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乘加乘减应用题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6-76177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1 21:00: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乘加乘减应用题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反思

刘江修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学会解答此类的简单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应用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整节课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3、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会做就行,重要的是理解,明白思考的过程。很多小朋友会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很重要,这一点在课堂上做的不是很到位。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要着力引导学生用这两种思路去发现中间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领会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本课上,主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是在课上的体现不是很明显。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间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没有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弄懂算理。

第二篇: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上马台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三篇:乘加 乘减

乘加

乘减

课题

乘加乘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但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不到丝毫的发展。所以这节课在培养学生正确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掌握计算的顺序。整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学习目标

1.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求乘加、乘减方法的过程,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3.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答题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5分钟)

1.课件出示计算题。

9+4=

15-6=

1.学生认真观察题目并思考,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每道题的结果。

2.学生对教师的质疑进行讨论。

1.计算。

13+5+7=(25)

14-3-6=(5)

16+9-7=(18)

3×3=

5×3=

8+7=

16-7=

4×2=

4×4=

2.质疑:上面的计算题有加、减法,还有乘法,要是把加法或减法和乘法放到一起计算,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3.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25-12+10=(23)

2.看图列算式。

(1)□□□□

□□□□

□□□□

□□

列式:4×3+2

(2)△△△△△

△△△△△

△△△△△

△△△△

列式:5×3+4

3.计算下面各题。

4×3+22=(34)

5×4-14=(6)

4.学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间教室。学校现在一共有多少间教室?

5×4+8=28(间)

答:学校现在一共有28间教室。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提问: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本子上。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有三个木马上各坐3个小朋友;有一个木马上坐2个小朋友。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2.学生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算法。

3.学生展示结果。

3.展示学生的算法,师生共同交流。

4.全班交流:说明每种列式方法的原因。

5.明确运算顺序。

提问: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可能出现如下结果:

①3+3+3+2

②3×3+2

③3×4-1

4.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方法的依据。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说明。

5.学生探讨交流3×3+2、3×4-1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

预设:

生1: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9页第3题。

1.学生先看图,明确题意、独立做、点名汇报、集体订正。(说出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三名同学板演,点名汇报、订正。

3.第3题独立完成,点名汇报,说出运算顺序。

5.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5×2+3=13(张)

5×3-2=13(张)

4.完成教材第59页第5题。

4.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点名汇报思路、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3分钟)

1.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2.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1.学生自评。

2.学生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设想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四篇:乘加、乘减

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第11—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教后小记:

第五篇: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出示课件:玉米、水、青蛙,这时右边走来一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往回走,画面定格).

师: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我看到蓝蓝的天空,地上长着玉米,水里有3只青蛙,小熊掰了1个玉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生1:一共有几株玉米?列式为lX4=4(株)生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列式为2X3=6(只)当学生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时,师:XX同学根据玉米的个数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观察图:小熊种了4株玉米,每株玉米上都结了好几个玉米棒子,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呢?(课件出示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a.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书:3X3+2=11 3+3+3+2=1

4X3-1=11 12—1=1

4X2+3=11 4+4+4—1=11 ·

2X5+1=11

……

2X6-1=11 b.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X3+2=1l;小熊没有掰玉米时,有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列式为4X3—1 =11;把这些玉米横着看,每排有4个,有2排,第3排有3个玉米棒子,所以列式为4X2+3=11;根据每棵玉米上的个数,用连加计算,列式为3+3+3+2=11 c.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指算式)这些算式中有连加、连减混合、减法……你们猜这几个算式叫作什么?(乘加乘减)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三、练习体验,实际应用 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绦 子一共用多少个呢?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X3+2=14

5X3-1=14 3X4+2=14

3X5-1=14 2.出示图,师:小兔子也把自己喜欢吃的萝卜带来了,它还给大家提出一问题:要算一 共有多少个萝卜?谁会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3.实际操作:学生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学生在投影前展示

4.利用学生上课时的座位进行练习:算一算左边3组同学一共有几人?右边组里的女同学共有几人?列式计算. 5.口算比赛.

学生活动:a.各组同学进行轮流口算,组长统计做了几道. b.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四、课堂小结 互评表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

师:(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练习一:摘玉米棒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很多好朋友,有小鸟、小恐龙、小青蛙等小动物,这些好朋友看到小熊种的玉米这么结实又好吃,都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生答:想!)答对了,老师也送你1个小小的玉米棒。)

(画面出示:小熊又掰了1个玉米棒。)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子,应列式为:3×3+1=10。

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算式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1个玉米棒子。

(这时大家活跃起来,都想要玉米棒子。)

师:那好吧,剩下的10个玉米棒里都藏着一个秘密,如果你能把这个秘密解开,那这个玉米棒就属于你了。

(教师点击课件里的每个玉米棒,都分别出现一道乘加乘减的算式,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玉米棒作答。)

练习二:丰收联欢会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谁要是能答对这些问题,谁就能得到这些水果。(答对的学生就奖一张水果卡片)

(点击猴子和小猪就会分别出现书本56页做一做第一题和58页第4题)

1、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2、书本58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师:刚才动物们请我们品尝了美味水果,现在它们又邀请我们参观森林果园了,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图画)瞧,这是果园的一角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果,而且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好吗?

生:好!

游戏规则: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两大组(香蕉组和橘子组),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作解答。每提出一个问题得一个水果卡片,每用一种方法解答均得一个水果卡片;两组交换进行,到最后,哪一组得到的卡片最多,则那一组获胜,就能得到奖品。

练习四:小小设计家

师:刚才小动物们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摆学具或画图画的方法,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学生设计好题目后,同桌互相欣赏,互相解答。)

(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们走出座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还剩几个?

3+3+3+23×3+2=11(个)香蕉组橘子组

3+3+3+3-14×3-1=11(个)

乘加乘减应用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