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教学案例 用心灵接近心灵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16-91203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23:53: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学案例 用心灵接近心灵

用心灵接近心灵

案例:

一次晚休我班一名女生到水房洗衣服,回来较晚,楼管催之抓紧时间关灯,她很不耐烦的走到门口关上了灯,回头还跟宿舍的其他成员嘟囔了一句,关门的同时,她看到楼管同学在墙上写东西,该生认为是记录宿舍人员晚休纪律不好,于是火不打一处来,走了出去跟楼管同学理论,出言不逊,甚至还动手打了楼管同学。最后经过调查,其实就是一场误会,楼管同学是在修改第二天要打扫厕所卫生的宿舍名单。在老师调查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刚开始该生拒不承认曾经动手打过人,态度很不友好,这个同学平时自我约束力就很差,上课经常睡觉、化妆、玩手机,多次劝说不听,而且还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她脾气很急,特别容易暴躁,经常上课顶撞老师,我多次找过她谈话,每次谈完话后,她只是表面上表现一下,其实还是从心里不愿意在学校里面学习,有抵触心理,她的这种表现,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了班内的其他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进行教育,严厉的,温柔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来这名女生因为我对之严格,对我有很大的意见,处处跟我对着干,我让其往东,她偏偏向西,我曾一度不想去“招惹”她,不想让自己出力不讨好。后来一想回避不是办法,于是我决定利用她这次犯得错误,再努力试一把,因为我始终认为对于这种脾气的孩子,公平的公正的给她讲道理,会比只去严厉指责的效果好很多。这次我采取了帮助的方式,从头到尾一句埋怨和批评都没有,而是安慰,开导,想办法帮她放开心结,她自己知道这次事件的严重性,也知道学校会对其进行处罚,心理上很戒备,故意将事情往外推,想摆脱干系,调查起来很困难,我带她到宿管中心找老师主动承认错误,检讨书写了一遍又一遍,解释她误会了楼管同学,最后她终于承认是她先动手打人的,下午放学时,我将被打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和我班学生一起很诚心的向对方进行道歉,并将误会解除,两个人最后握手言和,事后我经常向挨打的同学询问两人的关系情况,楼管同学也说她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人关系也没有紧张,就这样,这件事就结束了。我觉得多少能让我班这名学生有所改进,以后能更听话,也就达到了我的教育效果。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收到了她写的一张纸条,大概意思是:我刚接手班级的时候她觉得我这个老师很好,很真心地对每个学生,她以前从不认为可以和老师交心,但是却相信可以和我交心,但是上次普通话考试由于她没带照片我批评她以及我与家长沟通时反映她的缺点的事,让她觉得我并不是她的朋友,也从此对我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昨天我处理事情时没有批评她,而是极力的帮她争取从轻处理时,真的触动了她的心,她是真心的感受到了我是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的未来、她的人生去思考,是真心帮助她值得她信任的人,她愿意重新和我做交心的朋友,以后只要她出现问题,我正面提出,她一定努力改正…

看到她的留言,我真的很是触动,当即给她写了回信,表扬她的懂事和进步的决心,我相信只要她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封信给了初为人师的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回报,这封信使我体会到我的工作对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我的工作是有希望、有成就的,更是有乐趣的。也许每个学生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内

心。

反思:

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融、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果的在这次事件中,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以这次事件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用心灵接近心灵。

第二篇:用真诚去接近心灵

找准情感支点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202_.09我担任了高三(8)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共有学生45人。21个女生,24个男生.相对于高三年级的其它班,我们班的特点是:男女生比例比较平均,但男生思想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对现实缺乏辩证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比较差.学习意识淡薄,纪律自由散漫,整个班级班风比较差,学习气氛不浓.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在整个年级成绩处于最后,尾巴却是挺长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于是,在这么个大框架下,班里同学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复杂一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要注重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应当从“了解”开始。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朋友。感受着学生的感受,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一年中我努力的去走进他们.在这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收获不少,感受颇多。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唤孝心的感恩活动

我在班会课上开展了“感恩父母,尊重老师”的主题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唤起那些以吃、穿、睡、玩、打为生活全部的学生的良知。让他们懂得人活着应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心,懂得人生的价值、意义,人不应该一味的索取,也要有付出。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具体措施有: 1.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感谢父母的辛苦培育,平时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感谢话可以在信中表达出来,向父母汇报一个月来在学校的表现.:自己的收获与进步,对学习的看法,对未来的信心。这样做的目的是回顾过去,珍惜今天,把握未来,理解父母,懂得感恩.以此给自己以生活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2.主题演讲活动,我班每个同学都要有演讲稿,每个人都要演讲,就在班会课上讲,把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看法讲出来,反复地讲,反复地说,老师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学生们也讲,讲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和老师父母的事,这样使他们无知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洗涤,一次次的感化.这样再顽固不化的心也会有烙印的。二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我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有六个整天不学习混日子的住校生男同学在开学报到时提出要不住校,不交住校费.并且把应该交的费用扣留下去.针对这几个难缠的学生,我想不能急,得慢慢来,慢慢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则行,不行必须和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课后找这几个学生谈话,同时了解其他同学关于他们的情况.通过谈话引导有四个学生进来住了.还有两个始终坚持着,怎么办?我想到必须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联系家长后,一位家长很支持我的做法,坚决和我站在同一立场上,要求孩子到学校住,坚决不允许在外面租房住.我私下和家长说好了,在这件事上不能有半点妥协,否则家长带回家考虑.经过我和家长双方的努力.这个学生高兴的回到了学校.另一位家长态度有点暧昧,怎么办?首先要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我多次找家长谈心,说明在外面租房住.脱离了家长学校监管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毕竟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家长应该为孩子全面作考虑,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在和家长多次交流后,终于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经过我们双方的努力,这个学生也高兴的回到了学校.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的很好.三、关心学生,师生坐谈

我班级的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的家庭情况都有,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安心学习,就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了解我发现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有父母离异的,还有许多留守孩子,还有父母做生意的,根本就无暇顾及他们.总之家庭情况比较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找他们谈心聊天.他们更多的人缺乏感情的寄托, 缺少感情的交流, 长期在学校里缺少父母的关爱.有时个别学生显得特别的孤独,遇到事情显得无助.有的同学有心里话不愿意跟父母讲.人的心情的好坏对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深深的懂得这一点.因此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时间长了,孩子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说出心中的话.我班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一般不与其他同学玩,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有一阶段表现比较反常,经常请假回家,父母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也非常的纳闷,平时一向表现好好的怎么了.我就课后找他聊天,我们谈及各个方面,最后他终于说出了原因.我和学生谈心聊天时分时间点的,也可以在学生生病时,及时送上问候的话语。也可以在学生情绪低落时送上鼓励的话语.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动时做一个倾听者.让他们觉得你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还是他们可以寻求帮助的朋友.通过座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便于掌控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管理。我觉得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这样坚持一直做下去,是很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的.四、爱心感化犯错误的学生

在我们班有许多差生,他们是被老师遗忘的,没有爱心呵护的心灵是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用爱心引导学生完成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

在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班里的几位男生在宿舍打扑克,被年级值班老师发现了,我知道后没有发脾气,课后找到这几位男生心平气和的谈,说明为什么不能打,危害是什么,明确指出他们的目前的目标,无论从哪些方面来说他们的做法都是说不过去的.通过我一番恳切的言语.学生都认了错,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我班体育生中有一位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他上课从不认真听讲,常做小动作、说话,缺乏自制力。自修课纪律特差,班干部出来提醒或制止时,反而与班干部吵架,口出脏言,引起公愤,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也是反反复复的 ,还是经常犯错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我决定跟家长联系,从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得知,家长对他已经失去希望,家长也那他没办法.他和父母好像有隔阂.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多找他谈话,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就特别留心他。上课时特意提他的问题叫他回答,让他在学习上获得一种成就感,时时目光柔和地看着他,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关注。课间时我常有意无意的走到他身边,询问他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他犯错误时,我从不一味批驳,而是循循善诱,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他的想法恰当与否。有一次早读课都已经上了,他还没来.我就奇怪了,问同一宿舍的同学,说还在宿舍睡觉,我一听,非常生气,强忍住怒火,在教室门口等他,过了一阵来了,见到我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说走我们到操场上跑步,他跟随我来到了操场.我们跑了一圈,我说看着脚下,你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痕迹,你的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如果不想把它走歪,你就要落好自己的每一个脚印„”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人生关键时只有几步,不能让同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你现在已经到了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要抓住,否则后悔一辈子的.他含着眼泪不住的点头,我了解此时他复杂的心情。无需太多的语言,老师给予他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从此他转变了:基本上能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考虑,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滴水,可以穿透顽石;清泉,可以滋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动心弦。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六

用信心去感召每一位学生

(谈如何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面对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才,成为教师们迫切的任务。对职业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因为这些学生原来文化课学习成绩差,总是背上落后的包袱,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未来的职业工作同样是为社会服务,很有意义,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并不比同龄人差,只要努力学习技术将来定会取得成功。(同时教师应该对实际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对他们的教育作好长远的规划,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地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彼岸)。例如我农林职高班在校期间就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高一着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高二注重各项技能的提高,高三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这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增强了自信,顺利踏上了社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良好的素质找到了较好的工作,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职业班学生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调整的是心态。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这批孩子真难教育,你对他们进行一般的说服教育吧不管用,你对他们严厉训斥吧结果却换来学生的沉默寡言和强烈对抗。要知道这些学生原来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行为规范差等原因而经常成为受批评的对象,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所以我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

职业班学生不仅需要心灵的关怀,而且需要行为的感召。教师良好的表率,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奋发进取,积极学习,如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等素质,使学生深受敬仰,职业班学生有其特殊性,文化课基础很差,动手能力却不一定比普通学生差,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照搬老一套,要富于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特别强调的那样———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因此,在教学中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组讨论,分组完成实践任务,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体验。

总之,作为专业教师,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

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面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糊涂”些,为学生的自尊心设计一把保护伞。由此可见,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考虑,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本学期班里的几位男生在宿舍打扑克,我当时当众严厉批评他们,结果这几位男生好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没“面子”,经常闹情绪,以抄袭作业、值日敷衍了事等来表示对受约束的不满。后来,我冷静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把忠言变的顺耳,让学生听得进去,应该会更利于行吧。于是我换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试着理解他们,挤时间坐下来找他们谈心,表态时“糊涂”些,不在公开场合揭露学生的伤疤,给自己也给同学留下回旋的余地,放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一样聆听他们的倾诉,倾听他们的心声,结果如此沟通并冷处理后,这四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由紧张变得融洽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借读生,其学习和行为都存在严重问题,他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只求他混个毕业证。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

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

。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我们现时期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建构基于生活、社会的开放型活动德育模式,借鉴、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违犯了学校纪律,当然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但看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都应该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在批评中,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仅仅是指责,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错误行为的改正,由于惯性,虽然不一定批评教育一两次就能把其彻底改变,但是,只要出于爱护学生,相信学生一是为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李明同学后来虽然也还有些说话现象,但已越来越少了,电子游戏可以说再没有见过他玩了,学习也比过去勤奋多了。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快会考的这段时间,更重要。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就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之迹,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

这些学生的表现肆无忌惮令人痛心,甚至气愤;

然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不难发现,甚至于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许多学生人前一种形象,人后却是另一种作风: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的本质是育德,即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终生来说,有着定向和奠基的意义。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记得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他的演讲词中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来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应是平等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由我担任班主任的高一十班,班级有凝聚力,学生乐观向上,学习主动性强,形成了很正气的班风。

第三篇:用宽容开启心灵之窗教学案例

用宽容开启心灵之窗教学案例

一、案例陈述

冯斌同学,是我教书这几年印象最深的学生,因为他不但是一

个最让我头痛的学生,也是一个给我很大启发的学生。冯斌的例子有点特别,因为他不是一个常见的双差生。他头脑很灵活,懒懒散散的,学习成绩却稳居前十,但行为纪律、思想品德却特让我头痛。他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迟到;上课不是趴桌子就是说小话甚至玩手机;做作业要看心情;在宿舍里经常抽烟;从不参加值日和大扫除,卫生委员常向我投诉;头发和指甲老是留得好长,每次仪容仪表大检查,我就会因为他而“遭殃”;从来不会向老师打招呼,有时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不但不理不采连站都不站起来,找他谈心无论你问他多少声他都不理不睬,真拿他没办法。因为头发一事已见了几次领导和一次家长但也还是治标不治本。

二、分析原因

冯斌的事让我这个新上任的班主任常常迷惑和头痛甚至厌烦,但为人师又不能让他就这样荒废下去。刚开始时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数落着他的不是和耐心的教导他该如何改变自己,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但却取得了反效果,他对我这个班主任越来越反感,当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委屈。后来我从领导那里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心里也豁然开朗起来。为了更好的做好冯斌同学的转化工作,我让同学带我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家访的所见所闻让我很吃惊。冯同学家在我市的高级住宅区,可以说家境很好,按理如此宽裕的家境,孩子的品德修养应该很好才对啊,真的奇怪。当这栋高尚住宅被打开时我被眼前的一切震住了:高档的家具和电器四周乱七八糟的堆满了衣服、鞋子、一次性饭盒、食品袋还有剩饭剩菜。地面肮脏这是不用说的拉,更要命的是整间屋子隐隐散发出异味。冯斌和他父母都不在家,为我开门的是他的外婆,一位上了年纪而且腿很不灵便的老人。从老人家的口中我得知,冯斌还有个读初中的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地忙生意,很难回来一次,有时甚至过节也不回,把孩子托付给七十多岁的外婆,每个月寄些钱回来就了事了。刚好最近外婆腿有问题,住院了,没法照顾两个小孩,所以才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为了既能安心工作也能约束好两个孩子,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全寄宿的学校,只有礼拜可以放假回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不但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言传身教,而且养成了放荡自由的坏习惯。冯斌同学从小就被父母宠着,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他是一个连扫地都不会的富家子弟,在如此看来,他在校会参加劳动那才是怪事。每到礼拜这两个小孩就像脱了缰绳的马不知溜到哪里去了,网吧、游戏机室和歌舞厅就是他们常出去的场所,玩累了才回家,虽然外婆会经常对着他们唠唠叨叨,但两个小孩就当没听见。外婆向我埋怨道:诶,赚是赚得多了,两个小孩的前途却就要毁了。如此看来,这并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事了,我必须找到他的家长。

三、采取措施和取得效果

我拨通了冯斌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的电话,劝他来一趟学校,想不到他却以工作忙为由推脱。我真的忍无可忍了,愤怒的嚷道:“你究竟是要现在的赚大钱还是要你儿子将来的穷途末路,有你这样当父亲的吗?”我当时竟敢这样斥家长,现在想想也还为自己的一时鲁莽而害怕,不过也因为这句话,他的父亲终于出现在学校。我和冯斌的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我把冯斌在学校和在家的行为表现详尽的告诉他,并从现在的表现去剖析冯斌的将来。他父亲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经过交谈,他对他忙于工作而疏忽孩子的事也深感自责。过了不久,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冯斌的父母把工作地点转移回从化,妈妈也不再去工作了,呆在家里教育小孩,也经常和我进行交流。教育孩子需要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所以在学校我们做老师的不敢放松。我不再对他的行为一味的埋怨、反感和不耐烦,而是宽容的有耐心的是教育他。他迟到了,我不再罚他扫地而是叫考勤员提醒他并吩咐他的舍友准时叫他起床。他能够准时上课,我就会在全班及时表扬他,这不但鼓励了他也督促了他。逐渐,他很少迟到,偶尔吃了,他会主动找考勤员,然后自觉的为班上做一些事。每到搞大清洁,我不再只督促学生们做事,自己也参加在其中,学生们也更加勤快起来,连冯斌也不例外,他不会拖地,同学没笑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后来他妈妈打电话我,很自豪的和我说起冯斌竟帮他打扫卫生。对于他的长头发,我不再单枪匹马的去催促,而是做好他的几个“死党”的思想工作,他们都玩在一块,一起去剪头发当然没问题拉。学习上,他思维比较活跃,只不过太懒散了,除了多激励他,在课堂上我还经常提问他,表扬他。他没交作业,我不再骂他,而是叫科代表提醒他。其他同学也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这使得他很有成就感,做作业也起劲了很多,生怕人家问他答不上。班上一些和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还进行了成绩大比拼,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这使得他的成绩不断的上升,考大学的信心越来越坚定,行为方面也不再散漫了。到了高三开学时他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学习好纪律好不用说,他还帮我管起了纪律,懂得主动去关心人,见到老师都会问好。他有这样的变化家长和老师们都好高兴。在写高考理想时,他对我说:“少一点发火,多一点忍耐;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性;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关爱和宽容。谢谢你一直对我的关照和宽容,也因为你我才得到真正的父母的爱,谢谢!”从冯斌身上我学会了关爱和宽容,我也应该感谢他!

第四篇:用心灵塑造心灵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学困生

内容摘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班级里也总有垫底的学生。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学困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教育、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长此以往,最终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关键词:

形成原因

爱心

信心

耐心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一、找出病因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有自身因素: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学校因素 :他们在班集体里,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

二、对症下药

“一片土地,无论多么贫瘠,总有一种作物适合栽种。”每个学生都是一片独特的土地。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适合自己的作物。

(一)用爱心唤醒他们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指导教育,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我们班有个叫彭先玲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在家读书。由于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家里农活又忙,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已经很不错了,学习方面基本上是无人问津。再加上她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很不好。我就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她做作业,上课时常让她上黑板演练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发动同学们帮助他,特地安排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跟她同桌,经常帮助她。并在生活上多多关心她。一天早上,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她才匆匆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早上家里人天刚亮就去地里干活了,她不知不觉就睡到了现在。唉,我还能说些啥?只是轻轻地问了句:“早饭吃了吗?”她摇了摇头。幸好我的包里还有一袋给自己正在上学前班的孩子准备的小蛋糕。下课后,我把蛋糕拿给她,一开始,她还推辞一下,在我的坚持下她接了过去。渐渐地,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在几次单元测试中,她一次比一次进步,还被评为进步奖,在颁奖的那刻,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需要老师的发现和培养,并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他们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定会有进步。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树立信心。

为此,我绞尽脑汁。

课堂上我会多设一些让差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让他们做一些容易的练习题;课下,利用中午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在布置作业上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一直以来,我们在授完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给后进生带来了做作业的压迫感和畏惧感。而我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缩小与优生的差距。并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进行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此外,给“学困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积极鼓励他们去实现。在本学期初,根据本班“学困生”的各自实际情况,我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还设了进步奖。对于每个“学困生”的每个单元测试成绩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奖励,即使没有达到,就算有进步,我都给予奖励;同时在班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把“学困生”分到各个小组里,定期评出优秀小组,利用集体荣誉激励差生,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我班的秦敬德同学,由于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疏远。因此,他无心学习,整天闹事,经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他是比较聪明的,只是他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一些而已,只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用心去学,相信他一定会学得好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谈如何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同时,从各方面挖掘他的优点。很快,我就发现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于是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与此同时我还对他进行了家访,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他。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信心。这样,他不但改变了过去那些坏习惯,在学习上也越来越用功了。

(三)用耐心为其护航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

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如我班上的尹家旺同学,就是典型的变化无常的例子。他是这学期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报名时就没见着寒假作业,家长解释说过年走亲戚时弄丢了。你信吗?反正,我不信。但也不能因为见不着作业就把他拒之门外吧。先收下再说。一节课上完,我就发现他上课精神不集中,老爱走神。最可恶的是第二天,他竟然就敢不交家庭作业。问其原因,说是忘家里了。好,姑且信他一次。随后几天,他一直找各种理由自圆其说。我很生气,但理智让我决定先静下心来弄清原因再作处理。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他家,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我刚说明来意,就见他奶奶愁容满面,叹了口气。慢慢打开了话夹。原来他的父母在闹离婚,妈妈外出打工了,一直未跟家里联系。爸爸心情不好,也没有心思管他。了解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一定也很苦。妈妈不问,爸爸不管,我这个做老师的再不管他,他还会有未来吗?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如早读,课间时间)辅导他,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练习,一点点地教,一次不懂,教二遍,教三遍,直至弄懂为止。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渐渐地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正在心里偷着乐,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转念一想:也许是火候不到吧。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也基本稳定。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过: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我们要对其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后进生

六 安 市 裕 安 区 石 板 冲 乡

九 公 冲 小 学 许 静 静

第五篇:用心灵揣度文本

用心灵揣度文本

——试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江门市实验小学谭觅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间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尤为重要,怎样把对话教学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人本进行心灵的交流,让人用心灵去揣摩文本?本文将以《去年的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一、教师与文本预见性的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文是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只有教师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了作者表达的方式,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点。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走进课堂。”的确,读书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因此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对应注意:

1、理清主线。每篇课文都有作者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和编者的意愿,在教师阅读文本时,要理清这条主线,形成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2、领悟内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他们他们的体验也许会五花八门,有时会让老师始料不及。因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考虑周全,有所预料。一来可以为教师上课时正确评价学生做准备,二来是在学生课上只有一元理解时,可扩展他们的思路。

3、换位思考。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使自己的阅读思路转换为学生的阅读思路,让自己的阅读行为转换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为明显。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直观,天马行空,不按理出牌,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创新性答案。而成人的思维则已经被社会、生活所限制,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理性。因此,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文本有创造性的见地,要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和制作去年《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课件前,笔者曾多次阅读课文,文章篇幅比较短小,但意义却非凡,值得深入探索。在与文本对话时,笔者读出了作者的深层涵义——珍惜友谊,信守承诺,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环保内容。这样,在教案的设计中,友谊和诚信教育成了教学的主线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主次分明。在文本的深层挖掘中,小鸟的“善良”和大树的“奉献”等人文性精神也渐渐跃然纸

上,这为师生对话作好准备,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与文本自主性的对话

古人常说,读书就是能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界限,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而学生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无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学生与文本的独立对话,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发挥内因作用,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做到:

1、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创设质疑契机。让学生多读文本,这是落实自主地、独立地、创造性地阅读课文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领悟其中含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而且质疑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质疑的契机,并教给质疑的方法,切实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2、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

自觉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

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对话的思路,给学生充足的与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与课文中的人物去对话,去交流,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和感受。在《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鸟儿的“唱”为主线,鼓励学生想象鸟儿当时的心境,和她会给大树唱什么歌,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的心情。在多次“唱”的启发下,开拓学生思路,只要用心思考的,言之有理,皆为答案,因此在课件处理上,启发笔者注意使用了省略号,表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死板、唯一。

三、师生之间平等而真诚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平等是让课堂形成和谐的人文氛围的前提,平等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的对话决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

念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提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探索,以求得共识。

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应脱离文本,因为两者对话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而展开的,在双方都用心灵来揣摩文本后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举一反三,以文本为基础,展开思路,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此外,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微笑或者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都会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

四、生生之间开放而活力的对话

生生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一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一种启迪。学生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这种交流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也正是他们这些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见解的萌生,新的文化内涵的生成。学生反复读文,有了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设计《去年的树》的教学思路中,笔者也设置了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环节,目的就是在学生之间的对话讨论中初步解答他们阅读时的疑问,和大家不同观点的交流研究真正地研读文本。教师把主动权回归学生,打破学生最终把回答的答案寄予在教师身上的传统。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隐退为引导者。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不要使之流于形式,得不到实际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汉字的语言美和五千年灿烂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话中领略文本含义,用心灵揣度文本的内涵,从而真正地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案例 用心灵接近心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