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马峡镇综合文化站简介(共五则)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7-101728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1 17:55: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马峡镇综合文化站简介

马峡镇综合文化站简介

马峡镇综合文化站是“十一五”期间,我县争取实施的国家确定重点支持甘肃省990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党委、政府为进一步促进全镇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实施的一项综合性文化建设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36万元,于202_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底竣工,占地面积390.5平方米,建筑面积310.45平方米。文化站内设置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多功能厅“三室一厅”。文体活动室,用于我镇开展科普宣传,文化艺术培训、科普培训、知识讲座等;图书阅览室,提供多种务农书籍和报刊、杂志,供群众阅览学习;多功能厅,放映各种科教影片和中外电影。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文体活动室内有绘画写字书案1张,乒乓球案1副;图书阅览室内有阅览桌7张、读者阅览椅30个,书架3组,期刊杂志陈列架5组,报架5个;办公室内有办公桌2张,办公椅2个,文件柜2组;多功能厅有多功能座椅60个,现有图书3000余册,音响设备1套。

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彻底改变了全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薄弱的落后局面,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缩小了城乡间文化公共服务差距,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生活,有力推动了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篇:马峡镇深沟村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工作简介

马峡镇深沟村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工作简介

深沟村位于马峡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5户451人,现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4名。今年以来,深沟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党建综合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建强班子增活力。为了进一步建强村班子,镇党委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下派;推行了村干部坐班制,解决了多年来村部无人理事、干部办公在家、群众有事找人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双述双评一推”活动,村干部定期向镇党委和群众述职述廉,由镇党委和群众对村干部近期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议,民主推荐村级后备干部3名,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抓建队伍强堡垒。建立完善了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资源优势,举办党的知识、法律法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党员群众300多人(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点,对流动党员实行持证流动和外出报告备案制度,加强了党员管理;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结成帮带对子15对,使致富能力不强的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同贫困群众得到有效结合,村党组织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整村推进促发展。为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住房、行路、吃水等难题,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实施了省列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村内移民工程16户,五改三建54户,新建温棚牛舍57座,卫生厕所37座,种植优质中药材500亩,硬化村社道路2条1.2公里,修建排洪渠480米, 栽植绿化苗木8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7盏,修建文化墙260米,文化广场1处,改造村部5间。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4、民主公开促和谐。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修订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等制度,对整村推进项目和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低保、惠农政策落实等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明主决策,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农村的科学决策,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马峡镇统战调研材料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促进阶层关系和谐,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要求。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社会阶层。这个新社会阶层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新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有着天然的联系,统一战线的基本构成、内部结构、根本任务,工作方式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发生新的变化,使统一战线面临全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拓宽统一战线的工作视野,不断创新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就成了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统战部门只有创新统一战线的吸纳融入机制、对口联系机制、诉求表达投机、政治参与机制管理服务机制,才能真正把新社会阶层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使之成为强国富民的重要力量。

第一,创新统一战线的吸纳融入机制,让新社会阶层有个名正言顺的“家”

过去我们对新社会阶层的管理处在一种不规范的模糊状态中。新社会阶层中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最初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其进行登记注册时代为管理的,后来才纳入统战部门的工作范围。新社会阶层中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最初在科协能找到登记资料,但科协并不存在对其隶属管理关系。至于对新社会阶层中的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的管理,几乎是处在一种真空状态。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联系,没有具体的组织依托,新社会阶层人员普遍缺乏一种归属感。他们普遍没有“家”的感觉,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到底归谁来管。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必须创新吸纳融入机制,不断地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吸纳到工作范畴中来,才能让新社会阶层有个名正言顺的“家”,找到“家”的感觉。

第二,创新统一战线的对口联系机制,让新社会阶层与各个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首先,统战部门要承担起政治领导和组织归口管理的职责,建立起由统战部门牵头、相关党政部门参加、相关社区社团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依托社区组织、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各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归侨企业家协会、知识分子联合会来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其次,党政相关

部门要把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的高度来认识,积极配合统战部门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再次,相关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只有形成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相关社区参与的社会化工作合力,才能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第三,创新统一战线的诉求表达机制,让新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反映

新社会阶层在经济上的利益诉求是多方面的。他们信奉“在商言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他们希望在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中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展现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才华,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政府部门、政策法规的保护。这种利益诉求尽管具有浓厚的利己色彩,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只要不是只要求法律保护,而不接受法律约束,不是通过非法经营来获取非法所得,这种利益诉求就是合理的和被允许的。统战部门和统战工作人员,必须跳出过去不准追求个人利益,不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允许个人

凭借资本、技术和管理获取收入的“左”的思维,不断创新统一战线的诉求表达机制,让新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及时的反映,才能做好新社会阶层的工作。

第四,创新统一战线的政治参与机制,让新社会阶层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新社会阶层大多有一定或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企业的知名度,他们的利益诉求已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逐渐扩大到了政治领域,从而表现出参与政治生活的强烈兴趣。然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水平并不均衡,反映在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上则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最低层次是关心政治,第二层次是提出政治要求,第三层次才是真正的政治参与,挤出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政治活动中去。然而,由于相关的制度尚未规范,相关的机制尚未形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并不完全畅通。因此,各级党政部门,要把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研究统一战线的重要问题。统战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和创新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机制,把他们的政治诉求有序地纳入到我国的政府框架和体制中来,把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轨道上来。

第五,创新统一战线的管理服务机制,让新社会阶层成为强国富民的重要力量

创新统一战线的管理服务机制,实际就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新社会阶层搭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对话平台和网络平台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过程。只有把这些平台建立起来,把这些活动开展起来,做好新社会阶层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第四篇:xx镇文化站简介

xx镇文化站简介

梅列区xx镇位于三明市区西北郊,距市中心约7公里。全镇总人口10037人,其中农业人口6801人。下属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金丝湾、大佑山和真仙山等景区、景点以及四星级亿龙山庄国际大酒店,碧溪河将成为市区第二水源。镇辖区共有40个国家、省、市、区、镇属企事业单位,镇本点现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8个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的前沿阵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政府和农村群众感情联络的桥梁和纽带。xx镇自1987年10月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始终将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于1988年2月成立xx镇文化站,202_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3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文化信息共享点、老年、青年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室、综合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力厅等。图书室藏书达3000多册。每逢节庆,社区腰鼓、广场健身舞夜夜欢鸣,碧溪村板凳龙、大源村花灯节、长溪村民的汉剧表演更是给乡村的节日夜晚增光添彩。xx镇文化站曾被省文化厅评为“芳草示范点”、“福建省百强文化站”、“福建省文化先进集体”。

第五篇:峡门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峡门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强我镇农村、镇区文化站点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农村、镇区文化站点建设也是加强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镇党委、政府对文化站建设高度重视,每年专门召开会义研究镇文化站建设情况,并将文化建设纳入全镇年终目标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每年下拨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镇文化站建设和开展文化活动。

一、建设情况:

为改善农村、镇区群众文化生活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镇党委、政府在镇文化站、各村委会均建有专门的办公、文化活动场所,做到“六有”即有固定办公室、有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书籍、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所,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站点建设:全镇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镇文化站设置图书室1处,同时在每个村都配备了农家书屋,保持日常藏书量在5000册以上,广大人民群众以各文化站点为中心,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推进了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2、人员配备:镇政府对各文化站点都配有管理工作人员,目前各村文化站点管理工作人员由村干部担任,同时镇政府对站点工作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对有人员变动的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做到文化工作不断档,不掉线。

3、活动开展:一是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鼓励各文化站点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例如:镇文化站举办的庆“三八”文艺演出、花儿会、射箭大赛,各村文化站点也不同形式的举办各项活动如社火、篝火晚会、大戏、秦腔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峡门镇中心学校举办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篮球比赛、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二是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广大人民众群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将文化带到群众中间;通过开展“百姓大讲堂”等专题宣讲,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利用远程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站点式远程教育下载播放、发送手机短信、刻录光盘等形式,积极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文化建设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局面,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文化站点建设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的村文化站点活动场所狭小、活动器材短缺,文化 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专职的很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镇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2、文化站点建设经费紧缺。由于文化站点建设不仅要修建活动室,还要配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图书、电脑、管理人员等,同时需要对站点设施不断进行更新、维护。而镇政府财政支出有限,拿不出更多经费用于文化站点的建设,因此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3、活动组织开展覆盖面还不够广、受众范围还不够大。由于农村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征地拆迁、农牧民转移频繁,流动人口众多,这些都不利于文化站点集中开展活动。同时我镇少数民族人数较多,仅藏族就有2500多人,而目前相对于少数民族开展的文化活动和设施还比较少。

4、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只有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才能真正推动我镇文化事业的发展。而目前广大农村,农牧民知识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生活水平不高,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够强烈、比较单一,造成广大农牧民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三、发展对策:

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其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站站点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广大文化工作人员的努力,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因此镇党委、政府今后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科学归划 今后的发展思路,全面推动我镇文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加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基层文化建设首先要有自己的阵地,要为群众和百姓提供一个活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活动,所以镇党委、政府决心加大对基层文化站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在镇区积极兴建文化广场、图书馆、活动中心,在农村牧区新修和完善村活动室,并积极选派文化工作人员。

2、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村文化站点、活动室设施的作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组织广大农民免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并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提高我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3、狠抓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开展高尚健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组建书画、音舞、棋牌、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文艺等业余文体协会,一边大力发展会员,一边加强培训引导。充分利用各种纪念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全镇性的各类比赛等活动,大大活跃群众的文体生活。从而更好地营造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良好文化生活氛围。

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确保文化设施正常运作。在群众文化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及时加强对文化 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因时因地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具体落实各文化站点责任人和资金,组建管理队伍,对文化站点、活动室进行有效的管理。

总之,我镇文化建设将以文化站点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农村、镇区文化站点的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工作的宣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农村、镇区文化的引导。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普及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

马峡镇综合文化站简介(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