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国有企业(最终版)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6-113490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1 12:27: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国有企业(最终版)

琼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_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浅谈国有企业

常家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0级软件工程(1)班三亚)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是很好,带来这一结果的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由于企业待遇的不好导致了优秀员工的流失,员工工作时的热情的不足从而导致效益平平。同时还有外来企业的竞争力与日俱增,使得国企有些“吃不消”。

还有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历来是一大难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有:由于多数国有企业采用集权管理方式,决策程序不科学。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多由政府直接任命的,采用集权管理方式,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身兼数职,各种决策集于一身,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一般职员无法监督,这种现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航工业 现状 对策

一、现状

(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制度安排上没有很好地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一个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与重复博弈的规则,使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利润没有长远关系,决策者管理努力投入不足。

另外,多数国有企业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的集权管理方式,政治色彩浓厚,不讲规则,企业管理决策采取领导拍板式权威决策。有能力的决策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忽视管理,造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种扭曲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这种状况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造成了决策的不科学、不规范,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二)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国企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有企业管理团队状况如何,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存在问题,有些领导政治、业务素质不高,领导、决策能力不强,致使决策不果断,管

理松弛,事业心不强,怕担责任;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整体上距离优秀企业家的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从经营者角色向企业家角色的演进,需要我们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技能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三)由于旧有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和规则。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职员要对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负责,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则对总公司领导负责,因此一般职员无权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一些重大决策主要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决定或由他们报告总公司后决定,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一般职员无权发表意见也无法监督。其次,由于公司实行的是劳动合同制,职员的饭碗往往直接掌握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负责人手中,所以一般职员对他们的任何所作所为不敢有任何非议,甚至发现其决策中的某些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不得不面临外部环境的发生深刻变化所引发的问题。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行业内垄断型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的进步还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

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要求进行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适应变化,迎接挑战!

二、前景

中国国有企业现阶段处于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可能它的许多方面都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它的机构并不那么完善;它的运作方式还存在很多弊端等等;但是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我相信如果所有的国企都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积极学习和整顿企业内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一定可以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那么发展的前景一定也是乐观的。

三、对策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的领导集团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努力提高国企管理者的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个企业的兴衰,其领导起着关键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说,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性。

(二)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建设,优化职工的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形势瞬息万变,这越来越要求国有企业管理者扩大民主,下放决策权,但分权决策要取得较好效果,还要求企业员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吸收一线职

工参与管理。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报酬体系,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建立起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目前,国企组织管理体制下的考核分配制度、激励措施不完善,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身份界限和收入差别就严重制约着技能操作人才的成长和重用;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不能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业绩和能力考核没有并重;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薪酬等制度仍在摸索、试行阶段。应当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定位。

总结体会

在这次实践中,我再也不能像平时那样做事了,有时候还得看别人脸色办事,同时,还得考虑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暑假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知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实践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练。

参考文献:《战略十问——对当前关于中航工业战略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四大天王’的崛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前景》。

第二篇:浅谈国有企业

浅谈国有企业“办社会”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被分为若干部分,每个小部分都是由一个国有企业支撑。国有企业在经营自己的主营业务的同时,要拿出一部分利润,为自己的员工及其家属建造住宅区、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等附属设施。同时,企业还要负责其员工和家属的社会福利及养老保障。当时,每个人工作固定,大学毕业生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人这一职业更被称为铁饭碗,在上一代退休之后,下一代可以接替上一代的班。在这样一种劳动力几乎不流动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办社会”变成了一种必然,因为国企“办社会”更能够保证目前社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稳定性,使计划经济的操作性更强,劳动力更能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保障。

然而,国企“办社会”的弊端日益明显,它使原本效率低下人员膨胀的国有企业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势在必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在短时间内摆脱困境,得以在市场中存活。将国有企业与其所办社会分离,也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教育部统计, 截止1998 年底, 全国企事业单位办中小学1.9 万所, 在校生813 万人, 教职工69.5万人, 大体占全国学校的1/ 3。其中企业办学约占90%左右, 据此估算, 企业办中小学1.7 万所, 在校生731.7 万人, 教职工62.6 万人。据卫生部测算, 截止1997 年底, 全国工业及其它部门自办医疗卫生机构91081 个, 拥有病床位62 万张, 工作人员112 万人;其中医院7297 个, 床位60 万张, 工作人员79 万人, 大体也占全社会医疗设施的1/ 3。这个是改革初期的数据,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国企办社会的现象大为改观,基本实现了原有社会服务设施所有权多元化,实现了分离。

对于现状而言,国有企业还可以说是办社会么?我认为出于如下原因,这个是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难以清除界定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划归为企业办社会,什么样的程度不属于。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企业为职工提供住房,企业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养老等福利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以某种特定行为为分界线来划分国有企业是否在“办社会“。

其次,目前虽然已基本实现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但是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这种分离。目前,在很多农场,牧场依然存在严重的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行为,而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促使这种改革早日实现。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分离还未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仍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办社会。

然而,正如某些学者所说,中国在计划经济的大趋势下,国有企业社会化的主体正在日趋多元化,很多地区的这种多元化已经走的很进,基本摆脱了国有企业办社会。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大力度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大多数学校和医院已经脱离企业,收归于国有。

社会保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摆脱国有企业为员工提供社保的模式,而是通过企业统一收缴,交由国家迚行操作,以保证劳动者社保的权利。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没有完完全全摆脱国有企业办社会,但我国以大体上实现了国企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行为基本消失。因此,我们已不可以说我国仍处于国有企业办社会的状态。

第三篇:浅析国有企业如何加强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加强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员工,而员工的心理状况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企员工一直都被外界评价为“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进行合理激励、注重人文关怀、建立预防网络三个方面阐述如何管理员工心理健康。

一、员工心理健康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意义

员工心理健康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哲学上讲,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所支配的,因此,什么样的心理状况也就决定着员工在工作中有什么样的行为。曾有企业管理专家做过实验,员工在和谐健康的心理状况下的生产能力比在心理不健康和谐状况下的生产能力高出数倍。员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才能有成就感、归属感,才能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财富是员工创造的,而员工的创造则来源于其心理。健康的心理储存智慧和能力,并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始终起着领军、主导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覆盖面逐渐扩大,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相应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也发现了诸多变化,他们的心理也日趋细密、复杂,甚至难以捉摸,而由此产生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员工心理状况是企业发展稳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首先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其次,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压力处于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由此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通过对员工的压力水平进行即时性监控,并推荐适当的指导建议,促进员工随时调整身心状态,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国有企业员工一直享受着“工作稳定,福利好,薪水高”的待遇,但是目前一份企业员工敬业度调查却显示,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较高,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敬业度最低。近几年,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

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有企业员工中,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同时,2.24%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22.81%的被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者经常频繁地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精神上的压力;感觉不开心、郁闷;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着有用的角色;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国有企业中的供电企业为例,由于工作环境单

一、恶劣,人际接触面窄,还时常背负着安全生产压力等,员工经常出现四类心理问题:一是生理耗竭,具体表现为身体的不适,职业病缠身;二是心智枯竭,表现为空虚感明显、心力不足,自我评价下降;三是情绪衰竭,表现为激情的丧失、情感资源的干涸,烦躁易怒,悲观沮丧,深感无助,或有极度的自尊和敏感,焦虑症、抑郁症和孤独症等;四是价值枯竭,主要表现为工作的无意义、无价值感,工作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位变迁,福利、薪水的差异,家庭的和谐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其内在因素主要是国有企业员工比较浮躁,对本职工作的投入度比较低,很多人不甘于现在的工作,急于寻求事业的成功。而外因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国企的计划执行体系和模式,与员工受到的激励、创造型教育产生了矛盾,很多年轻人不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投入度低;而且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观念、信息都对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如何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员工心理健康,就是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循序渐进。

(一)进行合理激励

在现代工业管理中,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会产生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只有在前一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产生后一个需要;在前一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激励的作用。合理激励,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精神与物质欲望,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和谐发展。很多国有企业相继建立了以员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制度的保障,更为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撑。

1、分析员工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

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需要,所以,企业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要想激励员工,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2、完善制度,实施科学的、公正、适当的激励

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会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二)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是一个大范畴,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个人感受和需求,营造和谐温暖的人文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员工心理问题,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心理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组织的抱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

1、开展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目前国有企业管理者经常采用的方式,其成本低,方式多样,而且有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开展心理疏导,首先应当对员工心理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判断员工心理属于哪种失衡状态。要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必须建立良好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职工代表、职代会的作用,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有的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设立了总经理信箱,或者聘请了总经理联络员,为员工与管理者沟通搭建了桥梁。有的企业开办了自己的博客、微博,为员工发表意见看法也提供了平台。总之,充分给予员工表达想法、袒露情感的机会和空间。这样,员工在经过了一个发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的过程之后,接受疏导时就会比较冷静。其次,要善于运用技巧,灵活开展心理疏导。要抓住各种易于被其接受的观点和有利的因素,进行疏通引导;要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帮助分析现实问题,避免对方猜测怀疑;不能空洞地劝慰,更不能敷衍搪塞,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给予不同的启发和支持,如果当事者抱有敌意和采取攻击行动,应采取适当回避的态度,尽可能地忍耐、克制,让其他人员先去进行缓解工作。疏导过程中,还要注意通与员工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相互鼓励的关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巩固心理疏导成果。

2、开展亲情帮扶

有的国有企业建立了定期慰问制度和跟踪帮扶制度,积极为员工妥善解决困难和矛盾;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发放困难补助;在遇到国家社会各种灾情、难情和急需帮扶的患病员工,组织各级组织带领员工捐款捐物,伸出大爱

之手,把阳光和温暖送给需要帮扶的群体。通过这些制度和举措,使公司员工在帮扶中倾情奉献,在奉献中学会了爱与感恩,不断提升心灵品级,养成了爱心奉献、感恩报效的良好心态。

3、解决员工各种具体困难

企业不仅要认真倾听员工心声,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员工各种具体困难。对于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合理的需求,要及时积极地进行协调,帮助职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收入分配、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对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精神上鼓励,积极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认同感。企业管理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制定完善配套的机制,使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替员工着想,从而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维护稳定。同时,还要结合本企业的文化和现状,以具体的事例和榜样来教育和引导员工,帮助员工改正自己的不良心态,达到内心的平衡。

(三)建立预防网络

在较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员工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是必然的,此时,就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建立健全员工心理健康预防网络,做到防患于未然。

首先,可以建立企业家庭联动机制。在工作的班组设臵心理健康员,组织参加外出培训和企业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

其次,要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内外环境,对提高职工控制和调节不良心理的能力,巩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要大力普及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是搞好心理教育、培养职工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不熟悉、不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心理现象和问题,不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员工的心理潜能等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专家编制针对本企业员工的心理测试题库,放在企业网站上,使员工可以随时对自己进行测试,以检测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或者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员工做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开展一对一帮扶,使员工及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只有员工心理健康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才有保障。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帮助员工筑牢心理防线,培养健康情绪,这样,国有企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在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屹立不倒,稳步向前。

第四篇:国有企业

东阳市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

相关材料参考模板

参考样式1:关于报请审批《东阳市**有限公司公务用车制

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

**局(委、办):

根据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东阳市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东车改〔202_〕*号)精神,结合我公司及下属子企业实际,制定了《东阳市**有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并公示。现将方案报上,请予以审核。

附件:《东阳市**有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

案》

东阳市**有限公司

202_年 月

附件:

参考样式2:东阳市**有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东阳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东阳市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要求,结合本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企业规格、行业性质、工作所在地等,公司总部及子企业构成情况、人员总体数量和结构比例,司勤人员结构、性质、数量、公务车辆(含企业负责人保障公务用车、生产经营和业务用车、其他公务用车)总体规模、数量、类别,及车辆日常主要用途、使用频度、管理模式。二、**公司公车改革方案

1.人员参改情况。纳入车改的人员范围、数量。对原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岗位、个别特定岗位的人员情况作具体说明。

2.车辆保留和取消情况。拟保留的业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车辆的数量、主要用途以及特种专业用车的固定设备安装或改装情况说明;拟取消的车辆情况等。

3.司勤人员安置情况。简要说明拟分流安置的司勤人员数量、安置方式、安置计划等。

4.节支率测算。简要说明测算过程,包括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分项说明车辆更新购置费、车辆运行费、司勤人员支出、租车等其他相关支出等;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分项说明公务交通报销预计支出、保留车辆更新购置和车辆运行费预计支出、保留司勤人员预计支出;改革完成后预计达到的节支率。

5.车辆社会化保障改革计划和阶段性目标。总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逐步社会化、市场化改革,企业需要制定经营业务活动用车社会化改革计划和阶段目标,分阶段减少经营和业务活动保障用车数量,用3-5年的时间将由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替代的经营和业务活动出行,全部转由企业公务出行社会化用车平台以及其他社会化服务机构保障。6.管理措施。简要说明改革后保留车辆、“实报实销”公务交通费用的管理使用方法。

7.组织领导及进度安排。车改工作小组成立情况(组长原则上由单位负责人担任);车改工作进度安排;车改工作具体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联系方式。

三、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子企业车改实施要求

1.二级及二级以下子企业参改人员范围要求,及参改方式。

2.二级子企业车辆保留和取消情况,及保留车辆的管理要求。3.二级子企业司勤人员安置情况。

4.二级子企业公车改革的起止时间、基本流程和要求。5.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子企业车改总体“节支率”的预期要求。附件:

1.**公司公车改革基本信息表

2.**公司人员参政信息表 3.**公司拟取消车辆汇总统计表 4.**公司拟保留车辆汇总统计表 5.**公司节支率测算表

6.**公司车辆及公务交通费用使用管理办法

第五篇:国有企业

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

信访稳定工作责任书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5号文件”)和国务院《信访条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公司改革发展、运营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与各基层签订《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信访稳定工作责任书》。

一、责任人的职责

(一)各基层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信访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信访稳定工作负总责,并督促班子其他成员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履行信访稳定工作职责;信访维稳工作责任人员负直接责任,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措施,确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要做到运营生产与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二)层层落实信访维稳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信访稳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基层、线路和班组。

(三)建立健全各级处置突发时间的组织机制,明确分管领导、责任人员,集中精力,人力。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确保实发事件和处置有力有效及时。

(四)把信访稳定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每周进行一次终点稳定对象的排摸,每月进行一次信访维稳工作的排队分析,确保

信访维稳工作措施的落实推进。信访维稳工作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生产经营评先和其他工作目标同检查、同总结、同考评。

(五)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上,要根据“五项评估指标”(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连续性、影响性)的内容,开展内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五个同步”“五个不出台”的要求规范运行。即调整方案与稳定工作方案同步制定、同步报批、同步推进、同步完善、同步考评;对法规和程序上有障碍、领导力量和工作队伍落实、改革和稳定工作方案不完善,职工思想状况不清楚,配套资金和政策未落实的调整措施不出台或缓出台。

(六)按照“三清一方案”(即信访人基本情况清、真实诉求清、解决矛盾相应的政策清,形成统一的处理方案和答复口径)的要求,及时排摸分析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初信初访矛盾和稳控重复矛盾,不上交和激化矛盾,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建立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如发生职工到市政府、久事公司和集团公司集访,闹访等情况,各基层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门负责,一包到底直到问题解决。

二、责任人的工作目标

(一)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维稳工作签约率、考核率均达到100%。

(二)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世博安保维稳反恐“四个坚决防止发生”和“四个确保”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妥善化解、处置不稳定因

素,不发生进京集访,不发生越级集访,不发生三次以上到市和进京的重复上访,不发生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三)世博会期间,在世博会场及其他涉世博场所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四)强化初信初访的督查和考核,切实做到按时转送交办率、受理告知率、按时办结率100%,重要交办信访事项的解决率达80%以上。按时上报每周信访维稳重点对象排摸表,认真落实工作措施,重点对象得到有效控制。

三、责任人的考核

(一)在责任书约定的责任事项纳入基层党政领导的绩效考评体系,同步实施考核与奖惩。

(二)责任人在责任期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实现信访稳定工作目标且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责任人未认真履责,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声誉的重大事件,予以批评处罚,后果严重的实施问责处理。

四、考核期限

同基层党政目标责任书约定期限。

五、附则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基层责任人与公司各执一份。

甲方:中共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委员会

党委书记:

乙方:中共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

责任人:

二○一○年四月二日

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信访稳定工作

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202_年4月

浅谈国有企业(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