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如果从我们课程的名字心理学与生活出发,《搏击俱乐部》介绍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平淡的生活工作,表现出一种压抑,并将这种压抑转化成对自由的渴望,对破坏的欲望,从而分裂出另一个人格,本我与自我衍生出的人格分裂。这部电影恰如其分地解释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这部电影由大卫·芬奇导演,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主演,改编自同名小说,于1999年上映。爱德华·诺顿饰演的杰克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失眠使他感觉一切都很虚幻,他总是彻夜无眠,又总会莫名其妙地在陌生的地方醒来。他去找过医生,去过教堂,还常常参加各种资讯团体,接触各种患病人群,但是一切看起来似乎都于事无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飞机上,杰克遇上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拉德·皮特饰),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爆裂的痞子英雄,并因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进了泰勒破旧不堪的家中。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为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带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而泰勒也以自己个人魅力,吸引着那些盲目的信徒。俱乐部的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大肆破坏,泰勒本人的行为也越来越疯狂。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和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和泰勒发生争执,泰勒离开了他。虽然泰勒离开了,但是俱乐部的破坏行动却依然进行着。之后,杰克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泰勒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在各处创立了分会。杰克开始追寻泰勒的足迹,却发现那些地方都似曾相识。而且很多人都把自己认成泰勒。泰勒再次出现杰克也立即明白了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接下来情况急转直下,杰克发觉自己变成泰勒的时间越来越长,并在“泰勒”家里发现了用肥皂制造炸药所留下来的痕迹。他立刻猜到了大破坏行动的最近计划是炸掉各家信用卡的总部和经济大楼。销毁所有的记录,这样所有的人都会回到原点,泰勒的处世哲学。泰勒告诉所有的人,任何人都不能阻碍大破坏行动,哪怕是自己。杰克去了警局自首,却发现那里也有很多俱乐部成员。于是杰克只好自己去阻止。最终,杰克通过吞弹自杀使泰勒消失了,而自己由于子弹打偏从面颊飞出而活了下来。影片在一片大爆炸中落下帷幕。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了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组成了人格。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
杰克是一个平凡、懦弱的小职员,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一员。每天为了生存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的脸。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奔波劳累和被生活的限制压抑体现在他的失眠上,长时间疲惫让他无法彻底清醒。他渴望打破一切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这是影片中的“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在现实中得到物质的满足,避免痛苦的存在,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遵循“现实原则”。他不断地给自己买家具以获得存在感,有空时参加各种绝症辅助课程,听病人的哭诉,与其哭成一团。这成了他缓解压力,得以安然入睡的唯一办法。玛拉的出现让杰克的生活有所改变,她也是串连杰克和泰勒的关键,结局的伏笔。杰克的生活渴望得到一次革新,直到泰勒的出现。
泰勒的个性开始吸引杰克,因为他身上有杰克内心的,但又被外界压抑的东西,张扬的自由。杰克欣赏他的所作所为,或者说为所欲为。泰勒可以最直接地宣泄心中的欲望。在偷人脂肪做肥皂,在与玛拉做爱,在搏击俱乐部搏击的过程中,实现泰勒真正的自由。这是影片要展现的“本我”,是主人公杰克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和欲望,遵循“唯乐原则”。但是,当搏击俱乐部发展的越来越大,泰勒的宣泄行为越来越极端,杰克意识到这样发展下去,搏击俱乐部将会成为危害,扰乱秩序。杰克是个有道德意识的人,他的道德意识希望他成为一个完美者。当他意识到泰勒就是自己时,他努力约束自己,让自己符合完美的规范。他知道作为整个有秩序的社会的一员,他需要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和攻击欲望。这就是“超我”,它的力量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现实的压力使超我的力量无法限制
本我就是杰克释放本我,导致人格分裂的原因。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永远不乏看点。当杰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我的方式,从起初的与绝症病人一起哭泣,通过他人的死亡释放内心的压抑,得到自由或者重生,变到在自己空荡荡的家中买各种各样的家具,用“慰藉品”给自己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安全的区域释放自我,再变到到杰克莫名用土制炸弹摧毁了挚爱的家,对旧生活告别,再变到搏击俱乐部的建立和扩大的过程中,本我也越来越显露。值得注意的是,杰克所面对的生活带来的压抑,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他的搏击俱乐部,一个本我的欲望可以得到宣泄,可以得到自由的象征,可以壮大,迎来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需要努力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在搏击俱乐部,他们不需要这些,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肉体,释放本我。
泰勒和玛拉之间的性与杰克和玛拉之间的爱情,同样可以看做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杰克第一次在病人课程上遇到玛拉时,他意识到他们之间有某种默契。但他厌恶泰勒和玛拉之间疯狂的本能关系,以至于排斥玛拉。对于超我的实现,对于完美的理想的追求,他又渴望得到这份爱情,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斗争交织。
本我和超我的斗争,演变成极端的对自我肉体的破坏。最后在城市爆炸的时候,超我战胜了本我,杰克用吞弹的方式遏制了本我,使泰勒这个已经无法控制的本我消失。
“欲自由其灵魂必先疯狂其体魄”。自我受到压抑,不能得到实现;本我便借肉体得到本能的宣泄;超我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体现个人的人格和人性在社会中的价值。这部影片很好地帮助了我们理解弗洛伊德对人格的解释。
第二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影片是不会被中国人拍出来,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对于 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国外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早就不屑一顾,因为“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正统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质疑的解释,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说书人口中的“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都为个 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圣人反复陈述的观点,也是极 受统治者欢迎并不断强化的“人生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圣先贤的话都是 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头脑只是用来服从,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则脑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对如此系 统的人生规划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思考什么“存在的意义”?还需要追求什么个性?我 们要做的只是认认真真的装孙子。不过时代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圣贤的控制范围,曾经无比辉煌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被 PK 掉 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而 PK 它的是曾经被我们一代代天朝大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兽。于是乎思想的盛殿开始摇晃,理论的图腾开始崩塌,曾被孔老圣人唾弃的商人,成了 时代的主角,生活在 21 世纪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可能不知道《论语》,但绝对知道麦当劳和好莱坞大 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时代感叹“礼崩乐坏”的圣人,对于今天这种局面,会发出什么感慨。不过老圣人还 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泱泱大国的亿万小民,还是非常习惯于装孙子的!话说了很多,似乎离题万里,不过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 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 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是欧美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而我们在有这种困惑的同时,还要加 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装孙子。影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当 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已被肉体俘获、禁固,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重获自由的那一 刻。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还要先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勇气与努力,否则,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何谈精神的自由。先说说电影: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充满中年
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参加各种团体谘询会,只为了能接触人群。在某一个团体谘询会 上,杰克遇上了一个跟他同样理由来参加的女烟枪,玛拉(海伦娜宝汉卡特饰演),在莫名激素的影响下,杰克和玛拉一起逃离了谘询会,两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个街头大战中,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 勒(布莱德皮特饰演),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并开始创建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彼此不戴护具而互殴 的聚会,宗旨在发泄情绪。“搏击俱乐部”也成了全国性的地下大组织,所有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为了 辨识起见,成员还都剃了光头。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疯狂模样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他 决定疏远泰勒。但是,此时的“搏击俱乐部”成员却发起全国性的暴动,他们炸毁了不少建筑物……,一切 的局势都是杰克始料未及的,他该如何解决这混乱的现状?原来杰克与泰勒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格分裂 的双重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制造,而这一切也只有他自己摆平。平凡的都市白领,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带来的是,一份无聊,一份空虚。生命在无目地的忙碌中慢 慢被消耗。拼命的工作,小心的处理与人的关系,小心的谈着没有目的的恋爱。日复一日的做着自认为有 意义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很多人的“标准照”,也是我们装孙子的“基本条件”。杰克,一个现代都市的典型角色,一个标准的孙子:对老板唯唯诺诺、绝对服从而丧失自我,喜欢追求物欲享受 而精神虚空,生活枯燥乏味却也无惊无险。周而复始的刻板丝毫没有为他带来快乐,痛苦的失眠折磨,更 使他长期处于“没法子安眠,也不能清醒”的恍惚状态。参加阉割者聚会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一个生理没
有被阉割但心理已经丧失做男人勇气的人。看着杰克在阉割者聚会的样子,我觉得这家伙真是一条社会中 的蛆虫,过着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生活,也突然想到自己,难道自己的生活足以嘲笑这个孙子吗?我 不敢回答。泰勒,表面一个卖肥皂的商贩,暗地里拉帮结社,组织“搏击俱乐部”、筹划“大破坏行动”,寻求 对身心和社会的摧残和捣毁,使两者达到“破旧立新,获取自由”的目的。他在积极的反抗,但破坏之后会 如何,泰勒并没有想到,有破而无立,所以这种反抗也是一种逃避。但当我自问,对于不甘于现状的你,是积极的反抗还是积极的逃避时,我又一次不敢回答,当我想说“来日方长,要从长计议”这类的话是,仿 佛感觉到电影中的
第三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泰勒——《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面对你总有一天会死的事实。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题记
大卫芬奇的电影总是给我不一样的启发,每次走进他的电影王国,就好像自己就是生存在此间一样,导演很少用自然光呈现他的电影,这样做是为了让看者能拥有和主角拍戏时一样的体会和心情,一种不安的情愫或者说有些偏执狂的意味。正是这样带有偏执意味的电影,正如《搏击俱乐部》里面所宣扬的自由主义以及精神至上,让我们现代人不禁质问:我到底是谁?
电影有两个主人公,但两个主人公却是一个人。在心理学上叫做人格分裂,这两个主人公分别由诺顿和皮特饰演。杰克(诺顿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可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倦,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失眠症让他感到一切如同虚幻,每天都是做着拷贝的事情。为了治疗他的失眠症,他不停地去参加绝症患者的聚会,再那里他跟每一个绝症患者拥抱,淹没在他们的怀抱当中,不顾一切,感到黑暗,沉默和完整。他找到了自由,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每次参加完这种聚会,他都可以熟睡在任何地方,家里、机场、办公室,他都可以像新生婴儿般睡着,直到他遇到玛拉。玛拉也和他一样去参加这种聚会,当杰克发现玛拉穿梭于不同的绝症聚会时就如同自己的谎言被揭穿,赤裸裸的站在世人面前一样,他的失眠症又开始作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杰克在飞机上“遇到了”泰勒,并从此变成了好朋友,并且成立了搏击俱乐部。如果看过这部电影第二次的人会知悉,其实泰勒是有杰克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可是杰克并不知道,其实在他熟睡的时候,正是杰克苏醒的开始。
为什么杰克会人格分裂出一个跟他性格如此大相径庭的泰勒?泰勒是一个不喜欢被任何环境亦或是人束缚着自由自在的人,这是杰克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做到的,他被上司束缚着,被金钱羁绊着,被物质驱使着,他或者并不是为了自己,他被物质奴役了。而泰勒则是他内心渴望自由的一面。“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在西方一直被争论者,可在我们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的领域很少触碰,而这部电影正启发了我们去关注自己。我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人文主义电影也算是名副其实的。
杰克映射的就是我们处于现代社会上的人,快节奏、追求物质的现代生活方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麻木而又无意义的人,每天都循环往复机械的做事。人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做着如同拷贝的事,跟机器有何不同!因此我们内心就产生了困惑,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这样做?
现在生活方式反而把我们的思想甚至灵魂都禁锢了起来,连思想都被制止了,谈何自由?其实杰克很羡慕泰勒的果敢,不贪图物质,追求自由的性格。不过泰勒的一切疯狂行径其实也是杰克内心所渴求的,只不过杰克不敢面对现实,因此“造”出了泰勒来帮他完成组织“搏击俱乐部”、策划“大破坏行动”,以寻求对身心和社会的摧残和捣毁的念想。
当事情发生到不可遏制的地步,杰克终于意识到其实泰勒就是他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想要极力模仿的人是他自己!他利用近乎自杀的方式让“泰勒”消失,他也终于意识到他之前一直所做的事情。直到最后,他拖着玛拉的手在看12座大厦的崩塌。在理性与疯狂不断交错的最后,我看到了所谓的自由。
第四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相当精彩的一部电影啊,似乎关于精神病题材的电影总是可以特别精彩,之前看的《机械师》,《禁闭岛》和《杀人游戏》,亦是如此。
怎么说呢,虽然是精神病,但是这部电影的精神病只是剧情的一个衔接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则是关于信仰的讨论。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过于固定的社会定位,造成大多数的人们都不得不像一部精密机械里的零件一般按部就班的工作,自然也就难以企及自身的梦想,甚至没有生活的意义,仅仅是单纯的生存罢了。
搏击俱乐部里的会员俱是如此,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故而很容易接受泰勒的观点,成为他忠实的拥护者,额,其实在俱乐部最狂热的那一段情节一直在我脑中回想的一句话就是“邪教是怎么形成的”。
真的是蛮震撼人心的,大概传销也是几近如此吧,针对泰勒所抨击的现代生活的精神现状,无疑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的情形,过于秩序化的社会使得普通大众失去了独特的精神自我,没有信仰的人大多是在精神上比较脆弱和麻木,遗憾的是就我自身而言,尚不能找到自身得以奉行的信仰。
俱乐部的渐渐改变是在逐渐加深泰勒对俱乐部成员的精神影响,等到大破坏行动之时,邪教的精神已经正式形成,泰勒所能做到的也只是顺势引导而非改变了,他朋友被枪杀之后,会员自己竟然通过泰勒的话“领悟”到死后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一荣誉。这个片段让我心生恐怖,大多数的事件似乎都是因势利导,作为其中的领导者,最大的作用只是带领大家走向大多数人心中能信服的方向,哪怕是错的,在趋势形成之后,哪怕作为创造者和领导这也是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唉,文笔太差,不能好好评论这部精彩的电影。
至于剧情细节上做了很多铺垫,在杰克寻找泰勒,最终发现真相时的那一个剧情转折点时,前面所有的铺垫的效果登时如同烟花般绽放,这一点上《蝴蝶效应》与它颇有异曲同工之效。
尤其是在警察局被他的几个会员差点惩罚的那一段情节,他的所有脱身之计都被另一个人格泰勒想到,实在是妙不可言。
第五篇:搏击俱乐部
《大学语文论文》
金洋
营销101
10408110130
癫狂的世界VS平静的叙事
——浅谈《搏击俱乐部》之叙事
金洋 营销101 10408110130
【摘要】:《搏击俱乐部》是一部令人咂舌的后现代电影作品,影片中以黑色为主基调,片中既有对现代人精神与心理的真诚关注,又延续了以暴力反抗旧有价值体制束缚的主题。在影片中,通过晃动的镜头画面表现出来的不安的世界里,却时不时的总会有杰克平静甚至是平淡的语调作为画外音,每个段落都伴以主人公杰克的自叙与独白,巧妙地弥补了台词和影像在叙述上的缺陷,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讽刺。身外世界纷繁复杂,或辉煌,或昏暗,而作为本体的杰克却是始终是个局外人的角色。泰勒作为他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替身,或者说是真正的身份,却一直在搅动着这个不安混乱的世界。在这癫狂不安的世界和平静的叙事语调中,无疑是渗透了一股黑色幽默的„„
【关键词】:男人必看;搏击俱乐部 ;叙事 ;后现代电影 ;现代启示录 ;黑色幽默
对于文学,可以说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文人哲理,即使是上学的时候学过了,现在也已经几乎忘却一空。要让我谈论文学,我想我必须要讲讲我最爱的一部影片《搏击俱乐部》了,不知已经看过多少遍,它给我的人生树立了真正男人的形象,第一次看还很懵懂,不过他确实有吸引我再去看的魅力,不愧为人生必看影片之一。
《搏击俱乐部》令人眩目的镜头手法成就了它的代表性的电影语言。在文本上,这部影片用到了倒叙和插叙的情节处理方法。将大爆炸计划的场面提到片头,作为吸引观众观赏兴趣的商业手段;先切入杰克参加安慰团,然后再作缘由的交代;在杰克和泰勒交谈的过程中插入对泰勒职业和性格的介绍。这样的情节处理方法不仅符合了影片的整体气息,而且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也使影片节奏跳跃,叙事清晰简洁。
运用变式的情节交代,使得影片的叙事线索也是交叉错杂。电影表面是杰克精神分裂的疯狂生活和现实公司生活的两条线索的交织,但是杰克和玛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为一条暗线又潜藏在其中。在意义层面实际上是这样两个线索:杰克幻觉的产生,与对立体的融合及自我剥离的过程,和对待现实生活态度的转变过程。玛拉则作为杰克自我辨识与揭露真相的叙事工具,游移在杰克的两种生活之间。而且玛拉和杰克贯穿始终的爱情关系,则减弱了搏击俱乐部这个超载文本的意义强度,让观众在一个轻松的观影氛围中接受大卫芬奇借泰勒之口宣讲的先锋派思想,使得这部商业气息极浓的影片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意义张力。
从第一个叙事组合段杰克自己和医生对他失眠症的病原分析与杰克恋物癖的性格的追求完美的明示,我们会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现代都市高压生活对现代人的负面影响及现代人被物质禁锢的异化生活的悲哀和病态的揭露。事实上其意义张力远不只此。
我们可以从影片提供的叙事所指来探求更深层的意义张力。杰克近乎完美的公寓的炸毁,体现泰勒哲学“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不自觉的被外界定型,抛弃一切,才能拥有自由”;泰勒用违背道德的暴力让中国打工仔雷蒙知道“为了生存忘记最初的理想,我们要释放生存的本能”。作为杰克失眠症的第一个治疗途径出现的“安抚团”,那里是逃避痛苦的避难所;泰勒用化学灼伤让杰克体会到彻彻底底的痛,我们唯一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面对现实的痛苦,面对死亡!两个男主人公的职业设置:杰克是大型汽车公司处理意外事故的职员,汽车作为现代科技为人类提供便捷快速与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指称,而影片中却提出它的高风险的一面,消解了它的原本意义。泰勒的主业是制造肥皂,这个指称更加具有讽刺意义,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内幕:最好的肥皂是用人的脂肪做的。更有趣的一幕是泰勒和杰克一起去抽脂中心偷脂肪,然后用它们做成肥皂在卖给女人们,肥皂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在唯美外表的包装下却藏有一个令人恶心、战栗的真相„„
和上一个能指一样,是对我们固守的生活模式和崇尚的生活理念产生质疑;文本中的核心叙事是“搏击俱乐部”,在那里每个对阵者不管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身份如何,上场的对阵者都是主角,一切压抑都可以在搏斗中释放与认可,你便不再孤独与怯懦。在那里他们通过身体上的互残,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打破娇弱的机体外壳,实际上是对物质主义的一种宣战。以至于搏击俱乐部还激进到去破坏公共设施,私家物品,都是在践行着泰勒哲学——不要让自己什么都有,不要作完美的人;抛弃一切,才有自由!
而搏击俱乐部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意味着一种对“唯物至上”的秩序的结构和全新秩序的重建。在俱乐部中泰勒曾布置了一项任务“找一个陌生人,引起一次搏斗,而且必须得输”,“正常人”每天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会尽可能避免破坏性行为,而这也是人们压抑的原因所在。而泰勒叫会员去“挨打”,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种圣人般的牺牲,来换取被禁锢的人们的清醒与解放,燃起原始的生活斗志。而《阿甘正传》中奔跑的阿甘的形象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美国梦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精髓,抛弃一切外界的束缚与定义,拼命奔跑向前,终会成就自我。
在这通过晃动的镜头画面表现出来的不安的世界中,却时不时的总会有杰克平静甚至是平淡的语调作为画外音,每个段落都伴以主人公杰克的自叙与独白,巧妙地弥补了台词和影像在叙述上的缺陷,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讽刺。身外世界纷繁复杂,或辉煌,或昏暗,而作为本体的杰克却是始终是个局外人的角色。泰勒作为他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身份却一直在搅动着这个不安混乱的世界。
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存在多久,脱胎于社会的商品拜物教就存在多久,在忙乱的现代社会表面安逸奢华,其实皆迷失自我。
杰克就是这么一个被物质奴役,心灵却极度空虚的个体存在,他的心里,已对存在与否提出了质疑,空荡的房间逐渐布满带有价签的名牌家居商品,更讥讽了被物质支配的杰克已至不可摆脱、不可治愈,无能为力的地步。长期失眠,质疑眼前一切的杰克凭借参加宣道会来发泄情绪、自我麻醉、自我催眠,如此才能得到心灵解脱、安然入睡。
参加阉割聚会,这是现实中的杰克寻找的自我麻醉方式,生理未阉割,心理却早已被阉割的杰克与其它人一样,对此病症无能为力,直至玛拉的类同身份介入,个人隐私荡然无存,谎言无法再继续下去,使得杰克被迫返回现实,无法再次进行自我欺骗。于是,杰克又再度失眠,麻木的生活无休止的重复,不断的迫使他想打破生存现状,满足内心的匮乏,用新的自我来否定前我,最终致使衍生出另一个自我——泰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皆采用仰拍手法,镜头的水平线很少超出人物的头部,从而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言行动作,提高了人物行动的张力。影片的剪辑也非常值得一说,尽管镜头纷繁,但段落间的过渡仍然十分紧凑流畅,表现出一种干净利落的叙事风格。
《搏击俱乐部》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除了片中出类拔萃的暴力风格的表现和耐人寻味的影片主旨,其叙事手法、叙事结构不得不说是大家手笔。《搏击俱乐部》的胜利可谓是叙事和暴力完美结合的胜利!此部影片将永远在好莱坞留下足迹。而我,会怀着憧憬与诚恳,继续去体会它的意境,去欣赏用暴力来赎罪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