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课题实验总结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以课外实践活动研究为平台,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对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数学课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一般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社区、科技馆、大自然中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去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活动目标和形式看,数学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目前,小学最常见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数是举办数学兴趣班,比如:速算比赛、奥数竞赛等,但这种形式的活动,覆盖面太小,数学成绩不拔尖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要使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就要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是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比较有信心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不管是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学有余力的,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外实践活动呈现的方式可谓丰富多彩,如:数学小游戏、数学故事会、数学玩具小制作、数学小发明、出数学知识小报、简单调查与统计等等。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一些工厂、科技宫,收集相关数据,搞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数学实践活动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因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评定不像数学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从活动地位和状态来看,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自由选择,自愿参加,或集体活动,或几个一组,或独立完成。活动中,学生没有课堂上的紧张,没有考试的心理压力,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乐于探索、愿意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
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它们内容相辅相成,数学课就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内容来源;反过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会受到数学课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
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题实验开展的主要过程与措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一)本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二)课题具体运用的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来研究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数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及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本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三)课题实验中的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阶段:课题的初探与摸索
(1)教研活动小组,定期组织小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及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开展教研小组的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传递信息,收集个案。
(2)组织实验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
(3)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结构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形成文字材料。
(4)及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注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究,并对活动进行评点、研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组织教学活动方案评比,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实践活动的方案集。
(4)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对实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予以指导,形成实验中指导性意见。
(5)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6)组织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帮助教师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形成优秀论文集。
(7)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完成实验阶段的总结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是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真实问题背景”主要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探索活动。例如《千克的认识》,我们老师亲自组织带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开展调查,提前熟悉了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体验到千克的含义和用途,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教师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例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课后,我们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是小小设计师》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在教学了”利息”后,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不但明确了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还知道了存期长短有不同的利率,懂得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储时间,从而也从中受到了金融知识的教育: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开展了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统计调查: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种类和时间的统计调查;统计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情况;我市月平均气温的情况及空气质量统计报告。统计调查自己家里的彩电、收入等等活动情况,并绘制成统计图表,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课外活动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自己收集数学信息,出知识小报;动手
制作数学玩具;调查、统计一些事和物:搞一些小发明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就是喜爱动手,在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之后,开展拼“七巧板”的课外活动,必将大受欢迎。可以几个一组,也可以人手一份,让孩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拼出不同的图形,再开一个作品展览,孩子们会受益非浅。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开展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由于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他们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探索。其中一个数学活动小组撰写的《我市废旧电池的调查报告》被省里推荐到国家级交流,获国家级优秀集体奖,学生的10多件小制作、小发明获得省、市级一等奖。上百件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作品在各级交流与展出。
2、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提高。
为深入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定期举办教育科研知识讲座,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学习探索,能自觉地探索数学活动的方法途径,在课题研究中增长了才干,取得了成果。现在自觉积极地参加科研已成为教师们自身的需要,1名数学教师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成为市级数学学科教学能手,2名数学教师在市区及教学大奖赛中均获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辅导员称号,10多篇教育教学、教案设计在有关省市区市级获奖或发表,10人在省市区多次开展了教学研讨与交流。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了引领与示范作用,我校相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开展儿童文学社DVD课题研究,美术的儿童版画实践研究,音乐的小学合唱实践研究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精彩分呈,构建出校园文化的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营造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但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及一些现代教学技能、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活动效果。如从有的活动形式看,单调、老套的形式无异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在教师“规矩、听话、安静”的要求下,学生的活动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从活动内容看,内容单一,仅局限于教材上每册两次的现成的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如此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的收益也是很有限的。如何丰富和开发;利用各类实践活动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另外我们还没有规划好与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时出现随心所欲地决定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导致活动过难或过易、活动交叉重复等状况,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真正发挥。从活动形式看,我们有时组织和指导乏力,学生只是兴致勃勃、热热闹闹地进行“拼搭”、“买卖东西”等游戏或手工操作,而忽视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我们能放却不能收,整个活动过程有时如同一盘散沙,在学生盲目的“主动”中,学生只“玩”未“学”,活动目标难以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有人说教育行为是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劳动,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确实,数学实践活动就是一项需要教师的创造意识、开发精神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育行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蕴含于学生的生活中,蕴含于课本中,蕴含于灵动的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将活动设计在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兴奋区内,让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活动激活学生的潜能。只有教师成为一名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把学生带入丰富多样的世界中去,数学实践活动才会有不竭的源泉。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鲜活教材。教师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作业———考试———升学”的传统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尽力开发、创设贴近儿童生活世界的学习情景,使儿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尝试之后还认识到,与实际情境密切相联的方式,不只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来组织学生学习。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第二篇: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3篇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假期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下头是小编整理的课外体育活动总结,欢迎来参考!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供给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贴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经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一、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活动计划。
(1)学校领导始终把课外活动摆在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新学期制订计划时,校领导都要下达半年的达标工作计划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各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自我的活动计划。
(2)为了便于开展课外活动,学校给每个活动小组定资料,定时间,定地点,设置活动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安排固定时间,每周二、三、四的午时第四节课为全校性课外活动时间。
(3)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职责心强、学识广博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
(4)在学生中培养活动骨干分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学校发挥了各年级组和各年级备课组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力量。注意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采取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组员带新组员等方法坚持各类活动的连续性。试行让学生自我制订计划,自行组织活动,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
(5)以丰富多彩的资料、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一是结合“冬锻”长跑和课间操评比及各种体育竞赛等形式来激发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并评选达标先进班级,并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有力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建立与第一课堂紧密配合的学科小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小组,使第一课堂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实践,受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欢迎。三是建立以培养体育、文艺人才为目的的体育、艺术团体、舞蹈队、合唱团等,发挥文、体进取分子的一技之长。学校还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体育比赛、书法比赛、歌咏与朗诵比赛和各种学科竞赛等;这样既可活跃学校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此外,学校还配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专题组织讲座、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本事。
二、主要成绩:
我校课外活动成效明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张扬。本学年我校学生在市“三好杯”比赛中获得了一系列好成绩。
1: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完成任务。
2:举行了xx班级篮球赛。
3:举行了xx班级篮球和气排球赛。
4: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美术小组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用笔用墨方法临摹,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中国画金鱼。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迎新画展
积极组织全校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取得良好效果。涌现出一大批美术拔尖学生,共产生一等奖18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60人。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方案
《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验工作方案
新密市牛店镇中心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提升,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单纯的艺术课程的安排已不能满足现有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成了许多学校在突破这个瓶颈时的首选策略。然而,长期以来,课外艺术活动被当作课外教学,作为艺术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作为培养艺术尖子生的途径,历来都是以专业小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中也是极少数艺术特长生展示的平台,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不利于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现状,必须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
近年来,我们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虽得到较快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从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往往存在着临时性、应景性、功利性、片面性、粗浅性的特征。因此,明确课外艺术活动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课外艺术活动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施课外艺术活动的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和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我们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有四个层面的界定:一是强调“面向全体”,实施艺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学生的广泛参与,要让农村中小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从中获益;二是强调“课外延伸”,即利用课堂45分钟以外的时间,做好课堂知识的延伸、补充和拓展;三是强调“重视实践”,实施艺术教育重在实践,要着眼于学生动手(奏、画等)、动脑(创编、设计等)、动口(唱、表等)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是强调“关注提高”,通过课外艺术活动知识技能的拓展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其参与更高标准的艺术学习和追求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较好的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创造良好条件,打造学校“个性社团”,充分发挥课外艺术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学校健康、稳步地发展;探索适合我校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活动的开发、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实践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健全的、合理的、有效的机制,切实提高农村艺术教育质量。
四、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现有基础
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艺术成果展示对于提高艺术教育的社会影响、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师生的艺术表现力、展示师生的艺术才华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艺术成果展示常态化。即两年一次舞蹈、器乐比赛,隔年一次中小学合唱节、戏剧比赛,一年一次师生演唱比赛和大型现场书画比赛。至今,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舞蹈、器乐、合唱节、校园剧(课本剧)、师生演唱比赛和师生书画比赛及作品展览,在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节目和作品及优秀人才。
2、艺术专业教师专业化。我们把近几年分配艺术教师合理分配到各中小学校,让他们担任艺术学科课程,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加大业务培训和基本功训练提升,使其业务更加专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从事艺术教学的专业师资匮乏。
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等因素条件的影响,我们农村中小学100%以上的艺术教师都兼任有其他学科,这部分师资不能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艺术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的辅导当中,到课外活动时间了他们也会因为备课、批改作业等等忽略了课外艺术活动的全面开展;甚至有些学校兼职的艺术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艺术素养较低只是个人爱好而已,还容易把错误的知识点误传给学生。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低下,是当前我们师资匮乏的一大显著特点,使学校缺少一种浓郁的美育氛围,严重阻碍着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提高和发展。
2、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场地器材明显短缺。
到目前为止,我们11所中小学校大部分都是教学班多,艺术活动专用教室少,甚至没有。有的学校只有一个音乐舞蹈混用教室,音响设备缺少,像样的美术教室更是没有。有的学校由于主观努力不够,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或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没有能力购置教学设备,使得艺术教育活动没有器材,也没有活动的场地。
3、教师艺术教育观念不规范。
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重专业本身的知识系统轻课程间的相互渗透,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轻学生情感发展,重课时量的完成轻教学质量的落实。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根据《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方案,结合我们实际情况,我们把《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与实践与研究》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
(一)具体内容
1、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发模式研究;
2、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机制的研究;
3、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保障制度的研究;
4、课外艺术活动对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特色发展的作用研究;
(二)实验目标
通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较好的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创造良好条件,打造学校“个性社团”,充分发挥课外艺术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学校健康、稳步地发展;探索适合我校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活动的开发、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实践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健全的、合理的、有效的机制,切实提高农村艺术教育质量。
六、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2_年2月——4月)根据市局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艺术个性社团活动的认识及参与情况,制定实验方案,召开实验教师会议。
(二)研究阶段(202_年5月——202_年8月)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人力、物力,举行开题专家论证;在专家指导下,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完成研究目标。例如:各艺术社团统一管理。各艺术社团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活动前有活动通知,之后有活动记录(出勤情况,内容记载等),另外归档资料(计划,记录,考勤,阶段小结,参与重要活动记载,活动简讯,重大活动图片,成果,典型记录。)
(三)总结阶段(202_年9——202_年8月)总结研究成果,收集研究相关资料,汇总编集相关论文集,结题论证。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建立“牛店镇艺术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王振文(镇中心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天杰(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
杨
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
成员:镇中心学校全体工作人员
课题研究组组
长:杨
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
副组长:王全升(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
成员:王俊伟
乔振卿
申亚军
宋爱琴
王振卿
学校将在课题组人员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让课题组的研究不缺人、不缺钱、不缺支持。
八、建立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评估机制,保证艺术教育沿着健康轨道正常运行。
镇中心学校艺术教育由镇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和实验课题研究组具体组织实施我镇艺术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配合督导、评估各单位艺术教育实施情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开展艺术教育的学校是不合格学校,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是不健全的人”落在实处。把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纳入评估学校全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重。为强化美育,实行学校不搞艺术教育一票否决的办法,使学校重视美育工作。对艺术教师,每年要分别对其教学、辅导、个人素质提高等方面组织评价。对学生音美必修课进行考察,按等级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作为升级、毕业、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镇中心学校通过对学校领导重视、师资水平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器材配备、艺教科研等全面评估,评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进行表彰以点带面,促进我镇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一)评估办法
评估周期。三年一轮,一轮三个周期,每学年为一个周期。
(二)实验总结形式
《牛店镇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牛店镇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牛店镇学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教师论文集
《牛店镇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学生作品集
《牛店镇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图片集
《牛店镇课外艺术活动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活动集锦(DVD)
第四篇: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阳光假日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并拓展德育新途径,引导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感受去了解新家乡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调整了今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活动培养队员们的生活意识。即通过关爱家人培养感恩意识、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健康意识、通过 节能行动和环保公益活动提高环保意识、通过爱心行动培养自己的关爱意识、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科技创新意识、通过普法宣传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度过了一个既饱含亲情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寒假,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温馨亲情,体验生活乐趣,了解社会、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扬正气。
为了夯实此项工作,学校在寒假前给全校学生下发了丹城三小学生寒假实践活动反馈表,并及时在校园网站上发出了宣传通告,将活动内容、对象、形式,逐项落实到不同的班级。因此,在寒假期间我校各年级都踊跃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综观我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高度重视,活动内容安排扎实到位
结合本校实际,将社会实践活动归结为9大主题。一是积极参加“感恩”回报活动,利用假期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冼衣、做饭、打扫卫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懂得如何去感恩,养成感恩的习惯;二是在节假日向亲朋好友积极宣传“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坚决拒乘酒驾车;三是看一场好的电影、欣赏一次画展、参观一座博物馆,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四是坚持体育锻炼,选择一两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每天坚持锻炼;五是继续开展“读好书,写读后感”活动。
六、通过网络书籍,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学习,做一名“慈孝”学生,并刊出一份以“感恩、慈孝”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学习普法等有关知识,并刊出一份以“学法、守法”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开展“感受家乡新变化”活动,去家乡标志性的、变化最大最有影响的地方游玩,写一篇游记记录下发现的变化,还可用镜头记录下来,期初在班级中搞一次影展;
九、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做一些义务劳动,做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份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各班均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扎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集体性的,也有单个开展活动的,通过查看活动反馈表和各班活动总结,反映出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一是要求四、五年级学生利用寒假利用网络等资源写一篇读后感、完成一幅手抄报。通过阅读书籍、收集资料写(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和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这样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做人道德;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活动效果非常明显,社会整体反响较好 在今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记录单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广大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都非常满意,对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全体学生能严格依照新颁《守则》、《规范》要求自己,文明守纪、礼貌大方,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寒假期间我校小学生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事件,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学生能高高兴兴回家,平平安安返校。开学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较以前有所减少,这足以说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可行的。
总之,学校利用节假日不失时机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抑制了学生放假放任自流的恶习。虽然寒假已经结束,但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涵常抓不懈,使我校教育工作真正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而努力。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现就我校活动情况做一总结。
第一、宣传启动
1、搞好了宣传动员。班主任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宣传发动。做好班级内部宣传。
2、举行启动仪式。结合学校要求安排,组织每位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实行家庭文明承诺,共建和谐家庭。
第二、落实活动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各班自我主办组题主体中队会,以期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展现自我风采,提升学生间的合作.同时学生在学生中推行校园文明,坚决不乱丢垃圾。倡导文明举止,积极营造文明氛围。设立 文明监督岗,由中队辅导员担任文明监督员,加强监督检查。同时把身边讲文明、讲公德的人物和事情写成文章,向墙报、手抄报、小广播投稿,营造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第三、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和捡拾白色垃圾、瓜果皮、废纸、食品袋、烟头等生活垃圾。活动中队员们,不怕苦、不怕脏,用手捡拾垃圾。场面十分感人。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家长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清洁、植绿护绿等行动,和家长们一起,提高环保意识。还组织学生参加徒步活动,在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在学生中土豆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大德九年制学校 202_-12-15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的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的阶段小结
实验小学
杨亚靓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以课外实践活动研究为平台,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对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数学课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一般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社区、科技馆、大自然中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去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活动目标和形式看,数学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目前,小学最常见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数是举办数学兴趣班,比如:速算比赛、奥数竞赛等,但这种形式的活动,覆盖面太小,数学成绩不拔尖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要使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就要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呈现的方式可谓丰富多彩,如:数学小游戏、数学故事会、数学玩具小制作、数学小发明、出数学知识小报、简单调查与统计等等。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一些工厂、科技宫,收集相关数据,搞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数学实践活动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因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评定不像数学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它们内容相辅相成,数学课就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内容来源;反过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会受到数学课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
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题实验开展的主要过程与措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一)本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二)课题具体运用的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来研究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数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及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本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三)课题实验中的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阶段:课题的初探与摸索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传递信息,收集个案。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结构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注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究,并对活动进行评点、研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组织教学活动方案评比,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实践活动的方案集。
(4)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对实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予以指导,形成实验中指导性意见。
(5)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6)组织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帮助教师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形成优秀论文集。
(7)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完成实验阶段的总结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是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真实问题背景”主要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探索活动。例如《千克的认识》,我们老师亲自组织带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开展调查,提前熟悉了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体验到千克的含义和用途,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教师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例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课后,我们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是小小设计师》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在教学了”利息”后,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不但明确了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还知道了存期长短有不同的利率,懂得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储时间,从而也从中受到了金融知识的教育: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开展了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统计调查: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种类和时间的统计调查;统计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情况;我市月平均气温的情况及空气质量统计报告。
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如从有的活动形式看,单调、老套的形式无异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在教师“规矩、听话、安静”的要求下,学生的活动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从活动内容看,内容单一,仅局限于教材上每册两次的现成的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如此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的收益也是很有限的。如何丰富和开发;利用各类实践活动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另外我们还没有规划好与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时出现随心所欲地决定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导致活动过难或过易、活动交叉重复等状况,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真正发挥。从活动形式看,我们有时组织和指导乏力,学生只是兴致勃勃、热热闹闹地进行“拼搭”、“买卖东西”等游戏或手工操作,而忽视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我们能放却不能收,整个活动过程有时如同一盘散沙,在学生盲目的“主动”中,学生只“玩”未“学”,活动目标难以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