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6-81540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8 17:26: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人才,除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课堂单调的教与学的传统理念,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

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用“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其中奥秘;教学“圆锥体表面积”时,我注意利用电脑媒体对圆锥体的表面积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创设“动态情境”,以增加学生的探究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三.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观察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分别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展开争论,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参与创造性活动的信念。

四.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我做到善于引导,精心组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我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问题,以保证讨论围绕重点,抓住关键,言之有物;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主动提出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在组织形式上,我讲求实效,切实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实进入角色,并科学把握好讨论时机和调控好讨论过程,切忌随意性与形式化,灵活进行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的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的能力。

五.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保证。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

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用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中设计富有引导提示,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方向,学有目标;能指挥学生在学习中会抓联系,抓重点,找方法,学会在操作中感知,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的教学目的。

六.要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具体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经过探索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想法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能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替,而是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大胆创新,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创新人才。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的语文课程,更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确立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其次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环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希沃5”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希沃5是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达到互动课堂并能进行多种互动式随堂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做新世纪的创新教师。

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实行全方位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延伸至课外,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与互补是创新教育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为此,在横向上,语文课堂教学最好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感受时代气息,强化现代意识,同时可以应用微机、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获得网络最新知识信息。在纵向上,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开拓未来研究领域,研讨语文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既适应动态的今天,更适应不定的未来,实现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最佳结合。

三、开展导学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的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导向法,导趣法,导疑法和导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法指导上,要授以渔而不仅授鱼,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不唯书,大胆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新”“奇”“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就要发动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既当受教育者,又当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一些道理犹如“过耳风,”甚至出现“教师台上使劲讲,台下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张嘴,一台戏,满堂灌,抹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讲过:“如果一个人手中有一只苹果,两个人互相交换一下,一个人手中还只有一只苹果;如果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互相交换一下,那么,一个人就便成了两种思想。”照此推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在学生参与,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把几十个人的思想集中起来,就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宝,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又何乐而不为呢?让学生参与,大家动手,人人开口,相互启迪,相互影响,问题大家摆,道理大家讲,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在充分的酝酿?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受益,教学相长。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作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因此,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学院院名XXX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 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而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个性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能,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 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动因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初中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如何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从数学教学角度,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创新能力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造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 1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每个学生在去商店的时候,当遇到打八折和买100送30的情况时,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才会更经济、更划算。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3、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逐步由知识的传授者、问题的仲裁者、学生的控制者、教材的实施者及固定教学模式的执行者等角色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帮助者、促进者、设计者、新课程的开发者。

4、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课余活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长短比较方法

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例如现要挖一个长5米,宽4米,高1.5米的浴池,浴池的四周要贴上磁砖,底部不贴磁砖,一块磁砖的面积是50㎝2,那么要贴满这个浴池,至少需要多少块磁砖?

解:四周总面积=6×1.5×2+4×1.5×2=30(㎡)

30㎡=3000㎝2

3000÷50=60(块)

答:贴满这个浴池至少需要60块。

通过这类题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兴趣的欲望,”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

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比如生活中的剪纸,实际上就包含着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技能。

1、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以质疑为切入口,点燃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提的问题偏了,教师也不责怪他们。因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能有的放矢的点拨,减少无效劳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变的积极、主动,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还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对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以人为本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如利用数学开放题这种“问题数学”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利用“课题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3、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形成创新技能。

4、加强数形结合教学,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运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进行教学,无论以型辅数解决代数范畴问题,还是以数助形解决几何范畴问题,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形象思维的方法,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的数学实践证明,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调动学生丰富的数学表象储备,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数形结合指导下许多问题的巧思妙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 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寇蕙铃.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定西师专学报,2005(综合版)

[2]肖君和.美的奥秘探寻[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1.[3]李玉琪.主编 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4]郭长椹.心理学专题[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80-83.[5]陈化恩.中国教师 2006年第3期(总第34期)

[6]朱及群.社会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1,12.

第四篇: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丽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兴趣点。在教育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把握住学科特点,找出学生对所授学科、章节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想不让他们探持、创新都难。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自觉创新打下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而学习过程是与其他同学不断的探究、讨论、总结中完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既然可以开发学生的空间知觉智能,又可以达到让学生自我认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从生活走向学习,从学习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从而体现教改的“人本主义”思想。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相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动脑,甚至分工协作。但是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能参与到群体中来;有的同学只求独善其身,自己探索学习;而个别所应快的同学则不屑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学习„„。以上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时时注意出现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清楚互相协作的重要性,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更大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更快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捷径。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慢慢理解、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间接的纠正他们不规范、不正确的学法。这样学生就少走弯路,能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让学生改掉不爱动手,不爱说话等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论文: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赵保英

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思考潜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生物教学成效呢?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消除胆怯以及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从而带着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探究,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即便是错误的回答,甚至当时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绝不能全盘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坚持使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的回答很独特”、“你所说的这个方面,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

三、尽力增加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和利用各种途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问题探讨、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自由度极大的创造性劳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背”,这种僵硬、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对于“绪论”、“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取“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的探索式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一些结构性、过程性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观察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引导发现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些浅显易懂、内容生动的教材,可采取“提问激趣――自学阅读――引导归结――补充评讲”的读书指导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结

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很好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经历、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学生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突发的念头,都是他们身临其境的不自觉行为,是思维的真实流露,有些问题完全超越教师的思维,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这些问题有时能拓宽思路,引导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挖掘,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究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珍视学生的“奇谈怪论”,要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大胆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宋代张陆说过:“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

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注重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

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让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由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改革,努力探索,优化生物教学,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用教师 “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 生“学”的创新火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既得到知识,又发展个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