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探究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17-101564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0 12:46: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探究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探究

摘 要:数字化校园建设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也是

国内各高校目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拟在这种背景下,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数据管理 规划设计

正文

一、数字化校园定义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通常是这样定义的: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指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而形成的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二、现况分析

1、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规模上远不如大学,学校教师也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缺乏专门的网管人员

要想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以及维护的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只有1-3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

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己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3、数字化校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校园网目前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校园网的使用也仅仅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比例不高,并且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学生运用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学习的压力减少了他们上网时间。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化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建成满足未来几年发展需要的高带宽、高性能校园计算机网络,所以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建设要有远瞻性,不能仅仅只满足当前的需要,更重要的要考虑学校长远的发展。

学校的网络一般应当是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部分信息点千兆到桌面,对于网络核心部分及有特殊要求的部分基于安全等因素有存在链路冗余的需求。学校的网络应达到如下要求:1)校园内各个有网络需求或其他信息化需求的建筑物应有适当类型和数量的光缆接入;2)各网络接入单位内部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能满足网络、语音、视频等传输需求,链路稳定而可靠,能实现10/100M的链路需求。此外,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应根据学校建设规划的步骤,在对需要入网的楼宇和单位进行实际情况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预留足够的网络节点和主干链路。

2、应用系统建设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

化图书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对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发布通讯:公告、通知的发布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的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使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知识管理功能,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在学校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并推进知识创新。

(2)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3)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

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4)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划分为: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2)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3)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4)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复核、报账审核、出纳、工资管理、收费管理、会计档案及票据管理、行政事务管理;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6)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总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冲破学校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在由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协调的同时解决好教师信息素养,网站建设内容以及资金的投入问题,才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数字化校园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只要我们能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出

发,提出适合的需求,就一定能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篇:数字卫生建设规划样本

数字卫生建设规划(202_-202_)

一、规划背景

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近20年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应用系统从单机版、网络化,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区域集成化;对业务流程的支持从手工操作计算机起步,演变为追求不同功能或部门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集成和实时互操作;应用开发模式从单一客户手工流程的定制,转向追求可满足一定需要的模块化、构建式的开发,以实现“项目成本效益”与“个性化实施”的平衡;最重要的进展则在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期望已从业务层面转向战略层面:一些机构开始将发展战略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化规划融合,一些机构信息化重点已从业务自动化转向决策自动化,信息化实践从“数据采集”转向“数据利用”。

随着宁波市通用就诊卡一期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被提升到了区域集成化的历史新高度。如何在历史新时期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业务流程,采集利用病人数据,方便群众就医成为当前卫生管理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区卫生局经过多方考察,吸取成功经验,并按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相关规范特制定本规划,以保障区域卫生信息化能够在三年里面有条不紊地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缓解“病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鄞州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纷纷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日常业务,初步实现了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2.1 取得成果

全区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全面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部分子系统,包括经济管理子系统(门诊挂号、门诊收费、出入院管理、医保管理、农保管理、财务管理等)、药品管 理子系统(门诊药房管理、药库管理、住院药房管理等)及病区医嘱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系统,实现了医疗机构的药品流、现金流和医/农保结算的计算机管理。一些单位还实施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电子病历为目标”的临床管理子系统建设,建立起了门诊医生电子处方、住院医生电子病案、住院护士管理系统等HIS系统临床管理子系统的部分模块。

区卫生局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2_年开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乡镇区域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中心下属的服务站使用电信宽带网络连接到中心,通过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采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并集中存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下属的部分服务站之间使用了HIS系统的多药房管理及分院管理子系统,实现了中心对服务站的药 品统一采购、配送、销售的一体化管理。

已初步建成以鄞州二院为中心,以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区域医疗放射信息网络,通过部署农村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TDS)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放射质控中心的放射医学资源共享和诊断信息互通。

另外,卫生部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市卫生局的妇幼保健系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系统、区卫生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区妇保所的生育电子健康检测系统和生育关怀系统都已在全区全面应用。

2.2 存在问题

区内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没有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软件,因此在服务站还无法对健康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了其服务范围内的大部分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农保参保人员还建立了电子体检档案。但目前的电子健康档案还仅仅是把采集来的健康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仍无法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实时动态采集和记录居民健康信息。只有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软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才能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实现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居民健康信息的实时动态采集、记录与调阅。目前来看,全区仅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咸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这一点。

鄞州二院与鄞州人民医院的放射科已建设了放射管理系统/医学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RIS/PACS),实现了放射科内部放射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诊断报告交换共享和无胶片运行。但RIS/PACS统没有与HIS系统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没有实现院内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医院的门诊医系生、住院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室、医技科室等都无法与放射科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除5家卫生院外,其余都已经实施了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IS)。但LIS系统没有与HIS系统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没有实现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室、医技科室等都无法与临床实验室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特检(超声、心电、内镜等)系统建设还处于特检设备配单机版特检报告系统阶段,都没有形成特检数据的网络化采集、存储与诊断报告的交换共享。

三、制约因素

通过现状分析,我区卫生信息化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作为疾病和健康信息主要来源的社区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高,大部分HIS建设停留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财务与医/农保、药品、物资管理的层面,没有深入到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电子检验、电子检查等“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无法实施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

2、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投入仍然不足,许多设备及网络都在带病运行。

3、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医/农保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实施,影响了医疗卫生基础数据的准确、及时采集。

4、医疗卫生信息流通基础平台建设尚需完善。区卫生局办公网络与各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缺乏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政府在对医疗机构的宏观控制与指导缺乏快速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科医生首诊制、病人双向转诊政策、医院资源合理分配等政策的实施,都从客观上提出了以区域为中心,将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医疗资源与业务信息数据、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等医疗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协调使用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区卫生局下属各医疗机构建设“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病人电子病历为主线”的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覆盖卫生局和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鄞州区区域数字化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鄞州区区域范围医疗卫生管理的数字化,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选择。

四、规划内容

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鄞州区数字卫生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鄞州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一个以卫生局信息中心为中心,连接省/市卫生局、药监局、疾病控制中心、医/农保中心和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网络。为各单位信息的互连互通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

2、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所等机构业务运行的数字化。

3、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业务的协同开展的数字化管理。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如计划免疫管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实验室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

5、卫生监督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如网上申报系统等。

6、卫生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卫生局对全区医疗机构的办公、财务、人事、医政、公共卫生、设备等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4.1 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鄞州区数字卫生建设核心内容是医院管理的数字化,医院管理信息是其他卫生管理信息的源头。因此建设数字卫生,首先必须先进行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根据各医院的职能定位把区内医疗机构分为二大类: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1综合性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内容

综合性医院以临床治疗为主要职能,公共卫生监测与预防保健为辅助职能。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这些业务职能来进行。

1.HIS系统

门诊子系统:门急诊挂号管理系统、门急诊收费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诊注射室皮试管理、门诊注射室输液登记管理等。

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电子处方系统、电子治疗单、门诊电子检验工作流系统、门诊电子检查工作流系统、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等。

住院子系统:出入院管理系统、住院护士医嘱管理、护理文书管理、床边护理系统、病区呼叫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病区膳食管理系统、手术麻醉计费管理、医技计费管理系统等。

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电子医嘱、住院电子病历、住院电子检验工作流系统、住院电子检查工作流系统、医生移动查房系统、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等。

电子病历系统: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护理电子病历、病历质控、护理质控等。

后勤保障子系统:中西药库管理、用血管理系统、供应室管理、总务材料管理、医用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财务管理子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医保管理系统、农保管理系统、票据管理系统等。

综合管理子系统:全院综合查询分析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防保管理系统、院感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医教管理、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备份与应急处理子系统:门诊应急收费与发药系统、数据库实时在线备份系统等。

外部接口子系统:与卫生局统计信息系统接口、与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系统接口、社区医疗系统接口、医保系统接口、农保系统接口、通用就诊卡系统接口等。

2.病人服务系统

用数字化技术为方便病人就医而建设的各类软件系统。包括:门诊导医台管理系统、多媒体病人查询服务系统、门诊排队呼叫系统、药房排队呼叫系统、自助挂号收费系统、检查报告自助取单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病人回访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病人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居民医疗服务网站等。

3.临床检验管理子系统(LIS)

检验科内网络化检验管理系统、全院条码管理系统、网络报告发布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PACS系统接口等。

4.放射管理系统(RIS)

放射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U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5.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放射科内PACS系统、全院PACS系统、远程放射诊断系统等。

6.特检(超声、病理、心电、内镜等)管理系统(UIS)

特检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R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7.特殊临床科室管理系统

分娩室管理、血透室管理、麻醉管理、ICU室管理、病理管理、输液配置中心管理等。

8.公共卫生服务的数字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死亡病例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慢性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等。

4.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内容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健康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围绕这三大职能的数字化来展开。

4.1.2.1健康保健服务的数字化

居民健康档案数字化:全面、动态、实时记录居民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如过敏史、慢性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外伤史、精神创伤史、残疾史、免疫史等;病情录、诊断、医嘱、处方、检验检查报告等文字信息;X光、CT、超声、心电图等医疗图像信息。

慢性病管理的数字化:各类慢病患者信息的自动获取,慢病患者的动态跟踪、回访,慢病健康干预的评估,慢病管理信息的动态记录等。

儿童免疫管理的数字化:受控儿童动态预测,受控儿童信息自动获取,免疫计划自动生成,免疫接种儿童自动通知,疫苗接种管理与免疫质控管理等。

妇幼保健管理的数字化:育龄妇女的动态跟踪,受控妇女及婴儿信息自动获取,妇幼保健、体检自动通知,妇幼保健、体检信息的动态记录,产后访视的电子化,孕产妇与婴幼儿保健的规范化与质控管理等。

计划生育管理的数字化:育龄妇女的动态跟踪,受控妇女信息自动获取,节育、避孕及流产过程动态管理。

残疾康复管理的数字化:各类残疾患者信息的自动获取,残疾患者的动态跟踪、回访,残疾康复干预的评估,残疾康复管理信息的动态记录等。

健康体检管理数字化:包括居民日常体检、学生体检、农/医保体检、老年人体检等体检结果的数字化记录。

健康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语音平台、短信平台等多渠道、多形式(电子文档、录像、FLASH动画等)辅助开展健康教育。

4.1.2.2基本医疗服务的数字化

1、HIS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系统建设内容与综合性医院的HIS系统其功能模块组成一样,但在具体实施时每个功能模块由于医院规模和业务环节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一样,需要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需求来建设。

2、病人服务系统

用数字化技术为方便病人就医而建设的各类软件系统。包括:门诊导医台管理系统、多媒体病人查询服务系统、门诊排队呼叫系统、药房排队呼叫系统、自助挂号收费系统、检查报告自助取单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病人回访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病人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居民医疗服务网站等。

3、临床检验管理子系统(LIS)

检验科内网络化检验管理系统、全院条码管理系统、网络报告发布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PACS系统接口等。

4、放射与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RIS/PACS)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设备配置相对简单,但其工作与管理模式是与综合性医院一样的,放射科需要配置与综合性医院一样的(RIS/PACS)系统,包括放射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放射科内PACS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U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5、特检(超声、心电等)管理系统(UIS)

特检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R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4.1.2.3公共卫生服务的数字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死亡病例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慢性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等。

4.2区域医疗的数字化

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包括以下系统:区域药品采购流通监管系统,区域放射影像诊断系统,双向转诊系统,检验检查报告交换与授权共享系统,居民医疗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传染病、慢性病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等。

4.3卫生行政管理的数字化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提供领导决策,逐步规划、建设、完善卫生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卫生财务管理系统、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卫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

五、规划实施

根据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区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意见、IT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方向,现就未来三年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分阶段规划如下:

5.1第一阶段:基础建设阶段

5.1.1目标

1、建设完善鄞州区卫生信息网络。

2、实现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3、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实现鄞州区居民医疗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采集、存储与管理。

4、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

5.1.2实施步骤

1、在202_年建设完成区卫生信息中心与卫生信息网络

在202_年结合区公卫大楼的落成,完成区卫生信息中心与区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包括中心机房建设、中心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建设。

2、在202_年前各医疗机构完成临床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在202_年区内所有还未实施HIS系统医院临床管理子系统的14家医疗机构都要完成该子系统的建设,初步实现居民门诊诊断、门诊处方、住院医嘱、住院病历等信息的实时数字化采集、存储。

3、在202_年前完成新建4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HIS系统建设

在202_年选择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LIS)”条码化改造,完成HIS系统的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与医院已在使用的LIS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医生(门诊、住院)只需在医生工作站下电子检验医嘱(检验申请),软件系统自动处理医嘱与收费项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计费,自动生成打印检验条码,自动发送检验申请到相应的检验科室,检验科室的检验结果自动回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在医生工作站桌面上就可以查阅病人的检验结果。实现医生检验申请单(医嘱)、检验费用记帐、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查阅等实验室检验业务在医生桌面工作站一站完成。同时,把检验报告记录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试点成功之后,在202_、202_两年时间内将HIS系统的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全面推广到区内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202_年完成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接入到区放射数据中心,在202_年完成区内全部医疗机构的放射科接入到区放射数据中心,实现区内放射影像的远程诊断。

202_年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内PACS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建设,实现无胶片运作。到202_年完成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院内PACS系统的建设。

202_年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检(超声、心电等)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特检(超声、心电等)工作流的无纸化运作。到202_年完成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特检(超声、心电等)科室的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202_年,在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ACS系统与特检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系统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与PACS系统、特检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医生只需在医生工作站写电子检查医嘱(检查申请),由系统自动处理医嘱与收费项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计费,自动发送检查申请到相应的检查科室,检查科室的检查报告自动回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在工作站桌面上就可以查阅病人的检查报告与影像图片。实现医生检查申请单(医嘱)、检查费用记帐、检查报告、影像浏览等业务在医生桌面工作站一站完成,并把影像检查报告记录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试点成功之后,在202_、202_两年时间内将HIS系统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到区内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在202_年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_年,医疗机构全面实施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数据交换系统,完成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数据整合,实现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出入院日期、住院诊断等就诊信息实时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中,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202_年,争取市卫生局的支持,实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与市妇幼保健系统、市计划免疫系统的数据整合,真正达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数字化管理。

在202_年选择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性病动态管理的试点,202_年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实现慢性病发现、建档、诊断治疗、随访、康复评估等全过程的计算机动态管理。

5.1.3在202_年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

在卫生局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全区卫生系统内部通知公告、文件分发、计划报告、申请审批等办公业务的数字化。

5.2第二阶段:区域卫生数字化建设

在各医疗机构的HIS系统与CMIS系统建设到一定程度后,根据情况建设区域化的卫生管理数字化建设。

5.2.1鄞州区居民社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在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基础上,在区卫生局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设鄞州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及鄞州区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

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居民基本信息,如就诊卡号、病历号、病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监护入、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农保卡号、血型、过敏史、户口地址、所在社区、婚姻状况、民族等。这些信息通过HIS系统的门诊挂号系统采集。

第二层次是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包括:

1、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家族史、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体检记录、就诊记录、主要问题记录、长期用药记录、妇幼保健史、主要慢性病史、手术外伤史、传染病史、精神创伤史、职业病史、伤残史、转诊、会诊记录等,这些信息通过CMIS系统进行数字化。

2、就诊病历信息:如门诊病历、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住院医嘱、住院病历、体检情况、检验情况、检查情况、手术情况等,这些信息在HIS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中采集。

在202_年,将通过 HIS系统与CMIS系统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通道,先实时采集医/农保参保人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出入院日期、出入院院诊断等就诊信息整合到 CMIS系统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中,再汇总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初步建立鄞州区医/农保参保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鄞州区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实现鄞州区居民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在全区医疗机构的授权交换与共享,实现鄞州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数字化。

202_年,宁波市通用就诊卡在鄞州区实施后,把就诊卡持有人的健康档案信息纳入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以后,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逐步把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检情况、检验情况、检查情况、手术情况等医院就诊病历信息纳入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5.2.2鄞州区居民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

在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在卫生局建设鄞州区居民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以网站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在线导医、网上挂号、专家门诊、网上医疗、居民个人信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医疗收费监督等医疗咨询服务。

5.2.3鄞州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

在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鄞州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工作流程,实现病人在鄞州区各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时病人的医疗健康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跟着病人流转。

5.2.4鄞州区慢性病传染病监测管理平台建设

在全面实现HIS系统临床管理子系统(门诊医生、住院医生、LIS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与HIS系统、CMIS系统紧密结合,从临床科室实时动态采集疾病诊断信息、慢性病、传染病信息到卫生局信息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及时发现、上报处理慢性病、传染病,实现对慢性病、传染病的动态监测管理。

主要目的:

1、实现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的第一发现人实时报送。

2、控制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的漏报、迟报、重复报。

3、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实时的传染病、慢性病的预警与发生信息。

4、结合门诊诊断信息与住院诊断信息,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智能采集、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与疫情预测。

5、为卫生局疾病统计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5.2.5区域药品流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鄞州区基本药品目录、鄞州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系统、鄞州区药品统一配送管理系统。实现把药品供应商、药品使用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卫生局、药监局)等药品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通过软件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药品信息的实时互通。

5.2.6鄞州区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平台

在鄞州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建设成功的基础上,通过HIS、CMIS系统动态采集各医疗机构的医生配备情况、医疗专家信息、护理人员配备情况、科室信息、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床位配置与使用情况、药品库存情况、医用材料库存情况、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医疗机构营业情况等医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鄞州区医疗综合资源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建设鄞州区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平台。

第三篇: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明确方针。因此,实现校园信息化是中国教育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1998年1月2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中国学者特别是地学界的专家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并于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从这之后,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名词充斥报端和杂志,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国家测绘局在202_年全国局长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测绘局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数字中国”的基础框架;海南、湖南、山西、福建等省都已正式立项启动“数字海南”、“数字湖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工程,其他省区的立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所谓“数字校园”与“园林校园”、“绿色校园”一样,是对学校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实施,“数字校园”开始进入到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发展,本文以“数字校园”为核心讨论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策略。“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它可能包括了很多子系统。“数字校园”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数字校园的基本概念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校园是指数字化的三维显示的虚拟校园,或指信息化的校园,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可视化的校园技术系统;第二,实施数字校园的实质是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创设有利于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因此,实施数字校园计划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第三,数字校园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动办学质量的提高。数字校园是将不同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的多种分辨率的有关学校发展的硬件资源、师资状况、学生发展等海量数据或信息,按一定规则,从个体到群体、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整合、融合及多维显示,进行数据挖掘,并能为解决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提供实验条件和模拟试验(仿真和虚拟)。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学校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法、手段和决策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等环节产生根本性变革。数字校园的建设基础:

“数字校园”的基础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速宽带网络和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也就是说“数字校园”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修路”的问题。但是光有路不行,还必须有第二项基础—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据统计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也是定义在地球空间框架上集成和展示各种数据,数字地图和数字影像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框架。为什么我们要叫“数字校园”,而不叫“网络校园”?网络校园只能说明铺设了多少光缆,而不能衡量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衡量“数字校园”的指标,除宽带网里程以外,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据量的大小,除各类基础空间数据的数据量外,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数据库、教师教学资源库的形成是数字校园有别于其他的突出特色。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据挖掘是数字校园的核心特点。“数字校园”第三项基础是人,管理“数字校园”和使用“数字校园”的人。与管理我们的“现实校园”相对应,管理“数字校园”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除管理“数字校园”的人以外,培养使用“数字校园”的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是建了“数字校园”而没有人用,是一种浪费,也产生不了社会经济效益。只有全体师生应用“数字校园”才可以产生巨大效能。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们的许多学校已经在大张旗鼓地铺设校园网。为什么我们要突出“数字校园”的概念,除了“数字校园”作为校园信息化的一个整体战略目标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网络和数据的共享。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校园内分别铺设了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Internet网,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浪费。我们现在要做的补救工作是三网合一,或者说三网互通,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并为信息共享创造条件。“数字校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数据共享及系统间的联接与互操作。信息共享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方面或者说行政管理方面的因素。如何发挥管理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数据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为“数字校园”提供数据。信息共享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因素,如何保证生产的数据是符合规范的、有效的,如何实现“数字校园”中的各系统互联接和互操作,是实现数字校园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设层次 :

“数字校园”实际上有多个层次。许多学校目前启动的项目主要局限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数字校园”为“现实学校”的管理决策服务,这是一项重要职能,近阶段可以说是一项主要职能。但是它还远远不够,还要考虑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三个层次。将来“数字校园”的核心将是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形成课堂教学的新的增长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人是信息化服务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此,“数字化学习”将起重要作用。家长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延伸的重要途径与环节,注重对家长的信息服务,无疑对促进学校教育健康高效发展大有好处。

第四篇: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黑狼口中学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其建设质量,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服务中心,重点应用”的原则,我校根据“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从202_年11月-202_年12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2、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6、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杨志海 副组长:李全海 王卫东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二)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四、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重要应用优先的原则、实际应用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我校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建设目标。

(一)202_年11月-202_年6月底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根据教育局统筹安排,计划在202_年6月底完成我校“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更新校园网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采用双引擎双电源)、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建设防雷、防静电及消防系统,以“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学校的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安装上网安全管理软件,为我校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快捷、高效、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基础平台;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后期项目打好基础。

(二)202_年7月-202_年6月底目标(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1、建立“数字校园”规范体系、数据标准 由学校成立的“数字校园”建设专门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现有信息系统,完成统一信息资源规划,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即技术规范、数据库规范及基础数据规范、业务系统数据集成规范、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系统运行保障规范等,为今后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2、建立公共数据库平台(含中心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今后建设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建设覆盖全校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网络服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的网络支撑系统。

学校将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实施并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班班通”建设,推广并完善集成数据环境中数据标准及共享数据库,实现全校内信息共享与交换。

3、逐步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园门户平台

整个校园门户平台是作为全校今后信息系统集成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统一学校主页和门户网站中各类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流程和规范,完善互联网开放管理日志、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实现各级部门分级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学校日常的所有主要信息发布功能,不用通过多个系统去实现,从而方便和简化用户的使用和日常工作。

(三)202_年7月-202_年12月底目标(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全面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

五、建设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建设任务。

学校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争取资金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数字校园”建设,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达100%。

(三)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建设人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我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师资信息能力培养培训工作,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县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方面的讲座、研讨、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上学生宣传阵地,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以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独立课程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使学科资源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优质资源占3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合格率为95%以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学科教学中有学生直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软件进行学习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素材库,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建设优质的校本教学资源,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学校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位教师均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五篇:“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后溪中学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校园”的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白友明

副组长:肖文富 白长青

成 员:白孝敏 冉娅琴 杨昌华 彭德胜 齐泽友 白孝全

三、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校园网、资源库、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2.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四、实施步骤

1.202_年完成多媒体设备1套,增加电脑50台,使学生机比基本达到7:1;教师机比达到2:1;远程教育室增设投影仪1套。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线路整改,使网络更加流畅、快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202_年至202_年完成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设备建设,建立校园网及资源库。第一步完成校园广播系统设备;第二部完成教学班、办公室的音箱设备;第三部完成教学班计算机+数字投影机+电视。

五、信息化人才培养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市级、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培训率必须达到100%。

六、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导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维修等日常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工程”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

2.经费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学校自筹为辅的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源节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探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