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简约而不简单》有感,钟维勇
读《简约而不简单》有感
育才小学钟维勇 “简约”者,“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简约化教学的出发点是试图让数学走出形式化的误区,追求数学教学的优质与高效,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捧读沈正会老师的《简约而不简单》一书,有如夏日的午后端坐窗前,品一杯香茗,余音缭绕,令人神清气爽。在这本书中沈老师从教育理解到教学行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策略回答了数学简约化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的两个关键性问题,给我真切感受到数学简约化教学的真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改变现状,关键就是要学会“授人以渔”。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教什么?数学不应该只是研究数量关系,更不是为了考试。也就是说除了解题、考试之外,还有什么呢?通过本书我明白,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蕴含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标准(202_版)》关于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把数学教学中的 “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本书的上篇中,作者介绍了如何从具体的课中让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作者认为: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发展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关键是要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为我们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所认同的。小学阶段经常起作用的一步科学思考方法有:观察、实验、联想、类比、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
简单而不失丰满。今天,当我们分享沈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时,或许我们会追问自己:我的课堂简约了吗?怎样才能进入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佳境呢?对于一个数学老师而言,要创建简约化的数学教学,又该如何做起呢?
本书的下篇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作者认为:“数学课堂的简约化,就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做到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以求数学教学内容呵呵方法的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清晰、精炼、深刻的外在形式具体的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历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细细品读这段话,可以看出,沈老师眼中的简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充满创造精神的简洁风格和
简练艺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追寻简约、有效的课堂境界已经成为当下一线数学教师的共识。沈老师大胆提出了简约数学教学的构想,进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简约课堂的实践范式,不断丰富简约数学的内涵。此书为我们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沈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近年来简约数学教学的研究历程和丰硕的实践成果。
掩卷沉思,回忆一个个精彩课堂案例、点滴经验、思想碎片,在沈老师和他的团队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持久的拷问中,相互的磨砺中,不断提升,为我们舒缓地展开了一幅简约数学教学研究的立体画卷。丰富的实践经历加上精深而又的理论阐述,真是数学教师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啊!
第二篇: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
生活在如今这个纷繁嘈杂的社会中真的好难好难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住所,简约而不简单的建造结构,我喜欢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而且是那样的偏爱。
自己还依稀的记得在念初中时学到一篇关于建筑方面的课文,但那时的自己却是什么都不明白,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其中“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却深深的吸引到了我。我每每乘车看到一座座从自己的身边闪过的高大建筑物时,总会有难言的想法,其实,那种古朴乡村气息它更能吸引我,貌似在我的脑海中只是在浙江这座城市中有那我向往的古镇。虽不曾游过那儿,但我相信自己审美的眼光。
大凡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的作品总离不开乡村古镇气息,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都喜爱学鲁迅先生的文章吧,“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是许许多多中学生共有的呼声。呵呵 如果自己能成为一名写手的话也愿成为一名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作家吧!许自己没有他那样的出名但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还是蛮不错的,做个简约而不简单的人。
平凡而不平庸和简约而不简单有区别嘛!那是必须的肯定的啊~但我至始至终坚信两种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一样的,绝没有差别。
画家分很多种却唯有素描的那种单调的黑白色是我喜欢的,因为粗旷的笔法单一的色彩更美,因人而异吧!自己喜欢就行,做自己最好。
返璞归真应该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吧,希望这话没有说错,但你们可否知道其实你们和我一样都是在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那是多么一种凄凉的情景啊!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绝不是那样,简约强调给人不繁杂的感觉,而不简单说的是你的构思不简单,让人有柳暗花明、匠心独运的感受。
我生活在环境幽美的乡村,虽不能和什么凤凰古镇、浙江那儿的古镇相提,但我始觉我的家乡是最美的。以前每次放学回家总是在老远的地方就看见村头炊烟袅袅,一种多么熟悉的感觉,一份多么久远的感受啊!路边一棵棵艾草会时不时跑来挡住你的道路,果断拾起另外的一根艾棍将其一一从自己眼前铲除,放荡不羁的性格,我想也愿时常保持一颗未泯的童心去生活。儿时的生活很简约,现在的呢,大家也不必抱有过多的压力嘛!不觉得累吗?累我相信肯定有,快乐常在吧。
神马东东我都觉简约些好,不简单。思维、情感等等,都不要简单,有人会认为这废话嘛!不然,思维复杂说明你真的很聪明嘛,情感不简单就是让我们好好去对待,“既然爱就请深爱”我要说既然爱就将爱进行到底,一份感情的开始一定要慎重。
就这样吧!一颗简约而不简单的心去面对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会感受到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
第三篇:简约而不简单
精心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 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但略读教学既不能像精读课一样精雕细琢,又不能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因此要求老师精心设计,使其简约而不简单。
一、重视预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槐乡的孩子》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槐乡孩子的勤劳、不怕苦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汤姆·索亚的调皮、乐观、机智、聪明、勇敢;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初读梗概,了解大意──再读课文,写写体会──阅读积累,拓展延伸(阅读整部作品)。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二、紧扣提示,突出重点阅读内容
我们认为应该抛开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了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所以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要积极发挥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
如《绝招》前的提示语:前一篇课文讲的是同学间的争吵,下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小伙伴间的趣事。读一读课文,想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根据这一提示语,教师进行二度开发,列出了本节课交流研讨的两个大问题:一是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二是再读课文,想想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然后组织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中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还是很薄弱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既清楚又简洁地说出课文讲了什么。于是老师出示了一个填空题:“三胖会(),二福会(),小柱子想()却失败了。回到家中,从奶奶包饺子悟出:想拿出()只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练出了
()绝招。”学生借助老师的提示,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来填空,顺利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又巧妙地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把课文读薄了,这可真是一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在学习其他课文时,也可以尝试着运用。”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借助老师的提示,概览了文本大意,完成了与文本整体的、初步的对话,而且也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接下来再引导学生二读课文,聚焦重点,讨论研讨第二个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提示语,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既能事半功倍,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略中求精,巧妙点拨阅读方法。
略读教学虽然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教学中应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
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我通过“老师的举动出人意料”,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我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猫猬兽”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老师设计这样的课给予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讲猫猬兽随堂测验”到“接近真理”;还通过“终身受益的教训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积累
略读既然是为了推广应用,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了资料,课堂教学中,老师再穿插许多课外资料,如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北京古朴的四合院、福建客家的土楼、北方窑洞,土家族的吊脚楼„„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再加上老师用课件放映出一张张各具特色的民居,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民居的不同构造、不同风格,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此基
础上推荐学生课后查阅相关网站,学生兴趣盎然。
由此可见,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学文的技巧,而且掌握了自学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文本中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四篇: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
碟片里,一个大提琴演奏大师正在不断变化运着手中的弓,随着手腕的带动,乐曲频繁地更换调值和音区,时而酣畅安谧,时而阴郁低沉,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调值都遮拦不住音乐大师激情四溢的演绎„„
像凸现的音符必将回到乐谱,发生过的事情,正在岁月之路上慢慢磨平。真实的生活显现,那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情节简单而不容置疑。
在这最最宁静的时刻,你记得的一切都在词语里复活。你只用一杯香茗,几纸文字,就准备接待命运的拜访。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晚上,你做完了功课,习惯地打开大提琴袋,开始了自己单调的弓法训练。不一会儿,你就觉得眼睛酸涩,困意写在脸上,手也无力地拉着,简直像在锯木头。刚一转身,父亲站在身后,一手端着绿茶,一手拿着一块纸板,还在扇着,似乎电风扇根本驱不走难得光顾的一两只蚊子。你笑了,父亲也笑了!你接过那杯绿茶后,那单调的弓法练习似乎不再“单调”,几乎模式化的生活里,又增添了几分温馨的嘱托。
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着,除了琴,能与你相伴的就是案桌上一叠一尺来高的书了。偶得假日闲暇,特别是冰冷彻骨的冬夜,房间是暖融的,或清辉满室,或一盏台灯,一把软椅,一个平和的环境再加上一本好书,诵读其中妙词锦句,你会顿感余香满口,独领那一份难得的恬淡闲适。然后,让更深的渴念在晚风的吹拂中再次入眠,用晴朗的心情带着那些美好的回忆同梦一道沉沉睡去!
简单的生活往往就在散发着淡淡油漆味的案桌上面,变得深邃而隽永。生命,如打开的陈酒,静静地在夏日的某一两天弥漫,那甘甜、苦涩和些许心酸,掺杂着偷偷积攒的浪漫,无端地放飞透明的心愿,告诉世人:只要你愿意一步一个脚印,那平凡的生命就容易拐弯也容易敲响。
你知道,自己也会挺起海底山脉不屈的信仰扬起礁岩的渴望长啸着炫耀铁青的肤色;你也知道,这并不是要让谁铭记你们这一代人去建造一座昭示后人的殿堂庙宇丰碑,只是期望几十年后,人们能从你们蹒跚歪斜地学步的痕迹中,读出一段未省略任何情节的岁月,读出通往彩虹迷人的道路。
第五篇: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
钱志平
这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训工作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202_年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大会组织紧张而有序。一共聆听了13节观摩课和5场专题微讲座,从“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图形与几何”四个方面来诠释新课标下的宏观理念和微观下的课堂教学,本人受益匪浅。其中天津市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教学和主题报告《整体把握,优化设计》令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一、《烙饼问题》究竟教什么。
也许你会告诉我,《烙饼问题》当然是学生探索出此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在徐老师的本课教学目标中根本找不到解题方法的要求。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旨在体现统筹优化数学思想。在徐老师的课堂上,《烙饼问题》的解法几乎没有触及。而是通过《烙饼问题》,让学生明白:经验+经验=新经验→规律(条件);通过烙饼问题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多中选优,充分感知“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二、一堂课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忘记的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忆是在不断遗忘的过程中生成的。忘记,并不代表它没有存在过,我们的大脑会把那些忘记的事物变成自身的潜意识,在需要的时候便会呈现出来,久而久之,便成为刻在脑海的知识。
我们不断地忘记旧知识,又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在学习与忘记之间摸索着一个平衡的支点,而这个支点必须是唤起我们记忆的“神经元”。在徐老师的课上,没有繁琐的教具和学具,而此起彼伏的“锅来了,饼来了,嗤啦嗤啦,饼熟了”就是日后唤起学生记忆的“神经元”。如果我们的课堂都充满着学生日后能提取知识的“神经元”,那便是有效的课堂了。
三、不让一个学生失败的走出课堂
学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喜欢不断重复地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在徐老师的这节上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介绍华罗庚教授的“优化与统筹”。(第一步:从整体去考虑创造多种解决方案;第二步:选择最佳方案,节约资源和时间;第三步„„)他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及时提问。第一个同学很流利的讲出了第一步。正当学生觉得简单,争先恐后的举手时。徐老师突然关闭了幻灯片,选一名学生说出第二步,学生们顿时语塞。这时课堂上一片请求之声,希望老师再放一遍。徐老师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这次学生们都能正确的说出第二步的内容。胡老师说:“我们的学习不是光用眼睛看,更多的是用脑子想”。随即又请出了刚才失败的同学在关闭幻灯片的情况下正确的说出了第二步、第三步。徐老师幽默的表扬他:“你比刚才那位同学强多了”,现场洋溢着一片欢笑声„„
四、课堂应该是简取、博喻、简构的。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讲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近数学,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数学”。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就不会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好玩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走进数学世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进行独特体验、个性认知。这不就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徐长青语)
徐长青指出:约取,强调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是落实减负工作的根本,减负的本质完成应实现师生对知识的选择性学习,这本身也是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点上是简约教学的时代创新,是教学内容的革命。博喻,强调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是数学回归儿童的方式,学习力就体现在学生是否借助已有的经验去对陌生的事物产生自我的认知,而教师教学的“博喻”很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了这一历程。简构,强调知识模型和认知过程的简单性和本质性。是本真、实效教学的核心。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的基本模型、基本经验和认知的基本路径是学生实现自我简构、深刻理解的重要基础。
五、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徐长青老师用十个“yu”生动形象的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鱼”和“渔”不可偏废其一,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要做到1分钟吸引孩子;课堂中应有笑声,要愉快的学习,要有娱乐性;教学要有宽度和厚度,不要一叶障目,即域;要学会“博喻”,会打比喻,不要把很多知识全变成文字,学后而知不足,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数学课堂要有机渗透“德育”;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即“逾”)
我想:数学教学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徐长青老师给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