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园区建设的背后。。。[推荐阅读]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6-113082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7 23:2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区建设的背后。。。

我国园区建设的背后„„

近几年来,人们对房地产的关注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因为 “住”是人们生活的四大必需品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所有民众的切身利益。不少人认为,当前的我国房地产产业存在着泡沫,再不整治将很危险。可是,有谁认识到我国园区建设同样存在泡沫,甚至更加严重。我国于1984年设立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陆续批准设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以后又大量地设立了产业园,形成了形态多样、功能互补、竞相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园格局。多年来,开发区、产业园区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对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在近十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定上也加大向其倾斜的力度。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出现了“建园区运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0906个镇级行政区划单位,在这10年里,没有几个地方没有热火朝天的搞“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一、我国园区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园区称谓很多,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甚至还有村一级的工业园。从园区的性质和功能分,有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工业园、文化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生态工业园、物流园,等等。由于缺乏相应的统计,除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以外,其他各类园区还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园区化发展方兴未艾。多年以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是,对于大多数民众,甚至一些高层的政府领导却并不知道这些园区的背后隐藏这什么。政府领导所看到的只是统计部门提供的漂亮的数据,人们所知道的只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鼓舞人心的信息。而事实却是怎样?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圈地建园建区”的风气之下,导致无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符合园区建设的要求,都一定要建设至少一两个园区,一般的都在几万亩、大的几十万亩、小的也有几千亩。很多企业是老的厂房生产

都没有饱和,就因为这样的原因和高瞻远瞩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圈上一大片地建产能是以前5-10倍规模的新厂区。然而,很多都是到处是蒿草丛生、鸦飞不过的鬼业园区,闲置率、空置率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举一个案例:成都郊县一个镇大概总计有8-9万人,该镇此前只有一个工业园大概3万亩,借力202_年地震后的东风又开始搞起了一个10万亩的开发区。六年了,对外宣称有17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产值60个亿。而实地考察了解的真是状况却是,修了围墙,挂了牌的企业就96家,真正有员工生产的才17家,实际产值也不超过5个亿。整个园区10万亩地,空荡荡的,只有偶尔领导来检查或银行来考察时才会热闹一会。而企业老板的心态就是把假账做到位、尽量多贷款,大不了破产打包还给银行和政府。这就是全国几万个开发区、工业园大多数生存现状的缩影。园区内的企业的现状是,业绩远不如预期,盈利不升反降;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同时被回扣、佣金、各种费用和税收压得喘不过气来。企业只能是拖、赖、混、熬一天是一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清算将各种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脱身或者干脆将资金挪用去炒房或见效快的娱乐行业。这样巨大的闲置、这样的鬼业园区、这样的巨额贷款、这样的产能过剩,相互绑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二、园区建设的背后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先举个例子从中引出问题:据笔者了解的一个进驻工业园的企业,拿地约200亩,实际花了202_万,各种关系费用花费400万,银行贷款8000多万,打点关系及其他支出保守估算也要300多万,这些总计1亿700万。可这个企业进园4年多,年营业额还没有突破4000万,毛利不到400万。从经济学角度,似乎企业老板应该停止生产,可是各种关系导致老板必须维持下去。企业、银行、地方政府互相绑架,大家都心知肚明。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方政府要政绩,要GDP;二是地方管理贪污腐败,好吃回扣;三是企业资金困难、好借此机会向银行贷款;四是银行相关管理着为了吃回扣和冲业绩。园区建设主要是政府牵头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筑巢引凤”,而另一个目的就是第一点原因。一些政府领导明知道当地不适合建设这么多园区,但是却依然一意孤行,只要不在我的任期出问题就好。在向上级部门报业绩的时候,一般浮夸10-20倍。

而这一切的后果是什么?首先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来看,一是造成国有、集体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打造规模和影响力,一般的园区面积都非常大,一般都有几万亩。而土地的获得大多是通过挖山、填湖以及征用农村耕地的方式。这些土地的闲置,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还造成农民耕种土地面积的减少,是对国有和集体土地资源的重大浪费。二是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园区建设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投入资金数量一般都需数亿元,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只能通过银行借贷,在没有收到预期回报的情况下,易造成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导致当地政府在民生建设投入方面无法保障,使得当地生活条件变得更差。三是当地居民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当地园区建设本应该是可实现增加当地居民就业。然而由于园区发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被征土地的居民成为失业者,而政府由于受累于债务负担,使得当地居民生活没有保障和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四是企业苟延残喘,处在半休眠状态。由于园区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无法实现当初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在庞大的前期成本投入、税费、银行利息的压力下,无法维系,但是退出成本又很大,只能苟延残喘,处在半生产半休眠状态。政府为了保持政绩,不但不会坐视不管,还会为企业维持下去不断投入,造成双方拖累,形成恶性循环。

再看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是破坏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于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不断膨胀,已经影响都全国各商业银行的资金正常流动。央行为了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出现金融危机,采取紧缩银根的办法,如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等,导致商业银行流动资金紧张,从而又影响当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引发民间借贷,破坏整个金融体系。二是大量人口失业。由于全国范围的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再加之园区发展不理想,无法吸收多余劳动力,以及农民不具备再就业的工作技能而无法去发达地区打工,导致失业。三是政府债务不断积累,拖累社会发展。国内欠发达地区由于每届前任领导留下的政府的债务,积累的庞大负担造成后任政府领导心有余而力不足,拖累当地社会发展。而国家为了扶贫,又必须不断投入到欠发达地区,也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等。

从此看来,发展园区建设,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只要建了一个开发区或产业园,当地经济社会就会发展起来。尤其是政府层面,在建园区之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做好评估,而不是跟风。

三、抛砖引玉,共创园区科学发展

房地产怎么说也是企业投资的,即使是泡沫,一旦破灭直接影响的也只是企

业。但是,园区建设主要是政府,泡沫的破灭直接受害的就是当地政府,同时波及当地老百姓。因此,我呼吁,政府需要冷静看待园区建设问题,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发展理念、避免认识误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在此,我从“五点认清”来谈,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共创园区的科学发展:

第一,认清当地经济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园区建设是为了将分散的企业能集中起来,实现集中优势,同时便于管理,并且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建园区。譬如,一些山区县城,本身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且没有什么工业,但是做大的优势在于其环境优美,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那么就没有必要建产业园,而是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自身环境优美和文化特色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认清当地社会发展现状,做好资源整合。园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和地,还需要人,尤其是人才。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量的人才流失,且当地人口规模也较小,人口结构也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园区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当地政府所要做的是,整合当地资源。如整合土地资源,进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或者农场制,提高当地农业机械化作业。

第三,认清政府实力,纠正执政理念。《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得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园区建设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圈个地围起来就可以,还涉及到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公共交通、绿化、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厂房、工人宿舍,甚至医院、商店等等。如果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且自身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务,那么还是先把自身问题解决,除非当地政府有把握能通过园区建设和发展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中央已经提出不搞唯GDP论,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执政思维的惯性,依然把GDP指标作为该届政府政绩的体现,从而及时背负一身债务还是要大搞园区建设,因此必须要纠正这种执政理念,回归到执政为民上来。

第四,认清发展定位,选择合理产业。园区建设的初衷是好的,“筑巢引凤”思路并没有错。但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能无条件地乱招乱引,而应该严格按照投资强度、税收标准、环境影响、市场份额等要求,进行招商选资、配资、扩资、用资,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使入园项目资本、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根据本地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性的情

况下,做好园区性质和功能定位。

第五,认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角色定位,给提供企业足够自主发展的空间。园区的发展的决定者不是政府,而是企业。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角,处在“台前”,政府则是配角,应当退到幕后。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不是想着从企业那里获得多少回扣。当地政府要想通过园区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认清自身角色,政府只是服务者,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

第二篇:产业园区运营背后的问题

产业园区运营背后的问题

聚焦当前产业园区升温背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重房产,轻产业。宜居宜业,配套完善是园区建设方面达成的共识,但是部分园区存在舍本逐末,过度强调地产项目开发,而轻视产业环境搭建的问题,随之带来空置率高企,新区变成“鬼城”。

二是投机迹象显现。由于工业用地价格较低,不少开发商采用以工业项目立项,然后进行土地用途变更,开发商用和住宅项目,或者二次转让获取高额土地升值收益。从市场来看,由于住宅地产投资空间受到挤压,不少投资力量开始转移方向,工业地产成为热钱和游资躲开调控的新避风港。

三是园区用地低价出让。当前,一线城市工业用地稀缺性逐渐显现,工业用地价格普遍大幅上涨;而二线城市为吸引更多投资,同时加大各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工业用地价格普遍有所下调。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较不发达地区不得不祭出土地作为吸引企业的筹码,甚至一些地方为了讨好大房企,故意低价把园区用地卖给开发商,进行所谓的招商引资。

四是只招商,不择商。由于大部分园区都由政府主导开发,出于政绩和招商压力,在招商过程中,不少园区违背产业规划,不加选择盲目引进,最终造成项目不落地形成企业空巢,或是产业链条混乱成为大杂院,带来土地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五是园区政策履约难。为吸引企业入园,部分园区管理者在企业入园之初承诺大量优惠政策,但在入园之后,出现违约,造成企业利益严重受损,园区公信力下降,制约园区的持续发展。

六是企业创新成本不断提高。伴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轨道交通的延伸,曾经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园区逐渐城区化,其地价也逐渐提高,这既削弱了园区的竞争力,也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和创新成本的提高。

七是忽视环保,工业园区成污染重灾区。为留住企业,不少园区放宽入园标准,忽视园区企业的排污治污。园区管理者监管缺位,甚至与污染企业形成利益同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甚至已威胁到当地人口的身体健康。

总体来说,中国产业园区开发还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量多质差等问题,资源浪费和粗放发展的园区依然比比皆是,许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定位不清楚,部分园区产业集群弱,产业关联性低,研发能力不强,创新环境建设滞后。即便是一些比较成熟的园区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各种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地都在争抓这种机遇,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刹住各种歪风。

第三篇:园区建设心得体会

舞阳河畔绘蓝图,飞凤山上谱华章

——在飞凤科技产业园区征拆工作中的体会

我县地处全国西部贵州东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但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在开放上,开放落后在园区建设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不仅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而且也是牵动对外开放全局的关键性措施。发展园区经济在我县对外开放大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县委县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和“两推一加”的主基调,地委行署提出的 “两圈两带”的思路下,提出了 “黔东新型工业重镇、中国箫笛名城”、“黔东经济发展极”和“一区四园”的思路,咬住发展目标,大胆进行规划,使产业发展向园区聚集。于是着力打造平溪镇的飞凤科技产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我作为平溪镇的一名员工有幸成为飞凤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下面就我在飞凤工业园区征拆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征地前的宣传工作

土地是农业之本,世代务农的老百姓,一旦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生存之根本。工业园区的建设,土地是其先决条件。我镇的飞凤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向野鸡坪村、泡木龙村、平溪村和皂角坪村征用大量田地。征地前的宣传工作是必经阶段,宣传工作的力度事关征拆工作的进展。我们在征地前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如发 1

宣传单,组织召开征求意见的讨论会,播放宣传片,深入村民家中调查走访。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工业园区建设为之所带来的利益,理解政府实施工业园区的良苦用心,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前景,真正使之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转变到现代工业生产观念上来。这样一来,所涉征地范围内的老百姓乐于征地,真心实意支持政府的发展战略。

二、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

征地拆迁是近年城市发展涉及到大难题和大问题,有诸多矛盾存在。有老百姓对政府的抱怨和不理解,有老百姓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纠纷。在征拆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协调组,专门解决矛盾纠纷。对政府的抱怨和误解,耐性说服,使其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所带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其自身的利益。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力争达到双方满意,握手言和,共谋发展。在此间共化解矛盾纠纷多件,使征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此而取得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征地一千多亩的高效成果。

三、有能打硬仗的征拆队伍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我县夏季呈现持续高温天气,为了使飞凤轻工业园区能尽快开工建设并如期投入使用,征拆组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野鸡坪坝子上的田间地头,牵动着手中的皮尺,一丝不苟的测田量地。尽管太阳晒黑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认真工作的情绪。工作中为了方便园区内被征地的群众,满足群众的要求,工作人员做到细心和耐心,并

时常加大工作量。正是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工作队伍,才有工业园区建设的高效成果。

四、征地补偿资金的筹措到位

“9.28”飞凤山轻工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得以如期举行,除了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平溪镇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工作,征拆工作人员和村支两委的辛勤付出之外,更大程度的得到于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群众为什么会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征地补偿资金的筹措到位,正是征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老百姓土地被征用,不能打白条,要兑现,否则一切工作无法开展。征拆组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土地补偿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同时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打造工业园区的决心,赢得了老百姓积极支持。

五、后期政策的及时出台

随着征拆工作的不断推进,老百姓对田地被征收后存在很多后顾之忧,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款很难维持今后长期的生活,难以顾及到子孙后代。有些群众不愿意领取田地补偿款,要求政府解决今后的生活来源。这些合情合理的要求,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解决。工业园区建设后期扶持组工作人员把县委政府针对被征地的老百姓即将制定政策,向群众积极宣传。特别介绍了我县即将出台解决该区养老保险与被征用地在二轮承包后的补偿政策,这样一来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飞凤工业园区征拆工作人员,深感工业园区建设的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深感征拆工作经验的

缺乏。以上是我在征拆工作中对工业园区建设肤浅的认识,我深信工业园区建设有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倾注、有工业园区建设者齐心协力的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一定会加快,园区经济一定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让我们共同见证玉屏工业园区经济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园区建设之我见

园区建设之我见—

创新服务机制 加快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前所未见的力度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化、精品化、生态型、花园式”的要求来打造低碳经济园区,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为在园区锻炼的后备干部,结合自己前阶段的学习与实践,谈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一、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一是提升形象工程,要搞好园区建设规划,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力度。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投入,高标准地推进园区绿化、亮化工程,加强园区环境的长效管理,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二是壮大实力企业。九龙园区目前共有企业47家,其中机械行业17家,占园区企业数36%,化工行业14家,占园区企业数的30%。主要有工业泵、泰克轨道为龙头的机械行业,以宝华新材料为龙头的化工行业,近期以锦江百浪新能源已开工,日普电动车、绿巨能科技等新能源项目也即将开工。要在引进大项目上求突破的同时,做强现有的规模企业、骨干企业、亿元企业,努力在三年内培育销售超亿元企业,服务好机械、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延伸产业链,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

二、加快现有产业升级,进一步做大支柱产业。产业化延伸的基础是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多级配套,在产业延伸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连接关系主要是一种协作关系,专业化分工越发达,越有利于产业化的延伸。大企业通过业务转包降低了组织刚性,让更

多的精力放到企业战略研究、科研、市场开拓中,小企业也获得较稳定的业务,并在专业化上越走越好,谋求更好的技术专长。屯溪区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中心城区,其经济园区必须是“城市化、精品化、花园式、生态化”低碳、环保的。所以我区产业的重点必然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值的新能源和机械产业。在下一步园区发展规划中,园区应发挥大企业优势,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并支持中小企业的配套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链逐渐完善。近几年,九龙园区一直在着力培植支柱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随着工业泵和泰克轨道等主要机械行业的做大,带动了奥科模具、康达电器等一批配套企业的发展。政府在做大龙头企业的同时,也应该政策支持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更专业化、精品化。

三、加快服务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一是要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变被动协调为高效管理。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变即时服务为超前服务。坚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切实落实并联式审批、全程代办制,确保企业办证一站式办结。切实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确保企业办事方便快捷。二是和相关的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建立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和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存在着技术工人流失快、招工难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机械行业,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复合人才。一方面要与职业技术学院联系,政府牵头,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并定期开展培训。另一方面设立人才引进奖励基金、技术发展促进基金人才激励机制,通过

良好的待遇回报、稳定的人居环境留住人才。引导和帮助企业引进、培养各类创业创新人才,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发展与园区配套的生活性服务业,如邮政、银行、电信、超市、公交等,督促指导企业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企业用工招得来、留得住的新局面。

第五篇:园区建设卓有成效

(二)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随着我县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强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成了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平台,对我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现意义。202_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把规划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同时争取市委的支持,把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高配为副处级单位,组建了一套强有力的班子。一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成立了县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从全县选调了15名思想积极,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进入园区管委会,扎实开展工作。二是前期工作推进有力。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镇雄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工业园区预算了专门的发展资金,保障了园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县经科局等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相关报件,逐级审批,顺利通过了省工信委的严格把关,较为规范地完成了园区的规划工作,为今后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园区招商扎实有效。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园区及相关管部门主动出击,先后引进江苏雨润、福建新同兴针纺织、台州水晶芯片加工、香港威力淀粉加工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逐

步落地建设,必将促进镇雄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用地指标喜获审批。通过县国土部门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园区建设用地第一批指标320亩工业用地喜获审批,为引进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建设条件。五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华电镇雄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火电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东源集团的3个重点煤矿进展顺利。其中,塘房矿井已经拿到了路条,这个成绩也是来之不易,说明我县的煤电、煤化工工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园区建设的背后。。。[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