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6-93132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1 23:24: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把智慧还给孩子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管在平时教学还是在公开课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经常是几乎全班都会高高地举起手,但那仅限于简单的模仿、跟读。当即兴问答、情景对话环节的时候,那几十只手又会齐唰唰放下一大批,学生的英语学习止于模仿,仅此而已。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限制,接受事物还是以模仿为主。而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英语教学更是显现了这一特点。当教师教法单一时,往往促使学生模仿,不愿意独立思考。其结果是约束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在提倡创新精神的今天,我们应该有目的性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创造空间,使他们在思维上得到发展,并在方法和技能上给予指导,为他们的思维搭上一条自由翱翔的天路。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虽然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缺少英语环境,思维受到一定限制,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做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的引导启发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课本,而是要有意识的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开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

以下,我就从我的课堂实践中,谈谈怎样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

三、创造语言情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四、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欲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六、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七、扩展激疑,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八、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造思维能力。

一、一“词”激起千层浪

我在黑板上随便写出学生学过的一个单词,如“teacher”。让学生就这个单词提问或说几句话,将发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开始,学生只问一些常规的问题,如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How old is she/he?” “What’s she/he like?” “Tall or short?”学生仅局限于问一些正常的,看似合理的问题。接着,我问了学生两个简单的问题“Are you going to be a teacher?” “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经过教师这一简单点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不再循规蹈矩,问出了许多充满童趣和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如,“Where is my math teacher? Is he in the teacher’s office?”甚至一些学生说出了有趣的小诗“Teacher, teacher, drinking tea in the tree.”“teacher”这一单词正是激起千层浪的“石”。正因为我不给他们任何的条条框框,任他们的思维四处驰骋,才能刺激学生去想去说,敢想敢说,愿想愿说,课堂才能变得如此活跃。

二、自创新句,激发想象

课上,当讲到新单词免不了要造句。这种传统的汉译英形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动脑权,思维仅仅在教师给出的范围内活动。因此,课上可以训练学生自由造句,只要你的句子中包含所讲的新单词即可。如,讲到“mosquito(蚊子)”这个单词,学生造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句子。如,I don't like mosquitoes.They ale dirty and ugly.甚至有学生将单词编为小故事“Three mosquitoes So to the beach.They play with a ball.Oh!the ball.”通过自由造句,教师将动脑和主动体会语言的机会交给了学生,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方法还有,看单词编故事。即给出几个单词,要求学生编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必须包含这几个单词,且有一定的情节。这一形式给学生的思维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和余地,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由说句子过渡到说一段话,即口头作文。

三、联想记忆,妙趣横生

接龙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的龙长,没毛病。

如:this-sit-tea-apple-egg-green······

四、画图猜词,脑力激荡 记得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堂课,教授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单词“tomato”.当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目的只是想引出新单词“tomato”,但是当时学生面对这个简简单单的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说了许许多多以前学过的单词,如:“apple”,“orange”, “watermelon”,“eye”,“head”…有几个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说出了“earth”,“zero”等单词,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上完那节课的反思中,我就写到,“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活跃的空间也是最大的,给予他们一定的疑问想象条件,哪怕只是一滴水,他们反馈给你的可能就是一片海。”

五、巧设疑问,激活思维

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言语发展分不开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以往言语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扩展演变而成的。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最大程度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挖掘学生的思维空间。本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喜欢让学生用新单词在自创的句子中展开想象得以训练。比如随便举个例子说在教授高年级英语词汇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颜色,大小,喜好,特征等旧知识来训练新单词。例如在教授“kite”这个单词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型“There are many kites in kite shop.____kite, ____kite, and ____kite.I like ____ kite.”让学生自己填颜色来学习新词汇,这不但避免了让学生跟读的繁琐性,而且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复习并且巩固了新单词。回头想想事情有时候都是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联想某一类的单词,往往要比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要好。最起码,学生的思维想象在某一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六、精心准备话题,巧妙对答

新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speaking and talking 部分,书中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pair work or group work,这是很好的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临时反映能力的一种手段。例如在上购物(shopping)时,学生先make a shopping list(wants and needs),然后根据物品的quality,weight,measure,size,color,style,price等等展开一系列对话:The color green doesn’t look good on me。I wear size 8。This is a little bit tight。Shall I pay it in cash? 等等,学生参与积极,气氛活跃。在seeing a doctor时,幽默的病人在看病时特意质疑为难医生,与医生展开巧妙的周旋,创造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有,在上东西方餐桌礼仪时,本人特意带了盘子和刀叉,让一个主持人,一个厨师根据课文理解到讲台边交谈边示范摆设,下面的同时还指出了厨师的好几处错误呢!

一创造情境,在课堂不同阶段适时启发学生联想。

(1)巧设lead-in,激发学生兴趣

(2)挖掘文章,在语篇基础上前后延伸,从整体上将文章串联。

二 创设情境,允许一问多解,鼓励求异。

三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根据话题开展对话练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 创设情境,通过剧本表演,剧本改编或故事续尾,人人参与实践。

五 创造情境,对主题总结升华,存异求同。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得挑起的一份重担。让我们多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让他们学得更快乐一些。

You must lend an ear today, because we ar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你们必须弯弯腰听听他们的说话,因为我们是明天的统治者。邹奇奇 TED讲座

第二篇: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导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却一步步地把孩子的这些能力给扼杀了。如何把孩子的创造力还给他们?看看这专家怎么说。

理想妈:

记得前两年有一篇报道,一个美国妈妈状告孩子的幼儿园,因为在老师教字母“O”之前,孩子会把这个字母想象成苹果啊、小嘴巴啊等等,结果老师教了她之后,就只能说这是“O”了!这个官司引起很大的关注,最后,法院竟然判这位妈妈赢了!我觉得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有适用的法律来支持,还因为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我们只要一个标准答案。

专家说:

在这个故事里,老师和妈妈都没有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师传授的是知识,而妈妈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我们知道,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知识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可能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是指这类学生。

为什么任何问题都只能有一种答案呢?为什么图画上的月亮永远是白色的?为什么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就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大灰狼就是奸诈凶残的?很多很多为什么充斥着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在他们的好奇心里,世界的画卷一页页地被揭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需要我们保护和开发的呀!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来说,并不是越聪明的人,创造力就一定越高。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春春妈:

我们从小就是被传统的教育灌输出来的,自己就缺乏创造力,怎么可能培养好孩子的创造力?

【专家说】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首先我们要做到2点——

1.树立信心

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行为方式甚至教养态度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父母和孩子的创造力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研究甚至表明,如果父母的创造力测验成绩低,孩子的创造力成绩反而更高。很有趣吧?或许这个调查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

2.停止过度溺爱或者过度激励孩子

这两个极端的方式都是对孩子创造力的伤害。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的要求一味迁就,孩子的要求很快能够得到满足,原本可以通过自己解决的问题全由父母代劳,这样的教育只会造就躺着啃面包的“懒汉”,却在面临适应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无计可施、手足无措。而过度激励孩子则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欲求不满的状态之下。

文文妈: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专家说】

父母能做的是这几个方面——

1.延迟评价

父母、老师的评价就是给孩子一个思想的框框。“延迟评价”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者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对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奥斯本曾经提出过一种“头脑风暴法”,其根本就是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但是如果人们一旦产生一个想法就遭到评价,那新的想法就不会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也不会变得更加深入。

妈妈确实比孩子懂得更多的东西,因此总会有一种给孩子“指点迷津”的欲望,孩子干任何一件事,总要评价一番。最后孩子可能很“听话”:如果你在他的身边,那么他每做完一件事情,都会瞪着可爱的眼睛看着你,征询你的意见。此时的你会不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宽慰?

Tips:

你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听话”的习惯吗?如果有,那这对于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孩子对外界评价已经形成一种稳定的依赖。如果你不在他的身边,他可能会因为这样一种对评价的依赖和对权威的服从倾向而变得无所适从。

2.控制语言模式

由于在引导孩子创造力发展的时候,很难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因此,鼓励孩子的创造欲望,养成孩子的创造习惯,可能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控制语言模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什么是控制语言模式呢?它是指外部的语言表达代表着内部的心向,影响内部的心向可以通过外部的语言控制来实现。比如下面的A类句子可能是我们通常都能听到的,如果你用B类来表达,将是非常有益的。

A:老师画得猫是灰色的,你却画成红色的,你得改过来。

B:老师画了只灰猫,你画了只红猫,让我们来看一下哪只更可爱呢?

A:这样的事情等你长大了自然会做。

B:你也可以试试,如果需要什么帮助就招呼妈妈一声。

你一定已经清楚A类语言和B类语言的不同了吧?所以中国有句老话“话要巧说”,同样的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

3.鼓励孩子“随心所欲”

孩子在玩耍时,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他们常常“胡闹”。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会对他们明令禁止,要求他们“好好地玩”。这其实就是要他们按照某种通常的规则来进行游戏。如果孩子只会按通常的规则玩,又有多少创造性可言呢?

4.让孩子有独处的机会

妈妈可以尝试一下:下定决心在一天甚至两三天的时间里不去过问孩子的事情,即使孩子没有同伴在身边也是这样。试试这样做,看看你和孩子会有些什么新颖的感觉呢?

5.善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性,妈妈可以多掌握一些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当然妈妈既要有关于发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发问。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音音妈:

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或者有趣的问答,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地训练我们的孩子呢?

【专家说】

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必须围绕创造性的认知特征和情感特征,以多种科学方法训练儿童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想象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挑战性等品质。

1.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以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努力为他们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帮助儿童发展归类、类比的能力。

游戏链接——趣味问答:寻找“圆伙伴”

家长问孩子:“世界上圆形的东西真多,平时你看到的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等孩子列出一些回答后,对孩子说:“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圆伙伴排排队好吗?”比如吃的、用的、玩的等等,然后再继续问孩子:“在这一大群圆朋友中,谁和谁有相似之处啊?”鼓励孩子任何形式的联想和回答,只要是适当的都对,越多越好。

2.辨别法:

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以培养儿童的辨认能力、观察力和注意力。

游戏链接——寻找缺失处

展示各种图案,指着每一幅画问孩子:“这是什么?你仔细看看,缺什么?”让孩子去发现缺少的部分,再让孩子说明,实物中如果缺少这些部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家长可以对着图中的各种图案,边看边与孩子交谈,帮助孩子找出欠缺部分。

3.追问法:

提供各种困扰、悬疑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思考并提出各种开放性、无固定结局的情境,就儿童的上一回答继续“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游戏链接——趣味问答:如果……

家长问孩子:“如果迷路,你怎么办?”

孩子回答:“找警察叔叔。”

家长:“如果找不到呢?”

孩子:“问马路上的人。”

家长:“如果刚巧问到骗孩子的坏人呢?”

孩子:“我跑。”

家长:“如果他把你抓住了呢?”

孩子:“我哭,大吵大闹引起别人的注意。”

家长:“如果他把你关起来呢?”

……

4.重组法:

将一种结构重新改组创立一种新的结构,在凌乱无序的情况下,发现并提出新的处理方法。

游戏链接:摆棋子

用围棋盘或象棋盘做游戏,按“黑白黑白”、“黑黑白白”、“白白黑黑”有规律地摆棋子,先让孩子模仿着摆,再让孩子模仿摆出三角形或四边形。家长可教给孩子有规律性的摆法,并试着使摆法渐渐复杂,让孩子边提问边试着自己创造性地摆放,以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5.视像法:

以具体的方式表达各种观念,具体说明思想和表达情感,透过图画描述经验。

游戏链接:小小设计师

家长问孩子:“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首都有一个最著名的建筑叫什么?”给孩子看天安门并向孩子介绍天安门的特征。引导孩子从各个角度观察天安门的特征,如大小、造型、颜色、装饰等,然后让孩子想象并画出一个更加宏伟、壮观、现代化的建筑,请孩子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画,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

第三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由潘月娟博士讲座想到的··· 避开江南连续的暴雨,在栀子花飘香的日子,我们一行33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尽管只是短短的几天,收获却是如此丰厚。且不说局领导的高屋建瓴,为提升区域幼教质量可谓煞费苦心。细数短短几年我们这些做幼教的所经历的培训,可谓都是饕餮大餐。从浙师大到华师大,又到北师大,几番培训,几经洗脑,其目的只是一个,提升园长队伍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而此番北师大之行,更是感叹至极。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把《国家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给我们做了系统解读;而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楚江亭教授提出的幼儿园规划问题,一定会拨开园长的迷津,使我区幼儿园从“规范—特色—品牌--精品”,提升文化内涵,而他所带来的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模式,也会走进幼儿园的各类培训活动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还有谢志东教授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参与此次活动的这些园长、教研组长放下繁杂的幼儿园事物工作,放下牵挂的家庭生活,静下心来学习,看她们上课时专注的表情,积极的参与,足以让我感动。

潘月娟是此次培训教授中最年轻的博士,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羸弱,我似乎看到了冯晓霞教授的年轻时代,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子,给我们阐述的《基于游戏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一直困惑于儿童的发展评价,潘博士提出的游戏中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让我豁然开朗,我再一次体会了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把游戏还给孩子就是一个真理。但现实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但在真正意义上,并未得到重视,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在环境上创新为游戏开展提供支持,也有幼儿园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为游戏开展提供平台,但游戏较其他课程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思考一:如何保证游戏时间? 《浙江省保教指南》明确规定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现实中,却依然很难保证。现状一:游戏时间首尾型。在幼儿园一日作息表上,将游戏安排在来园、离园时段。(冬天情况)从一日活动时间比例统计,游戏的时间得到保证,但是对孩子个体而言,个体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现状二:游戏时间统一型。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安排的次数相同,游戏时间的长度也一致。(不同年龄幼儿的表现)

现状三:游戏时间压缩型。将游戏时间大量用于游戏前的组织和游戏后的评价,真正属于孩子游戏的时间被挤压得少而又少。(刚拿出玩具摆放好“我们下班了”)对策:

对策一:游戏时间有效安排。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主动权”和“选择权”。

对策二:游戏时段有效调整。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经验、兴趣、注意力特点的不同,游戏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应体现年龄差异、因班而异。比如:单位时间大班的游戏时间安排可以长一些,小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游戏频率小班要高一些。对策三:游戏环节有效分布。自主性游戏的组织功能只是协调游戏场地、了解现有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尽量要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在准备开始游戏时期待,但不忐忑;在进行游戏时愉悦,也可能兴奋;在结束游戏时回味,同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2、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潘教授的讲座中提出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不同游戏的价值,而我们的现状中,教师往往过分强化了游戏的学习功能。

现状一: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如:区角活动以学习为线索,有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等,目标明确、材料结构性高、玩法固定规范,认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区域和内容,区角活动就是游戏。一日活动中不再安排游戏了。现状二:学习主题的开展与游戏分割。教师一面将幼儿的游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分割、感叹主题开展中幼儿没有生成,一面在游戏中又忽视孩子有价值的生成内容。

对策一:根据实际合理定位区角活动。比如: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以集体的学习活动占了一定比例,那么区角活动就应该定位于游戏;如果以区角活动来补

潘月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杂志学前教育的旅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多篇著作在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刘占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员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院学术员 访问学者导师。曾主持和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多向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出版多部著作 论文百余篇。

第四篇:把课堂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孩子

大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应该站在学生背后当顾问。“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旋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洋思现象、杜郎口模式、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成功的教改先行范例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它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在今年暑期研修中观摩了四位老师的优课,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此的感悟。

本次暑假研修,有幸观看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术,让我受益颇深,四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而在其中尤其是青岛北山二路小学孙婷婷老师的 《小稻秧脱险记》,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课堂是孩子的课堂,孩子是课堂的主人。看罢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它不仅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了师教与生学的高度统一。整节课各项活动在配合衔接上近乎完美,细细品来几乎找不到一丝一点的破绽。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丰富,目标定位“精”而“准”,情境创设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活”而不“乱”,师生互动默契,能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巧导学,融学法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个性,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的特点。教学民主,语言形象、生动,板书设计精美,课堂驾驭能力强。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效果好,是极为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在整堂课中,“小助教”在教师的指挥下,和全体同学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仿佛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小助教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打下手”,其实却是在把握课堂的进程及节奏上的指挥者和控制着。能够把教与学活动处理的这样的默契、到位,使课堂完全成为孩子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可以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的模板,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借鉴、推广。

怎样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则是积极探索者、创造者。要变以前的启发式教学(谈话讨论教学,师生互相问答,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改变为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作实验,主动构建知识,达到知识创生)。要让生带着教材或问题走近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让他们处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中。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民主带进课堂,创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互促、共同提高;把合作带进课堂,建立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把成功带进课堂,让学生品味学习的快乐,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孙婷婷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从以下六个方面成功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一是把自由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孩子的思维,注重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孙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朗读课文,感悟各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杂草和小稻秧争抢营养和喷雾器洒药水场面,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难点,既生动又有趣,真可谓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讨论、辩论;三是把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情感体验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四是把感悟留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展示杂草气势汹汹——垂头丧气,杂草的痛苦——快乐的变化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的突破,都是在学生自己感悟下完成的。五是娱乐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孙老师课前同学生互动游戏,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些录像、音乐、动画等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师生一起在音画中表演,一起合作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这里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六是把任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强调“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的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从而达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体现个性美。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自己首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 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便会坚守自己的诺言。相信自己,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学习——远程研修学习,会一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五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学科 101

把游戏还给孩子

——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架构与思考

【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纲要》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指南》中又强调,幼儿园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指南》的内涵延续诠释了“以幼儿为本” 的教育理念。理念的更新,我们也交织困惑:《指南》背景下我们要给孩子什么?什么样的游戏是自主的?如何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借着本次二级幼儿园复评工作的开展,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优化一日活动 突出幼儿自主游戏”,从理念的树立及实践、人文空间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等几方面进行调整,真正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关键词】 幼儿园 自主游戏 孩子

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的至爱。孩子通过玩游戏锻炼肢体的灵活度,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身体各个机能的发展,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游戏还可以让儿童模仿人际沟通等等。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幼教前辈的教育观点,对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活动,无论是从教育思想的承传,还是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确立二个目标

以《指南》理念为引领,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确立两个发展目标。从幼儿园发展层面:树立“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园目标,从幼儿发展层面:以培养幼儿“爱生活、爱艺术”为目标。

二、营造三方校园文化氛围

怎样去落实双重目标?我们从营造“关爱、感恩、合作”的园所文化氛围为实践基础入手,通过人文环境熏陶孩子,传递教育的理念。首先,园长要关爱教师,同时激励教师要热爱工作、关爱孩子、教师之间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热情沟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营造“关爱、感恩、合作”的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凸显 “以人为本”的充满爱的园风园貌。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游戏,无拘无束地开展游戏。

三、践行四种行动 让幼儿自主游戏更精彩

有了充满爱的氛围,幼儿园游戏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来体现它的自主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为了让幼儿自主游戏更精彩,我们在行动:

行动一:保证时间 优化一日活动

幼儿一日活动必须以游戏为主,但是纵观各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集体教学活动占据时间多,孩子游戏活动时间少;教师指令性组织活动多,幼儿自发性活动少;无法保证幼儿2小时以上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和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从源头进行调整:首先,以积极心态调整周计划、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在计划制定中突出游戏性,弱化集体教学活动。各年龄段一天只能安排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一日活动必须体现区域游戏、体育游戏、自主游戏,并交替开展。为了让各年龄段班级更加有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我们调整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安排表,从晨间锻炼、上午活动、餐后活动、下午活动等环节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游戏,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优化了一日活动的安排。

行动二:拓宽空间 优化游戏环境

我园建于80年代末,陈旧的园舍成为阻碍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归属教育局后,在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今年暑期投入巨资,重新规划幼儿园室内外的格局。在室内:利用阳台扩展班级活动室空间,利用低墙面环境设计增加孩子与环境的对话和互动。各年龄段布局班级区域,在统一色调、丰富操作材料上下功夫。通过区域活动研讨交流、评比等,让老师们重视区域活动的价值,让孩子会有创意地玩区域游戏,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由于园舍条件有限,为了给孩子自主游戏提供更宽阔的空间,我们把室内区域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重新挖掘户外场地的教育功能,在户外开设开心城堡、休闲娱乐区、野外挑战区、开心沙池园、开心攀爬区等自主游戏区域,研讨并制订户外区域安排表,各班在不同时间段玩不同的户外区域,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行动三:丰富材料 确保游戏更自主

孩子天生就是大玩家,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孩子们就会玩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玩出刻意雕琢所无法形成的某种能力。为确保游戏更自主,在材料投放上,我们也做了新的调整: 首先,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原则,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一定要明确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发动家长为孩子自制简易的运动器材,如小班纸箱爬爬乐、快乐飞盘;中班纸球抛接圈等;幼儿园同时增添拉力器、大型积木、拼搭爬梯、轮胎等丰富的活动器械,突出趣味性和挑战性。其次,在投放材料时,还应利用一物多玩,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可根据需求、灵活变通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构建,鼓励他们一物多玩,如废旧轮胎、竹梯、长凳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搭建出高低不同、难易不同、造型各异的小桥、小山坡等供幼儿练习爬、走,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的游戏过程,让幼儿体验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

生活经验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内驱力,为此,我们把生活中的场景和材料,投放到户外活动中,如吊床、露营帐篷、森林小屋、厨房用具等,让幼儿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尽情尽性的玩。在自主游戏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有序取放活动器材,培养孩子整理习惯、学会同伴间的协作与交往,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行动四:研学同步 促进游戏更精彩

开展自主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老师。但是,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老师需要用心观察游戏中的孩子,分析孩子行为背后所传递的隐性信息。我们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的慧眼,客观分析行为背后的智慧,以支持者的身份,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偶发行为着色完善,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助推剂”。尝试着在游戏中追随幼儿的步伐,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从幼儿的角度来调整游戏给予幼儿支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的领悟能力及践行能力。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指南》,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理念逐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二是紧紧围绕“如何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活动,最后把研讨的焦点延伸到“如何把游戏还给孩子”主题上。三是开展横向的观摩和交流,各年龄段之间、平行班之间开展区域环境活动、幼儿一日活动组织的观摩交流与评比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观念、拓展思路、提升实践执行能力。

对于自主游戏,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研讨与观摩中不断思考:《指南》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怎样让教师的指导更加有效?如何关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从观念的转变到行为的蜕变,我们不断践行和反思,用努力和智慧为孩子的发展积极构建并完善着小而精、自主而又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游戏空间。

如今当你走进幼儿园,无论是晨间还是下午,你都能看到操场上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专注游戏的表情,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特别灿烂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他们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是多么的享受,多么的快乐。短短的实践过程,我们的自主游戏有了基本的形,怎样让它具有神,走的更远,这需要我们长期去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但只要我们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引领下,相信我们的自主游戏会更加完善!我们的孩子会更加的阳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 【3】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4】徐则民、洪晓勤编著,《走进游戏 走进幼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_.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