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7-85352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30 11:50: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

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

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

10、清水支管

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

11、冲洗水支管

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

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第二篇: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

自己在环保领域也工作4、5年了,各种污水也见识了不少,各种工艺也都领教过了,现在倒反而迷惑了,有多少工艺是有技术含量的高,特别是在工业污水方面。也可能是自己的道行还是很浅,或是自己眼力有限,下面是自己的几个疑问,请老前辈们回答。

问题一:个人觉得活性污泥法虽然传统,但还是很有生命力的,现在的工艺五花八门,sbr,cass,baf,mbr有多少工艺是在处理能力上有明显强于其它工艺呢?

问题二:在环保工程领域,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是哪方面呢?上学的时候觉得的是理论,后来觉得是设计,再后来觉得是调试,再到后来,反而觉得忽悠的本事才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理论方面就不多说了,书本上的知识而已,有解释的通的,也有解释不通的,大家都差不多。设计方面的能力就有点差异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艺流程的全面把握,设计能力的高力最终体现的是能不能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化,合理化。但是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调试方面就更加迷惑了,有很多调试经验,以及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大同小异,技术含量是说给外行听的,能不能调出来全靠运气,再说工业污水有多少是靠真本事调试合格的。这方面的案例估计很少吧。

最后,就是评价一个人技术能力如何,还得看他的口才好不好,口才好的,能把事情说清楚,能把工作条理化的就是好。自己觉得自己懂很多,但就是说不清楚的人技术能力永远不会好到哪里去。

以上是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想到哪说到哪,请大家批评指点。

第三篇: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合。

2、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3、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4、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6、专利具有三个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7、专利的种类有三种: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8、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②实用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安全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⑦美观性原则。美感:动感。节奏感。方向感。比例。⑧可持续发展原则

粗实线: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尺寸线及尺寸界限;剖面线;引出线

虚线:不可见轮廓线

细点划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

9、尺寸的三要素:①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有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以借用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②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且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尺寸线终端一般用箭头表示尺寸的起止。③尺寸数字表示机件的真实大小,一般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标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水平尺寸的,请保留此标记尺寸数字字头朝上,垂直尺寸字头朝左,倾斜尺寸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0、常用的尺寸标注法:①标注角度尺寸时,尺寸界限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度顶点为圆心的圆唬②标注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分别加注符号“Φ”“R”③在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符号“Φ”“S”前再加注符号“S”。

1、常用绘图工具及用法:①常用的绘图工具有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比例尺、曲线板、墨线笔等。②三角板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画垂直线和倾角为15°倍数的斜线。

2、材料的性能:

⑴强度:①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

②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

③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

④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⑵弹性

⑶韧性

⑷强度

⑸延展性

⑹其他:材料具备的物理性能还有耐久性、传热性、导电性等。

3、木工手工工具:①锯子②刨子③凿子④其他

4、常用的画线工具:①画针②画规③样冲④直角尺

5、技术测试一般存在于三个阶段:①生产施工前的测试:如材料的性能测试、原料的质量测试、建筑工程的测量准备等。②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测试:如加工零件的尺寸与形状检测、部件的组合质量与功能测试、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食品药品的配料成分检测等。③生产成品的测试:包括各方面的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等。

6、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①材料的抗弯强度测试②木材的横纹方向和竖纹方向抗剪强度比较测试

第四篇:通用技术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

1、人类依靠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2、应把握尺度,合理发展,注意对自然的保护,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P8

二、技术的性质 P11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改进)、技术发明(创造)。

技术的综合性:电学、光学、声学、机械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P14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 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 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 P15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不能自动取得。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并有年限:10年(改进)、20年(发明)

申请专利6步: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P18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要理性看待。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3.设计的丰富内涵: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在技术世界中的设计核心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要注意(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

(4)关注信息的交流: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第三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2.技术试验分: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方法有: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技术试验实施:1制定试验计划2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2试验准备3试验步骤4试验记录5试验总结

三、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它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从评价对象来分:一是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二是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从评价者角度来分:一是设计者自我评价,二是他人的评价。对设计评价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评价者首先应对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准确的判断、说明、阐述。只有在事实确定的前提下,评价才会有效,才不至于失真。

1、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加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是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设计过程是否完备,过程是否全心投入,计划是否科学严密,组织是否协调;分工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是否具有创新性;各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是否注意把握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否要注意把握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设计资源运用是否合理;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服务于完善设计方案、促进个人发展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设计过程终结时的回顾性、反思性评价,而且也包括设计过程之中的即时性、阶段性评价。因此,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

2、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

对最终产品评价的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二是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中,这两个方面也可以结合起来。

日常用品评价:功能、形态、效率、创新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市场应用前景等

(人机关系:主要操作装置应与人体有关尺寸相适应;主要显示应清晰易读,处在人阅读的最佳范围内;操作件使用方便,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在工作区域内无划伤人的尖棱突角,照明光线柔和,亮度适宜;在危险区域内,有保护装置,有警示标志;等)

3、设计的评价和设计的交流

a.口头交流(非正式)b.文本、图表之类的交流方式(正式)c.技术图样、模型的交流方式(直观)d.计算机演示、网页的交流方式(生动、形象)(详见第六章)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发现问题

1、问题的来源

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来源于生活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来源于需要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并试图解决。来源于你的主动积极发现 [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第一、第二种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较明确,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和已有的问题提出的,而第三种问题却是全新的,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独具慧眼的发现。这类问题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挑战和拓展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a、观察日常生活(包括有意识观察和无意注意)b、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二、明确问题

1、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a、问题是否明确

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b、问题的价值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②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在调查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3.设计计划

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对确保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参照P89能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一、方案的构思方法 1.设计分析:

(1)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功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适当、易于制作等(2)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物、人、环境(3)明确使用对象进行具体设计分析

标准件: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2.方案的构思方法:(1)草图法;(2)模仿法;(3)联想法;(4)奇特性构思法。3.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即方案的筛选)

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在技术活动中进行表达、交流的工具(如图样、图表、模型、符号、声音、手势、标志、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等)。

按照专业类型分:有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等;

依据人的感觉类型的不同分:有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触觉语言等; 依据人的视觉形式的不同分: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等。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2.草图: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草图的绘制步骤,详细参看P115)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A、真实性,B、积聚性,C、收缩性。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P122-123。)

2、形体的尺寸标注

四个基本的要求:正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完整(必须注定齐全、不重复、不遗漏)、清晰(尺寸标注布局整齐、清晰,便于识图)、合理(尺寸注定方式符合加工要求)尺寸三要素:

①尺寸界线: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作尺寸线。

②尺寸线: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线终端。③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线性尺寸的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其中断处,水平方向尺寸字头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写在尺寸线的左侧且字头向左。

直径:?,整圆或大于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直径。注意小尺寸标注的方法(P125)半径:R,半圆或者不足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半径。小尺寸标注方法(P125)

4、剖视图

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处于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剖切平面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②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画图时应注意:

①用粗实线画出物体的剖面轮廓及剖切平面后的可见轮廓。

②应省略不必要的虚线,只有对尚未表达清楚的物体结构才画出虚线。

③由于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个视图上取剖视,并不影响其他视图的投影 ④剖面需按规定画出与物体材料相应的剖面符号,剖面线应间隔相等、方向一致。

5、线路图

电子线路图一般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首先要认识线路图中的元器件符号,知道它所代表的元器件;其次要弄清楚元器件符号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确定信号如何流通。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 1.模型及其功能

(1)模型: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模型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2)模型具有两个功能: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1)草模: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它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在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

(4)功能模型: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5)展示模型:是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研究人机关系、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市场宣传等。

二、工艺 1.认识工艺

(1)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2)工艺的种类: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

(3)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影响产品的功能、强度、外观 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1划线、2锯割、3切削(锉削)、4钻孔、5连接、6表面处理等工序。

[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划线一般步骤为:①划出基准 ②划尺寸线 ③划轮廓线 ④冲眼。

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各类工具的操作要领详见P144 [锯割]:操作要领: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 5安装锯条时锯齿向外(P145)

起锯:从工件远离自己的一端起锯,起锯时用左手大拇指贴住锯条,起锯角要小,起锯时行程要短,压力要小,缺口2-3mm进,加长行程。

[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操作要领: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衡而不上下摆动。[钻孔]:常用的钻孔设备是台钻,常用的钻头是麻花钻。

钻孔的操作步骤:①划线定位 ②装夹工件 ③装夹钻头 ④钻孔。安全操作警示:二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

二不: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详见P148(了解攻丝与套丝方法)

常用的连接方法有:铆接、黏结、焊接、螺栓和螺母、平头螺丝、元宝螺帽、垫圈、弹簧垫圈 各种连接应用实例要掌握。

[表面处理]:①目的: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②常见的方法: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级金刚砂纸打磨)

喷涂油漆:一般先检验所选用的油漆对金属表面的适用性,然后涂防锈漆,再油漆喷涂。镀层: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塑料,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面

三、制作模型

制作模型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2.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3.按设计图样画线。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装配。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之后,根据审美的需要,一般要对产品的外观加以一定的润色,以使产品更美观,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合适的材料②准备工具和设备。③划线④加工⑤装配⑥表面处理⑦评价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选修)1.产品说明书的编写:

(1)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标题、正文、标记。(2)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和自问自答式。

(3)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2.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产品说明书为用户使用产品提供依据,它必须清楚的告诉用户产品的使用方法,以使用户方便地获知、掌握产品使用方法,恰当、安全、高效地使用产品。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状态而进行的作业,是进行技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产品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也应当在产品说明或用户手册中得以体现。3.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①查阅说明书获得厂家的服务电话、服务网点分布等信息。②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③请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通用技术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1.结构:

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构件:

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3.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分为受拉、受压、受剪切、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 4.结构的类型

从力学架构与形态方面,通常有: ⑴实体结构:结构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上 ⑵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受力特点:既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 ⑶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5.组合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

e.g.埃菲尔铁塔

6.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荷载:外力

7.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⑴重心位置的高低

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⑵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

⑶结构的形状

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结构。

★物体在静止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稳定性的条件也不相同。8.注意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也是不同的 9.人们可以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e.g.地动仪

e.g.将啤酒瓶倒置在地上,利用它来感知地震现象 10.结构的强度

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11.内力:

⑴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外力与形变的力,称之为内力。

⑵内力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12.应力

⑴应力就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积上所产生的内力。

应力=F/S ⑵可以作为表示结构构件强度的基本指标。1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⑴结构的形状

⑵结构的材料

⑶结构的连接

①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以相对转动

②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14.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 ——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15.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功能的变化

13.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以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1.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时序分为可颠倒和不可颠倒的 2.环节:

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环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问题性质的不同,环节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3.流程:

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4.流程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达,有些还可用模型、动画等方式表达。

流程的表达一般采用流程图的方式 5.流程的作用和意义:

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如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⑵使生活合理有序:如列车时刻表

⑶使生活质量更高:如炒菜时要在出国前放碘盐

⑷使生活更安全:如要先做皮试再打针

⑸使生活效率更高:如切菜、煮饭与炒菜的流程安排 6.7.流程设计活动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 8.流程的优化:

对流程的改进过程 ⑴内容

①工期:缩短总工期

②工艺:如法兰的切削法和少切削法 ③成本:如邮递员投递线路的优化 ④质量 ⑤技术 ⑵条件

建立在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流程内在机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1.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2.要素是构成系统最主要的元素 3.构成系统的条件

⑴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

⑵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⑶整体的功能是局部所没有的。

4.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4.系统的基本特性

⑴整体性:最基本的特性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⑵相关性: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⑶目的性: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⑷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 ⑸环境适应性 5.系统分析:

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6.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⑴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⑵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⑶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⑷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7.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如丁谓修复皇宫

⑵科学性原则:如种水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⑶综合性原则:如中西医结合 8.系统的优化:

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不同的目标对应着不同的优化结果。9.系统的优化手段——线性规划

目标: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等 10.系统优化应考虑的三个因素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影响因素

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

1、控制的定义

人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2、控制三要素

控制的对象、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控制的手段

3、控制的分类

按照人工干预的情形:人工控制(手动控制)、自动控制

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机械控制、液压控制、气动控制、电子控制

4、控制系统的定义

朝着人们的意愿或目的发展的有机整体,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5、干扰的定义

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干扰可以使环境引起的,也可以是人为地

6、在一般的控制系统中,干扰是需要克服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

7、反馈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

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量的偏差

第五篇:水处理技术要求

湖滨二期空调系统水处理设备技术规格及要求

一、工程概况:

杭州湖滨杭政储出202_(27号)、202_(13号)、202_(39号)地块工程中央空调系统为两管制冷(暖)型空调。

1.空调冷媒水(或热媒水)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设备配套如下:

1.1冷水主机为特灵公司生产的1200RT离心机*3台。及600RT离心式*1台。

1.2冷媒水循环泵为格来富公司生产的760m3/H*3台及390m3/H*1台

1.3热媒水循环泵为格来富公司生产的250 m3/H*2台及125 m3/H*1台。

1.4冷媒水总循环量:2670 m3/H温度:7℃/12℃

1.5热媒水总循环量:625 m3/H温度:60℃/50℃

1.6冷媒水泵,热媒水泵与主机全部为一对一配制。

2.空调冷却水系统为开式循环系统。设备配套如下:

2.1冷却塔为大连斯频德公司生产的1000T塔*3台及500T塔*1台。

2.2冷却水循环泵为格来富公司生产的900 m3/H*3台及450 m3/H*1台

2.3冷却塔、冷却水泵、冷水主机全部为一对一配制。

2.4冷却水总循环量3150 m3/H,温度32℃/37℃夏季满负荷运行,春秋季部分运行。

二、招标内容:

1.上述空调冷媒(或热媒)水闭式循环系统及空调冷却水开式循环系统的化学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包括化学处理所需全自动智能检测加药装置;由加药泵、自动计量、加药桶、电控箱及连接管件等组成。

2.系统开车前化学清洗化学镀膜及调试阶段化学水处理工程技术服务。(已安装的管道全部进行过二次镀锌安装)

3.需在线监测和控制各水系统的腐蚀电流、污垢热阻、PH值、电导率、ORP、药剂浓度、进出水温及流量、排污水量等。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在线加药保障,同时与上位机BA系统连接的休息化管理。

1.5投标人保证提供的技术资料(含软件)须完整正确,数据和资料正确无误,能够保证设备正确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并能满足正常运行和维修保养的需要。投标人应承担按技术资料进行的操作,改造设备或部件损坏的责任。

基本技术要求:

水处理方案:供货商必须提供完整水处理方案,内容应包含以下几点:

1.1各系统完整的水处理建议和服务项目。

1.2药剂量计算表(分夏季和冬季)。药剂的说明材料。

1.3提供设备清单及设备说明,图纸(含管路图、基础图、电气原理图等)

1.4产品的报价(包括清洗管路安装、两年的药剂使用和服务使用等。

2自动化智能控制内容:

2.1此啊用性能稳定可靠的原装进口电脑控制器和计量泵,并表明原产国,原产地

2.2根据不同的补水量,实现机器自动加药。

2.3可根据水质的浓缩倍数,实现自动排污。

2.4冷却水定期,定量加杀菌药剂,添加时可定期实现停止排污。保持杀菌剂在系统中的浓度。

2.5冷却塔风机停止使用时,可自动却断电源实现同时停止加药。

2.6药剂桶的药剂用完时,能实现自动报警提示添加药剂。

2.7控制系统设485接口与BA连接,并提供开放通讯协议。

2.8采用PLC智能控制,控制面板为中文,有自动手动控制。

2.9进口产品在交货时应提供进口产品的有效的相关证明文件(如报关单、完税证明、海运提单、商权证明、产地证明等)。

四、技术服务:

4.1投标人的责任。

4.1.1投标人应负责投标设备的安装、系统化学清洗、化学镀膜及日常加药、单机调试个配合买方或其指定代表进行水系统、BA系统等的调试。包括实施这些服务过程中的需要的原材料、辅料、专用器具、测试仪器及人员等。

4.1.2投标人应在合同签订一周内把设备的外形尺寸。基础图纸及运输就位等要求及土建、安装相关的资料提供给买方及设计院确认。

4.1.3投标人负责将投标设备运到安装现场、就位安装、系统化学处理。投标人应接买方的要求,提前提出设备的调试计划,如:场地、技术、辅助人员的条件以及调试计划等。以便买方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4.2验收:

在货物安装、调试完成后,投标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买方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有投标人组织,由买方和投标人的代表在买方现场进行。验收时,必须对所供机组在带负荷运行条件下,逐项对设备的性能进行质量考核,以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和达到智能控制在线加药的技术要求。

4.3培训:

由投标人在设备性能、操作要领和设备保养的维修等方面在买方现场对买方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买方人员为3人时间为天。其间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承担,投标人应在培训分项报价表中单列。

4.4维修和保养

投标人应保证投标设备在质保期内和质保期后的维修和保养。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就维修保养费用进行详细报价。单列智能控制在线加药设备单项维修,易损另部件单列。所用药剂种类价格单列,并承诺5年内加药和服务费用不超过的报价格。此报价和承诺书将作为用户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的依据。

五、备品备件

投标人应接出厂规定提供附机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清单。投标人应提供推荐的5年的需的备件,列明清单及价格,并承诺此期间单价不变。推荐5年的所需的备件价格将不进入投标总价,买方有权决定是否购买列明的所有内容和数量。

如安装使用的配管、法兰等非标产品,投标人应负责提供,价格包含在投标总价中。投标人应对设备上配套的主要部件的品牌、产地和性能特点加以阐述。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