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兴趣和习惯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6-92747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7 23:51: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兴趣和习惯

兴趣和习惯

——提高成绩的两大“法宝”

邢台市第七中学党蕴霞邮编:054001常听一些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不会学习,更不愿意学习。那么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该教给他们什么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对于七年级学生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是送给他们两大“法宝”———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对他们各科学习及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当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引导学生

1.自我暗示

这个方法是前苏联西·索洛维契克倡导的。其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旦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2.培养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 作为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秘密。学习兴趣就是在不断的探究之中变得越来越深刻。因此,平时要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并且经常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

3.兴趣迁移

中学生往往是兴趣十分广泛,他对学习没兴趣,肯定对别的什么感兴趣。但由于自控力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兴趣的发展方向,容易“入迷”。老师通过观察,分析,因势利导,把他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必将大有成效。

〈二〉加强自身

1.和谐关系

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亲其师,信其言,行其道” 的道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举首投足,无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情感是推动教学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来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秘诀。

2.提高教学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认得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中主要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4)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二、学习习惯

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课堂学习习惯

1.全神贯注的习惯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不仅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2.主动参与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敢于质疑的习惯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二〉课外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

3.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1)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2)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3)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4.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这个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帮助是最为明显的。

5.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两样“法宝”,老师们就再也不用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了,而学生们更是终身受益,终将步步体验成功,时时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学校王婉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两个字----习惯》王海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 刘家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泉州师院附属培文实验高中廖英忠

第二篇:兴趣·方法·习惯

兴趣·方法·习惯

【关键词】 阅读教学;兴趣;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_)07―0093―01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通过图片、音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直觉,根据教学需要,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地震情景,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地震的可怕以及地震带来的灾难之大,然后结合一张惨不忍睹的画面讲解:在地震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又是坚强的,有一对父子在地震面前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直观的画面,加上教师的激情讲解,把学生的心紧紧地系在地震中的父子身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开展活动,培养兴趣。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故事会、经典诵读、演讲赛等,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跟大家交流,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是集体辩论,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读书心得体会。同时,也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就稳定和保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教给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就是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略读即浏览全文,读书前,要指导学生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理清文章大概内容,借此获得重要有用的信息。只有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才能既提高阅读的速度,又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2.摘录与随笔相结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内化吸收,学以致用。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作好读书笔记,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写读后感。学生在阅读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深入钻研,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做到摘抄与练习写作相结合。

3.范读和朗读相结合。教师范读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老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要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朗读前,教师要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能复述出课文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形声的摹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让学生阅读后,结合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说明性的文章,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基本观点,认真思考获取主要信息;如果是小说,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如果是议论文,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区分观点,明辨事非;如果是古诗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注意积累特殊字词的含义;如果是现代诗词,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背诵。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可见,学生只有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才能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想读、我会读。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制订阅读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读书规划,确立读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

2.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图书角里,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或让学生办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或办一些刊物,出几期学生作品。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良好地读书氛围可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编辑:刘於诚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

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

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着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

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第四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网络、卡通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端正读书态度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二、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于阅读兴趣,近代学者顾颉则说:“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生性情纯真,课余时间充裕,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多数喜欢童话或漫画类、绘图寓言类读物,阅读面较窄。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注意兼顾各种文体、各个国家、各种体裁。不仅要读童话、寓言,也要读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要读现代,也要读古代作品;要读趣味性强的作品,也要读哲理性强的作品;要读纸介质的作品,有条件的还要通过网络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 如学习了《珍珠鸟》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散文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推荐读物 祖国的“神五”、“神六”成功发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抓住时机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五千年未解之谜》、《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3)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 现在的孩子喜欢“脑筋急转弯”“漫画”这类型的书,我就推荐《老夫子》、《阿凡提的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如组织学生阅读、背诵《古诗80首》后,开展“古诗诵读会”活动,孩子们在会上争先恐后地吟诵名诗佳作,气氛热烈;组织学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后,开展“每天一个童话”活动,让学生利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讲童话故事,依据单元目标要求写童话;还可以开展“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手抄报”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在书的海洋遨游的乐趣,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简单说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样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值得我们感动和兴奋的: 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1978年全校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长度是25分钟。在这个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行政人员、老师,当然还有学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什么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自己的读物。“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孩子们看看,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校长詹姆斯?鲁特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个星期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 每个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为此,我也在班内推行了午间20分钟的阅读课外书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不错,学生的课外知识长进了,阅读习惯也逐渐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四、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关于课外阅读总是要提到指导的问题,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这样说来,关于指导已经说了很多了,如果还要说,那就是还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我想是氛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当然,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有一些做法可以借鉴的。如:亲子阅读 比较适合低年级。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确定为阅读时间,在动听舒缓的音乐中,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享受读书的快乐。班级阅读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阅读”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影视阅读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大闹天宫》、《宝莲灯》、《汤姆叔叔的小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孩子们都特别喜爱的。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阅读,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重视阅读效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习惯。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 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

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

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 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

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

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 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

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兴趣和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