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6-64394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9 03:01: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羊场中心小学————韩艳

新时代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自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的过程里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以及学生的接受和调整是最为关键的。本文从小学四年级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自学方法两方面来研究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养成。

未来社会是实施“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年轻的一代要真正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竞争的考验,最需要的不是接受现成的真理,而是树立不断探求真理的信念与勇气,学会不断探求真理的方法。

从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不知努力,怕吃苦,缺乏自觉性,教师留的作业都不爱完成,更不愿自己主动学习了。教师们要花大量时间督促、检查学生作业。显然,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实社会,大家感到借助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好坏。

一、学生分析

中年级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但教师也绝不能包办代替。中年级学生脑子里条条框框少,敢于提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进行引导,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认真分析教材中哪部分适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适用于哪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就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能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展,学生适用更多的学习形式和方法,如:讨论、实验、参观、采访等,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学会学习。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目标,多角度、多渠道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且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此阶段,中年级还要向高年级过度,因此,培养四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培养学生自学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学,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学顺利、有成效地进行。

二、教师指导帮学生 学生调整促自学

主动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培养独立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要把握扶与放的度。自主学习不是一下子就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从“他主学习”

到“自主学习”要有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慢慢地把方法教给了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1、常规教学成习惯

学期初,教师就提出要求:新学期要自己预习、练习和复习。学生准备预习本、练习本和复习本。教师批阅后提出改善意见,并向全班展示做得好的作品,学生据此调整自己的自学策略。

(1)课前热身充分预习

学生先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完成词义、读音、句义分析,让学生理清对话情景,发现问题。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

(2)课堂操作重点练习

① 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的词、句型、对话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游戏、情景对话、故事改编、任务等活动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② 练习时教师鼓励学生所思考,所提问。比如一些学生在预习Unit 2 My Schoolbag时提出:为什么书包不叫Book bag而叫Schoolbag呢?又如预习Unit 6 My Family时问“为什么Doctor是职业但是却不是相应的动词加‘er’变成?”③ 最佳小老师:带读、课文翻译、音标发音、单词拼写分别进行比赛,评出最佳小老师。

④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字典。在学分类单词时比如食物、家具等等主题时学生可以自主扩大知识面。

⑤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读课文;教师在板书时有时故意写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3)课后应用深化复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作业。在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做书面作业(即课堂家庭作业),用以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在高级阶段,主要让学生做应用性的作业。如观察作业,实验作业,实践作业,以便和规律的思维分析和创造活动相结合,深化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文的需要布置以下任务:

① 调查(文具、朋友、家具、食物),② 画图(颜色、教室、家居、食物、玩具),③ 手工制作(字母内容制作电脑键盘、单词头饰和单词卡片),④ 剪裁(身体部位制作木偶),⑤ 搜集照片/图片(外貌特征、家庭成员、职业),⑥ 漫画改编(运用主要句型及单词针对课文对话情景画漫画,改编对话内容),⑦ 写小短文(教室、朋友、家居、家庭、晚餐)

⑧ 出试卷(每单元结束出一份包含听力内容的完整试卷)

学生在复习(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自主总结,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另外,在期末复习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根据在考试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各单元主题相关的单词与句子,总结重、难点词句。

2、单元测试求提高

教师从学生的单元测试入手,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优势,认真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而确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让每名学生写出具体可行的“超越目标”和“单元测试的反思”。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出几个小问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1)你对这次单元综合练习的结果感到满意或不满意,让学生用笑脸或哭脸表示。

(2)在这次测试中你肯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你愿意说说吗?此题让学生写出成功和不足之处,边上还有葵花和含苞欲放的花朵图标作装饰。

(3)提个醒,下次测试中要注意的地方,定出下次测试的目标。

(4)家长寄语,让家长参与反思。

这几个问题就像和学生聊天,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多数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自学方法。如,一个学生在确定自己下一个学习目标时写到:“下个单元的综合测试中我要回家好好复习,听清教师说的每一个字,不分心,希望我能再得一次我想要的分数。”这个学生并没有强调自己得满分,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分数。还有的学生写到;“我希望在下次的测试中争取单词题不错”。也是根据自单词题容易出错的毛病提出的目标,这个目标很小、很具体,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对学习更有兴趣,再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鼓励,把目标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会确定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

另外,我还举办了“关键阶段”主题家长会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学习方法交流会”,“看谁的学习方法好”等活动,给学生讲解“遗忘曲线”等科学知识等等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提高。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2009年12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朱文娟

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变成学生谈论问题的地方,解决学习中完成质疑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的学习主人。这种教学改革是现今教育界多少人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本人就教学实践有以下做法:

一、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

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还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

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2013年6月5日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张望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必要的补充,而自学是一种最佳的途径。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法则,自己探索创造。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导”的好,学生的聪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智力水平,抓住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自觉获得学习方法。如讲:“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无关。”要求每位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活角,师生共同操作:

1、活动角变大,角的两边是否变长。

2、活动角变小,角的两边怎样变。

3、用剪刀把两条边剪短,看一看有无变化。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突破难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激励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自觉学习的能力。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引导学生善于动脑,促进自学能力。

教学时,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带着问题思考,从老师讲的过程中思考,在课后不断思考,促进学生学会,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如教学分数时,121,就立刻联想到甲︰乙﹦1︰3,乙是甲的3倍,甲比乙少,甲是两数和的,3343乙是两数和的„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做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教师肯定学生上述4遇到甲是乙的种种想法,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看谁思维正确,学生情绪高,再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一题多解可以开拓解题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问提学习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自动能力。

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习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动脑想,凡事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从想思路,想解法,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设疑,释疑,能说清楚的,语言表达规范,说明知识学得扎实牢固。不爱说的同学,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多说,才能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全面发展。如讲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各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筒形,即侧面积,再展开这样反复几次。在操作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展开的长方形,长是圆柱体的什么?宽又是什

么?让学生口述,你发现了什么?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援助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出侧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的面积=长ⅹ宽,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ⅹ高。这样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每个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过程,人人兴趣盎然,参与学习当中,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也增强了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科学知识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在课堂、课前、课后养成儿童自学的良好习惯,必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这样,“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

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

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⑵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

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⑶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范文模版)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新会实验小学阮彩玲

“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古人说得很好。一个小学生如果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第一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切、可信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胜不骄、败不馁,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从心底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念头,学生有了我学数学我作主的念头,自学的兴趣就由然而生。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2页“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时,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教材提供了学生感兴趣的分月饼情境,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主要方法。老师说:“有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老师又说:“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 老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分月饼的情境,由于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小朋友正在分一个月饼,一人一半。有的学生还大声说出这个月饼的一半是它的二分之一;有的还说我会写出二分之一,写作:,先写一条短横线,横线下写2,横线上写1。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老师马上表扬他们会看书、会思考、会发现。同时,老师指出中,2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数的分母。1是表示其中的1份,是分数的分子。这时有些鬼马的学生悄悄地说昨天预习时我从妈妈口中已知道了。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 1 1212的学习氛围,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自信,自学兴趣得到发展。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古人说得很好。一个人不能一辈子都依靠老师,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独立获取数学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中,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逐步懂得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因为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所以学习的方法不能作为知识来教,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检查、自己评价,在自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到一定阶段,学生在实践中,自悟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自学方法。学生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之后,还必须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提升,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得到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6页,例2把图形分类时,让学生从教材呈现四名学生小组活动时的场景中获得信息,进一步把握不同的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自学中明白教材场景中展示的二种不同分法,方法一是按照四个角都是直角进行分类,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其它图形为一类。方法二是按照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进行分类,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为一类。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的自学成果的同时适时点拔、引导,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四边形分成不同的类别,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分法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方法三是按照四边相等进行分类,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其它图形为一类。方法四是按照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分类,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为一类,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等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把图形分类,特别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还掌握分类的数学思想,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数学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提高自学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小组成员共同自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思维的交锋,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真倾听组员的发言,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如果每个成员都只顾着自己的发言,没有针对同学的意见提出反驳或补充,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成效不大。所以,小组合作交流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达成共识,得到所讨论问题的合理答案,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共同自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必须有序、有效地进行,大胆放手学生自学、讨论,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

1、合理编排小组人员,科学搭配。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分明到位,适时调换。

3、在合作中,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总结,不能流于形式。4、教师辛勤地巡视,及时指导合作学习的方向,促使讨论高潮迭起,精彩呈现。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1页“周长”时,提前一个晚上布置同学进行新课预习,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和口述合作学习的提纲:

1、教材明确指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你们能用彩笔描出书本呈现的实物和图形的周长吗?2、书本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你们有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好又快又多。开始小组学习了,只见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既分工又合作,有的用直尺分别测量出规则图形每条边的长;有的用绳子绕树叶、圆等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的边缘一圈的长度,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有的认真地记录测量出的数据和专心致志地计算着;有的一边测量,一边解说;有的在归纳总结„„老师以平等的身份也参与其中,在讨论时巧妙引导、点拨、诱导,把讨论引向高潮,适时发问:测量圆的周长

除了可以用绕绳法,还可以用什么法呢?顿时整个课堂沸腾起来,每个小组的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突然有一个小组灵感突现,只见一个同学大声说: “还可以用滚动法,先在圆上定个起点,再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老师让我们组给同学们演示一次。”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了他们组的精彩演示,大家都茅塞顿开,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老师及时表扬了同学们合作的精神和精彩的发现。同学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心里美滋滋的。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不可少,让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