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共5篇)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7-103965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7 23:54: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

关于加强全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我省新时期发展的新起点,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路、重点,完善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吹响了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黄华华省长的总结、《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2_-202_年),以及林雄同志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为我市的文化建设,为我市把握发展机遇,着力提升“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大广州卫星城、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的步伐,为我们当好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引领力量。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特色文化强市建设,近日,根据省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深入到我市清新、英德、连州等县(市)广大乡村、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和有关文化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本此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8个,其中文化(艺术)馆 8 个、图书馆 10 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影剧院10个、电影发行公司2个、放映公司 175 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文化市场稽查队8 个、创研室(中心)1个、文化站8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 87个),共有干部职工近500人。全市现有歌舞娱乐场所528家、音像经营单位50多家、网吧268家。现有文物遗存 2256处(其中国家级 1处、省级18处、市级2处、县级132 处),馆藏文物 1187件(组)(其中一级7 件、二级87件、三级1093件)。

(二)亮点与不足

建市23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各项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文化活动水平也在稳步上升。简言之,全文化活动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每年一度的文学艺术活动月和广场文化艺术节,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与省文联的高度

评价和市民的普遍好评,连州国际摄影节、阳山四驱越野车节、连南盘王节、连山壮家七月香戏水节等已经成为全的文化品牌;二是群众自发的江滨公园文化活动,除了恶劣天气影响之外,长年不断,其形式众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气氛热烈,自由而融洽。全文艺创作成果方面,以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群众文艺创作评选为主要参照系,近年来,居于中游水平,其中歌曲、小戏、少儿舞蹈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此外,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开始显现,近年来,出版了《古村遗韵》、《末代榜眼朱汝珍》、《贤令芳踪》以及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十多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上,目前我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在全省范围来说较为低下。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在农闲季节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棋牌乐、粤曲演唱、农业科技讲座、图书阅览等活动。城市社区、居委会活动场地小、活动经费少、活动设施不好,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骨干队伍,各地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文化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除了连州基本完善、英德即将竣工之外,包括市区在内,各地都存在达不到标准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被当地党政部门借用、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占GDP的比例极低,暂无龙头企业。大型活动的品牌还不够多,不够亮;高端学术研讨活动较少;影响力还不够大;文艺作品也只是偶露峥嵘,没有叫得响的大作,没有出现领军人物,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团队气候。

二、加强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同发达地区相比,近几年来全虽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取得了全省的“七连冠”。但是我们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七连冠”的称号不相适应。在当今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的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继续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对我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和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全的市、县、乡镇(街

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还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我们必须根据《全市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2_—202_年)》和现实要求,参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以及国家和省的专项指标要求,建设和完善四级基础文化设施网络。

具体而言,一方面,市区要尽快完成“四馆合一”工程,使其达到建设标准,功能基本完善;各县(市、区)文化场馆要达到“馆舍独立、面积达标、功能完善”的目标;乡镇文化站要尽快消除被借用、挪用的现象,使当地群众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歌剧院的筹划和立项,这是城市化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在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各地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制定中长期的计划,逐步抓落实,为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和管理人性化”和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全建市只有23年,原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建市之初,财力物力只能主要投入到扶贫攻坚、道路交通、卫生、教育、市政建设等方面,因此,文化事业发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大的发展。但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为我们提供了高起点、超常规建设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建议采取的思路是:由政府引导的文化产业项目,跨越传统项目的范畴,规划创意文化产业园,集中精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一是引进动漫产业;二是筹划文化成果孵化产业;三是打造自己的人文资源特色文化产业。

全拥有世界闻名的英石文化资源、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福文化资源等丰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挖掘、整理全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间民俗、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比如:打造大、小北江文化旅游带,改善飞霞山的面貌,利用千年古刹飞来寺底蕴浓厚的文化优势,使白庙至飞来峡水利枢纽路段形成“百里画廊北江游”的品牌;利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影响力,推动“连州市国家美术创作基地”的建设发展;利用以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两大基地:连南瑶族文化研究基地、“印象连南”大型民族舞蹈实景演出基地;利用十九福地飞来峰、四十九福地静福山多种文化思想和谐并存的特点,打造“福地文化”基地等。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文化强省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产业、事业意义上的文化。二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即通过文化思想的力量,使社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的文化物质得到进一步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展。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进取,领潮争先’的思想观念,成为新时期我省文化的精髓,引领推动了全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这是对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的提炼,不仅使我省文化得到升华,也消除了人们通常对文化认识的“盲点”,文化除了事业、产业,还有其更重要的内核:文化思想。

根据汪洋书记主题报告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我们建议:全要强化对“文化思想”的认识,加快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步伐。各地党政班子、各部门都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己任,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现代公民文化素质,培育提升全人文精神、我省人文精神。

(四)、制订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力保障之一,《中共全市委、全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宣传、文化、体育成果奖项的暂行办法》(清发「202_」14号)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确实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因此,我们建议:

1、将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的政绩考核,探索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科学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挂钩。

2、逐步落实“两个1%”,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个是1993年7月15日我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应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另一个是《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2_-202_年)》要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规定”。一步到位可能不实际,建议逐年增加,三年内满足“两个1%指标,确保文化发展必需的资金。

3、逐步提高公益性文化部门工作

者的待遇,同时,适时、科学制订专业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教育经费指标,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这为我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景光明,风光无限,借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为建设文化强市而不断开拓创新,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思想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奋起直追,力促地方文化大发展。

特此报告。

第二篇:胥坝乡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七次全委会

王坝乡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九次全委会

精神情况的报告

县委十三届九次全委会之后,我乡迅速行动,自上而下地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发展。

一、高度重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1月14日乡上分别召开党委会议和全体职工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了方新生书记所作的《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努力推动礼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工作报告,并对报告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方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突出、层次清楚、找准了问题、目标宏伟和措施具体,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工作重心,明确了今后“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要点,目标指导切合实际,任务要求细致具体,发展前景振奋人心,必将有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按照县委全委会的主要精神,根据下达的目标任务和进展完成情况,乡党委、政府对全乡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以只争朝夕的发展理念,以争先进位的发展动力,为加快推进礼县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1234” 即“围绕一个意识,强化两项工作,遵循三个规律,努力做

到四个提高”,发展抓项目的意识;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禁毒工作;顺应时代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大产业开发使农民的粮食产量有一定提高,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领导苦思、干部群众苦干,使干部的作风建设明显提高,加大项目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乡的经济实力、整体面貌有明显的提高。围绕以上思路,以项目建设为纲、纲举目张,全力抓好民生工程、政权建设、市场建设、社会信访维稳、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和劳务移民、特色产业开发、灾后重建、计划生育、社会维稳等十项工作。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具体措施:

(一)注重提升发展层次,着力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要坚持把“一村一品”作为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形成村村都有特色品牌的良好局面。要以特色产品为依托,继续加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核桃种植等特色农业突出做好“一村一品”向“一乡一品”转化工作,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重大农业项目的资金争取力度,开发形成万亩农产业特色示范区,摸底编制王坝大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工作,实施农业集约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做好农业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积极编制农业、科技、环保等一些可行性项目报告,组织申报实施。要继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道路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抓住礼武公路过境王坝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继续加强公路建设,尤其是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全乡交通状况,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建设礼武公路的前期准备和绿柳、佐家、宋山的通村公路的申报工作,同时坚持建管同步,加强对现有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二)注重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招商引资工作再加压。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强化责任、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招商责任,严格目标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坚决兑现奖惩。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机制,实施以商招商、联谊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多层面挖掘招商资源。二是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拉动全民创业。进一步放宽政策、放开领域,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启动民间资本,催生新的创业项目,引导个私经济做大做强轧花厂、油菜籽加工厂等加工型龙头企业,继续提高工业企业含量。三是项目力度加大。增强跑项目力度,认真编制项目申报材料,重点做好土地整理、血防综合治理、低洼地改造等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对已批准项目争取早开工,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机制,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

(三)注重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围绕“做新、做美、做优”和“丰富内涵、提升品位、美化环境、促进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一是加快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步伐,突出围绕旭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抓住亮点工程率先实施优势,努力争取各方面支持,大力筹措建设资金,促进政务区和住宅区各项工程稳步有序推进。重点完成政府办公楼的搬迁和政府机关食堂、供电站大楼的建设,着力改善机关、单位办公条件和干部职工生活环境。二是加大工程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确保按时按量完成示范点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三是继续围绕“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安平、旭光示范点的配套设施,重点实施示范点主干道的柏油路铺设以及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努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集镇集聚功能,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四)注重为民谋福宗旨,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富民工程。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开展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加强被征地农民技能、法律、管理等知识培训,依靠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制订落实扶持民众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严格执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经营,资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创业促增收。深入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发展教育事业。高标

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探索高中段教育,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校网布局调整,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惠民政策再落实。细致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惠民资金的发放工作。广泛落实低保政策,开展困难群众救助活动,重点加强标准化卫生院(室)完善工程、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体系建设。

(五)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围绕为全乡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宜人的环境,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实施依法治乡战略。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大力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教育,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增强社会面上的治安防控能力,提高治安防范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强化轮渡、学校、加工企业等公共集聚场所的安全管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破人民调解机构单一化的模式,推行“大调解”服务机制,提高纠纷调处成功率。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在

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和社会管理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力推进依法治乡战略实施。认真抓好“五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积极拓宽社会各界反映问题和进言献策的渠道,不断完善迅速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政府工作真正得到体现。继续加强民族宗教、武装等工作。

(六)注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为乡域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胜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学习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双试点”任务。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突出实践,扎实开展分析检查,着力在整改落实、建立机制上下功夫,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向市、县委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着力提高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全体共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抵御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确保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提高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三是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起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进一步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规范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发布与实施,都要经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执行党内民主的各项规定。四是围绕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推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第三篇: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发言材料

**镇党政办贯彻落实

区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发言材料

8月16日,区委召开十届十一次全委会,提出了全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十六条具体举措,作为党政办,虽然没有涉及民生工作的具体职责,但在全镇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工作大局,强化政务服务,做到参谋有道。党政办作为一个综合部门,不能满足简单的按部就班,照章办事,要主动站在纵观全局的高度,对我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镇情实际,制定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出谋划策,发挥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强化决策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做到督查有效。要切实履行办公室工作督查职责,对今年的村社道路建设、次级河流整治、村庄连片整治、创模和创卫等重点项目、重点任务、民生工程以及区委缩小三个差距的十六条举措的分解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实行督查通报,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各项民生政策有效落实,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提高统筹能力,凝聚各方力量,做到协调有方。要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积

极协助各分管领导和各部门搞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项目策划,争取上级部门项目和资金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和上级资金的投入来缩小我镇与其他街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

四是注重工作细节,讲求工作效率,做到运转有序。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对接待群众、公文收发流转、会务筹备、政务接待、信息报送、文件制发、文字资料、公车管理、档案管理和网络维护等日常性工作做到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确保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以确保镇机关有序运转。

第四篇:高邑县水务局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高邑县水务局

贯彻8月4日、5日会议精神

情况汇报

8月4日“全县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8月5日“全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高邑县水务局于5日下午,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传达了两个会议精神,并制定措施,排查本单位的安全隐患。

一是成立了高邑县水务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魏志佩任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扎扎实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影响安全度汛、供水安全和生产安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检查重点是供水水厂、主要堤防、行洪河道、水库安全等。三是进一步调整和落实了县、乡、村三级包水库、包重点河段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值班责任人,落实了责任人员,层层签定了责任状。

202_年8月9日

第五篇:##镇贯彻落实市全委会精神情况

深化三大策略 再铸高桥辉煌--高桥镇贯彻落实市全委会精神情况 202_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谋划好05年工作,对今后五年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展望今年形势,国家宏观调控的后续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要素制约的严峻形势将依然存在,如何有效地化解要素制约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困难为力量,促进高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全面科学地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形势,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集思广益,提出了今年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创长三角强镇、建现代化高桥”这一战略目标,按照“东延、南联、西扩、北接,两点布局、互动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拉框架、打精品、造环境”三大策略,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支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再铸高桥辉煌。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工业总产值增长25%,农业总产值增长1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00吨;利税突破5亿元;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5亿元;自营出口达到300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计生率达到97%以上。为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切实做好上级政策与我镇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引导、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走创新之路,造发展之势,鼓实干之劲,尽为民之责,以“拉框架、打精品、造环境”三大策略统揽全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拉框架,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巩固,完善基础保发展。进一步构筑“大高桥”格局,按照“东延、南联、西扩、北接”的城镇规划框架,全面巩固并大力加强集镇和功能区“两点”的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努力形成互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东“延”高新技术园区块的发展,使集镇与之形成一体;南“联”城区,接通“二路”,拉动集镇发展;西“扩”工业功能区二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北“接”受降,搞好“二口、二桥、二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镇交通骨架,充分利用320国道改道、金桥北路开通、城市二环线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高桦路扩建工程,继续不遗余力地进行村级道路改造,推进协调发展步伐。深入挖潜,破解制约求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大框架”格局的有效实现,必须千方百计破解要素制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坚持管地、造地、节地三管齐下,充分挖掘一切可用之地。对全镇范围内可用未用的闲置土地,通过协调和依法办事的手段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从原来土地开发上的“用了算”转变为“算了用”。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实行土地指标全镇统一调控,按轻重缓急,合理调配。进一步加大土地清查力度,对功能区一期四个企业的共180亩土地,督促尽快动工投产;对另两个企业的各50亩土地,通过收购、置换等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其物尽其用;对闲置两年以上仍未动工的土地,坚决依法予以收回。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充分利用我镇山多的优势,采取向山坡要地措施,变废弃石宕、矿场和山坡地为可用土地,并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努力拓展用地空间。

二、打精品,推动城乡一体新发展。打造精品集镇。继续深入实施“一街、二路、八点”工程,以“稳、高、精”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桥西路商贸一条街建设步伐;着力推动金宇房产项目建设;启动“东海明珠”工程建设,建造全市一流的文化活动中心;重规划、重设计、重品位、重政策落实,加快360间商贸安置房建设,促使集镇尽快形成新貌。继续推进以集镇周边8个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八星拱月”的布局。掀起集镇整治高潮,实施集镇“绿化、洁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提升集镇形象和品位。打造精品产业。针对生产要素不断趋紧的严峻形势,科学应对挑战,因地制宜地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倾力培育“一大行业”、扶持“一大产业”、打造“五大基地”。大力培育机械制造行业,努力使我镇经济在原有橡胶、通讯、轻纺、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再形成一个新的以恒电、金火、三普、太戈图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基地。全力扶持旅游产业,注重三产比重的提高,重点开发以云森生态休闲观光区、白龙寺、和尚庄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切实抓好“五大基地”建设:一是建立起一个杭州蚕种基地,带动四个村蚕桑业成倍发展;二是完善一个农业观光基地,加快云森农业观光园建设;三是扶持一个毛笔基地,发挥传统文化产品优势,提高两个村劳动力就业,增大出口创汇;四是引导发展一个弹簧基地,以杜墓村为主,引导企业向规模块状经济发展;五是培植一个锅炉配件基地,整合力量,壮大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造环境,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弘扬“敢争一流、敢于负责、敢为人先”的“三敢”精神,努力创建“学习型、效能型、廉洁型、服务型”的“四型机关”,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六个强化”,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 

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