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作业4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7-102250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4 18:1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业4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往教学经历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新的数学课程教材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又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目标,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第二篇: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理念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等特点,他们虽然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不能保持持久的听课能力。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演示、恰当的比喻、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持久的听课意识。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倾向,使数学教学不再专注于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公式、概念、法规的推导,获取知识的能力等。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人具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要具有团队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

分发挥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其中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在合作探索中得出更好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利用生活资源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资源来实施教学,构建合作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令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尽量处理好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融入探究活动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完美结合,促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根据生活实际搜集素材,组编合理的练习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将周围事物设计成相应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搜集到的生活素材组编成练习题,师生共同探讨。通过有效引导,有的学生会根据与重量单位有关的知识编成练习题,如:自己书包的重量是多少?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有的学生还会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编制题目,如:操场面积比教室面积大多少?课桌面积是板凳面积的多少倍?等等。

四、采取适当的、正确的评价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教师要注意提醒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数学作业时,不仅要端正其学习态度,更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即便没有完成作业,也要给予肯定。

以上讲的是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认真思考,潜心钻研,开拓创新,不断总结,使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第三篇: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吴长宪

毕节市长春中心校

摘要:新深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_)02-08-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践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名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F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人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人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寒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球出减发科海故事博览不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人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5.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第四篇: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

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

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光靠课本够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这样,必将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鲜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本领导。如:一位老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0%。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课前,让同桌相互画正面像,课始,展示各人的作品,并引入画人的正面像有一定的常识,那就是美术上学到的“三庭五眼” ;然后,通过赵本山等名人的正面画像来验证;最后,形成几道比例式来引入比例的概念。这种从美术到数学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享受,大大拓宽了数学学习的视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的老师便把小组合作交流当成了法宝,好象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没有小组讨论便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弄得小组合作满堂飞。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让学生沿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时也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有的低年级老师教:“9的认识”时摆9根小棒、9个图片也要求小组合作”。实际上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有必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吗?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三、训练时多一些问题解决

传统教学环节中的巩固训练,是学生对新知识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但存在着单

一、机械、模仿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观摩课、公开课从新知识引入到巩固训练都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并且问题

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解决的情境状态。问题解决与常规训练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乘数是一位乘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妈妈叫小明去买土豆,邻居叫小明代买一些,小明回来算帐,列的竖式有以下三个,你能帮小明算完吗?(土豆单价可以从市场调查获知)

(1)两家土豆数量(千克)(2)小明家买土豆用钱(分)

()()()

+()×()7()()

(3)邻居家买土豆用钱(分)

()()

×()

()()

这些巩固训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还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正是在训练学生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有收获,即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训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是学生探索新知识基础之上的训练,那种以较短时间结束新课,用大量练习进行训练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另外,教师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熟能生巧”的合理性有多大我们暂且不论,但“熟能生笨”、“熟能生厌”则是存在的事实。

四、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学校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似乎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完了吗?未必!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然而,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教育目标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了。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递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 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

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则是品质与能力的显露,反映了一个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直觉、独立、批判、求异和概括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洞察、辨析、类比、推广和抽象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问号离开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在课堂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的,学的感觉怎么样?还要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等等。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如:为什么闰年多出的一天会放在二月份?你想知道吗?等等,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如:把所学的图形知识,统计知识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单位:云阳县平安小学姓名: 李萍

电子邮箱:727907904@qq.com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小学生进行的绝大部分数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有效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构建注重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管理模式呢?本文试图从课堂管理目标、课堂探究学习管理、课堂合作学习管理、课堂管理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管理 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内在与外在的互动交往,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因此,课堂管理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课堂有效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而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管理正从以“规定”和“服从”为特征的传统管理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有效管理。然而我们发现,改革后热热闹闹的小学数学课堂背后,也隐藏着这样的忧虑:“上课时热闹,考试时茫然”,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管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活力及数学思考?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多维的课堂管理目标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余文森教授对三维目标关系概括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多元、分层、互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高度升华。只有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才能实现发展。因此,制定课堂管 1

理目标时也应符合三个基本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同时制定规范性目标和促进性目标

规范性目标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确立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来管制或约束学 生,可以规范问题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以维持课堂秩序,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促进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目标的制定应该能激发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所以制定课堂管理的目标既要体现出维持课堂秩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应体现出具有助长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

2、师生共同制定,营造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如何制定课堂管理目标,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应该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管理目标,使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愉快、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安全感,以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3、目标制定中,奖励与惩罚并举

制定好了的课堂管理目标,就要始终如一,坚决,果断的执行。如果学生遵守了目标,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奖励;如果违反了目标,教师就要立即指出其不良行为应伴随的自然后果。另外,教师也要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教师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的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引导新课程下的探究学习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对课堂管理的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呢?

1、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理解、学习数学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而是总要涉及到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客观

事物不是象动物那样去盲目的尝试错误,而是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只有当新信息与已有信息既一致又不一致,才能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新信息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具备哪些认知结构、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哪些联系和差异等,确定学生探索活动的起点,才能引导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及时综合、归纳学生的见解,筛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3、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

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迅速内化新知识,使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潜藏在知识表层后面深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他们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思维是开放的,行为又是有序的。

4、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

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那么如何有效的加强课堂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组并指定组长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给学生选一个合适的组。一般地说,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状况、爱好等实际情况分组比较好。分组时尤其要重点考虑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性格内向、有才能但不敢适时展现自己的两类学生,把他们安排在有耐心、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小组,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发展自己。

2、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

合作学习中“各自为政”、“一言堂”、“独守一隅”等现象,教师应注重指导合作技巧:指导学生倾听同伴发言;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指导学生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作总结性的发言等。

3、安排适宜的合作任务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根据实际教学任务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单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先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等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既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达到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四、确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评价方法

1.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包含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 评价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价学生。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变化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重视学生的探究结论,而且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重视学生自我在课堂中的表现,而且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2.让评价引导学生采用正确规范的表达

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对每一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所以当别人被表扬时,学生们自然会关注“他是什么原因得到老师表扬的?”,并且模仿这样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评价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好的发言,找准评价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关注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是会得到肯定的表达。

3.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倾听,作为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学习习惯,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通过前面的课堂管理问题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活动中学生们都更愿意说,而不那么愿意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理解老师的提问、讲解;能听懂、思考同学的发言,那么他就会专注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刚开始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做到规范、完整,这时教师如果选择抽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示范,并注意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在听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过程中,必定能由“会听”转变到“会说”、“爱想”,问题行为在专注的倾听中逐渐减少。

4.发挥评价的作用,不断激励学生

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为他们分别设置近期目标,激起他们的信心去实现目标,使学习处于兴奋状态;又如捕捉“闪点光”,特别是后进生,仔细洞察他们的点滴进步,用“差中找好”、“错中找对”的辩证艺术,调整他们的心态,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落后为先进。只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那我们的组织和管理就是成功的。”

课堂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课堂管理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而是要激起课堂上学生生命的活力,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需要;课堂管理不是为了研究秩序本身而获得秩序,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学习,在有效学习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故而让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都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试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饶玲 江西教育科研

作业4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