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长迅速,更新周期变短,仅靠有限的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当今社会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它需要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自主自愿地、积极科学地学习。
一方面,“知识爆炸”出现使得仅靠“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知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者如何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必然要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紧密合作才能成功。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而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与当今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在当前学习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性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优待探索的新课题。
2、现在的教师多为“辛苦型”教师,学生为“辛苦型”学生,本课题将力图“解放”教师,还教师以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并使之向其他学科迁移,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西方国家进行“问题解决教育”“个别化教育”。“个别化学习”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了“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与学生“会学”“善思”,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搜索,国内江苏省有部分学校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尚未发现本省内有同类课题的研究。根据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式,自主发展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4.(1)有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2)有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借鉴
(3)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年富力强、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热衷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研究。
(4)学校从202_年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二)认识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广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并不只是受教育于成人,他们自己也能独立进行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夯实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四)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
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对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界定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是指狭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广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经莘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为重点课题,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与创新,不断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从而为新世纪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
1.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新课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建设者,教师创设了民主、开放、科学、独具特色的课堂,自觉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把教学真正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发者、服务者。在教学中,教师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宽容的课堂;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老师为学生提供信息、进行指导与评价。老师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并且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重视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做到敢于创新,敢破敢立。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了参与实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能够自主、主动、独立地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探究,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指望完全依赖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对教材和教师质疑,初步具有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大胆实践,能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处理与学习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策略和模式,逐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1)对实验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2)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有骨干教师引路课、汇报课、教学研讨、合作论坛、评估、论证等多种形式。活动在不同范围、不同层面上进行,但均以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内容。学习、交流实验教师的经验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课题组的经验、成果。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各学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组成制定了研究的课题,按照已定的课题研究进程,分阶段地进行子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现将课题组的实施成果做简单汇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策略:①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②操作引探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操作-发现-结论”。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活动中感悟;③活动体验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实践-交流-拓展”。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知识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在充分体验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4、猜想验证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猜想-检验-结论”。
3.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要实施途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最佳环境。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情境。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教材设计的各个栏目的内容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教。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空间、实践创新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内容标准尽可能地渗透到各处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并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落实小组学习任务。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而不是以少数尖子生为主、多数学生做听众。在活动中做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个体深入思考的独立学习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相互补充修正、集思广益;巧妙点拨、激活课堂。教师的首席作用相当重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勿须追求形式,并非越热闹越好,搞无限制的开放,而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当学生遇到问题、偏离方向时,教师应及时示意、因势利导、巧妙点拨,把握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对于有创新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从而激活课堂;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适当合理的评价会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评价的积极作用,合理运用评价,既能激励学生又可活跃课堂。
②组织教师的合作论坛。全校有2/3的教师结合学科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口,采用合作论坛的形式,及时解决教学中所发生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延续了学生兴奋点,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顺利、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③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考察与实践等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4.积极探索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教学原则,注重形成性评价,使评价和指导紧密结合。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来自教师的单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不仅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学生也可进行互评;不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使评价更为全面科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主要采用以比较研究法为主,辅以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适应学生身心年龄特征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选取适当的科技内容和方法或方式。
4、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情况
1.202_年9月----202_年10月为准备阶段。制定课题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进行理论研讨和论证;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
2.202_年10月----202_年10月为实验阶段。全方位实施研究内容,控制实验过程,并适当调整实验方案;积累过程资料,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3.202_年10月----202_年12月为总结阶段。系统整理实验资料,形成实验报告,工作报告;形成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召开总结现场会,请专家鉴定、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们5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无论是校长还是实验教师,都能高度重视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工作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1.教师方面。连续几年来,被评为我县教育科研先进校。有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1名县级骨干教师,1名镇级骨干教师,教学教研先进个人。并有多位教师在各类竞赛中获教师指导奖。
2.学生方面。设计能力的提高:表现为各学科的手抄报、校园文化角的设计等方面的水平越来越高;动手能力的增强:能创造性地自教具、模型等;搜集信息的渠道拓宽;采用网络、书籍、参观、访谈等不同形式。
六、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年来的研究实践证明,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其宗旨是明确的,研究方案果可行的,方法是得当的。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得以加强;学习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学生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可见,我校的学生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课题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本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我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已结题,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主要有: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的认识上有待于提高;研
究的成果能否被所有的任课教师在所有班级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将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受到抑制,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急功近利教育弊端思想的影响,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有不少学校重视自主学习的管理,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我们确定此题的研究,以期突破过去的教育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就学习内在的品质而言,指不听命、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不等于通常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
(3)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4)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对话,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策略。
(2)小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问卷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行动研究法: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验教学,从实验中汲取精华,改革教学。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4)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等文献资料,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理论水平,促进其课题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
(5)经验总结法: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展为普遍意义,进而成为探求--------------------------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事物发展活动的规律。通过及时地总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研究对象
初步确立为本校四年级一班为实验班,教师随所选班组而定,不作挑选,待实验班取得一定成果后,通过反思、研究、总结,形成基本模式,逐步推广到全校各年级,各班级。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2_年12月~202_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2_年3月~202_年8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三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苏志林、贾凤林、郝巧荣等先后在区优质课赛讲中获特、一、二等奖,郝新英、段惠忠等教师在与我市东泥河小学“手拉手”活动中,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题组教师贾凤林、苏志林、郝巧荣等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发表和获奖的共15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在的主动探索意识获得释放,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理论成果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经过四年来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现申请课题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1、形成了一些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改善,学习毅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典型案例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4、课题组成员写出了优秀论文并获得县级教学成果奖: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学习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很难改变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课题组成员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受到抑制,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急功近利教育弊端思想的影响,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有不少学校重视自主学习的管理,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我们确定此题的研究,以期突破过去的教育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就学习内在的品质而言,指不听命、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不等于通常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
(3)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4)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对话,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策略。
(2)小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问卷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行动研究法: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验教学,从实验中汲取精华,改革教学。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4)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等文献资料,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理论水平,促进其课题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
(5)经验总结法: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展为普遍意义,进而成为探求事物发展活动的规律。通过及时地总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研究对象
初步确立为本校四年级一班为实验班,教师随所选班组而定,不作挑选,待实验班取得一定成果后,通过反思、研究、总结,形成基本模式,逐步推广到全
校各年级,各班级。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2_年12月~202_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2_年3月~202_年8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三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苏志林、贾凤林、郝巧荣等先后在区优质课赛讲中获特、一、二等奖,郝新英、段惠忠等教师在与我市东泥河小学“手拉手”活动中,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题组教师贾凤林、苏志林、郝巧荣等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发表和获奖的共15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在的主动探索意识获得释放,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理论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
经过四年来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现申请课题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1、形成了一些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改善,学习毅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典型案例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4、课题组成员写出了优秀论文并获得县级教学成果奖: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学习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很难改变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
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课题组成员
第四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关键词】:
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状态,机械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学生“摘果子”,随着今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课堂教学为扩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得体会。篇二: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关键词】:
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机械性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随着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数学课堂教学为扩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得体会。目标、意义: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时机,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控,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 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㈠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巴班斯基),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㈠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学习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对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习的伙伴。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讲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务,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路;⑵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来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
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口气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参考资料目录】: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第一版。2.李建平《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3.杨建军《学法指导之二谈记忆力》。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5.裴娣娜著,《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6.钟志贤著,《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年第1版。7.裴娣娜著,《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版。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11月第1版。篇三: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结题报告[1] 《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小课堂研究个人总结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在教 学中,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 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通过研究使我 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
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课堂教学为扩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 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得体 会。
为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我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 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 监控,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我具体 做了以下几点: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自主预习不仅有 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 的培养。在上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务,并向学生 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 路;⑵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查阅相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4)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 解来解决。这四项学生都可以在课前自学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 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 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 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口气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 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
第五篇: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3
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三)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2_.10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下广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受到了许多教师的亲睐,在各类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美丽而又有效”的,特别在我们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地理课堂中,利用这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变的活泼、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合作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所要求的条件十分简单,特别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只是将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摆设,走走过场,课堂上演的十分精彩,其实课堂效果很一般。如何才能真正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一点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时机,发挥它的效率,让学生创新火花有滋生的土壤。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上,广大教师在运用上过分强调在形式上走过场,演得精彩,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要充分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的必要性,有无它们存在的基础,不是每一堂课都能运用它们的,只有课堂中确实需要它们,它们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彩,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如:《经纬网》一课教学中,在理解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师就设计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四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然后学生分组表述讨论各自的见解,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这四个词语的含义(老师从旁点拨、学生小结),学生对这四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的十分透彻。这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就有它存在的必要(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运用的时机也很合理,收到的效果自然很理想。因此,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堂课是否有必要,这个知识点学生独立解决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合作解决,把握好它的运用时机,千万不要走形式,一定要用它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既能解决问题,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滋生的土壤。
二、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合作学习,将自主、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学中经常会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保证,就急不可待的进入课堂的 “小组合作”部分(特别是有人听课时),这样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合作学习的质量很一般,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只是作为教师课堂中的一种摆设,根本不可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它时,在充分论证了它的必要性后,其次就是要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在指望着对方,有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开始在互相做起了小动作,课堂上乱成一团。这时这位老师发现教学设计上的失误,急忙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独立思考怎样用准备好的图形展示出来(这里一定要保证他们的时间)。经过学生的充分考虑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生十分兴奋,通过这次的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同时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去创新。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了运用的必要和充分的时间保证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用好这些方法,才有可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我的具体做法有:
1、合理的安排小组。在安排小组时应该摒弃了传统的按座位或教师指定分组法,安排小组前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教师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加以协调,保证每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的比例,让各小组之间保持能力、水平上的平衡,然后在各小组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关键是选出组长)。这样的小组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更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及合作解决问题。
2、在小组合作前,学生自主思考时要提醒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合作的内容。每一次合作,一定要鼓励各小组内的学生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然后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这样学生的小组合作就有的放矢了,也能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向他人倾述,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也就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适应集体协作解决问题的环境。只有经常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会去倾述和倾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会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在讨论过程中要强调让学生做好记录工作,把每一个谈论的焦点记录下来,以备集体交流,同时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这样讨论就有了结果。
5、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协调好小组内的问题。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在讨论过程中他是协调的中心,在总结时他是引导人,出现问题时他是决策人,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还要向老师及时的加以记录,在集体讨论时交给大家讨论。因此选出组长后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6、最后老师要注意让各小组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能扼杀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会越谈越有味,学生乐于去创新,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地理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2、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3、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再次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应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添彩,同时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走过场,摆架势只能事得其反,搅乱你的课堂。只有充分论证它运用的必要性,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空间,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我们农村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服务,让你的学生乐于去创新,也有能力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