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
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有时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在给学生们传授新知,而讲台下的学生们则非常投入地听着课,教与学的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时我枯燥乏味地在讲台上讲解,对任何事、任何问题都是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形呢?原因就在于我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发展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受到学前教育,对数学并非一无所知,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同的。因此,在上数学课时,我们应当先让学生首先观察自己的学习环境——教室和校园,让他们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数”,接着帮助孩子逐渐发现这就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学着逐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引导学生动手体验,享受学习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所以要使学生学会新知,并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观点,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有趣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怎么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怎么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在课堂上,如何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目不转睛地注视老师的板书和演示,集中精力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间题,专心致志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呢?这对于任何一个启蒙老师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人们在探索培养儿童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过程中,都在特别着力地研究其注意的组织和培养。下面想从一年级数学教学来谈谈针对儿童注意的特征和规律,加强注意的组织和培养问题。一因势利导,集中学生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要集中儿童对一定事物的高度注意,要使儿童的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必须善于临机应变。因原注意之定势以利导,续原注意定势于教学所期。一位教师准备教“大于”、“小于”的概念和符号。
到了班上,只见满座学生,虽然人在室内,却心在室外:他们刚玩过跷跷板,余兴犹浓,心神未定,还在恋恋不舍地谈论着。津津有昧地比试着。教者虽宣布上堂,室内:,!了总是不能安静。面对’着同学们的这种仿况,教师就势提问:“同学们刚才下课时玩的什么?”大多数学生说:“跷跷板。”“大家都喜欢参加这种活动,这很好!其实这种活动中还有许多……
心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是老师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能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代替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
在新课改进行这么多天来,如何上,才是一节好课,我认为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使老师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怎样让一个教师真正成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很简单。1.让“生活”走进课堂
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从认知—学会—应用。怎样让学生学会并会应用,这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思考的问题。通过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道的,就不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
比如:教学《简单计算》这节课,我就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创设了一个情境,春天到了,下午学校开展值树活动,要我们班参加6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你知道教室里还剩下多少名学生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么?应认为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6,再去年4,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一共派了几名同学去,然后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两种算法,更直观、更形象。
64-6-4 62-(6+4)=56-4 =62-10 =52 =52 62-6-4=62-(6+4)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这样,学生理解深刻,记得也牢。
接着我又用了一个情境来深化新知:一本书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改编现行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有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不足。教材向学生展示的是最终的结果,缺少过程和方法。“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摒弃以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育观,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教学教材,增加研究内容,设计操作项目,开放讨论交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创新学生提供可创造的空间。
如:我教学《角的度量》大胆的没有按老教法走,不是先教开口向左的角,再教开口向右的角,而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口向上的角,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找到三种量角方法。对于测量方法的总结,我也没有套用教材上的现成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学生要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选择合适的语言,条理清晰的完成整个编制计划。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如:《锐角和钝角》一课 在学生已认识直角的基础上,接着又画出两个角,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是直角的弟弟?哪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得到学生认可后,教师说明:小于直角的角起了名字叫锐角,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活动角,让他们做成一个锐角,再做成一个钝角,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
反思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概念不是硬背出来的,必须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学生不理解,背的拗口嚼蜡,即使硬背下来,也不会用,还忘的快,这样的概念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学生来说任何一种新的概念是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出来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特别是小学生,建立概念离不开多方位感知。手、脑、眼甚至耳、口并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像课堂中经常用的找一找、标一标、分一分、画一画、猜一猜,甚至让学生为角起名字,当小老师讲解。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而不是模仿书本或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答案,怎么能学的不透,记的不牢呢?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小学生天真好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管讲自己的,不关注学生的学情,那么课堂效率就得不到保证。怎么就能轻松上好一年级数学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 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 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 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 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 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 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 中注意力。
三、采用游戏,竞赛性的趣味教学。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尊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夺红旗、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 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 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也要学会善于倾听。在小学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喜欢举手发言,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师,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见解,这样就难于产生思维的碰撞。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学到的东西就是单一的、没有创新的。所以倾听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记得那次猜数游戏:我拿一张卡片写了一个数,这个数我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地告诉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学生每次都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地猜中我手心里的那个数。而且兴趣极高,猜了一回还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学甚至还要求我这节课一直进行这个游戏。是啊!如果能根据知识的要求,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然是上策。
六、善于表扬与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制订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 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 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第四篇:上好小学数学课文档
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的教育,小学数学课也很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收益一时,而授人以渔却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
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土豆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或者为了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学习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趋于形式,耍花样,看似小组讨论,实则大家闲聊。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聆听学生的见解。把探索落到实处。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
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下都中心小学:谢学龙202_-6-1
5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但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课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怎样把关注点完全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谈谈我对低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我们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
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
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学习新知识,很好地掌握新内容。根据所讲内容特点,设计最优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计算,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优化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常汝吉主编.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7.[2]赵启泰主编.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3]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长春出版社,202_.[4]林良富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宁波出版社,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