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初体验磨练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16-68338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9 03:14: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夏雪芳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到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理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眼教材,优化备课,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

二、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

1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化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教学空间是在课堂之内,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2)学生化学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3)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情感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化学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中,在分析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氧气的重要用途,然后再引入到氧气制取的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化学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模拟氧气的工业之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氧气具备这样一套大规模的工业制取氧气的设备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传授。

3、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的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的情境)等。如《氧气的制取》之教学,先对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就告诉学生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得到氧气,而使用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是什么物质的分解得到氧气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4、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通过《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备的,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习惯了用这样的举一反

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走出了学会学习第一步。

5、指导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不但为教师提供获取教与学的教学情况的有力保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训练,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于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的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所学化学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部分来选编;(2)练习的数量上,要控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3);练习的形式上,提醒应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4)练习的层次要求上,也应多种多样,如有知识再现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及综合性练习。另外还要做好训练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二节的课因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例如,《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同的验证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的方法,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班级采用老师提出方案,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三)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四)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五)提高课堂练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已教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得力措施。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针对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既要有用,又要有效,还要有趣;练习设计中,要注重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及趣味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弥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的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二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英语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

北营房中学 李宝英

由于目前升学制度及国内教育大形势的原因,对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升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事业发展,所以,现在各学校都高度重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大英语教师高度负责,尽心尽力抓教学,全体学生都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努力学英语。但考察我校历届各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还十分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学生能苦学但兴趣不浓或不能持久,整天相当部分时间忙于英语学习,但效率比较低,总体成绩还不理想,同时对其它学科学习也有一定影响;二是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师生不能形成合力,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三是从教师到学生都明白现状,但一直改观不大,恐成恶性循环等。这些无疑成为阻碍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下面我想从造成原因与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由于我校地处偏远落后山区,整个英语学习氛围差,从家长到社会各届人士,没有几个会说英语的。

2、对习惯汉语交流的初中生来说,英语难学,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强化记忆的英语学习内容,如单词记忆和短文背诵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虽硬着头皮去学,但效果往往比较差。

3、小学阶段应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比较听话,对于一些相对机械从复的学习活动相比初中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接受,但现阶段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学阶段虽说开了英语,但教师不专业,学校不重视,课时少,教师教学应付现象严重,效益比较低,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不大,还得从头再教,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还有阻碍之嫌。

二、主观原因:

1、广大英语教师高度重视英语学科教学,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平时下班积极认真,对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检查比较到位,但有时布置的作业量太大,不尽科学合理,加之检查的方法或时机有时不太恰当,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或不能达到较高的正确率,这时有些教师心急,恨铁不成钢,时有体罚现象,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2、部分英语教师平时严管强压多些,教学中缺少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认真学习英语。往往出现时好时坏,波动比较大。

3、现在学生绝大多数为家中独生子女,他们虽知英语学习重要性,但意志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吃苦精神,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与挫折,不能正确面对教师的批语教育,一时成绩不理想,出现灰心丧气,放弃英语学习可能性比较大。[解决策略]

1、学科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重视教学研究,不断借鉴、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总结、提炼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下决心剔除自己平时惯有的不好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有、高效且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风格。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法中的化整为零的卡片记忆法、组合法、音标记忆法等等,记忆句子中的英汉对比法等。我觉得关键还应是并经常性地予以指导,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些方法,我们的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3、任务布置量一定要合理。切忌量太大,要有层次性,可因人而异,确保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定避免出现大部分学生完不成,造成法不责众的现象,这样,既使我们严肃批评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4、学习任务从布置到检查我们一定要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科学合理且有计划性。检查内容提前就让学生明确,量由少到多,及时检查新学知识,反复检查已学知识,检查可通过“自查——互查——教师查”的程序进行,在每一个环节之间留给学生补救的时间,应坚决避免“一检查作业,大部分学生不会,学生不会教师就生气,教师生气学生就挨批,学生挨批学习积极性就受挫”的现象发生。

5、千方百计想办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之中,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二是不放过每一次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时刻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三是积极创设各种英语学习情景,认真开展各类英

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兴趣。如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小表演、英语单词竞赛、小翻译比赛、英语诗歌朗诵等活动。四要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向,学习困难,知道学生所思所想,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走进学生心灵,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激励为主,诲人不倦,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接纳你,喜欢你,让学生因你而努力学好这门学科,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6、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全员力量,努力形成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友好竞赛、兴趣不减的长期坚持认真学好英语的学习氛围。很多事情一个人坚持就显得“异类”,很难成功,就是再好玩的游戏,一个人玩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乏味没有意思,学习更是这样,真的需要一个众人坚持的良好氛围,所以组建合作互助、竞赛共进的学习小组尤为重要。一是综合考虑、各方协调组建相对固定的“组内异质,组间竞赛”的学习小组;二是指导各小组制定出每学期的学习计划,计划应切合本组实际,突出“互助”与“竞赛”,讲求短期目标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应具体可操作性强,要有层次性;三是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制定出竞争对手,每组有对手,每人也有对手;四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互助的方法,并经常性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类比赛,让每位学生,每个小组在竞争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

7、建立长效的激励表彰机制。一是每次检查、竞赛都应有记载,对成绩优异、进步明显或比赛优胜等及时予以讲评和表扬;二是根据平

时情况记载定期做好阶段性评比,对优胜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公示,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讲,或通知家长或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等,树立典型,带动全班。三各班应积极予以配合,最好以班为单位,对各学科予以整合,形成各学科齐头并进之势。

我总朴素的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虽说学生是主体,是内因,但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再一点就是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或是我们正在使用的方法,但关键是我们怎样将其进一步细化落实,进一步增加其实效性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英语学科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切实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英语学科学习成绩为目标,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为归结点,多学习别人先进经验、多反思自己教学得失、多改进自己教学方式、多总结自己教学方法,多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英语学科的现状就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邗江区杨庙中学 周云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本文试图通过一些例子,展示有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教于方家。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之设计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目标和数学基本能力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如“幂的乘方”一节,教学目标设计为:(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目标(1)是基础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目标(2)是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3)是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提出的,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都蕴含着的普遍规律性,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二.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情境可以包含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消息,另一方面,也能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题材,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其教育意义是明显的。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上)第五章“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体形状的萝卜,然后让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小刀)去截这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动手操作。很多学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边形,还能截出五边形、六边形,但不能截出七边形。并且电脑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引入新课自然,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

另外,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情境创设不同于情境设置。“设置”意味着教师提供的只是一种现成的、未经过加工的情境,其中并不含有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价值预设,它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是对情境功能与价值指向的淡化。而“创设”预设了对教师创造性行为的要求,它意味着教师的创造和精心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如讲授“数轴”时,可以利用了温度计来导入新课,在讲授走进图形世界时,可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三.有效的教学过程之设计

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笔者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1)5+5+5+5+5+5+5(2)a·a·a·a·a·a(3)333 [注:(3)式部分学生有困难,在两题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受到启示,只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可获得成功]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更加简便的式子来表示(3)式,计算(3)式?

2、探究:我们来研究(3)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1)填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32·32·32=3·3·3·3·3·3

※(32)3=32·32·32

=36

=„„

(2)猜想:(an)m应该怎样计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3、交流讨论:式子(a)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总结:公式(an)m=amn 的意义,即幂的乘方法则。

5、实践:计算下列各式:

(1)(22)3(2)(a3)2(3)[(—2)2]3(4)[(—a)2]4

6、让我们自己来编一些类似的运算试试。四.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设计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如教学“有理数的意义”,笔者的设计思路是:(1)从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的掌握的数不够用了!(2)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3)体验有理数。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做出动作。(4)比较“向南5步”与“向北5步”之异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吗?

思路(1)在于激起学生求知之欲;思路(2)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应用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思路(3)、(4)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

n

m

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表达方式简洁、明确之特征;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学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之设计。

对教学活动的评估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评测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效果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衡量和指导作用。其次,客观科学的评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形成状态;二根据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程度与热情来检测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把严谨性和启示性作为检测的重要标准;三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四是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评价和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根据学科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检测可分为:(1)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基本概念、式或图的基本性质等。这类检测要渗透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要求严格不留后患。(2)数学基本技能的检测,包括运算能力、判断和辩析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这类检测可专项设计小竞赛等活动来进行,要重视对学生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检测。(3)数学综合能力的检测,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际中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等。这类检测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观察和分析,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六、有效的课外活动之设计

初中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实践操作类如: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树高或建筑物的高度间接测量,对称图案的设计与绘制,几何拼图与折叠,角平分仪的设计与制作等。理论总结类如:角平线的画法及依据,平行线的几种判定,生活中的函数问题等。数学课外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设计要做到:

一、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二、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强;

三、提倡和鼓励合作交流;

四、定期展示成果,激励学生。有效的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已经启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充满着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千采。”,教师要呕心沥血“精心设计”:“设计”里凝聚着对教学的理解、感悟、理想和追求,闪烁着智慧和创造精神,是教师生命

力的载体和再现;“设计”使课堂时时处于自我流动、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一次次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设计”的课堂始终充满悬念,使课堂像考古挖掘那样,常给学生带来意外和惊喜,使学生不断地丰富自我,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第四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勐连中学

穆成波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摘要: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意。教

育的本意是促进人的发展,既要促进人的生命成熟(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也促进人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作为科学性很强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改革

认识

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考试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提升到一个关乎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关注这些变革,留意这些新观点,这将会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新的切入点。对此,本人对初中化学改革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在这里提出,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力,即: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作能力、音乐艺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认识自我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如有的学生擅长于化学推理、而有的学生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有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具有化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因此,用单一笔试的方式作为化学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局限的,对学生是不公平的评价。教学评价应该走向多元评价,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笔试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观察日记、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等。当前,化学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动向:“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来进行评价;开放性和情境性试题的开发;综合级和评价级试题的编制等。

二、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

通常的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阅读文本、观看音像、倾听讲解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学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过程。我们一惯重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发现式学习,更缺少体验式学习,课程改革将要求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大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比重。如:在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这一问题上,除了运用讲授、实验、观察模拟图像的学习方法外,还可以体验探究活动结果学习,体验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以分的。

三、教学目标走向多维化

化学教学已不只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多维的化学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应该把教学目标考虑为:

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应用。

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③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如:在讲到初中课本第二单元中的知识点“制取氧气”,目标体现在让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通过实验认识到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到分解反应的特点,同时,通过催化剂和氧化作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这一节知识的教学目标就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四、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课堂即是教堂,教师即是布道者,知识的传授是在封闭式的课堂中进行的,这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中心的教学结构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自然、社会和网络都是课堂,学校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必须合理优化,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要走向自然界去调查资源、调查环境;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进化工厂调研化工生产;走进图书馆、因特网查阅资料。可谓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材。

如:讲到“相对分子质量意义”时,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签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五、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一纲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打破。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主。“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课程使用统编必修教材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拓展型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校本课程是在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可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与生活(制肥皂、制简单洗涤剂)的关系,化学与工艺的关系、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总之,化学教学的大众化、人文化、个性化、综合化和自主化,也是化学改革的趋势。21世纪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化学教育不单是化学学科的教育,将是以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进一步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达到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学增.论两大课程观的融合及其对化学教育的影响.化学教育.1992,1:7-11 [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07-175 [3] 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2001,4:1-2 [4]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006,10

第五篇:浅谈初体验磨练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它和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不谋而合,但我个人认为,阅读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能陶冶读者的情操,促进读者人格的完善,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可以说,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英语测试里,它都有相当的分量,但一直以来,为阅读而阅读的现象不容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或者说,以前乃至目前的部分英语阅读教学是粗放型的,而缺乏对于阅读理解这一重要学习模式更加仔细、深入的挖掘与探索。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母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收英语信息,逐渐摆脱母语思维并进行英语思维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克服“信息交流会”、“语法讲习所”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对英语信息的理解开始主要借助母语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心理在英语和母语之间建立联系: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与母语匹配的英语短语,培养学生的“语团”意识,如一些固定搭配、短语等。开始让学生收集寻找,再逐步让学生归纳它们具有的“语团”特征的表达方式,这样会逐渐熟悉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在理解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句型意识和变化意识,同义表达可以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词类和句子的联系,悟出许多具有英语特质的东西。这种语言意识的形成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在高中、大学里,对英语教学方法有着很多研究。但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

根据我个人学习和教学实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我在英语日常阅读课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实施了“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尝试,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上)Unit12 Lesson46中有一篇对话形式的阅读短文,我是如下安排来组织教学的:

(1)听(看)短文,回答“语言点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is Xingjiang?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very strange? 通过听力(阅读)训练,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个讨论中国西部新疆的电话对话。学生能较容易地回答“小问题”,教师借此机会展现和教授本课重点词汇ring up, in the west ,strange 等。这样就既增强了他们听读的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2)快速阅读短文,回答“整体理解性问题”。How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Can you talk about the fruit there?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以上的“大问题”,加深对重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新疆天气和水果的奇特处。而在这基础上可以精选这二段加强阅读,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新疆旅游的惊奇和快乐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享受阅读文章的目的,升华了阅读的目的。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和使用。(设计问题如下)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A.warm B.hot C.cold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Why? A.warm B.cold C.hot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须理顺电话对话者所处的地点。而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必须通过捕捉、加工对话信息,在正确判断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联想Unit11,Lesson43中,The weather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It is opposite.用选择和口头描述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思考、判断,通过排除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材料加工、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面所举的仅仅是一简单的对话形式的阅读课教学片段,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讲,通过三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接着可以进行朗读和表演训练),课堂很活跃,有生气,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教无定法,殊途同归,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对于“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我还是仅仅在探索和实践。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浅谈初体验磨练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