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第三讲 《水浒传》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7-99958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8 12:38: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三讲 《水浒传》

第三讲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发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宋史》、《十朝纲要》、《泊宅编》、《东都事略》等很多历史文献都有涉及此事的记载,如《宋史·徽宗本记》:“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樱其锋。”《宋史·侯蒙传》也记载了侯蒙上皇帝书说:“(宋)江以36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起义的活动范围大抵在北方。其结局如何,或投降,或被杀,记载不一。南宋时,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说话”的题材。罗烨《醉翁谈录》记载的说话目录中已有《石头孙立》、《戴宗嗣》、《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南宋画家龚开(圣与)曾作《宋江三十六人》画,已不传,但所写小序及画赞,保存在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中,不仅记叙了“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而且为36人逐一作评。元人陆友《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亦确认“京东宋江三十六,白日横行大河北,官军追捕不敢前,悬赏招之使擒贼”。元初人童天瓮《甕天脞语》中记载宋江曾潜至汴京名妓李师师家,请求招安,并题词壁上,有“借得山东烟水寨”,“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等句(见《升庵词品拾遗》)。这似乎又表明宋江起义的根据地在山东,人数不是36人而是108人,与《水浒传》的内容更相符合。宋末元初有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一书出现。鲁迅说此书甚似讲史。收录不少史书、传说,其中元集、亨集已载有杨志卖刀等故事,初具《水浒》规模,成为《水浒》成书的重要基础。

在元代还出现了以水浒故事为内容的杂剧,如《燕青博鱼》、《黑旋风双献功》、《李逵负荆》等。

在有关宋江起义的史料、传说(包括话本、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元末产生了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书作者向有歧说,或谓施耐庵,或谓罗贯中,或谓施作罗编。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36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这部一百卷的《忠义水浒传》,现已不可见,可能是《水浒传》的祖本,其作者是施耐庵,而又经过罗贯中的编辑、加工、修订。

《水浒传》的版本十分复杂,既有繁本、简本之分,又有100回、120回、70回之不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嘉靖年间的刻本,已是残本;万历年间翻刻的有“天都外臣”(一般认为是嘉靖进士汪道昆)《叙》的100回本,是一个重要的版本。100回本,写梁山好汉排座次之后,又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120回本,在征方腊之后,又有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万历年间的余象斗刻本,天启、崇祯年间的杨定见本,都是120回本。明末又有金圣叹的70回本,即保

留前70回,而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最后又杜撰了“惊噩梦”一回,同时对前70回原文也作了改动。此本流传最广。

二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它以磅礴的气势,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农民起义,塑造了一大批起义中的英雄人物,它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第一,真实而生动的反映了农民起义。

《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正确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书中形象地描写了从皇帝到大小官吏和土豪劣绅的种种罪恶,一百单八将正是在他们的压迫、迫害下,从不同的道路,最终走上梁山参加起义的。其中,林冲的故事最为典型:作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本来绝无反抗朝廷之意,但他一再遭到高俅的迫害,最后忍无可忍,杀人上山,成为梁山的重要将领。

《水浒传》正确地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和“占山为王”——建立根据地的斗争方式。梁山起义,不是由某一个人振臂一呼,骤然集合起千军万马;而是从“智取生辰纲”开始,由几个人组成了第一批上山的队伍,在铲除了原在梁山的心胸狭窄的王伦之后,树起了义旗;然后,又逐一描写各个人物上山的过程。这就真实的写出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而这个发展,又是在与官军的不断斗争中完成的。他们以梁山泊为根据地,一次次打败进攻的官军,同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形势下,还主动出击,例如三打祝家庄等。

梁山义军有明确的口号:“替天行道”。这个口号表明,梁山起义是要以符合“天意”之道来反对黑暗无道的现存社会,因此,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水浒传》还写出了梁山义军最后受招安的结局。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的结局大抵有三种:一是被彻底镇压;二是头领做了皇帝,改朝换代;三是受招安。因此,梁山起义最后受招安,也是一个正常的结局。但值得深思的是,作品中写招安,是充满了悲剧气氛的,宋江在决定自杀后,先对李逵下毒,然后对李逵实情相告,再自杀。这悲怆的一幕,可以说是对接受招安的最彻底的否定。还有,在梁山义军内部,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反对受招安的力量,而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正是作者倾注了无限喜爱赞美之情的黑旋风李逵。总之,对《水浒传》的招安问题,一方面要看到社会的、历史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作者通过艺术构思流露出来的对接受招安的否定。当然,《水浒传》毕竟通过宋江这个形象,不厌其烦的宣扬着招安的道路和只反贪官的倾向。而且,作为文学作品,毕竟没有梁山义军反抗到底的艺术构思,反而写下了征方腊的情节。这些,无疑反映了作者的历史的局限性。

第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人物

《水浒传》在真实描写农民起义发展过程的同时,热情歌颂了义军中的英雄人物。在作者笔下,李逵、武松、鲁智深、吴用、三阮、晁盖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他们不仅勇武多智,而且在一次次济困扶危的义举中,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纯朴可爱的个性。与此同时,作品中的贪官劣绅,无不受到无情的鞭挞。

第三,关于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以宋江最为复杂,他既是梁山义军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一天也不忘接受招安的决策人;既是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江湖义士,又是满口忠孝的腐吏。宋江性格的矛盾,集中反映了《水浒传》及其作者思想的矛盾。宋江本人,经过一系列曲折的道路,终于被“逼上梁山”,成为义军领袖,这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反抗黑暗社会的大潮所决定的。但是,传统的封建忠孝观念,又使宋江终不能抛弃有朝一日效忠朝廷博得一个“封妻荫子”的梦想。铁的现实,与梦的虚幻同时摆在宋江面前,由于他最终选择了虚幻的梦想,于是也就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浒传》写了108位梁山好汉,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像李逵、林冲、吴用、鲁智深等等,更是呼之欲出的成功的典型。《水浒传》写人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真实地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例如林冲,在东京时受到高衙内的污辱和高俅的陷害,但他都忍受了;发配沧州的路上,险些送了性命,也依然没有反抗;但到了沧州,发现仇人追来,火烧草料场,必欲置他于死地时,他再也不能容忍了,起而杀死仇人,毅然投奔梁山。作品生动而真实地写出了林冲从容忍到反抗的变化,把“逼上梁山”的“逼”字写得具体而有层次。

《水浒传》非常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刻划人物、叙述情节发挥了极大的艺术作用。例如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进出草料场的描写,都是著名的细节描写,这些都十分深刻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很多情节有如独立的故事,如武松的故事,林冲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但这些独立的故事又自然的连结在一起,好像一个个完整的“环”衔接起来又成了一条“链”。这种结构显然与《水浒》成书之前就有很多独立故事流传有关。

由于《水浒传》是在“说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言上还保持着很浓厚的“说话”的语言特色:既简练生动,又能引人入胜。这种语言特色,对小说来讲则极有助于创造环境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水浒传》的艺术方面也有明显的缺欠,就人物性格刻划而论,往往在人物上了梁山之后,其性格就凝滞了,远不如上山前生动逼真。

第二篇: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这几次的培训中,我们接受了老师学姐们的精心指导,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做事的态度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确了我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更懂得了如何去珍惜大学生活,如何去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我要适当分配好在学习中的空余时间,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带领我们学生工作更好的发展。下面我谈一下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思想素质培养。做到言行一致,敢于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争做表率,树立好学生干部的形象。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也深刻的体会、反省,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将不断反省自己,以十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去对待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效率,把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不断的追求完美。我会牢记自己是一个学生干部,培养朴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调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学会主动分析,迅速反应,工作严密,大胆创新。对于各项工作,我会尽量的安排好时间,有计划的完成,避免忙乱中出错,并在务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放开手脚,敢想敢做。

第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心,遇事冷静,做事要自信。合理配置时间,学会学习、工作和休息,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是否有吸引力的标志,而个人主义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需要克服的障碍。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将能充分发挥出全部人的潜在能力,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同时,姜书记从“角色定位”“学生干部工作技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个大的方面,以她从事学生教育工作二十年的体会出发,告诉我们在大学里应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姜书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五项能力要求”和对学生干部的“十四点建议”让我感触颇深。同时,我自己也了解到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八种能力:

(一)科学决策能力。学生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贯彻执行能力。学生干部要善于贯彻执行学校和学院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本部门的目标同干部理事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四)综合协调能力。作为学生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全局干部理事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为本部门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部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选材用人能力。组织的发展和工作的好坏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成绩、经验,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干部理事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六)处事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领导干部不能抱“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

(七)开拓创新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创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工作不断发展。

(八)学习、实践能力。这也是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我从这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提高能力,努力、认真、有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争当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我更加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向着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看齐。

第三篇: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又„„又„„,一会儿„„一会儿„„。

(2)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不但(不仅)„„而且„„,不仅(不光)„„还„„

„„甚至„„,„„还„„,„„也„„。

(3)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

(4)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否则„„。

(5)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这所以„„是因为,„„因此„„。

(6)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

(7)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有(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

(8)取舍关系。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一)关联词练习:

1、()不努力学习,我们()会落后。

2、我()喜欢语文,()喜欢数学。

3、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游人。

4、()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物的一个奇迹,()吸引了许多游客。

5、王红()成绩优秀,()从来也不骄傲。

6、同学们知道,()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7、小杨很爱劳动,只要有空闲,他()打水()扫地。

8、()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9、开国大典那天,()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觉得不能充分

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10、()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1、()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方法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二)成语填空

气象()()、风云()()、奇峰()()、()隐()现、()()驾雾、飘飘()()、白云()()、()()万变

有利()()、有机()()、有()有()、有()有()

有口()()、有()无()、有求()()、有志()()

风华()()、出类()()、才思()()、后生()()

文思()()、手不()()、笔下()()、力透()()

(三)小小神医。

1.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2.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3.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4.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5.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四)轻松一刻。

1、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

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

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2、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

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二:阅读篇: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

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

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

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

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

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

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

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阅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妇孺皆知()秃丘()..

奢华()不解之缘()..

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

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从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微软”落后了。你认为

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6.亿万富翁盖茨,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议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二)放弃天堂的导盲犬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

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

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主人想了想,同意了。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 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 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呢?(20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第三讲 夸张

第三讲

修辞体现的文化:夸张

夸张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神话传说里就已出现过,比如徐整的《三五历纪》(见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对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尚书》和《诗经》中的部分章节,以及后来的宋玉、司马相如等人的创作中都对夸张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夸张这一辞格就更为人们所喜闻乐用,有很多成语、熟语就是利用这一辞格形成的,比如“垂涎三尺、气吞山河、胆小如鼠、口若悬河、摩肩接踵、倾国倾城、聚蚁成雷、挥汗如雨、汗牛充栋”、“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能塞牙”等等。现在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也将夸张这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等广告语词都充分利用了这一

辞格。总之,夸张这一辞格一经产生,就以它特有的魅力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并且日益发展壮大,其使用频率之高也令其在辞格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借以突出事物某种特征或品格,来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夸张是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句修辞中常用常新。它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生动突出;用于说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能将情、景、物、我溶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情味,收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巧妙地使用夸张,能够形象地描景状物,准确地表达感情。

所谓夸张,就是根据情感抒发、事物描写的需要,对事物的某一方面做背离或超越现实的描述,以收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等效果,使人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

格式。

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故意“言过其实”,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宣泄作者积蓄心头的强烈情感。唐代诗人李白畅游庐山时,看到庐山峰岩秀奇、泉瀑飞湍,无限风光,不禁惊讶感叹,随即作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自天而降的动人心魄的情景。那排山倒海的恢宏气势,如天风海雨扑面而来,振聋发绩,营造了一种雄奇壮阔的审美境界,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我国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夸张手法写下的千古绝唱。如“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诗经·王风·采葛》);“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静夜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夸张修辞格的心理基础是人类所特有的在情感驱动下的丰富想象。因为夸张的语言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力图突破寻常语言的表述,对客观事物做超越实际的描述,这样就造成了语句意义与客观事物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读听的接受者必须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过程才能理解写说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亦即孟子所谓的“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而这种理解认知的心理过程,是以想象(也包括一定的联想)为基础的。东汉学者王充在分析写说者为什么要运用夸张辞格,读听者为什么能接受夸张辞格时指出“: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为了满足“俗人~好奇”之心,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

人们创造夸张修辞的心理基础是想象,人们理解夸张修辞格的心理基础也是想象,所以,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如我们现在读古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时,就不会像沈括那样去探究“黄河之水”到底是从“天上来”,还是从青海省的巴颜咯拉山脉来,而是通过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夸张诗句,去想象和感受一种黄河奔流直下的雄伟气势。同样,我们现在读当代诗人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诗,也不会对其中的“黄河之水手中来”这一夸张诗句提出话问。因而想象力是心灵里那种领会和认识具体事物的功能。我们从“黄河之水手中来”这一夸张诗句中,领会和感受到的是一种劳动人民改造黄河的雄伟气魄。

运用夸张要注意几个问题。(一)夸张要明显

夸张要明显就是要人一眼就看出夸张的存在。例如:前面提到的李白《秋浦

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的头发无论如何不会有三千丈长,明显是夸张,一眼就能看出。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忧愁的深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而白发竟达三千丈,可以想象作者的愁思该有多么深重!如果写成“白发三尺长”,这就不是夸张了,因为人的头发是可能长到三尺的。如果当时诗人写成“白发三尺长,缘愁似个长”,就不会流传青史了。

杨朔的作品《雪浪花》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浪花的描写:你看,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海浪滚滚,前呼后涌,撞到礁石上刷地卷起几丈多高的浪花。这里的“几丈多高”作者开始写的是“两丈多高”,后来发表是改成了“几丈高”,这样就明显带有夸张的意味,给人的印象就深刻了。

(二)夸张要有节制

夸张要言过其实,但并不是夸的越厉害越好。夸张是通过超过想象的“实”,来表现思想或感情的“实”。夸张的本质

仍是真实,即夸张是“言虚而情实”。因此,刘韶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说:“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就是说夸张要合情合理,要有节制、有分寸。例如,毛泽东在《十六字令》中这样写:“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里的“三尺三”就用得很有分寸。试想,说成“离天三丈三”好不好呢?如果写成“三丈三”,就不能给人以举手可以摸到天的感觉,不能突出山的高;如果说成“三寸三”,又显得过分了,会给人一种站在山上被天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的感觉,又怎么能突出红军的豪情壮志呢?如果不是为了突出某种思想感情,不能唤起人们更深切的感受,那样的言过其实就不是夸张,而是夸大,是说假话,说大话,甚至是吹牛,会让人感到虚妄不实,荒唐可笑。例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把大学通知书拿到家里,奶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样的夸张就不合情理。说奶奶高兴可以,说奶奶一蹦三尺高就显得荒诞。因为老人高

兴的特征并不是跳,有谁见过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高兴得又蹦又跳呢?这种夸张是没有任何根据和基础的,因而丧失了真实性。又如:一个南瓜赛地球,架到五岳山上头;把它仍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个洲。显然这不是夸张,而是吹牛。所以鲁迅先生在《漫谈漫画》中曾讲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段话被修辞学界视为经典,常被用来说明夸张要以事实为基础,要有节制,不能毫无根据。当然这一原则不是要求夸张对生活做绝对真实的描述,而是要求夸张修辞文本的夸张对象必须以质的存在为前提,必须有一定的根据,这也就是刘姗《文心雕龙·夸饰》篇中所说的“饰而不诬”的原则。西晋著名学者左思在《三都赋序》中讲到:“美物者,贵依其木;赞事者,宜本其实。”只有深刻地掌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又能把握夸张的分寸,才能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三)夸张要新颖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第一个把女

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夸张也是一种创造。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别致,要有创造性,不落俗套。如果一张嘴就是“垂涎三尺”,一提笔就是“笑破了肚皮”,就会让人感到庸俗,没有新鲜感。比如,一般人形容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总是说“挤扁了”,“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等等,很平淡,没有新意;而有人却说“:车厢里的人都被挤成像片了。”人当然不会被挤成“像片”,但这样写,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又让人闻所未闻,耳目一新。如果总是因袭别人,就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四)夸张要与语境相适应

夸张和语境密切相关,并非任何一种语体都可以用夸张的。一般来说,在文艺语体、政论语体中,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中可适当运用夸张;而在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中,比如思想汇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是不能用夸张。例如,下面两例都是写“烟囱”的高大,但由

于语体不同,言语风格迥然不同:(27)建筑工地上,一座又高又大的烟囱正在施工。它的底部直径有15米,可以停放8辆大卡车;它建成后的高度有210米,等于80多层的楼房那样高!国际饭店是上海最高的楼房,有20多层,可烟囱比国际饭店还高出3倍多呢!(《少年科学》1981年第一期)(28)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伸到白云深处。(柯蓝《早霞短笛:烟囱》)例(27)内容属于科学,没有用夸张,而通过数字和实实在在的比较说清楚这个烟囱到底有多高。例(28)烟囱是一篇文艺散文,写烟囱的高大,是为了渲染一种宏伟壮观的气氛和表现工业建设蓬勃向上的景象,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烟囱的准确高度就不合适宜。“伸向天空”、“从地下长出来的”、“伸到白云深出”,是夸张的形象描写。

总之,夸张能做到不求形似而真切地表现动势神姿、轮廓变化,显示其中 的“真”(本质、规律)。

由于古代中国人总是把世界万物看作一群群行为功能之“象”,这就使得他们必定去欣赏、去寻求事物的动态美、线条美和神韵之美,并以艺术手段将它们表现出来。这便在语言修辞上有了夸张修辞格。

杜甫、李白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夸张修辞,它是故意“言过其实”。它首先让我们感受到那“神动”的“气韵”。这种修辞形式,为的是突出强调某一事物的特征.而特意对那个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数量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表达。它并不注重形象是否守实,可以说它是要在动态形象中且示出事物的内在之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李白诗句)不是在写实情实.(“粗守形),而是在借“飞流”、“高浪”的“粗形”表现一种神韵和气势一种由高空飞

流直下锐不可当的真实神韵,一种风猛浪高的真实气势。夸张守的就是这种神韵气势.你看那壮美的一泻而下的气势,这气势中蕴涵着诗人(李白)的真实秉性、气质和胸襟,以及真实的情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锦江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遇思,天高地遇,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关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这里锦江水、春色和玉垒山的浮云,包括古今世势,都是“粗形”,你从字面上是“难以看得真切的”,夸张要的就是这种不太泥实的效果,以便“上守神”.让你“超过形质”感受到它的神、韵、势和规律本质,这便是“真”.句中诗人要“守的神”.是让你感受到历史变迁的凝重气氛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春色到来的规律.这便是“粗守形,上守神”制约下的夸张修辞的构建

情形了。

夸张是英语和汉语所共有的修辞格。其中数词用作夸张或渲染(数量夸张)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数量夸张在辞格上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虽然英语中的数量夸张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汉语中的数量夸张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1、英汉数量夸张辞格的共性

英汉民族有着共同的“满数”概念,“满数”是与“歉数”相对的。尽量往少里说,称“歉数”,而尽量往多里说,则称“满数”。[7]327“汉英民族的计数系统都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夸张都采用‘十’、‘百’、‘千’、‘万’(英语则用ten thousand)等常规满数,属于文化共核(Cultural Common Core)”[5]144-148。例如: 1:Where have you been, you young monkey? Tell me directly what you’ve

been doing to wear me a-way with fright and worry, or I’d have you out of that corner if you were fifty Pips, and he was five hundred Gargerys.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小猴子,直截了当说吧,你做什么去了,叫我担惊受怕,把我折腾个半死。要是不说,就是五十个Pip,五百个Gargery,我也能把你从旮旯里揪出来。“句中仅用五十个、五百个,寥寥数笔,就把个Pip姐姐既担心又生气的盛怒之状,跃然纸上”[8]15。

2:A thousand times more fair, ten thousand times more rich.一千倍的美丽,一万倍的富有。“这些不起眼的数词,在莎士比亚手下却是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获得了艺术性的表达效果”[8]15。从以上两则例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像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姐姐,还是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巨匠采用了数词“

十、百、千、万”进行夸张和渲染。同样,汉语中含有数词“

十、百、千、万”的词组成语、谚语

典故、警句名言、诗词歌赋也具有强烈的夸张色彩。例如:“十全十美”、“十拿九稳”;“百川归海”、“百里挑一”、“百思不解”、“百闻不如一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方百计”、“千古绝唱”、“千载难逢”、“千姿百态”、“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万劫不复”、“万无一失”、“万象更新”、“万丈深渊”、“万紫千红”、“万变不离其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又如:“携来百侣曾游”、“万类霜天竟自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又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侨《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不充分显示

数量夸张的艺术中介的表现力,上面的诗句怎能如此大气磅礴,成为千古绝唱?

2、英汉数量夸张辞格的差异

虽然英汉民族有着共同的“满数”概念,夸张都采用“十”、“百”、“千”、“万”(英语则用ten thou-sand)等常规满数。“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还有自己特有的‘满数’概念,如借助‘三’或‘九’来夸张”[7]328。“三”或“九”属于非常规满数。虽然汉语中的非常规满数还有不少,但最为典型或最为基本的当属“三”与“九”两个数词。因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为“三”与“九”专门列出“表示多数或多次”这一义项。当然,英语中也有用“three”或“nine”来夸张的实例,如: 1:Three are too many to keep a secret, and too few to be merry.要保密三人嫌多,要逗乐三人不够。

2:Three helping one another bear the burden of six.三人互相帮助,可担六人重负。

3:Three removes are as bad as a fire.三次搬家犹如一次失火。

4: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女人三个鹅一只,唧唧喳喳成闹市/三个女人一台戏。

5: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英汉双解英语谚语应用词典》)。

但一般英语辞书,即使专门的语言文化词典也不为“three”或“nine”专立这样的义项,可见英语数词“three”或“nine”的夸张用法带有某种偶发性。

然而,汉语中的“三”或“九”的夸张用法却具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汉字‘三’或‘九’不仅仅是个自然数符号,其文字形态与其满数概念密切相关。《说文》所说的‘三’是‘天地人之道’,也就是天、地、人的道数。上方一画为天,下方一画为地,而居中一画则是人。这里生动形象地反映的是古代汉民族‘三才’宇宙观。三画而又以竖线连接其中的就是‘王’字,因为‘王’字是通达天道、地道和人道的人。由此可见,‘三’代表

着除王本人以外的整个宇宙,自然成了最基本的满数。所以汉语里‘有说不尽的三’,‘三的倍数无处不见’”[11]111, 161。例如:“三番五次”、“三教九流”、“三令五申”、“三六九等”、“三灾八难”、“三头六臂”等。“至于‘九’,其音、形所蕴涵的满数概念就更为丰富多彩。《说文》释‘九’曰:‘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饶火同云‘数穷则变’《(部首订》)。许慎的意思就是,‘九’乃阳数之穷极,而这一‘穷极’的概念正是由汉字‘九’那弯弯曲曲直至终尽的形象来体现的。‘九’虽仅两笔,但其中一笔竟然包括了横折弯钩,一共转了三个弯弯,堪称汉字中转弯最多的笔画。”;“由于其音、形、义的缘故,汉语中的‘九’充满着多、大、远、久、深、高等内涵意义’”[11]87。例如: “九霄云外”、“九泉之下”、“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之力”等。以上含有“三”或“九”的数量夸张说法,无疑都难以用英语如数表达出

来。

此外,英语和汉语中用“千”表示数量夸张的修辞手法也不尽相同。英语中多使用“a thousand”(一千)来表示“多”的概念,除了上面所提供的例句外,英语中使用“a thousand”表示夸张的实例屡见不鲜。例如: 1: I have told a thousand times not to do this.我已经告诉你上千次了不许你干这个。

2: She might imagine a thousand reasons for it and any of them would only add to her trouble.她可能想象出上千个缘故来,而任何一个都只能使她更加烦恼。

3: Jurgis was a young giant, broad of back, full of vigor, a workman in a thousand.尤格斯年轻而且高大魁伟、肩宽背阔、精力充沛,是千里挑一的干活人。这个例句按汉语的习惯说法则应是“百里挑一”。

又如:The first lines of a long gypsy poem sing:“When a woman loves a man her body has the odor of a thousand apple trees in blossom.The long lashes of her eyes fan the fires of his heart to flame.” Off hand I know no lines, in any poem, as beautiful and as powerful.一首吉卜赛长诗的头几行里是:“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时,她身上会散发出一千棵苹果树开花的香气。她长长的睫毛煽动他心的火焰熊熊燃烧。”我一下子想不出哪一首诗的诗句是如此的美丽而有力。事实上,作者知道这首诗的美丽而有力的地方在于用a thousand进行了数量夸张。因此,“一千棵苹果树”开花的香气是会令任何人都陶醉的。在表情的描绘中,数量夸张辞格的功能和魅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140。

相比之下,汉语中却多使用“三千”来进行夸张。“根据中国数文化的研究,不带零头的千位数中,用得最多的是三千”[11]144。“三千确实是汉语数量夸张

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满数之一”[2]30。仅仅中国唐诗中的例子就不胜枚举,如李煜有“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戎昱有“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塞下曲》);张祜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何满子》);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其中重复使用“三千”进行夸张,乃至成了千古佳句。

英语和汉语中使用某些数词进行夸张“,这种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无不带有历史与时代的痕迹,莫不打上社会与文化的烙印”。[9]97

1、英语数量夸张的文化渊源

英语数量夸张多采用数词“hundred”(百)、“thousand”(千)、“ten thousand”(万)、“million”(百万),这与

古代西方民族的哲学思想有关。跟《易经》中“九”为“极阳”的哲学理论不同,以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学派“认为‘十’这个数目是完满的,包括了数目的全部本性”[12]19。因此,英语数量夸张大量采用‘十’的倍数,这大概也是ten thousand用得比较多的原因。例如: 1)Now, that’s glorious!Why, it’s ten thousand times better than to be a pi-rate!(那就更过瘾了!这比当海盗要好上一万倍了。);2)If I knock over a vase and it is broken into ten thousand pieces, Fred puts it together again in such away that only an expert would see the difference.(如果我碰倒了一只花瓶,使之碎成上万片,弗莱德一准把它修复原样,不同之处只有行家才看得出来。)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哲学学派还持“

一、二生万物”的观点:“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

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一切形体”[12]20。这与汉文化中道家的“三生万物”也是大相径庭的。例如:Harmlet: I loved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W.Shakespeare: Harmlet)(哈姆雷特:我爱奥菲莉亚,四万兄弟的爱集合起来也抵不上我的爱。)在这个例句中, forty是twenty的两倍,听起来夸张语气特重,这跟西方古代哲学中“二”生万物的思想是吻合的。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以下英汉两例的对比: 例1:Fourwives, and twice five hundred maids, unseen, /Were ruled as calmly as a Christian queen.例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例1描述的是唐璜在土耳其苏丹王宫里的所见所闻,而例2描述的则是唐明皇与扬贵妃的爱情,两个例子中都对宫女之多进行了数量夸张,英语使用twice

five hundred,出自“二生万物”的哲学思想,而汉语则采用了十分富于汉文化特征的“三千”。

2、汉语数量夸张的文化渊源

与英语数量夸张的文化特征相比,汉语数量夸张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中“三”与“九”的满数概念与古代汉民族的哲学理论、思想观念密切相关。《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世间的万物是由“三”演化而来的。《说文》释“三”曰:“三,天地人之道也。”《易经》的整个符号体系就是建立在“三”及其倍数的基础上的。《易经》八卦中有“乾”、“坤”二卦,并以此象征天地和阴阳。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易经》认为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为极阳,至高无上。

中国古代与“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也很多,如:天、地、人为三才或三灵;日、月、星为三元或三光;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

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中国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汉语语言中有:三纲五常、三派九流、三生有幸、三亲六眷、三省吾身等等。由此可见,“三”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是完美、吉祥、神圣、尊贵的数字。

中国文化对“九”特别看重。《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汉语里“九”与“久”同音,隐含着“地九天长、万世不变”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的神圣的权力和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诞生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北京故宫的房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饰有九路钉;甚至版图分九州,以形容疆土之无限辽阔。

“三”与“九”的夸张用法纯属汉文化产物,这一点还可从中国古典诗词、戏曲中得到旁证。例如: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杜甫《草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如果将屈原《离骚》中的“九死”直译为nine deaths,那么西方读者恐怕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又如《西厢记》中,张生初见莺莺后,辗转不能寐‘,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槌床’;莺莺如何呢?———‘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不如此夸张,他们两人的相思相恋怎么能赢得人们为他们一洒同情之泪?”[2]134。

第五篇: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1)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市发展的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还传接着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并且这种传接过程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往往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划应该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1.1 国家政策和宏观背景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制和实施,做到依法规划;同时,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也必须考虑及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切实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行业规范和地方实施细则的指导意义。

1.1.1 国家政策和部门法规体系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1.国家政策

1)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背景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_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2)国家产业背景

国家产业政策1990年以来集中在6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二加强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 三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

四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 六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3)国家经济政策背景

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消费结构升级、宏观调控等 4)国家土地政策背景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政策的核心。正确处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近期,我国土地政策收紧,对用地审批进行严格审查。

此外,国家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农业政策、房改政策等的调整对城市总体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2.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1)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

3)地方城市规划法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5)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

1.1.2近期大政方针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

1.城市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规定

202_.12.30出台《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通知,“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整改,坚决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的现象,切实解决开发区过多过滥、违规用地等突出问题,促进开发区规范、协调地发展”

2.城市建设中的有关规定和限制

202_.2.12发布《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通知中与总体规划有关有两项内容:

“一是暂停城市宽马路、大广场的建设,各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米(含80米)的城市道路项目和超过2公顷(含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

“二是规范城市广场、道路建设规划,原则上,城市游憩广场的规模,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1 hm2,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 hm2,大城市不得超过3 hm2,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 hm2;城市主干道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40m,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m,大城市不得超过70m,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主干道确实要超过70m的,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项说明。”

3.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202_.2.28,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对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要从全局出发,按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确定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空间布局,确定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明确控制的标准和措施,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4.城市规划内容的有关确定

202_年8月29日,建设部印发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指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近期建设规划为5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2.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3.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去等相应得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包括:

1.提出对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意见。2.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治理和建设的意见。4.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指出:本规定所称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2.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2.城市建设用地,包括用地规模、发展方向等。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5.城市防灾工程。6.近期建设规划。

1.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1.2.1 城建部门的要求

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体现在区域协调的各个方面:

1.区域人口和用地指标的协调 2.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 3.区域环境建设的协调

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用地布局方面 2.功能分区方面 3.市政公共事业方面

4.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

5.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机制方面

1.2.2 地方政府的要求

地方政府是城市开发的主体,是城市开发的最大获益方,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往往更加强调物质规划和主观规划。

1.夸大经济发展首要位置 2.迎合领导意识

3.过分强调与地方规划设计部门或单位方案结合

1.3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特殊性

1.3.1 审批程序的特殊性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周期长,一方面与规划审批的内容复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规划审批制度有关。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不同规划的审批主体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第二十一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总体规划审批的一般程序:

前期工作、申报工作、审查工作和报批工作

二 城市总体规划程序

2.1 调研阶段 2.1.1 项目委托对话

1.提出要求,包括:编制、修编和修改三类。其中修编是目前规划市场的主流。

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城市发展需求 2)行政区划调整 3)城市地位变更

2.项目接洽,对项目技术深度和收费标准的谈判。

1)现场踏勘:包括城市区位、地理特征、城市结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

重大基础设施现状及布局意向。

2)广泛交流:通过各种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会议和规划城建专业部门会议)深入了解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资料分析:上版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地形图精度覆盖范围及测绘时间、地方城市规划的各项成果

3.签订合同,项目准备书(P38)、合同书。

2.1.2 现场踏勘

1.现场踏勘

1)市域踏勘:各个下辖县、市区城关镇、重点镇和有特色的一半镇的规模、职能、特性、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交通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等内容。2)中心城区踏勘:为绘制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图作准备

2.部门访谈

1)分类召开座谈会 2)部分部门补充访谈 3.周边城市调研 4.广义资料收集

2.1.3 基础资料汇总

1)电子资料汇总

图件和文字,首先明确工作地图、核对坐标系和比例尺,其次建立资料库。2)文字资料汇总

将各部门提供的行业资料汇总。3)座谈及访谈笔记汇总

座谈会会议录音记录整理纪要,结合访谈撰写总结,作为现状原始素材。

2.2 初步构思阶段 2.2.1 现状分析

1.绘制现状图

通过现场踏勘,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城市建成区用地现状图。

2.量化统计分析

1)横向分析:一般应用于经济指标分析中,通过对周边城市、同等规模城市或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类似的城市的相同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所规划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

2)纵向分析:包括用地数量变化分析、历年经济指标变化分析、历年人口变化分析等内容。

3.分类汇总 根据项目组小组成员的专业背景,分工汇总一手资料。

1)人口与经济类分析:包括财政收入、GDP、人均GDP、城市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现状产业布局、人口综合增长变化趋势、城市化水平及发展动力。通过分析,掌握城市社会经济基础、实力和发展前景。

2)交通类分析:包括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两类。其中对外交通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航道等现状和规划意向。在市域范围内还要明确公路网结构和大型站场选址。城市道路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结构、各项道路指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统计、中药交叉口、各类站场以及加油站、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现状和发展意向。通过交通分析,提出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3)用地类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建设用地平衡、对照历史形成用地增长模式图,分析城市各类用地投入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系统分析各大类用地的现状问题和规划意图,包括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绿化、公共设施。

4)城市重大近期项目和意向分析:通过座谈和分析了解到的近远期城市意向项目,如行政中心的搬迁、新区开发、工业选址、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初步掌握项目位置、占地规模和启动时间。

5)城市市政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供热、环保卫生、综合防灾系统的分析。

4.现状分析汇总

1)建立用地平衡表

根据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分为10大类、46种类、73小类。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划分应以中类为主,部分用地划到小类。

2)城市问题小结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和大城市总体规划相比,更注重解决城市现状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城市现状问题的把握直接影响城市用地布局方案,规划师一般从经济发展、用地结构、用地布局矛盾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各项数字指标,阐明城市现状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3)城市规划依据的确定

国家的相关政策;地方实施细则或建设部门政策;地方区域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都市圈规划)作为指导性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专项规划成果也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

4)规划范围的确定 按规划的内容确定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整个市域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范围为中心城区

战略研究的范围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国、省、周边城市地区。

5)规划期限的分解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是20年,近期规划一般5年,202_年以前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以15年为周期,即以202_年为近期,以202_年为远期,202_年以后为远景,202_年以后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可按20年周期顺延。

6)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针对城市问题的总结和城市经济实力的判断而得出的,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并以此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

2.2.2 初步方案构思

1.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确定的多种方案,一般称东方案、西方案、北方案和南方案。

2.依据城市的不同发展速度确定的多方案方式:稳步发展型方案、加速发展型方案和跨越发展型方案。

3.依据重点要解决城市主要问题确定的方案方式:交通疏导型方案、新区开发型方案、生态涵养型方案。

实际工作中往往综合三种方式,以1,2,3。。,选定3-5个方案对比,就城市发展方向、主要门槛、城市结构、开发成本、路网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进行对比,选定最终方案。

例如:

编号

方案

发展方向 主题

经济基础 城市结构 交通布局 城市发展轴 工业格局

城乡区域联系 用地规模

主要开发门槛 景观格局

2.3 规划协调阶段 2.3.1 与委托方协调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般由地方城建部门或规划部门代表人民政府行使委托任务,并负责提出规划目标和规划要求,与设计单位商讨规划深度,同时监督协助编制方编制规划的全过程。

对于中小城市,城市的发展前景因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而呈现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规划深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下5个方面要与委托方协调:

1.规划目标的协调

中小城市政府对自身城市发展的期望较高,往往提出过高的目标要求,主要体现在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及形象工程用地标准上,而过高的指标将造成城市不切实际的发展,使基础设施投入过度超前,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国家宏观指导政策、城市发展的大背景,还要掌握城市本身所处的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历史传统,发展优劣势等基本情况,科学推导发展目标。

2.关于总体规划人员的协调

委托方对编制人员的挑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

1)阐明规划小组的历史成绩和经验 2)提交给委托方详实的项目准备书

3.关于总体规划内容和深度的协调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规划深度和侧重点也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几项内容,以专题研究或专项规划形式表示:

1)生态环境及环境容量研究

2)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研究

3)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4)城市特色研究

5)城市化与城乡协调研究 6)其他专项研究

《城市规划编制规范》

《江苏省城市规划编制要点》中明确提出专题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发展的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及其空间选择,城乡人口迁移与分布的机制和趋势,城镇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实施对策研究以及重要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4.关于总体规划程序的协调 按照《规范》,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程序一般分为纲要评审和成果评审两个阶段,这两项成果评审在中小城市均由省建设厅组织,直接按照这个程序,会造成地方意见过多,因此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程序应增加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初步方案汇报会

向地方政府汇报现状调研情况和主要分析结论,阐明规划程序和构思,详细说明比选方案的成本、发展方向、城市结构、重大用地调整等内容,以框架介绍为主,提交规划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以粗线条表示,精度误差可在10%-20%。

2)准纲要汇报会

3)准成果汇报会

5.关于总体规划进度的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的周期一般为8-12个月,一般增加1-3个月的时间以满足不可预测因素带来的实践延误。

2.3.2 与评审审批方协调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方由所在省建设厅承担,因此,总体规划编制组进驻现场前后应在几个阶段与建设厅主管规划评审的部门和人员接洽。

1.进驻现场前后的协调——了解地方建设部门的要求

开始调研时,应要求委托方出示省建设厅同意该城市修编总体规划的涵或通知,正式步入法律渠道。不同省份对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特殊要求。例如,江苏省建设厅对长江沿江城市有沿江统一开发规划的要求,对省域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城市化水平目标及用地标准等。

2.纲要汇报前的协调——对规划要点的协调

纲要汇报前有许多关于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期、规划范围、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战略等内容,要与建设厅主管规划人员接洽一次。

3.成果汇报前的协调——对规划成果修改内容的协调

2.3.3 与合作方协调

编制总体规划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委托方同时邀请多方合作总体规划形式,简称分工合作式;二是编制方就单方面问题邀请专业部门或人员参加的形式,简称协助合作式。

1.分工合作式

为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总体规划,编制方通常会聘请不同的设计部门分担部分总体规划的工作,按主要内容分类,包含城镇体系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和工程设施规划三类。按不同的专业背景分,经济地理专业人员擅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专业人员擅长用地布局规划,市政工程专业人员擅长工程设施规划。

2.协助合作式

2.3.4 与地方各专业部门协调

1.召开座谈会 2.部门访谈

2.3.5 与公众协调

1.公示展览 2.问卷调查

2.4 修改完善阶段

经历了各个阶段的规划协调工作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从外业转向内业,从座谈转向总结,并最终确定深化方案。

2.4.1 意见整和

各方的意见都代表着单方向的利益,汇总、整理,分三类意见: 1.明确听取意见修改的(规划工作中的失误)

2.对部分意见改良后明确修改的,即一定幅度的修改 3.不予采纳的意见(对规划的误解、偏差)

2.4.2 深化方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的内容和成果: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地位,原则确定市县的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 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2.5 评审报批阶段 2.5.1 规划成果与城市建设的协调 2.5.2 组织评审报批

第三讲 《水浒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