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三步式(本站推荐)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三步式”
教研室张培臣
高中语文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原因:
教师眼界低,没有树立大语文观。
1.面面俱到,不懂取舍。
锥子理论:锥子越尖,压强越大,穿透力越强。利用减少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增大压强的效果。教学目标越少,越集中,教学效果越突出。
而我们的教学现状是:试图把所有知识都一网打尽,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理想。按照旧有的思路组织教学,目标多,过程细,依然是“超低空飞行”,“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搜索,每一节课都试图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深挖洞”,这种做法费时耗力,收效甚微。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这样的细腻。当舍就舍,当放弃就放弃。这就要求在教学策略上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追求教学目标的平均用力,要有侧重点,做到“在有宝藏的地方下钻”。
2.方法繁琐,叠床架屋。
教学中过分追求答题方法的“全面”,方法讲解繁琐重复,过多的考虑“原则”和“策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分析而轻操作。这就使得教学陷入一种“唯方法论”的误区。
我们在教学中确定目标之后,方法上要重在落实。把有效的、简洁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不应搞繁琐主义。
3.“教”“研”脱节,“魂”不附“体”。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的“魂”。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载体,是它的呈现形式,这是教学的“体”。教师只知道教教材,教材教学与课程标准脱节,实际教学与教材要求脱节,课型单一,只讲阅读,不知道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舍弃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等课型。
4.练习杂芜,质劣量大。不筛选,不检查,不批改,不纠错。经不起追问:练习精选了吗?选了都做了吗?做了改了吗?改了评了吗?评了纠错了吗?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三步式”基本思路
自学导引——问题探究——巩固延伸
自学导引是由预习转化而来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自学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有教师的引领,需要有问题设计,有自学提纲以避免放羊式的随意。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去读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阅历、信仰追求;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意蕴;记录自学中的困惑与难点。边读边思考边品味,争取自己解决问题,达到能够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课文,欣赏精彩语段和文学形象,多角度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意象的目的。以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自己思考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综合领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解决一些双基问题。
问题探究要明确值得探究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就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对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互相讨论交流,仍然无法解决的,留待讲析时再由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参与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学生在读书中发现新的疑难问题,在思考讨论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加以点拔与引导(不是灌输),以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开启学生的智力。老师点拔时要注意角度,掌握方法,总结规律,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手段,达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巩固延伸是对教材的延伸与辐射,是大语文观的体现,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与探究能力。可以根据课本设计的“活动体验”进行语文活动,也可以加以调整、改造;可以查找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讨;可以进行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可以提炼写作素材,也可以解决基础训练问题。
总之,要完成课内篇目到课外篇目的拓展,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的拓展,课内知识到生活知识的拓展。
研究与实施过程:构建基本模式——树立典型课例——制定评价细则——修改完善推广
二、模式实施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三步式教学”更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老师的能力——对教材的取舍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排斥老师对课文的艺术性处理,比如开头的艺术,结尾的艺术,提问的艺术等等。这需要老师在备课、准备材料上花费很大的功夫。对课文要大胆取舍,对课文的把握理解要准确到位,处理中要有创新精神。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用要精当,对作文的处理要快捷,阅读材料要跟上。这些都需要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重心向“学法”上的倾斜,最终要达成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语文学习中,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将“似懂”转化为“真懂”。
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自问三个问题:
(1)学生想听什么?
(2)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3)作为老师我应该告诉他什么?
(二)对学生的要求
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扩展及运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开发潜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切实“学进去”。
走马观花地看看书不是自学,自学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自学是无效劳动。
要有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自学,再有,长时间的自学会使人感到疲劳,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是可行的。
学生对作品的自学,可采用四遍读的策略——
读书四遍:用心阅读,可出声、可默读,因文因人而异;在书的空白处笔录收获,可文字、可符号„„
⒈感读:整体感知正文。在陌生化状态下,集中精力于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的感受和发现:包括联想想象、启迪感悟、豁然开朗的感觉等。
⒉全读:全程默读全文。包括专题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之所以全程阅读,一是借助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消化文章;二是让学生对教纲要求、编者意图有所把握,从编者的角度认识作品;三是学习了解作品中新出现的词语——包括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四是借助各种资料,深入理解作品,质疑问难: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课文:划下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作者或别人不一致的看法,对语言评头论足,给作品挑毛病,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⒊悟读:带着问题读书顿悟。所谓问题,主要是自己读书中发现的问题,也包括课文编辑设计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这是整个自学的核心环节。目的有六:积累重要的信息;让学生养成读书品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上下文和读者自己的生活见闻、经验、阅历、体验等走进作品,对课文进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揣摩、领悟;让学生从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读书中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实现阅读中学生自身认识上的飞跃,从中获得许多人生启迪:有所质疑、有所思考。
⒋赏读:品味欣赏作品的美。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习精品语言,对这些语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品味、去鉴赏——包括对言语的鉴赏(遣词造句的妙处,言外之意的感悟)、行文结构的鉴赏,文体风格的鉴赏,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三、对模式的几点认识
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规范课堂教学,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迅速成长,少走弯路。用得不好,往往成为一种窠臼,一种绳索,束缚手脚,限制创新。创新总是取传统的合理内核,消解不合理内核。我们必须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消解其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拓展,超越,深化,使传统的模式得以创新发展,或予以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所以,模式愈简洁愈有效。简洁便于操作,更有拓展的空间。愈细致愈琐屑,就愈限制发挥与创新。
实施模式应掌握这样两点原则:
1.入模出模,不断创新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一个时期语文教学总会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主导模式被推广运用,而主导模式又不会是永恒的,它有一定的时限性,过了一段时间它总会凝固僵化、滞后,随着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发展,教学模式又总在不断地优胜劣汰。模式的循环更迭,推动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面对纷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应该是先入模,再出模。入模是为了识其规范,成其规矩。苏联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掌握一种教学模式,否则不予毕业;我国现代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得学教材教法,都得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这实际上都是了为入模,为了使将来的教学规范化。当然入模以后还得学会出模,如果不出模,那么教学就会落入一种陈旧的窠臼里,死守章法,就会泯灭创造性,就会凝固、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懂得入模与出模,教学才会不断变格,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充满活力。
2.形成个性,促成创新
研究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研究一种教学模式形成的教学个性。并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创新,突破,超越,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并促其发展。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模式时,总是要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消化,在仿效中不断进行必要的改造,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随时予以必要的调整,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呈稳定状态前进。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切合个人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模式进入一个创新的层面。
2012年2月
第二篇: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育人的目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我们要做足三点功夫,即“尊重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模式,使其灵活化;改变自我,激活教师的魅力”,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师生关系 改变自我 高效课堂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舞台,教学效率则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切实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一首小诗,几句话,磨磨蹭蹭一节课。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能主动探索、不断解惑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因此,要创建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以生为本,认真演奏好以下“三部曲”。
一、尊重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中大量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还跟他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才会宽松、民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待学生力求做到 “六多、六少”,即: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漠视;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权;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说教。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
二、优化教学模式,使其灵活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老师主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被现代社会的学生所接受。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创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当然,创新教学模式不是说教师不备课了,而是要备得更多、更透、更全面;也不是说教师不讲课了,而是要讲得精,讲得深,讲得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固定地运用某一种刻板、僵化、统一的模式或某几个简单的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类型、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学生兴趣等创设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提高课堂质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发现和探究的全过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创新,去创造。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等,以激活学生的创造灵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创造性学习。正所谓:教无定法,灵活教学。
如,传统的文言教学,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大量讲授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特殊现象,翻译便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使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内容支离破碎。而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强调了文言教学的诵读法,通过读来学习文言: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人物、情节,整体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小说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的兴趣式、自由讨论的碰撞式等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并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组织一些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三、改变自我,激活教师的魅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先贤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正是教学魅力之所在。
(一)教师要善于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和,语言要幽默生动,绝不能把个人的任何不良情绪带到课堂。因为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教师的不良情绪极易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理查德?威伍教授说过:“一个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没有激情的教学平淡如水,学生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尽管周而复始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容易使我们热情逐渐消失,但是我这样告诫自己:我这堂课可以重复讲很多遍,但对于每一届学生来说,这堂课可能今生只此一回,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对我的课堂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甚至是孩子生病发高烧,上课之前我都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走进教室,然后激情地演绎着属于学生和我的四十五分钟,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教师要做真正护花的园丁
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教师爱学生是职业和道德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表扬、赏识、鼓励、尊重,又要有恰当、有理、适度、严厉的批评。既要让受到表扬鼓励的学生有荣誉感,也要让受到批评教育的学生有信服感。当然,关爱不是溺爱,这也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不能对学生的兴趣放任自流,而要做到严中有爱,宽严有度。就像园丁一样,不仅仅要对学生“浇水”“施肥”,还要善于剪掉学生身上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靠“爱心”来提升。
四、结语
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 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认真演奏好这“三部曲”,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省时、高效这一目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并努力做到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扣响心弦、施展才华、尽享语文魅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3]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4]魏书生.语文教育.沈阳出版社,2003.[5]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6]朱海平,王同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2).[7]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责编 张敬亚)
第三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交流材料
创新研究 合力共为
黄冈天有高中语文教研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实践探索,打造教研特色。
1、集体研讨、四个统一。
在集体备课中寻找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已成我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我们要求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围绕本组学期初制定的集体备课计划开展活动。我们的备课都是集体研讨的形式,各备课组做到各人汇报上周教学情况,包括进度、练习的落实、讲评学生情况,同时发表对下周教学安排和教材处理的意见。各自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到最后达成共识。基本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当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确定中心发言人
每一周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都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怎样演绎课堂,如何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这个中心发言人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首先进行陈述,然后其他同事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取舍,讨论定夺,从而制定出最佳方案。3.打磨公开课
在课堂教学研讨中实现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共享。开展常态教研公开课。我们根据学校每学期初制定的听评课安排,每周听取一位教师的一节课。听课后,由教研组长组织集体评课。在教研组集体评课时,老师们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评课,使全体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常态教学活动中做到教研相长。讨论后,执教教师根据议课建议,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我们想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改进教师的课堂,一方面解决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低质、低效的问题,使语文课堂向着优质、高效发展,聚焦课堂,聚焦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改提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12358”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先用一个口号凝气提神,再通过提问互动找准教学中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和盲点,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
“12358”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教学中不光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手段与方法。再就是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课,乐于学习。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备战高考,所以要紧扣高考,将平时的教学和高考对应训练相结合,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事实证明,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已经形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三.备考无捷径,功到自然成。依据新课标及考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17年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在复习过程中坚持库校长提出的“三轮复习”的主题思想,遵循“突出基础、注重思想、分类突破 ”的原则,实施科学备考。
我们的常规工作及措施。学校狠抓备课,备课包括了备专题备学生还有重点生的跟踪落实情况,学校每周一查;上课坚持抓知识点与考点的结合点,不求快,但求好,搞好复习;实行以考促练,以练促学的策略,让学生通过考试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的放矢;结合不同的阶段设计好指导课、训练课、讲评课、写作课等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复习备考质量;抓好落实,课后抓名句成语的的落实,课上检查复习效果;做好辅导,分层培优补差,做好尖子生的培优工作;培养学生习惯规范性,抓听课状态,提示勤做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
四.继续努力的方向
选课走班。每个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形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并进而开好自己的选修课。现我校在高三的美术班也开始了选课走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无疑是最佳途径。所以我们语文组按高考专题开设了“人物传记”、“小说阅读”、“诗歌鉴赏”、“作文指导”等专题。本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成绩,为高考助力加油的原则,我们从考点方向、解题思路、答题步骤、规范答题几个方面落实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只要认真听课就可以做题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因为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我想真正地实现分层教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是我的汇报,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细则doc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指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具体细则如下:
一、集体备课
每周分年级集体备课,讨论本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上课方式、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等问题。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要求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探索
1.演讲的形式
学生课前自主准备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散文名句或名段,可以背诵古诗词……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积累知识的形式。
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这样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语的探索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导语不仅要短,还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课堂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①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
②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③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
④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及时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②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③恰当取舍。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④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
3.教师在课后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避免再出现相同的问题,也能促进教师的进步。
四、拓展和延伸的探索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提前预习。
2.课外阅读。
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且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3.课外练笔。
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
景泰二中语文教研组
2012/10/8
第五篇: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上传: 张振华
更新时间:2012-5-16 13:25:07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铅山一中 张振华
自2011年10月起我校大力推进课改,我教了高一两个课改实验班。这次研修我选的专题是《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反思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每一位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在加上这次研修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对课堂的精心设计与取舍;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高效,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活动,又能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使得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
一、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是很多的。例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精彩的导入,课堂中采用多教媒体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可以娴熟的朗读技巧“示范”朗读课文,以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情境,为学生朗读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如在教杜甫的《兵车行》时,我引导学生在听老师吟咏诗歌的同时,想象官吏到处捕人、父母妻子相送、哭声震野的摧肝裂肺的图景,感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怨愤之情。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用鼓励,让课堂变得和谐。
讲课时要穿插些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时政、时尚、文坛掌故等,这样课堂不会那么沉闷。讲课时若发现有人走神,最好以一种幽默含蓄的方式提醒。最好的课堂氛围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上课是来吸收知识,了解未知的东西的,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好。我经常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学生,比如:动作最快的同学,表现最聪明的同学,最团结的小组,最会听讲的,合作最好的同桌等等。
三、朗读激趣,让课堂变得有情。
语言的美感给人的精神享受常常使人乐此不疲。但是不论是听别人朗读,还是自己朗读,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即使听到好的朗读,自己也只是茫然。因此,教师在布置朗读前对课文的讲析要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而对学生的朗读,一开始则不宜要求太苛刻,要让学生在朗读时没有思想包袱,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整个过程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此外,朗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情感,净化心灵,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陶渊明《饮酒》的淡雅之情,都应读出味来。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开头部分用了一个基调悲愤、沉痛的长句,朗读时就宜用缓慢、低沉的语调。作者在写到当局的凶残和流言家的卑劣时,用了一连串短句,朗读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以表达出作者的愤激之情。
四、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理应牢固树立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让学生一边接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一边通过课本上的佳作名篇,引导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鉴赏,去分析评价,借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养成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应立足其独有的意象和精当、形象的用词,让学生弄懂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引导学生感受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挑战旧秩序、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壮志,要鼓励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敢于担当历史责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做发奋有为的时代骄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知识传授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强化了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五、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以“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激发潜能,共同发展,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全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产生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定会高效。
学习形式要有效和多样。50多个学生,一堂课,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检查,怎么落实孩子的掌握情况呢?小组合作,同桌互相说,互相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
例如,学习《景泰蓝的制作》后,我让学生以“冰糖葫芦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合理运用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先让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学生讨论热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放飞学生思维,注重师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要放下身段,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用春风般的话语叩开学生的心扉,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题,让传统意义的“双向互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要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教师仅仅是一个引路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会变自然、亲切、顺畅、有效。譬如,教《琵琶行》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听一段优美的琵琶曲,看一组精心设计的琵琶女与白居易泪眼相对的多媒体影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的主旨意蕴和诗人的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诗中描写乐曲旋律变化的段落,设计一系列跟主旨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展开抽丝剥茧般的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不断提示,纠偏,归纳总结,和学生配合的自然天成,保证通过师生的“双向互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以课内知识为基本架构,设计一些有意义、有梯度、有趣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探究,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知识的外延。事实上,教科书容纳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加有限,更多的知识则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上,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时候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实用的方法,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能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处理各种信息,最终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知识的储备也丰富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在教《鸿门宴》,讲到词类活用时,曾设计了这样的一段练习,就是让学生把从初中到高中学到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集中起来,将其中的词类活用情况逐一抄录并进行归类,然后自制表格统计打印,看班上谁找到的例词最多、最全。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剖析成语看活用”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尽可能搜集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成语并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类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和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开放性和生活性。
六、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当学生认识到老师、父母、同学都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他的学习是最有效的。1、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改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用微笑和目光的交流来表达你的关注。要经常用微笑或目光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3、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学习不好,成绩不好,是与没兴趣、不努力相联系的。如果让学生的兴趣跟上来,努力跟上来,成绩也跟上来,你就要找出那些值得夸奖的、值得欣赏的优点,找到他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积极性,一点点的学习的热情,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点的积极性、一点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4、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在一节公开课后有一个学生抱怨老师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却被获准三次。可见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高效的课堂需要方方面面的打造,老师一定要注意细节,从每一点一滴做起,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更高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老师更加从容,学生更加轻松!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语文是捡纸屑时弯下的腰;语文是抛向不守公德者厌恶的眼神……
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红山川。这些美好的事物,口头描述是“语”,抒写就成“文”。它们都是语文的华美乐章。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总之,语文就是生活的真、美、美的升华。
综上所述,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