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文化远见”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7-104435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1 17:55: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文化远见”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

“文化远见”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

吉永宏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定,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共全会出台“文化强国”战略之时。这一历史性的巧合,折射出巨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远见的吸引力、感召力的时代新声!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中提升发展谋略、构建发展平台、破解发展难题、用足发展机遇、迎接发展挑战,是科学规划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在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战略平台上稳步推进、协调发展,促使“中原经济区”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发挥科学发展功效的要求。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全面把握文化拓展的效力;趁势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平台。

关键词:文化远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

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定,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共全会出台“文化强国”战略之时。这一历史性的巧合,折射出巨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远见的吸引力、感召力的时代新声!紧跟国家文化强国步伐,趁势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平台,把“中原经济区”构设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推进的历史起点上,是历史赋予中原人的重大使命。

一、充分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认同标准、精神记忆和创造成果的总和。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历史。人类正是在延绵不绝的文化创新累计加厚中,告别贫穷走向富裕、消灭混乱迎接秩序、远离平淡享受繁荣的。进入20世界8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就预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事实上,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现实,人类的竞争,在本质上都是文化的竞争。回溯历史,鸦片战

争前的中国,国家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但保守封闭的文化状态和思想观念束缚,却使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合力瓜分;而西欧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则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放眼现实,文化发展发挥着乘数效应。今天,文化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而且对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文化产品是最高端、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产品;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绿色”“朝阳”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能够产生极大的裂变效益。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其发展就进入更高层次,就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民族或地区,就有无法阻挡其崛起的命运。因此,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大声疾呼:“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灭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持之以恒的文化创新。文化大繁荣,可以兴邦,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搞不好,必然误国,处处受制于人。这一真理,同样蕴含在区域的崛起之中。

二、全面把握文化拓展的效力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巧实力,治国以正,阳谋策事,往往是“一策转危局,一语退千兵,一计平骚乱,一智解万愚,一论定国基。”可见,文化是综合发展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在国家层面上看,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渗透、贯穿和连接综合国力各个要素,而且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最持久、最难复制替代和模仿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当今,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历史关口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大家族中真正崛起的标志,成为一个民族文化成果和价值观念被世界自然认可的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自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在地区层面上说,它是找准发展源头、把握发展动力、显示发展优势、争取发展主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是要复制东南西北的任何一种发展模式,不是模仿跟进别人已经走和正在走的发展道路,而是要在世界眼光、大局观念、科学态度的要求下,从中原作为古老中华民族摇篮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地处中华腹地四通八达的区域优势、优越的农田水利自然资源、现成的国家交通运输的枢纽、劳动力极其丰富的状况、以及最核心的国家授予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的重任和机遇等综合因素出发,探索一条通过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合力驱动的创新发展道路。创新的探索需要在领导方式、发展理念、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敢于突破、勇于尝试,这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和考验。必须给本地区的传统优势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协调发

展上赋予更多文化的特质,形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合力驱动的更高层次的独特新型发展模式。为此,就要自觉地下工夫,把文化固有的理论号召力、理想拉动力、科技生产力、道德教化力、法制整合力、艺术感染力、价值选择力、信息先机力等,发挥到极致。

三、趁势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平台

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的今天,“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远见,自觉地把“中原经济区”放在国家“文化强国”大战略背景下设计,把趁势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平台作为其崛起的时代起点;把精心依托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合力驱动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路径选择;把着力构建低碳经济规模产业链作为“中原经济区”打造的战略重点;把强力推进信息化向经济社会全面渗透作为“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优化的抓手;把拓展延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中原经济区”凸显的优势特色等。

为此,要下大力作好如下筹划:吸引大批国内外优秀科技、文化人才创业于中原;着力推进以文化为轴心的战略格局和产业重组;积极引领现有传统产业、产品不断注入中华文化、中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内涵;创新、调配、对接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与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引进拓展高

技术低能耗绿色产业中构建起规模化低碳经济产业链;协调理顺区域内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结构,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筹建中原“信息谷”,为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持;拓展电子商务、政务平台,加快利用国内、国际电子贸易多种平台步伐;内引外联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入住中原;走出去请进来,加快与世界主要文化名城建立友好关系……如此等等。总之,要把国家给的许多政策支持用好用足,在创新上取得不断突破,在发展上取得最佳效益。

总之,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中华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显示当代中原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自觉担当和自信气度,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中提升发展谋略、构建发展平台、破解发展难题、用足发展机遇、迎接发展挑战,是科学规划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在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战略平台上稳步推进、协调发展,促使“中原经济区”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史无前例的整体延展功效,是全体中原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第二篇:中原经济区发展措施

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工作举措

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期盼,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也为新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大契机。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速,步入了提质、提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逐步形成了郑新一体组团发展优势、统筹城乡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科教人力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完善今后发展战略定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最大化地提升发展优势,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按照集团领导分工对照工作职责,特制订如下举措:

一、抢抓契机,围绕大局,超前谋划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新乡市有明确要求,一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二是加强与郑州的高效联系,三是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四是改造提升地区性交通枢纽等,这为新乡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围绕这一大局,结合投资集团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十二五”规划,提前、科学谋划一些重大项目,为投资集团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学选才,量才使用,推进用人机制改革。

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集团的发展,为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1、科学选择人才。打破传统模式,通过多渠道、多手段,选聘集团急需的各类人才。

2、量才使用。革新用人体制,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建立宽广舞台,建立能上能下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激励体系,构建和谐用人环境。

蔡全胜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中原经济区

昨天,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定》,力争让中原经济区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主持会议并作了讲话。

【意义】建设中原经济区意义重大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决定对此作出详细分析。

决定称,建设中原经济区,是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富民强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以,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和广大人民要深刻认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科学谋划、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局面。

【目标】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那么,中原经济区将会怎么建?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呢?

决定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是,增创粮食生产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力争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国强省为中心任务,优化战略布局,以郑州和与之相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各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强化战略支撑,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行动】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那么,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将要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决定指出,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加中原经济区建设。要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和需求出发,认真开展立法工作,适时制定、修订完善有关地方性法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要服从服务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局,深入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把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对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要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决定,使党委的重大决策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具体行为。

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

【监督】督促 “一府两院”落实部署

决定还指出,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组织宣传、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决策部署,突出科学发展、突出“三化”协调、突出载体建设、突出改革开放、突出完善民生、突出服务大局,真正肩负起谋划发展、致力发展、服务发展的重任,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始终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对人民负责的形象。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要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努力提高司法水平,依法惩治犯罪,积极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要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各项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并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

第四篇: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地图出炉 含5省面积比英国还大

[导读]中原经济区地图出炉,含豫晋鲁冀皖5省30市2县,面积超英国,人口1.7亿相当于巴西。

核心提示

随着30架市级和两架县级舰载机平稳搭载,中原经济区这座航空母舰终于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只待航线确定,便可扬帆远航!昨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在郑

州召开《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会,覆盖28.9万平方公里,约1.7亿人口的中原经济区将统一谋划发展蓝图。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2_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安徽等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为统筹协调《规划》编制工作,设立《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组,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任组长。下设《规划》编制工作组,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任组长。范恒山在启动会上详细介绍了《规划》的编制大纲。

【规划背景】

规划纳入国务院审批计划

“这次终于搭上了中原经济区的航空母舰!”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中部省份共同谋求发展的心声。在此次会议之前,安徽、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纷纷上书发改委,请求将毗邻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

据范恒山介绍,为全面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各项工作的落实,今年3月底,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4月初,国务院将此件转国家发改委,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办理。与此同时,根据《意见》明确的“中原经济区是以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

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研究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的要求,安徽、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纷纷来文要求将毗邻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

近期,国务院批准的202_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也将中原经济区规划列入其中,明确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这一工作。此次编制的《规划》将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谋划重点任务和重大改革以及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规划,要进一步明确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建设布局,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规划特点】

“三化”协调发展是核心任务和主线

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在昨日的会议中,“‘三化’协调发展”多次出现在各省主要领导的发言中。由此可见“三化协调”已经在中原经济区这个大家庭中达成了共识。这一点也将在《规划》中充分体现。

范恒山表示,《规划》全文的主线和核心任务,就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走具有中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

规划将围绕《意见》明确的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础,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战略支点及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等,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空间结构和建设布局,落实重大项目,明确支持政策,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此外,《规划》还将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处理好河南省与周边毗邻地区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形成中原经济区建设合力。按照各地区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覆盖范围】 涵盖5个省份的 30市和两个县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在《规划》大纲中基本确定,区域总面积达到28.9万平方公里,比正在举办奥运会的英国的国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还要大约4万平方公里。

根据大纲,中原经济区规划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河南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区域。具体范围包括: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山西省的晋城市、长治市和运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和邢台市;山东的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和淮南

市凤台县,共涵盖30个地级市和两个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7亿,相当于巴西的总人口。

【编制日程】 规划编制工作 在9月底前 有望基本完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计划,今年9月15日前将初步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送有关省、国务院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之后,根据意见对《规划》稿进一步修改,协调沟通重大事项。规划编制工作有望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9月底前按有关程序对《规划》送审稿研究讨论后,尽快报国务院审批。

此次规划以202_年为基期,规划到202_年。分为近期、中长期两个阶段,近期规划至202_年,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可操作性,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主要目标展望至202_年。

【主要内容】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将写入规划 培育豫东、皖北

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据范恒山介绍,《规划》的基本框架初步考虑分为13章。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将根据需要进行完善和调整。

13章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 发展基础

重点分析中原经济区在区位、资源、人口、市场、文化、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主要内容为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特别是在发展目标方面,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城镇重点区域、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真正做到“两不牺牲”。

第四章 构建战略平台

加强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基地,建设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培育豫东、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第五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保证粮食稳产增长的前提下,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第六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七章 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不断拓展和提升城镇功能,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八章 强化基建保障

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建设综合型能源原料基地,重点是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行系统梳理。

第九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保

建设生态网络构架,构建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第十章 弘扬中原大文化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立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深化细化。

第十二章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明确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别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三章 具体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

附文:(参考)

中原经济区对房地产影响:

1)“三化”的协调发展,必然快速推进中原房地产业的发展。202_年,河南的城市化率是38.8%。202_年,我省达到的规划城市化率的目标是48%。据测算,我国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十万元以上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三个农民的消费支出,以此匡算,这期间,必然带动一万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净增6800亿的消费支出。过去,我们河南滞后的城市化率,今后,补偿性的快速发展,必然快速推进中原房地产业的发展

2)河南要建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区位优势。交通与房地产的关系很明显,房因路而起,河南发展成为现代交通枢纽,必然缩小中原房地产市场与一线市场的差距。3)从《指导意见》中还可以“看到”中原房地产的未来:业态上,从住宅向特殊功能性强的产业区建设项目转变;区域上,从城市向县城以下和农村转变;风

格上,从外来时尚向本土文化转变;态势上,从过去快速扩张、攻城略地,向平稳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篇: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 “两不三化”

202_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2_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二是基础优势,三是文化优势,四是人口优势,五是粮食优势,六是后发优势。

“让世界共享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在龙年春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众多中外政商领袖、境内外媒体,中部大省河南发出了热烈的邀请和豪迈的宣言。如何发展?7月10日河南日报发表了何平同志的文章《“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提出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这就是“两不牺牲”,实践证明,以“两不”为基,用新型城镇化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河南胸怀全局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原务实发展的生命线。

由强农兴工,到“两不牺牲”、“三个新型”、“三化协调”,一路探索着走来,河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中原崛起的发展方式。

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仿佛四个相互联系的有力支点,构成了中原经济区强基固本的重要内容。河南自古是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可以说是“国人的口粮”。人口过亿的经济大省,又处于我国的核心腹地,粮食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吃饱肚子从来是头等大事。仓廪实,营养足,才能发展工业、旅游、交通、能源等其它产业,才能知礼节,立足华夏祖地,发展厚重的中原文化。农业和粮食不仅是中原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中国发展的支撑点,这一点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之路可以佐证。正是由于牢牢抓住农业和粮食这一基本点,保持农村政策的相对稳定,其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有一个强大的保证。

在生态和环境问题上,率先发展的南方振兴和周边经济区的曲折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深刻教训,只追求GDP和高速度的发展,有可能为我们带来财税的增加,但付出的却可能是沉重的代价!速度并不等于效率,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稳定与和谐,这是科学发展观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只有“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四维并重,才能破解河南乃至中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齐头并进发展之难题。河南坐拥四大山脉、横跨四大流域,怀抱辽阔的黄淮大平原,自古就是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连南贯北,承东启西,不冷不热,四季分明,山川秀丽,地肥水美,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河南的发展绝不能以忽视或损耗生态环境为结果,它应当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物质与精神、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同步前进之共赢!如果我们有钱了,但失去了美丽的山川河流、失去新鲜的空气和绿色的植被,那么一切富足将毫无意义!

中原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核心带动: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

●节点提升: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提升辐射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对接周边: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一、农业现代化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挖掘秋粮增产潜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到202_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

二、新型工业化

●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纺织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推动洛阳、安阳、新乡、平顶山、南阳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加快培育建设商丘新型工业基地,支持焦作、濮阳、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超硬材料、高强轻型合金,建设郑州生物产业基地和洛阳新材料产业基地。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促进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光伏材料、节能环保成套装备、纤维乙醇等发展,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范围,支持建设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

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建设沿陇海产业带、沿京广产业带,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创新型、开放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等产业集聚区的示范创建,建设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支持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成果转移中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构筑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支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强技术创新,推动郑州、洛阳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国家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

跨行政区并购和重组,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三、新型城镇化

●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加强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际功能对接、联动发展,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

●增强城镇承载能力

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支持中心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城和功能区为组团的空间格局。增强郑州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制定覆盖全行政区的城乡规划,建设内涵发展、紧凑布局的复合型功能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高以城带乡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

●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

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信息产业高地

●建设区域信息产业高地

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数字河南、智慧中原、无线城市、中原数据基地和光网城市等重大工程,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促进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

●强化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构建联动发展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建立中原城市群城市与粮食主产县合作和利益补偿机制,增强城市群对区域内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与毗邻地区在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强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完善与周边省份区域合作机制,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鼓励焦作、济源、安阳、濮阳与晋冀鲁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关中-天水等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挥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作用。推动在河南省举办国家级经贸活动,打造高水平区域开放合作平台。

到202_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到202_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

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河南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第五位,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置于全球范围内,应该排名四十位左右,不仅超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欧洲的葡萄牙、芬兰等国家同样没有河南的‘个头大’。”张维迎说,“过去,我们把人口当做包袱,其实人口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重要的不仅是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巨大的市场。这就是河南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张维迎说,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放眼中原地区,东南西北都有了国家级开发区,从平衡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中原经济区不能纳入国家战略,那将是很大的遗憾,对实现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互补、不断推进的过程,如果中原经济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国家其他战略的推进,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远见”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