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精选多篇)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7-97211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3 00:46: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437.13亿m3,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只相当全国的1/5和1/6。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水年1964年径流量718.2亿m3是枯水年1978年99.4亿m3的7.2倍;年内汛期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春季(3~5月)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5%~20%,而灌溉需水量约占全年的35%~45%。这种情况给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近10年来,全省年平均总用水量是227.18亿m3,其中农业(含林果灌溉、鱼塘补水等)用水161.79亿m3,占总用水量的71.2%,工业(含乡镇工业)用水38.12亿m3,占16.8%,生活用水27.27亿m3,占12.0%(其中城镇生活占3.9%)。根据近10年资料分析,工业和生活用水逐年递增:工业用水从1991年的32.88亿m3增至2000年的41.73亿m3,年递增2.68%;生活用水从1991年的23.03亿m3增至2000年的28.94亿m3,年递增2.57%,与工业用水的递增率接近。而农业用水受气候特别是降水影响很大,用水最多的是枯水年1997年达190.81亿m3,而最少是丰水年2000年只有134.20亿m3。由于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比例大,受其影响总用水量也反映不出变化规律性。

河南省地表水资源贫乏,但东部广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近10年平均地表水供水量112.39亿m3,占总供水量的49.5%,地下水供水量114.59亿m3,占总供水量的50.4%,不到1%的是雨水利用。在地表水供水中,每年引黄河等过境水约30亿m3左右。在地下水供水中,每年均开采中深层水20亿m3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地下水供水量在总供水量中的比例在40%左右,到90年代末则增加到55%左右。

丰水年2000年河南省地表水控制利用率16.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38.4%,水资源总量消耗率为15.3%,而枯水年1997年河南省地表水控制利用率45.7%,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率88.7%,水资源总量消耗率66.7%。丰水年水资源量大而用耗水量少,而枯水年水资源量小而用耗水量大,丰枯年差别很大。

2000年河南省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9.26亿m3,比1991年增加3.54亿m3,每年递增2.28%。工业特别是生活废污水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

二、存在问题

1.资源意识仍很淡薄

尽管一再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引起广泛重视,所以管理不力、法规条例贯彻不到位、用水浪费等现象仍大量存在。

2.水污染严重,特别是河流水质较差,水环境恶化

根据2000年监测资料,全省19个大中型水库中16个水质较好,2个水库仅可作为农灌用水,1个水库水质劣于Ⅴ类,丧失供水功能。对全省13个水系的64条主要河流进行水质监测评价,控制河流总长5094km,结果是劣于ⅴ类标准的河流总长2766km,占54.3%,好于Ⅲ类的河流长度1401km,占27.5%,余下的Ⅳ类占8.6%、Ⅴ类占9.6%。山区河流水质相对较好,进入平原后由于接纳城镇工业和生活排放的废污水,水质恶化,平原河流大多是季节性,枯季河水基本上是废污水。

3.用水浪费严重而且较普遍

前述数据差距很大,丰水年农灌毛用水量高达800多m3,县城人均日用水量超过200L,工业用水也同样存在,固然与区域条件、产业结构、生活和生产水平有关,便更主要是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不善等产生用水浪费,不但增加用水量,而且增加废污水的排放量,加大水环境污染程

度。

4.地下水开采不合理,局部严重超采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和用水的不协调,又没有进行合理调配,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豫北平原西部的温县、孟州市和卫河下游、徒骇马颊河一带超量开采浅层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漏斗区。河南省大部分城市因地表水源不足或水质不好,而同样大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出现面积和深度不等的漏斗区,个别严重的如许昌市已产生地面下陷开裂等地质环境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1.加强宣传,强化资源意识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环境和生命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要处处注意,保证水资源的有关条例法规得以全面贯彻落实。

2.加强管理,合理运用水资源

由于河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必须进行合理调配,特别是跨区域调配,同时还必须进行各种水源如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和过境水、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的联合运用,而且要运用经济杠杆来制约,以保证得到合理、优化供水和用水。

3.节约用水

河南省各市和各行业的节水潜力很大。农业可以通过种植节水型作物、推行节水耕作措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工业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用水量和提高重复利用率达到减少取水量的目的;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可以通过采用节水型洁具、分功能分类供水,也同样可以通过一水多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工业和生活节约用水不但减少用水量,还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对提高水质和改善水环境都有作用。

4.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提高水功能作用

河南省靠河流部分城镇,不是因水量不足而是因水质达不到要求而缺水。所以水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水功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从而实现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

5.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的控制量

在枯水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但丰水年就比较低,这与缺少大型蓄水工程有关。同时跨区域和各种水源的联合运用也必须有相应的工程措施作保证。

第二篇: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沱江流域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及对策

商学院09级2班

李应林

0907040118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针对控制四川省沱江流域的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主要介绍了该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受污染情况;进而为保障该区域居民饮水安全,提出了一些治理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沱江流域; 农村;水资源; 水污染; 污染治理

一、沱江流域的水源特点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该区域水资源相对短缺且分配不平衡

沱江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长502千米,流域面积2.8万平方千米。沱江流域的水资源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河流的平均径流量143.1亿立方米,天然地表水资源为161.8亿立方米。流域内的水资源较为贫乏,而且该流域内的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所以中下游地区是目前水资源短缺主要地区。

2.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不注重保护水资源

据有关资料分析,沱江流域以利用水资源38.1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0.2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96亿立方米,生产用水4.01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3.6%。可见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主要是农业生产用水。由于沱江流域属于季风气候,所以每年都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但是丰水期时该区域的农业用水量较少,而在枯水期反而用水量很大。这就导致了河流径流时间分配与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期是冲突的,所以每年的4~6月是流域内水资源最短缺的时期。由于该流域的工农业欠发达,所以在工农业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利用水资源都较为粗放,利用率不高,重复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

3.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乡镇企业和养殖场滥用乱排,而且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导致优水劣用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该流域水污染现状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沱江流域上游地区由于是山区地形,水污染较轻,水质较好。中下游地区水污染较严重,特别是随着该流域内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加深,地表水资源的污染负荷增加。农村生活污染和乡镇工业(特别是造纸、制酒、制糖类企业)污染是造成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沱江流域县属以上厂矿1000余个,其中大中型工矿100余个,每年排放工业废水达4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内江断水源污染较严重[1]。加上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的生活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库或河流;植被被破坏,土壤松软,降雨时大量土壤被冲入河流、水库,使水源浑浊[2]。调查发现,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汞、铅、锰、铵氮等,说明除了工业之外,农业生产也造成了水污染,特别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202_年,沱江和污水日均排放量达0.5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达0.41万立方米,工业废水日均排放量0.09万立方米,农业污水为0.03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不仅污染地表水资源,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资源。而没到沱江的汛期时,很多垃圾会随河水流到下游,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质。

三、分析污染的主要原因 1.乡镇企业乱排乱放污水

由于乡镇企业的经济实力较薄弱,资金较少、技术含量低、耗能高,所以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镇政府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税收而有意无意的放纵,在客观上让企业更加大胆的排放污水;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2.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由于流域内的土地不是很肥沃,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使得一些有害物质或者重金属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3.生活中农民乱倒乱排生活污水和垃圾

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而且当地没有固定了垃圾回收站,所以很多农民都将垃圾倒在水源附近,每当涨洪水的时候,垃圾就被冲到河中进而污染了水源;另一方面农民缺乏节水意识和水资源重复使用的观念,将生活污水,如洗衣服水,厕所里的水等随处到,污染地下水。4.植被的破坏

一方面当地农民随意砍伐树木,破坏树林;另一方面大量使用除草剂和进行不合理的耕作,植被和草皮被严重破坏。这样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而且随着泥水进入河内,水库中使得水源浑浊,污染了水源。

5.缺失必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或系统

由于流域内经济较落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健全,如必要的排水系统,水利工程设施等,这在客观上为当地居民乱排污水提供了一个借口;在水利工程上,特别是防洪的水利设施,使得在河流汛期来的时候,垃圾都漂在水面上。6.缺失水资源的法制建设

健全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缺失,造成了水资源的产权不明,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水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所以在沱江流域就出现了各政府只管理本区域河段的现象,这样在一些交叉河段就成了监督的盲点,各政府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不顾中下游地区的水源问题;另外,没有严格的惩戒制度,造成了一些地方企业或养殖场污染水源的问题屡禁不止。

四、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1.宏观方面

⑴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所以忽略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因此要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更新观念,利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对保护沱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使保护水资源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⑵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在沱江流域内可以实行污染控制规划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⑶加强流域监督管理,完善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以沱江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中央、流域、分区三级管理。完善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且赋予它们必要的管理与监督职权,在流域内行使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流域监测管理,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省界断面、水资源保护纠纷和其它水污染事故,以及城市入江排污口实施统一监测和管理。⑷科学编制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方案,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纲领。规划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4]:一是效益最大、污染最小。在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合理配置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二是节约优先。治污为本。提出节水措施。减少水浪费现象;通过查找污染源。提出治污的措施。三是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次序。先人畜饮水,后生态环境,在生产建设。四是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流域内各支流之间、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用水户之间的用水关系。五是人水和谐,转变人定胜天的观念。六是以供定需。社会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规划都有符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可供水量来确定区域内经济发展规划。2.微观方面 ⑴对于重点污染源

①制定排放调控规则,同时建立调控排污的监督和调度指挥机构。通过调查了解排污单位的生产情况, 污染源类别, 排污口河段的水环境, 协商制定排放时间, 数量的可调节范围, 在全流域平衡后, 作出科学调度,减少同类污物在下游河段的迭加的浓度。

②限制重点污染源发展。为实现调控排放,改善水质,水质评价实行“ 一票否决”[3] , 只要其中一项污物达到或超过某类水质标准, 整个水质就定为某类。有关部门根据流域内污染源类别、数量的组合, 向政府提出禁止兴建、或不准扩建、或关停的企业名录, 由各相关部门共同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限制重点污染源发展, 减少同类污物排放总量,为实施调控排放创造条件, 才能达到通过调控排放改善水质的目的。

⑵对于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

利用沼气技术可以有效的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沼气发酵既是一个生产能源的过程,也是一个造肥的过程,还是杀灭病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甲烷,获得能源,另一方面人畜粪便等通过发酵,不仅保存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产生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生长素,同时杀灭了病菌。

⑶对农业生产污染的处理

针对流域内农民滥用农药化肥的问题,应该建设生态工程,比如饲养害虫的天敌等,来防虫害,这样不仅减少了污染,还能提高产量,进而发展绿色农业。⑷对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

通过固体废弃物控制,优化污染治理,进而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定点收集,集中无害处理,焚烧和填埋并行。实施家庭垃圾分类回收,根据垃圾是否再生利用、处理难易程度等特点,由家庭事先分类袋装,在居住区设置专用垃圾回收站;工业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填埋方式为主;医疗废弃物必须单独回收、运输并用焚烧方式处理;建筑垃圾以填埋方式为主,及时处理施工产生的余泥,对于建筑固体废弃物需要堆置存放[4]。

五、结束语

针对沱江流域内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探讨,对于解决和改善流域内 水资源污染现状、保障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和改善当地水环境都具 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施为光.沱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 1990年第6卷 第1期

[2]戴向前,刘冒明,李丽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地理学报,202_ [3]周祖冰.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中国防汛抗旱, 202_年第1期

[4]高昊,魏妍妍,赵世伟.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建议.新西部, 202_年第14期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匮乏, 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是世界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国家之一, 每年我国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2_亿元。21 世纪,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 不仅工业用水增长幅度大, 而且城市地区也成为我国新增用水量的主要集中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供需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水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 南方拥有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而北方, 仅占19%。专家指出, 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 这就更加加重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这样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导致南北方在发展经济和利用水资源方面不均衡, 进而产生利用和争夺水资源的矛盾。

3、地下水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地下水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 /3, 但近20 年来, 开采的地下水平均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中, 地下水的用量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占30%, 地下水的用量如此巨大, 且其水质也不容乐观。据国家环保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69个城市中,类水质城市不存在,类水质城市仅有10个, 占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1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53.6%, 即1 /2 以下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耗用及质量过低不仅造成水资源匮乏, 还导致地表塌陷, 增加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4、水资源污染严重, 用水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农业废水和社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 年排放污水800 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37亿立方米, 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污水处理效率仅为6%。

202_年, 七大水系中,用水效率方面,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国平均只有0.43, 城市供水未入户前就有1 /3漏损,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5%左右。从我

国水资源的现状可知, 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处于全面告急状态中。因此, 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对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分别就在一些国家立法和地方法规方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条款, 但力度不够, 保护水资源还有许多工作要开展。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水资源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水利部党组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治水思路。为缓解我国21世纪初期水资源供需压力,应把水的问题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慎重论证重大水资源工程的布局,建立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实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要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保证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能够防御百年以上洪水。要继续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基本消除隐患。在全国建立防洪保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防洪减灾信息技术体系和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2、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有限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要新增供水能力800亿m3,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现有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加强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的节水管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工业万元产值取用水量下降到35m3以下,初步建设一个节水型社会。

3、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达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三条调水线路年调水总量约380亿~480亿m3,可基本改变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水利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挂帅的南水北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南水北调管理

局。有关省(市)和流域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朱总理提出的“三先三后”(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科学确定调水量、对工程配套、筹资方案、建设管理体制、水价政策、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以求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水北调节水规划要点》、《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完成了东、中、西线规划的修订,正在抓紧水资源合理配置专题研究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的编制工作。

4、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提供优美的水环境。

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江河湖库水质状况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其中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重点地区分别治理20万km2和13万km2,建立一批预防和监督区,划定一批重点预防保护区,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鉴于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 本文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对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 但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还未作规定, 如果能使工业企业的中水做到回用, 节约的水资源则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国家应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对中水回用加以约束, 具体应包括: 新建项目凡是能够使用中水的应同步规划、审批、设计和施工工, 节水部门在核定用水指标时, 应扣除可用中水的替代水量, 以保证水工程的推广。已建中水设施的单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要对中水出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化、制度化;要求城市草地树木浇灌汽车冲洗等只允许使用中水等。此外, 政府还应对中水回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 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 减免重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2、统筹规划南北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因此, 要使水资源平衡, 就要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跨流域的南水北调, 从而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减少南方的水害和长江的入海量, 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3、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污染是影响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防止水资源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要防止水资源污染首先要做到控制污染源, 做到 治污为本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迅猛发展, 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

各种固废弃物, 其中工业废水是最为严重的危害。近年来, 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不断强化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因此, 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是保护水源水质、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4、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开采, 应保持开采和补给平衡。对地下水的开采要做到: 优化开采布局, 划分可采区和禁采区, 严格控制允许开采量;建立计算机管理模型, 重视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利用雨季的雨水、江河湖泊水、地表水和经过处理的废水作为补给源;加强对地下水的资源统一配置、合理利用的科研工作。

5、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 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格相对较低, 使得公众对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水意识不强。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如对城市生活用水,按每户人口数制定每月标准用水量, 超量用水时, 超过用水的那部分应实行加价收费, 用水量未达到用水标准时, 不足用水的那部分实行奖励;对农田灌溉用水,采取国家、地方和个人三方投资的形式建滴灌和喷灌系统, 并制定每亩用水标准和奖罚制度等。

结语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除应当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外, 还应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采取其它的措施加以保护水资源, 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2_年12月15日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班级 学号:

第四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匮乏, 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是世界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国家之一, 每年我国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2_亿元。21 世纪,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 不仅工业用水增长幅度大, 而且城市地区也成为我国新增用水量的主要集中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供需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水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 南方拥有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而北方, 仅占19%。专家指出, 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 这就更加加重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这样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导致南北方在发展经济和利用水资源方面不均衡, 进而产生利用和争夺水资源的矛盾。

3、地下水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地下水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 /3, 但近20 年来, 开采的地下水平均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中, 地下水的用量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占30%, 地下水的用量如此巨大, 且其水质也不容乐观。据国家环保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69个城市中,类水质城市不存在,类水质城市仅有10个, 占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1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53.6%, 即1 /2 以下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耗用及质量过低不仅造成水资源匮乏, 还导致地表塌陷, 增加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4、水资源污染严重, 用水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农业废水和社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 年排放污水800 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37亿立方米, 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污水处理效率仅为6%。

202_年, 七大水系中,用水效率方面,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国平均只有0.43, 城市供水未入户前就有1 /3漏损,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5%左右。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可知, 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处于全面告急状态中。因此, 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对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分别就在一些国家立法和地方法规方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条款, 但力度不够, 保护水资源还有许多工作要开展。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水资源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水利部党组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治水思路。为缓解我国21世纪初期水资源供需压力,应把水的问题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慎重论证重大水资源工程的布局,建立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实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要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保证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能够防御百年以上洪水。要继续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基本消除隐患。在全国建立防洪保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防洪减灾信息技术体系和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2、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有限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要新增供水能力800亿m3,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现有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加强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的节水管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工业万元产值取用水量下降到35m3以下,初步建设一个节水型社会。

3、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达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三条调水线路年调水总量约380亿~480亿m3,可基本改变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水利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挂帅的南水北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南水北调管理

局。有关省(市)和流域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朱总理提出的“三先三后”(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科学确定调水量、对工程配套、筹资方案、建设管理体制、水价政策、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以求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水北调节水规划要点》、《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完成了东、中、西线规划的修订,正在抓紧水资源合理配置专题研究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的编制工作。

4、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提供优美的水环境。

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江河湖库水质状况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其中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重点地区分别治理20万km2和13万km2,建立一批预防和监督区,划定一批重点预防保护区,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鉴于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 本文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对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 但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还未作规定, 如果能使工业企业的中水做到回用, 节约的水资源则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国家应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对中水回用加以约束, 具体应包括: 新建项目凡是能够使用中水的应同步规划、审批、设计和施工工, 节水部门在核定用水指标时, 应扣除可用中水的替代水量, 以保证水工程的推广。已建中水设施的单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要对中水出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化、制度化;要求城市草地树木浇灌汽车冲洗等只允许使用中水等。此外, 政府还应对中水回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 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 减免重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2、统筹规划南北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因此, 要使水资源平衡, 就要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跨流域的南水北调, 从而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减少南方的水害和长江的入海量, 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3、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污染是影响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防止水资源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要防止水资源污染首先要做到控制污染源, 做到 治污为本

第五篇:都江堰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都江堰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初一(10)班 张逸飞

春节期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都江堰,对都江堰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下面便是我的研究成果。

一.都江堰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1.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都江堰市的用水分为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三部分:农业取水量为2.87亿立方米,工业取水量为0.19亿立方米,城镇生活取水量为0.15亿立方米,总计取水量为3.21亿立方米。

2.水资源面临的危机

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较低。都江堰市农业是用水最大的产业,农业用水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90%。目前,部分农业灌溉时主要采用浸灌的方式,并且按面积计算水费,这样既不利于节约用水,又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护,而且在输水过程中,大量水被渗透蒸发,造成水资源被白白浪费。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因为农业是整个社会用水的大头,所以要作为节水的重点。

(1)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办法,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消耗。

(2)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3)实行科学的灌溉方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不但节水,而且增效。

总之,我们应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李冰等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都江堰传给后世。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