔端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释怀。考虑到刚上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诗还不能恰当地运用。所以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落笔释怀。

丰碑

你是一座(),你把()给了(),你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在学生完成后的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填写的比较恰当。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课后,我及时地找到了张校长、庄主任、张主任,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不足。这几位领导也忠恳地向我指出了几点建议。从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课堂随意性太大

这种随意性不是指教学过程地随意性,而是指我的语言的随意性和行为的随意性。其实这毛病早就有了。作为一名教师,言

语之中应透露出文化,行为之中应显示出底蕴。而自己的语言匮乏,行为不端真应该好好改一改了。另外,我在课堂上,有时走动过于频繁。今后,应在课堂上改正这几点,从平时的课堂上做起。

语言人重复现象

刚踏入班主任队伍时,自己的确有很多重复语言的现象,一是重复自己说的话,二是重复学生说的话。可随着自己一次次地出示,感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不知这节课怎么了,为什么又出现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但这一点我相信自己稍加注意一定会改正的。

纠正字音 学生领读

在课堂上,一位男生在纠正字音时,把“话音”这个词错领读成了“话语”,他本来是纠正错误的,却自己出现了错误,并且他还做了领读。庄主任对此提出了异议: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纠正错误读音的方式。我一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尝试新的方法。尽快探究出一种合适的纠错呈现方式。

另外,我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分析的多,而课文读的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一直在想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得到点什么呢?所谓的一课一得,我的这节课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在内心我始终在问自己。

如果今后的课能够从课中挖掘出点什么,让学生每一节课都 有所获,并且所得及时变为所用。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上 出了语文味。

一次出课,一次历练。自己要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羽翼,让自己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这片蓝天中展翅翱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条新的,有自己特色地语文教改之路。

《丰碑》教学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