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培训小结[推荐]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培训小结
在这一年时间当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课业知识外,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要注意师德修养,能否拥有一颗爱心,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准则,每一名教师都希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其核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学生施以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师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言传身教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热心、耐心、贴心,不歧视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进步之后,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
为了这份事业,我忠爱的教育事业,我会摒除杂念,把所有的热情,所有的爱倾注于学生身上,依法从教,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尊重家长,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教以来,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广大师生中慢慢得到了良好的声誉。工作中我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教学中我认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同仁学习,对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们,我一个一个地拜访求教。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快,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学生时我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以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为突破口,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能使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愉快思考,大胆
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只有在此境界中才会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学生管理将是
第二篇:读《事业单位理论与实务》心得体会
读《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易门县绿汁镇 张国敏
我于2009年7月毕业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参加本县的事业单位招考后,很荣幸的在当年12月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自参加到这个岗位开始我就一直告诉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地对待每天的工作,思想上、行为上都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我在校所读的专业跟这份工作没有太多的联系点,所以我要从头开始学习有关这份工作的专业知识,并积极主动的向领导、同事学习、请教,尽快、尽量的熟悉业务,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由于刚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不久,又一直忙于熟悉业务,于是疏忽了对事业单位相关制度的了解,这次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让我清楚的认识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作用。并了解到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国外也有性质类似的社会组织,但都没有事业单位这样的称谓。我国事业单位的机构称之为社会公益性组织或公共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对于刚刚进入事业单位的新人员来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东西还需要加紧学习,不仅仅是工作业务、岗位职责,还有文化素养需要提升,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需要慢慢改进。与此同时,我还认识到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如本书提到的信息可以共用,其中列举到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的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是具体的、长期的、自觉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持之以恒,贯穿始终,要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知法明纪,率先垂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营造一个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本书除了涉及宪法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选择了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这些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的主要内容。
我作为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中的新一员,还需要关注当今世界每天日异月新的变化局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自身职业修养。每天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看报,上网查看当天的实事政治,认真参加单位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优秀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认识立足岗位,深入群众,虚心调查了解情况,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得心应手,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事业单位现行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上的矛盾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政事职责不清,布局结构不合理,社会化程度较低,用人、分配等机制不灵活,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实践证明,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在改革,活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国家改革能够改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团队战斗力、服务水平还需要我们构成事业单位的每一份子共同努力提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作为一本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用教材,对事业单位性质、作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结合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又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法律素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一一展开了论述。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分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政治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具体服务,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篇:培训理论与实务整理材料(终板)
①员工培训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
培训是指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
培训与开发具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人力资源开发
1、既有能力开发:人岗匹配、激励(潜能)
2、能力提升:自我学习与实践、组织培训与训练。
培训的作用1.培训是协调人事矛盾的重要手段2.培训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3.培训是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降低员工的流动率的有效途径4.培训是建立和强化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5.培训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培训类型
1.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有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2.从培训目的来划分,有文化补习、学历教育、岗位职务培训等。3.从培训的层次上划分,有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4.从培训对象上来分,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特殊情况下还会包括潜在员工培训与离职员工培训。此外,企业中还存在针对供应商的培训及对客户的培训,但通常由业务部门进行组织与管理。5.从培训方式上,可分为师带徒、岗位训练、课堂教学、拓展训练、网上教学等多种方式。培训组织模式
1、培训学院模式
名称:培训部、培训中心、培训学院等。
特点:专业性强,分工明确; 内部配备管理人员及各类培训专家,并提供特定的培训项目。
优点:组织机构完整,运行有序,培训计划制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完整而严密。缺点:缺乏灵活性和敏捷度,难以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培
训方案,不适应现代市场对企业组织灵活度的要求。培训专家可能对外部环境和企
业内部环境的动态性变化缺乏敏感性,从而出现培训既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又不能满足内部需求,既不能达到企业需求,也不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求。
②
2、客户培训模式
优点:按需培训,及时、灵活,不受自有培训专业知识
能力限制。缺点:成本较大;课程开发周期长,课程应用范围受限
制;培训计划受部门影响大,培训内容与目标可能与企业拟性。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总体目标偏离。部门间培训
5、虚拟培训组织----学习型组斯、凯利等。建构主义学习需求可能相冲突;强调针对织
理论分为个人建构主义与社性、时效性,但缺乏系统性、学习型组织的内涵:(1)学习会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性。
3、矩阵式培训模式
培训部门负责人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同时参与培训过程的一种模式。存在目标差异与目标冲突
4、企业大学模式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并不等于一个传统大学,也不仅仅泛指企业培训部,它是企业培训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培训氛围,是打造完备人才体系的有力手段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是企业打造优势人才体系的系统工具之一。
1、企业性。
2、战略性。
3、集成性。
4、自主性。
5、针对性。6初步具备开放性和虚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主要理论流派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皮亚杰等。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主要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认知灵活理论。社会建
构主义: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一)成人教育学
③美国教育学家马科姆?诺
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的概念。现代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能力在30岁时达
到顶峰,30—50岁之间是平稳的高原期,5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
成人学习过程的八个步骤: 使学习者做好准备;建立一种能引导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参与制定教学互动计划;让学习者参与判断他们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者参与形成他们的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参与设计他们的学习计划;帮助学习者实施他们的变革;促使人们学习的关系。
学习计划;让学习者参与评组织学习理论 估他们的学习结果。(二)体验式学习模型
(一)组织学习的类型 阿吉④1.培训需求分析层次 里斯:单环学习、双环学习;(1)组织分析,主要包括组体验式学习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获得个人经验,然后学习者对所进行的观察进行反省和总结,概括出理论或成果,最后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三)质变性学习理论
又称知觉转换理论、改造性学习理论等。由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麦兹罗于1977年提出。质变性学习理论认为成年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过程,实现自身角色的重大转变的。
(四)自我导向性学习
博亚特齐斯:自我学习模式的过程包括五个部分:编织梦想、投入激情,探索自我;自我认识;安排学习;自我彼得?圣吉:适应型学习、产生型学习;沙因 :维持型学习、创新型学习。
(二)组织学习的过程
阿吉里斯和舍恩提出组织学习过程由4个阶段组成:发现:发现组织潜在问题或环境中的机遇;发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执行:解决方法实施,修正组织结构、运作模式、报酬机制等;推广:扩展到组织所有相关领域,甚至贯穿组织边界,达到组织外部。
员工培训的基本流程:培训需求分析;确立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转移。
织目标和组织战略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气氛分析等方面。一般包括内容:组织目标分析:战略、方向、目标、需求;组织资源分析:现有的培训资源:人财物;组织环境分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人力资源分析:学历、专业、年龄、性格、知识;培训政策与培训体系分析。
(2)工作分析,就是试图确定培训的内容,即员工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绩效所必须
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任务(能力)分析的过程通常为:①描述任务②工作任务分类③描
述能力要求④确定各任务(能力)的重要性。(3)个人分析,就是确定每一个员工完成所承担工作任务的效果。
5自我分析法:是员工对自己新员工、大学毕业生晋升的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步骤: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今后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培员工培训意向调查②评估分展严格要求,不断寻求进步训方法:如授课法、案例讨析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培训意的一种培训需求分析法,主论法、角色扮演法、研讨法、向。
要是通过员工根据工作感受视听教学法等;培训时间;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
和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具体的培训计划应确定培训1整体分析法:是从组织的整体现实出发,以战略目标为依据确定组织培训需求的方法。
2任务分析法:也称工作分析法或工作盘点法。分析时,通常使用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3观察分析法:观察就是亲自看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如操作是否熟练,完成每件工作要多少时间等。通过仔细的观察,从中分析出该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
4绩效分析法:也称缺陷分析法,是考察员工目前的绩效与组织目标的理想绩效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通过培训缩小这些差距的方法。
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主观评估,进而确定培训需求。6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员工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并对问卷信息进行调整、汇总、分析,从而确定培训需求的方法,这也是组织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7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法:是以组织未来发展需要(战略)为依据,确定员工培训需求的方法。2.一次具体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希望达到的培训效果;培训方式:如脱产、不脱产等;培训纪律:即培训要求与规章制度等;受训对象:如⑤的大致时间范围,如10月上旬等;培训地点:如企业内部组织培训或参加外部培训
等;预算:根据培训的类型、内容等各方面因素编制培训费用预算。3.实施培训计划 选择确定培训师;确定教材;
确定培训地点;准备培训设
备;确定具体的培训时间;拟订并下发培训通知;组织实施培训。4.评价培训效果的步骤:确
定评价标准;受训者先测;
培训控制;针对标准评价培
训结果。
评价培训效果的方法:测试比较评价法。工作绩效评价法。工作态度考察评价法。工作标准对照评价法。同类角色,但没有既定的详细的以达到游戏所设定的目标。员工比较评价法。参考主管脚本。或下属意见评价法。
有多种形式:图形游戏;管
(3)案例培训法:又称个案理游戏;拓展训练。
5.培训转移途径:过度学习;分析法,指培训过程围绕一(6)远程培训法:指将学习行动计划;多阶段培训方案;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工作内容通过远距离传输到达学绩效辅助物(核查单、决策表等);培训的后续资源;营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培训方法 1在职培训法
(1)一对一培训法:培训过程包括培训者描述、培训者演示和被培训者在培训者的监督下练习三个环节。(2)教练法(3)工作轮换法:是安排被培训者到组织内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的一种系统而正式的培训方法。2脱产培训法
(1)讲授法:培训者向众多学员讲解培训内容,培训者一般都是该方面的专家。
(2)角色扮演法:需要预先设置某一情景,指派一定的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员的学习地点,以供学员学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习。由于采用的设备不同而决断的案例,让学员以独立有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7)虚拟培训法:包括时空、培训方法。
内容、设备和角色的虚拟化,(4)影视培训法:是用电影、具有沉浸性、自主性、适时影碟、投影等手段开展员工交互性、可操作性、开放性培训。和资源共享性等优点。
培训评估方法
1.访谈法:是由评估者和被 培训者、培训者或被培训者 的上司详细面谈,调查培训
⑥(5)游戏培训法:就是将效果。
游戏融入培训过程中,具有合2.对比法:首先选择与学员
作及竞争特性的活动,它综合各方面情况相似或相同的对了案例研究与角色扮演的形照组(受此次培训除外),在式,要求参与者模仿一个真实培训过程中或培训之后将这的动态的情景,参与者必须遵组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守游戏规则,相互合作或竞争,为和工作业绩与受训员工相比较,从二者的差距判定培培训;业务培训;市场培训;育;管理培训;在职体验。训的成效和员工的培训效安全培训;文化培训
果。
3新员工培训四步法
生产人员培训
1生产人员培训重点内容
3.自我评估法:由学员对自涤思:解决思想问题;安心:企业基本情况;现场管理;己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4.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员工受训后行为的变化考察培训效果,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新员工培训
1新员工培训的含义 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2新员工培训的内容
基本情况;规章制度;组织解决心态问题;牵手:解决资源问题;立足:解决能力问题。管理人员培训
⑦1管理人员培训的含义 通过一定的培训活动向管理人员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提高技能,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2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内容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角色认知;管理技能培训;管理实务培训。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企业环境分析;业务管理能力;领导艺术;团队管理。
高层管理者培训内容: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管理艺术;领导艺术;创新意识;个人修养与魅力提升。
3管理人员培训方法:管理教品质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
2生产人员培训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工作指导
法;录像与多媒体。技术人员培训
1技术人员培训基本目标
了解产品与技术改进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效率;提高积极性与职业素质;培
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归属感,提高凝聚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团队管理能力,加
强团队合作。
2技术人员培训方法:普通授课;工作指导;学术会议研
讨与内部会议研讨;认证培训;外派培训;自我导向性学习。销售人员培训
1销售人员培训目标 产品知识与行业知识;销售理论与销售技巧;心态调整与个性完善;社交能力与沟通技巧;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市场意识与客户管理。2销售人员培训内容
知识培训;销售能力培训(基本销售技巧、沟通技巧、专业服务技巧);心理素质培养.⑧3销售人员培训方法
课堂教学:基本知识与原理;会议培训:原理、政策、心理与态度 ;案例讨论研究:技巧、方法、态度;角色扮演:方法、技能、技巧、反应、态度;情景模拟:方法、技能、技巧、反应、态度;参观学习:流程、现场;现场辅导:业务流程、沟通技巧、产品应用;E-Learning:各类内容。沙盘模拟培训
沙盘模拟是利用沙盘等教学工具进行模拟教学的方法。在管理培训中,沙盘模拟培训是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结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讲师点评、使受训人员在虚拟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从而感悟管理得失和经营成败的一种培训方法。借助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员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拓展训练
1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2拓展训练形式
根据场所特征,分为:场地训练;野外训练;水上训练;空中训练。
3拓展训练环节(1)体验(2)分享(3)交流(4)整合(5)应用
企业大学 1企业大学的定义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
2企业大学的新战略角色(1)成为企业率先推动的新途径(2)变革管理的催化剂(3)发展领导能力的工具(4)发展商机的手段(5)客户及供应商关系的管理工
具(6)整合及传播企业文化的工具
3企业大学的培训方式
(1)课堂教学(2)行动学习(3)体验式学习:体验⑨式学习分为户外体验式训练、主题式冒险、行动式学习、情景规划法、团队教练式训练(4)教练式训(5)回馈方法(主要是360°评估)(6)电子学习(E-Learning)(7)混合教学方式(Blended Training)E-Learning概念
广义地讲,E-learning指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远程学习。
狭义地讲,E-learning是运用因特网和局域网技术进行网络培训,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网上社区技术及网络硬件平台,运用多种教学培训方法,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传送到员工面前,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或接受培
训,并将之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不断增长的财富。
从企业角度讲,E-learning是一种学习与绩效提升的解决方案,它通过网络等技术实现学习的全过程管理(设计、实施、评估等),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提升绩效,最终使企业提升竞争力。
第四篇: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五章小结
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要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金融市场的种类。
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金融市场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直接金融方式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直接从资金的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直接金融市场。
间接融资方式是指资金所有者将其手中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间接金融市场。
狭义金融市场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广义金融市场不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而且还包括间接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方面)
(一)市场参与主体
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
1.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公债和国库券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等筹集资金。
2.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引导市场利率的目的。
3.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是间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大量吸收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作为资金的供应者,商业银行又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向其他的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4.企业部门: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营,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企业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
5.居民: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交易的载体。
1.金融工具的特征(4个方面):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
(1)期限性:金融工具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2)流动性: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成本越低,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收益率水平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偿还期限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收益率水平则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呈正向变动关系: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弱,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因此,短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要强于长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发行者的信誉状况越好,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购买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会有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或不愿履行按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约定,从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有性。
(4)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给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是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二是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
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
Ⅰ债券:
(1)含义: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债券的类型:
①按债券的发行主体不同可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种类型。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为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故又称为“金边债券”。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称为国库券,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称为国家公债。国家公债按其还本付息的方法又可分为分次付息债券和一次性付息债券。我国发行的中期国债多为一次性付息债券。
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公债,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保证,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又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
A.企业债券按发行时是否向出资者提供抵押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信用债券是完全凭公司信誉,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抵押债券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而发生的一种公司债券。
B.按内含选择权的不同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当市场利率降至债券利率之下时,赎回债券或代之以新发行的低利率债券对债券持有人不利,因而通常规定在债券发行后至少5年内不允许赎回。
偿还基金债券要求发行公司按发债总额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量的债券。
带认股权证的债券是指公司债券可把认股权证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附带发行。对于发行人来说,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可以起到一次发行、二次融资的作用。
②按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指数债券。
Ⅱ股票:
(1)含义: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2)股票的类型
①按照持有者所享有的权利不同,股票可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类。(国际上通行的区分方法)
普通股的股东可以出席股东大会,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红利收益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有关。普通股的股东还具有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是优先分配权,即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分配在先;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公司破产
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依据股票上市地点和投资者的不同,我国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之分。(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分方法)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含台湾、香港、澳门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是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在境内(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供境内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
H股、N股、S股分别是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的、在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上市交易的股票。
③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还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票。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形成的股票。
国家股和法人股被统称为国有股,一般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因此又被称为非流通股。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股份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票。
Ⅲ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首先,股票一般无偿还期,而债券都是有偿还期限的。
其次,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的多少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而债券持有者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的是固定利息收入。
第三,当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优先取得公司财产,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是普通股股东。
第四,普通股股东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而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此权利。第五,股票的风险比债券的风险要高。
第六,在选择权方面,债券持有者的选择权要比股票持有者的选择权多。
(三)交易价格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种交易价格。
(四)交易的组织方式
一般来说,金融市场交易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场内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针对某种金融工具展开交易时,如果是在交易所内完成的,即为场内交易方式,也叫交易所交易方式;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称为场外交易,也
称为柜台交易方式。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1.按市场中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按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又可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3.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的场所。
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是对已发行的金融工具进行转让交易的市场。
4.按交割方式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也称即期交易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在1~3日内立即进行付款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并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的市场。
5.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
如果交易是在一个无形的网络中完成的,则这一市场称为无形市场。
6.按金融交易的地域来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若金融交易仅局限于一国范围内,则此时的金融市场称为国内金融市场。
若金融交易突破一国国界,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时,此时的金融市场称为国际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金聚集与资金配置功能
首先,金融市场为货币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多种可供其选择的金融工具,进而实现了资金聚集的功能。
其次,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将引导货币资金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功能
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资金盈余者的金融投资提供了多种选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将自己的盈余资金投资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进行投资组合,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二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资金需求者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这使得众多的投资者共同承担了该金融工具发行者运用这笔资金的经营风险。
第三,对宏观经济的反映与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常常反映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市场;二是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市场。
第五篇:《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
——自学心得体会
我于
年
月毕业于
学专业,年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后
月
日进入
。自迈入工作岗位的那一步起我就在心中默念:“努力,加油”,全力以赴地对待每天的工作,思想上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从事这份工作是我结束学校生活后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我人生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份工作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因为我本身就学习这个专业,四年的苦读终于可以得到实践。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自身的情况,虽然我是一名新参加工作人员,但是我坚信:多做事,多学习,积极向领导和身边同事请教,这样自己才能尽快融入学校的集体,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早日出力。
我的所学专业对于现在的工作而言是对口的,但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仍需要积极主动向领导、同事学习请教。正如本书提到的信息可以共用,其中列举到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作为一本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用教材,对事业单位性质、作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结合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又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法律素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一一展开了论述。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分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具体服务,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让我清楚认识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作用。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国外也有性质类似的社会组织,但都没有事业单位这样的称谓。我国事业单位的机构称之为社会公益性组织或公共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兽医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的对象普遍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应该细致,不能带有急躁情绪,耐心与畜主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我逐渐发现在仔猪交易市场检疫、实地查看申请养殖用地情况、检查养殖场是否具备动物防疫合格条件、处理疫情等工作都是依照法律法规做事,而我对这方面法律的生疏迫使我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行政诉讼法》、《民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来增强自己依法行政的能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是具体的、长期的、自觉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持之以恒,贯穿始终,要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知法明纪,率先垂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营造一个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本书除了涉及宪法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选择了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这些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的主要内容。
我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份子,更应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当今世界每天日异月新的变化局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自身职业修养。每天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看报,上网查看当天的实事政治,认真参加单位上组织的各项党组织活动,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认识立足岗位,深入群众,虚心调查了解情况,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得心应手,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现行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上的矛盾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政事职责不清,布局结构不合理,社会化程度较低,用人、分配等机制不灵活,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实践证明,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在改革,活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国家改革能够改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团队战斗力、服务水平还需要我们构成事业单位的每一份子共同努力提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