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观江南园林有感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6-95596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1 11:44: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观江南园林有感

观江南园林有感

上周公司一个考察学习的时机,我跟随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畅游了江南园林;之前,我对江南园林的了解,只限于叶圣陶笔下对《**园林》自然流露的眷恋和生动的描写。

江南园林甲天下,**园林甲江南,**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闻名全国,乃至香飘世界。园林昔日的主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造园、造景必定深思熟虑,使景中有文,还寄寓心志于景观之中,建成后的古典园林宜静观、细赏,耐人寻味。

当我真正踏入个园、拙政园、寄畅园、狮子林、**、寒山寺等,我领略到的却与叶老先生稍有不同;假山、植被、亭台、小桥、流水,造园的确精美,狮子林利用假山、岩洞、石屋设计成盘曲路径,层次繁复,导游指引我们要去钻洞,感受设计人的独具匠心;学习叶老文章的时候,一再强调的“借景”便是园林特有的建筑方式;而我领略的江南园林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设计者将江南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江南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崎岖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江南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作为造园的四大要素之一,植物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的是否合理美观,直接影响到景点的可观赏性。通过现状总结出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对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方面:植物配置考虑生态习性;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相结合;植物配置考虑季相的变化;运用具有特定观赏寓意的植物造景。

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江南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综上所诉四个方面,观园后感觉最具代表性的--拙政园通过运用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植物表现不同的意境。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蛇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在严冬时节,唯有松、竹、梅傲霜斗雪,屹然挺立,因此人称“岁寒三友”,推崇其顽强的性格和斗争精神。人们赞誉梅、兰、竹、菊为“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四君子”。此外,还有牡丹国色天香,梅花清致雅韵,玉兰幽谷品逸,青竹高风亮节,菊花操节清逸,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杨柳婀娜多姿,合欢纤巧妩媚,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等等。把花木的外形与气质结合起来,突出其神态和风韵,大大增强了花木的艺术魅力。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获得诗情画意,而且能从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来得到充分的表达。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中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而拙政园的“远香堂”等景观,则是借荷花的香气而抒发某种情感。

江南园林的建设在植物配置方面给我们园林工作者许多的启示,在选择植物题材上,有许多独到之处;现代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借鉴**园林的建设手法。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造景时必须先满足它的生态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的种间关系,切不可将不宜配植在一起的植物种在一起。江南古典园林内的植物配置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古人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相适应的植物,以保证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健康生长,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才形成了设计者所想要的植物景观。不同的植物对光、水、土壤、大气等环境因子的要求不尽相同,根据植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有抗旱植物、耐水湿植物,有喜光植物、耐阴植物,还有喜酸和耐碱性土壤的植物,以及抗污染性强和抗污染性弱的植物等。掌握植物不同的类型,可便于应用在不同性质的园林绿地设计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现代植物景观。

按照植物的季节性特征及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江南园林植物配置的一大特点。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踏雪赏梅,这些都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来造景。配置的好,不论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能够获得一幅天然图画;就连一般的落叶树种,春发新叶嫩绿,夏被浓荫墨绿,秋叶胜似春花,冬季则有枯木寒林的画意,也表现了园林季相的变幻。

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也相当注重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如拙政园的浮翠阁景点,上层乔木中既有常绿树种香樟、圆柏、罗汉松作背景,也有落叶树种毛白杨、国槐和柿树作陪衬,这些落叶树种的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再加上常绿和落叶灌木的合理搭配,春、夏、秋、冬四季有花可赏,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遂,而且增加了园林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了园林的景观特色。

当然,我也用相机拍下了喜欢的画面,希望将江南园林布局设计的细腻,运用到我们的园林布局意境中: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江南园林总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也总能让人从中感悟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目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第二篇:江南园林

江南景色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她那种典雅而不失庄重、个性而不失沉稳的气质更是动人。在众多美景中,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群落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集居形态,江南街巷、院落、桥梁、民居等元素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也许在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下,很多地方已看不到“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传统江南之景,取而代之的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许很多人已忘了原来那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是个什么样子,但作为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孩子,我从小便钟情于江南传统建筑,喜欢她们的低调、宁静与柔情,去过不少古镇,踏过不少古道,也时常喜欢在蒙蒙雨天漫步于飘散着乡土芬芳的园林,总之,我不少无时无刻不被江南水乡建筑透露出的气质所吸引,所打动。时至今日,她们有些也许已不复存在,我想我会永远怀念,而有些尽管依然安静地坐落在那里,但也隐没在了周围的繁华中。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活的江南和我眼中的江南建筑。

前面说到江南,范围可能有些广了,其实算得上熟识的江南地区也就是我的的家乡——“鱼米之乡”无锡,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无锡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古镇、街道、园林几乎踏遍,对她们的故事也了解一二,不过街道古镇实在太多太凌乱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我就主要说说我最熟悉的无锡园林吧。

我喜欢把无锡园林分为四类:真山真水、真山假水、假山真水、假山假水。也许熟悉的同学已经猜到她们分别是哪个园林了。真山真水的当然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鼋头渚了,她是一个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园林,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令你心旷神怡。中堂书有“天然画图”额,两旁槛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拂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意即在澄澜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离此循山向左,可登飞云阁,劲松楼。一路直上。则可到广福寺,万方楼,万浪桥一带。如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陶朱阁则可到达鹿顶山的最高处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这便是三分人意七分自然的鼋头渚。

真山假水的锡惠公园是我儿时至今经常漫步的园林,因为就在家附近,所以闲来无事便喜欢去溜达溜达,好不惬意。锡惠公园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假山真水的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 “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

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错落在绿树花影中的亭廊桥榭,也散发出水乡园林的特有风姿。

假山假水的寄畅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她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均为仿无锡寄畅园而建。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三篇: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江南大学校史馆。我们每个人都被江南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一股成为江大人的自豪感,喜悦感油然而生。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轻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校,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111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2_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2_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办学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大学科门类。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学校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十一五”以来,江南大学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50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39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这是多么喜人的成果!骄傲之后,我也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巨大。江大的光辉历史是前辈创造的,我们有责任将江大的光荣的优良传统传递下去,开拓江大新的辉煌。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从基本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光添彩,比如:多做好人好事,阻止不文明的事情发生„„这些我们都可以轻易做到。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同时,作为学生,努力学习仍然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江大美丽的校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光荣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得开学典礼时候,我们学院的口号是“爱学习,爱拼搏,我爱商学院”,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商院增光添彩。

江南大学,是国家211重点高校,她的前身无锡轻工学院曾是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高校。我骄傲我是江大人,我骄傲我能在江大学习生活。我相信,当我们离开的时候,“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第四篇: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发布: 202_-9-02 08:32 |编辑: cici2010 |查看: 472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 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 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上,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这三地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 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 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偷安一方。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 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以中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无形的意境。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 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南方园林中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 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

例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清光绪年间,旧园主张履谦在此种山茶十八株,名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并建馆,以山茶名之。山茶花朵硕大,有粉红、大红、紫红、白里透红等色,花美叶茂,枝软形奇,英姿神韵,色香俱绝。人称山茶“常共松杉守岁寒”,像松柏一样经冬历霜,它冒着料峭春寒怒放,“独能深月占 春风”,别具风采。清初诗人吴伟业有《拙政园山茶花》诗:“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在这些山茶花中蕴涵了许多园主等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他们或浪漫,或励志,或寄幽情,或挥洒谈笑,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才情和遗志。馆中一幅对联 写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全联描写的正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享乐图,他们陶醉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逍遥欢笑,称心惬意。

拙政园小飞虹是另一处运用比拟的景致。它以天空的彩虹来喻凌跨碧水的桥梁,是象形比喻式题咏。取南朝宋鲍照《白云诗》句意,云“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彩虹色彩绚丽,廊桥桥栏为卍字形,朱红色油漆,色彩十分鲜艳。桥身中段较高,两端斜搁池岸,其形若虹。倒映水中恰如一条彩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桥 影若隐若现,宛如飞虹。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这样歌咏:“雌蜺鲢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江山沉沉时未雩,何事青龙忽腾翥。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阁参差隐层雾。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月明悠悠天万里,手把芙蕖照秋水。”简直有羽化登仙的感觉了。这一处建筑仿 效天上的彩虹而建,沟通两岸,即做了建筑上的连接,又给人一个形象的比拟景观。可以说是匠心独俱。在小飞虹景观的斜面还有一处“听松风处”。周遍多植苍劲的长松,是赏景听松风的佳处。这里借用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将自然界的风、松、水声引到游览者的面前,领悟到山林野趣。此处意境取自晋代嵇康所做 古琴曲《风入松》,是取意于大自然。听松风处一幅行草匾额写到:“一亭秋月啸松风”。描写了秋天冷月洒满庭院,风入古松,景色清幽,充满天籁之音。突出了这里多松的自然景色。松的高洁之姿和傲霜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斜倚听松风处听松观小飞虹,真是一志趣颇佳的境地。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红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造园时他们考虑到怎么样在自家的小园池中,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在这些文人的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 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

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呢?从苏州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是在布局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首先表现在建筑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露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地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他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人一路走来,步移景异,可 观赏的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代,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仅宽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进门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这里有一株古木,枝叶苍劲。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 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上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自然山水自有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是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地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 然之神韵。

从堆山的手法上来看,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以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如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木,使其具有自然生气。若用石太 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例如耦园黄石假山,东侧为主山,较大,上建石室;西侧小山作为陪衬,上筑平台;主次两山间有谷道。山间散植各种花木,两山有主有次又联系紧密。山体既苍翠富有生机还显露着黄石的刚硬苍健。气势雄伟,峥嵘峭拔,集绝壁、蹬道、悬崖、谷道、石室于一体,有“湖石精品在环 秀,黄石精品在耦园”之称。可谓私家园林中假山的经典之做。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之雕刻,十分注意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留园的冠云峰就是这样的石头景观 中的经典之做。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其峰形态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独立无倚。“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真是太湖石观赏之 最佳作品。也是园中寄情吟叹的上等景观。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正方,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在比较大的水面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部分,以免单调。为了使死水变活,往往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 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水有源而无头。为了使水面增加情趣,往往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但此

类植物不可满布,即使是美丽的莲荷,也应疏落有致。例如网师园,水体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虽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一弘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水池四周之景 无异于四幅完整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与池中摇曳的倒影上下辉映成趣,增添了园林的活泼气氛。在每一个画面上都有一处点景的建筑物同时也是驻足观景的场所: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成为连续展开的长卷。

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私家小园没有皇家园林那样广阔的环境,没有宏伟的建筑群组,只有曲折有致的空间,只有近在眼前的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所以要做到经看、经游,除了在布局、在模仿自然山水上下工夫之外,还十分讲究园中建筑、山水、和植物的细部处理。私家园林中建筑类型不少,有厅、堂、楼、轩、榭、舫、亭、廊等等。以亭而言,有方亭、长方亭、圆亭、五角亭、六角亭、梅花亭、十字亭、扇面亭、套方亭和套圆亭等等不同的形式,分别被安置在园中合宜的位置。计成在《园冶》中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祗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假 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可见亭是一种灵活多变、适应性极强的建筑,其建造之法由“景”来决定。无论亭是建在山颠,还是筑于水畔或道旁,其经营意匠讲究的都是籍景成亭,得景随形。要合宜而立,得自然之势,成天然之趣。

在园林中,山石水池都是自然山川的模写,所以山上建亭,不但丰富了山的轮廓,而且使山石有了生气,为人们观赏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同时在园林空间构图上还常常起到控制制高点的作用,从而形成山石景物的重心所在。例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雪香云蔚亭在野水环绕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野趣盎然。亭旁植梅,绿萼花白,素雅宜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的风韵美。待霜亭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此地植柑橘数本,以“待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之,表达一种意境含蓄而 简捷。亭在池西土山之上,四周夹种橘树,更有乌柏成林。待霜亭与雪香云蔚亭隔壑而望,相映成趣。雪香云蔚亭平面呈长方形,而待霜亭呈六角形,一方一圆,交相辉映。是苏州园林中假山上做亭的经典范例。

水是风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水边常常建有亭榭。临水建亭大都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水中可见浮光倒影,可观鱼荡舟,可濯足品茗。水亦潺潺湍流,或淙淙如说似诉,或丁冬如音似乐。水畔之亭即是充分结合这些特点,利用波光水影和水色水声去创造意境。狮子林中的真趣亭,临水而建,背倚暗香疏影楼,入亭可全揽园中景致,东面可观假山石洞,正面有折桥与观瀑亭横穿水面,西面有问梅阁、飞瀑亭以及山间湍流的瀑布。是观赏园景的理想位置。全亭装饰富丽堂皇,亭内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真趣”二字,为乾隆皇帝游玩狮子林有感而书。从对面假山远观真趣亭,金碧辉煌,尽显高贵,亭影倒映水面,又有四周古树参天,一派幽居逸趣。

另外还有许多亭运用有限的空间,尽量扩展可观景致。运用借景,框景,移步换景等多种手法,把有限的亭的空间发挥的丰富多彩。例如拙政园“梧竹幽居”,北面可观竹,西面可观荷与一览中部全园,远借北寺塔,是苏州园林中经典的一例借景。亭南面、北面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云:“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秋天,桐花乱洒,翠叶萋萋,枫叶吐红。微风拂动竹梧,如细雨沙沙轻落。真是园中观景的佳妙之处。

江南私家园林对引用各地名胜古迹方面也有所运用。各地名胜古迹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都带有各种不同的历史内容。运用在园林环境中,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有抚今追昔的沧桑感。同时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模仿也起到了弥补园林中天然环境不足的短处。

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当是一处引用巧妙的景观,亭处广阔浩淼的水中,夏日四周皆开荷花,真如清李鸿裔诗云:“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可似澄怀园,近光楼下看。”美不胜收。亭抱柱一扶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全联句式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风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原联挂汇泉寺薜荔馆,此馆面湖而立,游人至此,可坐观全湖胜景,故联语贴切佳妙,自然流利。此联借用原联出句,只改一“壁”字,对句则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句,依然保持原联妙处,对仗工整。此处景点成功引用它处名胜,点缀了园林中的山色,而且也融合的 恰倒好处。

另一处引用自然风光的经典范例是留园“五峰仙馆”。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庐山,莽苍苍,树茫茫,山峦云遮雾绕,在古人心目中,那是隐士和仙人的乐园,非凡夫俗子之居所。五老峰,如五老人相逐、罗列之状,悬崖峭壁,云雾舒卷,横隐苍穹,云光山色连成一片,像一枝巨大的芙蓉,伸向鄱阳湖的万顷碧波。而 五峰仙馆前的假山为层次结构,玲珑峭削,藤挂峰石,松咬岩中,富有天然趣味。山有东西两洞,可循石径盘曲而上。这一处景致把烟雾浩瀚的庐山五老峰写意地搬在了堂前,有馆在仙山,人在云雾的神仙般奇妙的境界。

中国的园林还经常应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意境。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上的题额、楹联来点明,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他们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

拙政园西区有一塘池水,水中满植莲荷,夏去秋来,荷花谢了,莲蓬摘了,留下满塘残败荷叶,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池边建有一阁,取 名为“留听阁”,在阁中饮茶,细听秋雨之声,自有一番清幽的意境。与词阁不远处另有一座扇面小亭,每当夜深人静,清风徐来,明月当空,水天上下相映,好一派清净幽寂,小亭取大词人苏轼词《点绛唇·杭州》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取名为“与谁同坐轩”,可谓精确地点出了此景的意境。卅六鸳鸯馆中有一幅 对联云:“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集联抛却了原词中思妇怨女之春愁,描绘了花香鸟语的春景。《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云:“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又《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云:“香 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青梅如豆柳如丝,日长蝴蝶飞”,欧阳修词直接从南唐冯延巳的《阮郎归》词中脱化而出,写仲春景色,豆梅柳丝,日长蝶飞,花露草烟。联语捕捉了足能体现春景的形象特征,将春色描绘得绚烂多彩而又生机勃勃。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以欣赏自然界的风月为主题。亭高据池中半岛,池水清澈,涟漪荡漾,“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宜于秋夜欣赏月光波影。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诗有“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的诗句,描写了秋夜清趣。而宋理学家邵雍的《清夜吟》则更耐人含味:“月到天心处,风来水 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欣赏天光行云、月色清风之时,境与心得,理与心会,清空无执,淡寂幽远,清美恬悦。这种自在雅逸的情怀,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是禅趣。

留园远翠阁楼下匾额题:“自在处”。为明代文徵明所题。宋陆游有:“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诗句,借花的姿心自在之态,表达出自我的自在心态。此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近看,自成美景。前有石砌蔷薇花台,当春花“红残绿暗”之时,蔷薇花事正繁,成丛蔓生的蔷薇,清馥可人。其花成簇而生,密密疏 疏,狂蔓依墙,延及四邻,自由自在,可谓言附其实的自在之所。

江南的私家园林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在其身上沉淀了太多的文化与思想的精华。他们千姿百态的风韵中有着人们发掘不尽,感受不完的美。它就像是一部绵长的诗歌,越读下去越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内容。无论从景观、布局、建筑、艺术还是文学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后人可以不断继承发展 的文化遗产。

第五篇:浅析江南古典园林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

-------私家园林

班级:园林1001姓名:谭力学号:20107792课程名称:《园林建筑构造实训》指导老师:彭博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同时,由于社会各种家庭的经济实力、学识修养、知识层次、审美情趣各有差异,也就使得虽同属于私家园林,但其大小规模、艺术旨趣各不相同。例如,有模仿帝王苑囿、追求景多景全的王公贵族的花园,有堆砌雕镂的商贾花园,有讲究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还有一般百姓在宅旁屋后空地上栽花点石而营造的宅院小庭。在这些花园中,艺术成就较高,较具历史文物价值的,是文人风格的私家园林。所谓文人风格并非指该园林主人必定是骚人墨客。那些满腹经纶、致仕而归的官僚,屡考不中而转行经商的儒贾,以及在穷困潦倒之际摆弄花石以遣情的落拓文人,均可以造出精雅的园林。保留至今日,艺术价值及游览价值较高的私家园林多数为文人花园,它们的主人有不少是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影响颇大。

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江南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表明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称颂和向往。江南,是一个较具开放性的地理定义,严谨说来,它应该指江苏境内长江下游南岸的水网地区,但实际上它却包括长江北岸扬州、泰州等商业富庶地区。这里是传统的文化发达地区,教育较为普遍,由读书而踏入仕途的人数很多,堪称人文荟萃,诗文书画人才辈出。在自然环境方面,这里水道纵横,湖泊星布,随处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花卉树木易于生长,除了太湖洞庭东、西二山所产湖石之外,江阴、镇江、宜兴、湖州等地,均有石产可作园林造景之用。因此,这一带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各城市名园荟萃.现存我国私家园林的精品,大多集

中在这一带。品评和鉴赏留存至今的江南私家名园,可以发现,它们往往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第一是小中具大,以少胜多。从园林所处的位置看,私家园林多数是住宅和府第相连,成为城镇的府第园或宅傍园。在风景秀丽的城郊山水之间,也有不少私人花园,但它的主人在城中还有正宅,而是将花园作为春来看花,夏来避暑,秋来赏月的居处,是一种别墅式的园林。除了个别高官权贵的花园,不管在城里还是城郊,私家园林一般占地均不大,大的十来亩,小的仅几亩。这从现存的文人古园的题名上也可反映出来。如苏州有壶园,因其小,整个园林空间好似一把茶壶而名。还有残粒园、芥子园、半亩园等名园,皆以小而著称。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然而古代园林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化不利为有利,在“小”字上做文章,精心设计和布置,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做到小中具大,以小胜多。“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副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其实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亭台、廊桥,甚至庭院一隅,均以小巧为上,能入画者为佳,其立基定位、排列布置,都要反复锤炼,以收到笔愈少气愈壮,景愈简意愈浓的艺术效果。

江南私家园林的第二个特点是富有文心和书卷气。“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这是明代书画家陈继儒为其友人所作园记《青莲山房》中的赞语。由于私家园林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圃那种宏大壮丽,但它却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合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主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其园林所表现的文心与诗意也越浓。在造园的初始构思阶段,他们常如吟诗作文一般来对待园林创作。清代园林评论家钱泳从江南文人园林的构思布局中看到了造园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共同点。

他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游赏好的文人园林,便会感到画境中的一股文心,园景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榭,似乎都经过仔细推敲,就像作诗时对字的锤炼一样,使它们均妥帖地各就其位,有曲有直,有藏有露,彼此呼应而成为一首动人的风景诗篇。如苏州网师园是江南颇有代表性的私家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移”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复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深得参观者的好评。著名园林家陈从周曾这样来评论它的书卷气:“网师园清新有韵味,以文学作品拟之,正如北宋晏几道小山词之‘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建筑无多,山石有限,其奴役风月,左右游人,若非造园家‘匠心’独到,不克臻此。”

江南私家园林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景色大多比较雅朴。“雅”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独有的范畴,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朴”,是指质朴、古朴、朴素,不求华丽繁琐。私家园林能做到雅和朴,是和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密切相关联的。从使用上看,私家园林是人们休憩赏景、养性读书之处,所以园景一般都典雅清静,自然清新,没有苑圃风景中那种艳丽夺目的色彩。园中建筑几乎

都是清一色的灰瓦白墙,木装修也多深褐色。台基及铺地或用青砖灰石,或者用更为朴素大方的卵石、碎砖碎瓦等砌铺而成,其图案花纹也较多选用格子纹、冰裂纹或简洁的植物花叶式样。室内陈设也多为古雅的艺术品。就是作为园林各景区点景的匾额和楹联,也极为雅朴,或用木板,或用剖开大竹阴刻,以求显得自然古雅,与园林相协调融合。另外,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虽然相对比其他类别的园林要多,但除了主要厅堂之外,一般都融于山水景色之中。传统建筑以对称院落层层推进的布局方式与园中建筑相协调,如拙政园“海棠春坞”和留园的“揖峰轩”,分别是一间半和两间半的特殊小筑,完全脱出了正规建筑三、五、七

奇数间的规范。这就是《园冶》所说的“半间一广,自然雅称”的最好诠释。

江南私家园林的第四个特点是因地制宜,注重塑造园林的韵味特色。江南园林在布局和造景上,往往能不拘俗套,根据基地不同的环境条件,营建自己的个性特色。由于古代士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对自然美较为敏感,又有丰富的游历经验,因此在构园造景时,能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园中山石、水体、花木等景物的关系。不求景多景全而求其精,以突出自己园林的风景主题和个性。这和我国传统文论提倡的自然清新、不落窠臼,追求灵性神韵有较大关系。如南宋周密的《吴兴园林记》所记,当时名园三十六所,均有各自的景观特点:有的以景致苍古擅名,有的主赏水景幽邃,有的以玲珑奇石取胜,有的甚至以聆泉瀑观动水之声色美景为特色。这些园林的名景都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而营造的。再看今天甲于天下的苏州园林,虽然总属江南水乡风格,有其一定的共性,但各园还是有着自己的个性:拙政园以水为主景,建筑简雅,具有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留园以山池建筑并重,庭院玲珑幽静,亭台华美而不俗;网师园则以精巧幽深见胜,结构紧凑,有览而不尽之情致;沧浪亭苍古而清幽,富有山林野趣。就说园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山水造景,其组合变化也极为多样。有的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如拙政园中部,从主厅远香堂北望,池中两座山岛的平岗水矶互错互映,表现出一种平和协调的美;有的山水相争,成峡谷、成深渊。如无锡寄畅园的黄石大假山直逼水池“锦汇漪”,临水山石壁立,一条小径沿石壁曲折在水中穿越,颇有绝壁浅滩的风景意味。再如苏州沧浪亭,并没有像一般造园那样,在小小范围之内堆山挖池,而是集中花园的全部土地,堆了一座土石相间的大假山,极为古朴自然,而与山相配的水是从园外借来的。造园师别出新意,让大假山缓缓坡向园子前边的界河葑水,营造出山水相亲的意味。为了使内外山水相和,在沿界不设高墙,仅有一曲

廊依山麓起伏,贴水穿过,廊中置一水榭、一钓亭。这是江南文人园林山水景的一大绝唱。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江南古代文人雅士的园林也和他们的诗文绘画一样,注重各自独特风格的熔铸和个性的塑造。这一点在今天鉴赏时应该格外在意。

江南私家园林最后一个特点,是在较小的范围之内,能使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游”与“居”的统一。古代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北宋画家郭熙说过:山水风景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等,只有达到“可游”和“可居”的境界,才能称为“妙品”。

我国风景资源丰富,名山胜水的美丽景色曾使历代许多文人艺术家为之陶醉,山水游历成了一时的风尚,然而真正像隐士逸人和僧道弟子那样甘愿居于一隅山水之中的,终究为数很少。因此古代士人既想耽乐于名山大川,又不甘心放弃都市的世俗生活,存在着自然美欣赏和物质美享受的矛盾。然而,通过园林艺术家的匠意构思和特殊处理,能使这本来矛盾的双方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城市宅府旁的私家小园中,这一特点就表现得格外明显。另外,我国古园常常以多变灵活的气候天象作为观赏的主题,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自撰的《弁山园记》中,就认为自己这座花园最宜于花时、月时、雪时、雨时、风时和暑日赏景,人称“六宜”。要是没有遮风避雨的半室内游览线,赏景的情趣便会大打折扣。留至今日的江南文人园林,既重视自然美景的再造,又有厅堂书斋,讲究起居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基本上做到了可游、可居的兼顾。这也是古代私家园林极为繁荣的根本原因。

北宋著名学者沈括曾著有《梦溪笔谈》,并以梦溪命名自己在镇江的小园。书中他曾这样记述了园中的丰富生活:“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

耽乐于茂木美荫之间,或垂钓,或泛舟,但又不能忘情于文人雅士钟情的“九客”,这种与自然亲近而又不偏废文化生活的追求,充分反映了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对于我国古典园林游居结合的理想生活环境的钟爱。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建筑上的一朵奇葩,不管是对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它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它所采用的方法,所营造的意境,所体现的思想。。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

观江南园林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