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
如何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
在组织趋于扁平化的今天,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青睐。
承诺 打造团队文化
在拓展培训的开始阶段,都会进行团队建设,一般会要求小队选出队长,起队名,制作队旗,排练队呼、队歌、队雕等,同时还会形成一些小队成员要遵守的规则。这是一个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但如果只是形成了文化,却并没有得到团队成员的普遍支持和赞同,那么这一切将形同虚设。而在拓展培训这个过程中,合理利用心理学中的一致性原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承诺,可以显著提高成员对团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团队熔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一致性原理,是指我们都希望自己现在的行为和态度能够与过去的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拓展培训中,一旦我们作出了一种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自己与此保持一致。一致性原理是通过承诺对我们起作用的。成员如果从行为上对团队做出了承诺,就会产生一个对团队文化的认同性评价,同时也会形成一个认同团队的良性自我形象。
由于很多原因,在拓展培训中很多时候会出现空口承诺的现象。所以要避免让团队成员做大而无谓的承诺,特别是不要让承诺流于形式和玩笑。尽量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去,要及时将承诺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或现象。
竞争 激发团队战斗力
在拓展培训中,有意设置的行为情境会使不同小队的成员之间感到明显的由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使成员行为的内在动力增加。心理学家米德尔布鲁克提出,在人们意识到不能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通过多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更顺利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就倾向于组成团队。在这种由竞争带来的高压力下,成员从拓展培训的团队合作中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增强了对团队的归属感,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这种竞争情境,会直接引发成员的被评价意识,使行为情境转化为具有外加激励作用的评价情境。在被评价的情境下,成员期望得到积极评价的动机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激发。得到积极评价的意识被激发,会直接提高团队成员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水平,使行为过程成为一个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的自我表现过程,从而带来行为效率的明显增加。在拓展培训中,被评价意识越强烈,这种作用也会越强烈,从而也提高了团队的效能。
所以在拓展训练中,积极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员的被评价意识,会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达到熔炼团队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拓展培训中形成的超强凝聚力会带到员工实际工作中,导致训练中的小团队难以融进企业的大团队中。所以在各小队熔炼得较为成熟之后,一定要进行大团队融合的科目。也就是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打破企业内部小队之间的竞争环境,以免在训练中形成的小团队凝聚力过于强烈,在实际工作中也各自为营。
激情 促进团队和谐
拓展培训中很多科目都会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在良好的团体氛围中使团队成员走得更近,有些时候更会产生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而引发情绪高峰体验的科目最典型的是求生墙这个科目。
在这个科目中,有些时候会挑战体力极限,如果再加上一些音乐的激励,成员就会达到较高的生理唤起水平。当科目结束进行分享的时候,人们在身体上感受到高度的生理唤起,就会把一部分其实单纯由生理唤起引起的情绪体验,也归因于由行为环境带来的情绪体验,即顺利完成拓展培训科目后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认为是团队的合作,队员的奉献等等因素引发了自己的情绪。这样生理和心理激烈的交互作用,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是情绪上的高峰体验。观察发现,缺乏一定的生理唤起,产生高峰体验的人数也将会大大减少,所以在科目开始前进行充分的生理唤起,是这个科目带来高峰体验的一个很大的促进因素。
在拓展培训中,对学员的情绪唤起一定要把握适度。过于热烈或煽情的氛围并不适合体验式学习,只会导致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群体催眠效应,热闹、感动之后,发现所得并没有当初表现的那么夸张,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健康的培训氛围应当是积极的、乐观的,伴随着体验者的不断思考、不断自我学习,在动静相宜的过程中达成培训目的。
第二篇: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本学期我和刘春艳老师共同研究了“如何进行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这样的小课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我认为,课堂教学拓展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材)教学服务。我们研究达到的目标就是,叶老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虽然暂时还达不到山东课改中韩兴娥提出的“海量阅读”,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路上。接下来谈一下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可请学生谈谈课前通过查资料(包括上网)所了解的毛泽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了毛泽东。也了解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
还有很多写景、纪实类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补充阅读,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长城》等课文。如果仅仅是课堂中干巴巴的读,是很难把历史的厚重和景色的美丽及毁灭的惨景都让学生体会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体会那份历史的沉重和责任,才会激起民族的复兴感勿忘国耻。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
1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如学习《泊船瓜洲》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我设计了补充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又适时给学生加了《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地震中的撑起》的阅读。这样的补充不仅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课文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什么是教学拓展?教学拓展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恰倒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比如说在教学第一单元“我爱阅读”的主题时,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了解图书的种类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汇报。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结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诗歌朗诵的、有谈读书感受、读后感的、有表演课本剧的也有讲名人读书故事的。形式多样,出乎我的意料。
当我们遇到了应用文,说明文时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课后的拓展延伸也要稳步进行吗?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鲸》《松鼠》等这类的说明性文章,在课堂上的学习多少有些不够尽兴,所以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路途继续下去,去寻找科学的路径。适时推介课外读物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一篇课文教好后,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四、从文本空白、悬念处拓展延伸
些文章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给学生顺着课文思索带来了机会,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要求学生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小木偶在赋予了人世间所有的表情后又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
五、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各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如音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多借助于现代音像技术,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等,比较直观,它通过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能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和《最后一分钟》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1949年的阅兵仪式及1997年的香港回归时的交接仪式。再如网络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借助于网络技术,通过上网浏览或在线阅读来达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阅速度是其它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也是现在学生较感兴趣、极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屏幕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同时,拓展阅读一定要注意要适度,要适合文本,适合学生,适合的时机,适当的数量,合适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纷繁复杂的语文的学科资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料给学生。
以上是我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申请结题。
第三篇:社团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社团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广东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学员参加户外,在团队合作项目中,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名学员全情融入到集体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齐心协力攻克难关。学员们纷纷表示,户外拓展训练加强了学员间的沟通,培养了大家的默契,激发出了大家的热情,拉近了大家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他们体会到什么是“众志成城”,也意识到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圆满。此次他们满载收获与感动,今后会在社团工作中,继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做好社团建设工作。
十堰美丽阳光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素质拓展活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素质拓展活动器材的研发、生产、推广;拓展基地的活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推广;拓展活动的师资培训;素质拓展活动模式的研究及成果推广;户外运动技术培训。
第四篇:进行拓展训练的益处
企业进行拓展训练的好处
拓展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拓展培训?下面武汉益然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内人士就为你分析下企业进行拓展训练的目的。
通过参加拓展训练,每一名员工都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他们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员工间、企业各部门间能够主动沟通、默契配合,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拓展训练,各层领导者通过与员工间的角色互换,发现了自身弱点,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艺术。通过拓展训练,激发员工的思维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参训人员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增强,使他们受面对挑战和压力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进一步明确和认同组织目的,增强组织凝聚力;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气氛;改进组织内部沟通与信息交流;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最佳的领导与管理才能;使组织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更加从容、有序。
拓展培训能给个人带来的明显收益: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调整身心状态,不浮躁,不荒废,更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领悟人生真谛;认识群众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爱护大自然。
人们通常把拓展培训和培养团队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除此之外拓展培训还可以帮助个人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增进团结与合作、促进沟通与交流、建立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培养解决问题及决策能力、提升人际关系交往技巧、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应对转型或重建所带来的危机、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以及主人翁精神等。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并不是通过企业反复重申“大家要有团结合作精神”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团队成员需要通过实际的磨合才能学会如何在工作中相互配合。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的多的多的勇气、力量、智慧和善心。我们希望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经历真实的艰险、他人的嘲笑、自我的怀疑和厌倦,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拓展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主要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完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决定了知识和技能可能创造多大的价值。拓展培训,正以高山仰止之势向着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企业与个人阔步走来。
第五篇: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一、有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分层训练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往往效果也不同,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应了解每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组织训练时应逐步递进,而不能超越常规,跳跃式地前进。
二、有效训练要多样化
1、习题类型多样化: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要求,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训练题时可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为开放型题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宽,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和开放练习等多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刻意新颖,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力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训练方式多样化: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反馈矫正,及时调整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保证训练有效的重要环节。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有目的捕捉信息反馈,及时处理。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行为的调节,改变教学的切入点,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过程反馈,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学调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性的训练的设计,选准反馈的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的效应。不能把过程反馈当作灵机一动的教学行为,教案中应有明确的设计,拟定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当堂扫除学习障碍,逐步消灭学习上的误区,使学习的效能得到提高。课后要对过程反馈作必要的反思,辨析教学调节的效能,寻求有效的反馈时机、方式和措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有效训练的方法和策略,探索有效训练的途径,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