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7-23165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13:2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高渠小学王正宁

文摘: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是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当前,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题。为了改进农村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要采取社会和学校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重点学习和普法结合等方式,重点加强小学生生命观、价值观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农村小学法制教育问题改进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不容否认,学校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小学法制教育还十分薄弱,因此加强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正确引导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

一、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学校认为,学生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尤其在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教法,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法制教育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必须认识到法制教育是学生生活教育、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公民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治学理念不当,导致一些“副科”的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小学没有专职的法律教师,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法律顾问、校外法律辅导员也只是形同虚设。

(三)对法制教育标准不一,内容缺乏规范化。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正式的教材,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情况下,上级部门没有明确学生法制教育的范围,学校也不能规定具体的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由法制教育教师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内容,只是适当选择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

(四)对法制教育形式单一,渠道开拓不够。

在农村小学,由于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采取“一讲众听”的形式,一次讲座一个年级听,甚至全校学生一起听,难以保证法制教育的效果。另外

由于考虑到安全因素、牵涉到人力物力,学校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在校园内甚至于课堂内,很少有学校能把队员带出去参观,这样,一些家长的便利条件、作用没有得以有效发挥,校外的法制教育的有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掘,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队员的法制观念,不利于提高队员的自护意识。

(五)小学生法制意识淡薄。

严格来说小学生还未成年,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还不承担法律责任,小学生一直是法制教育的漠视群体,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犯罪动机表现的幼稚、单纯。某县三个五年级学生下午放学相伴回家,突然你推我搡动起手来,其中两个将另一同学推到路旁的小水塘里,落水同学不会游泳,大呼救命,岸上两个同学吓得呆若木鸡,眼看着小伙伴沉入水底,又不敢告诉大人,佯装没事,在附近玩了一会儿才回家,贻误了施救机会。如果小学生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话,也就不会发生这一惨剧。小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还表现在许多方面,违反学校纪律受到老师的体罚,家长或学校出于某种考虑迫使学生缀学等,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而无可奈何。

三、改进农村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办法

虽然目前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缺陷,但是通过努力还是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学校法制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我认为,针对我县农村法制教育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所有学校包括农村小学要根据“六五”普法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法制教育规划,认真学习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规定和明确法制教育的任务。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当中,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等方面得到落实和保障,并把法制教育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学校要加大法制教育目的、意义宣传的力度,使广大教

师认识到小学阶段是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时期,能够为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校的常规管理,有利于学校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向队员家长宣传法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使家长也能在思想上重视队员的法制教育,在行动上支持队员的法制教育,共同做好队员的法制教育工作。

2、不断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上级主管部门要选聘一些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法制意识强的班主任、教师分派到各校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聘请一到两名办案经验丰富、热心法制教育的政法人员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要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教育部门举行的相关学校法制教育培训,对现有的法制教育教师进行适当的校本培训,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工作的交流、研讨,订阅一些有关法制教育的报刊杂志,让他们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了解常见的法律案例,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教学水平。要鼓励有关教师参加法律专业的学习深造,向有关法制教育方面的专家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法律,并且能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多给队员一些案例教学,从而为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和队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3、统一法制教育标准,规范教育内容。

学校法制教育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教育专家,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和认知、接受的能力,编写出统一、规范、科学、系统的法制教育的教材,使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使学校

法制教育有明确的内容、正确的方法。我认为,农村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预防学生受到非法侵害等方面,并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教育,实施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生活常识、交通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法的基本作用和含义,正确引导学生行为,让学生走进校园,走同出校园都要意识到法律的存在,将法制教育的教材编写成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帮他们逐步形成法律意识。此外,所有学校也可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简单的校本教材,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4、不断探索法制教育的多种形式,开拓实施渠道。

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要根据法制教育的实践,结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法制教育形式,保证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如对低年级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讲解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生动有趣的法律常识,以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兴趣,进行初步的法律启蒙教育。而对高年级学生,则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对他们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内容深奥的法律知识,以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进行深刻的法律法规教育。除了上法制教育课以外,可收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动画片、影视片;可参观法院、审判庭、监狱、劳教所等威严庄重的场所;可举行法制教育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可表演法制教育相声、小品、评话等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

加深队员的印象,提高教育的实效。同时也要开拓法制教育的实施渠道,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利用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多角度、多层面的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做到社会和学校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争取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支持、配合,加强学生的校外法制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曾经有一所小学组织部分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队员参观了少管所,让队员亲眼目睹了犯人的情况,并与在押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不良经历,使队员受到了一次鲜活、深刻的法制教育。同时,学校也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对桌球室、游戏室、录像室、歌舞厅和网吧等场所进行清理整顿,避免队员受到影响。

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全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当前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点击数:4696 次 录入时间:2008/2/23 16:43:00 编辑:金子明 [宣传赚点]

目前,由于未成年人自身辨别能力差、心理不成熟等特点,造成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下面我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对法制教育中的影响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一、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领导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在现行的教材中,我们沈阳市虽然把《法律常识课》作为地方性的课程,但是课时太少,每个月才一次课,学校在教学中有的仅仅仅流于形式。****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领导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其中很多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二、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

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三、学校对于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

(一)把法制教育纳入德育范畴。“道德”与“法律”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德育概念本身没有包括法制教育,并不涵盖法制教育内容。

(二)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承认“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

(三)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教学(“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应与学校、社会有很好的联系。一个与社会相对封闭的家庭,其中的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与社会相隔,长此以往未成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偏差,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父母自身行为不良,对孩子影响最坏。家庭不良教育和家长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的父母是双职工或者个体工商户,他们忙于工作和经商,无暇对子女管理教育;有的家庭不和相互吵架、打骂甚至婚姻破裂,使未成年人无法感受家庭温暖;还有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有心无力,子女有过错不能正确说服引导,而是拳脚相加甚至赶出家门;也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当孩子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走上犯罪道路。

五、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建议

(一)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一般一个学校有一至两名法律教师就可以了,不会过多的增加学校的负担。

(二)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更不应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因为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学校外还需要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配合,加强未成年人校外的法制教育,同时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三)必须广泛普及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要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可以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作为法制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随着社会改革的日益加剧,来自学校和学习以外的诱惑越来越多,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这样的反差使得学生对事物缺少理性的心理判别能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由心理问题最后演变成法律问题的事例不断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每周定时邀请专家或安排教师接受学生咨询,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家长要自身增强法律认识,并起到良好遵守法律的模范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在孩子身上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家长不遵守法律则会在下一代身上中上不遵守法律的因,以后收获的极可能是违法犯罪的果。

还有就是家庭内部的沟通方式看,推进互动的亲情教育。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学校的沟通,时刻注意自己的孩子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让子女健康成长。

同时应杜绝粗暴的打骂教育方式,代之以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亲情来教导子女,建立起和谐的家庭互动关系。孟母“择邻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说明青少年成长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今,仅仅“三迁”是不够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才能创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良好外部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六)优化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种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第三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定稿)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一直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作文教学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而它却始终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第二,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现在,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加上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因此,这就使学生作文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3、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三、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容县)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447 更新时间:2008/7/4 8:37:47 【字体:小 大】

广西容县电教馆 周 芳

关键词 :农村 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 办法与思路

内容提要 :作为一个农村县级电教馆教研员,从事电教工作多年,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了解,从事具体工作过程所经历的事实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具体、清晰,解决思路切中要害、可行。

正文 :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比较相差较大,也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广和发展,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资源浪费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导致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如何面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际状况,运用有效措施办法,解决存在问题结症,推动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教育改革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教学工作人员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本县而言,作为一个工业产业少、流动人口少、物资流动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县域,教育资金相对匮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臵规模小、覆盖率不高,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设施配备严重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校中,信息技术设备落后,现有计算机配臵低、数量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就我县而言,在县城中小学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媒介设备 —— 计算机设备在 2004年期末存量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平均为 1:32,村级小学、联中的设备数量比例平均为 1:125。此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的配臵也仅限于县城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小学,大部分乡村学校几乎为零。同时,学校教学配套资料主要是源于图书文字,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虽经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各方争取,也逐渐配臵了一些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录音带、投影仪,但也仍然无法适应教学需要,90%以上学校至今没有得到直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信息

技术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主要原因分析:(1)教育经费短缺。作为农村中小学校,直接进入学校的教育经费长期以来处于紧张状态,除维持正常教学支出外,用于基础、更新、发展的教育专项经费,往往是通过财政预算、社会赞助、家长支持、上级补助、客户预垫货款等多种筹集方式解决,资金来源不稳定,财力预算不足,教学资源配臵举步惟艰,资金投入不到位,“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无法跟上上级发展规划和地方教学要求,成为制约和阻碍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教学设备零散无序。由于学校所配臵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有根据上级发展方案要求硬性配臵,有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定向无偿配给,也有学校根据教学开展实际情况和能力自行购臵(主要是教学软件资料),在总体上非常零散,缺乏系统化配臵,不

能有机配套投入有序教学。

(二)课程开设效果不佳、作为次要知识课程。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逐步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作为现代化教学新课程、新内容,将广泛普及于乡镇中小学校。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该学科以知识新颖、现代科技、进步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探索爱好和兴趣,纷纷努力学习、不断追求。但是该课程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规划水平和要求,由于当前应试教育目标影响,学校在课程安排中以压缩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为代价,保证应试科目教学课时,并且在期终考试临近时段、毕业学期的班级,基本停掉了该门课程,让学生全力以赴投入语、数、英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经常被占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和追求探索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此外,在课程安排的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纯学科课程设臵教学,没有或很少将该学科知识融入于其他学科的具体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去,形式教学比例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   1 2 3 4 5  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能物尽其用。一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如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内容仅限于基本简单的指法练习、文字输入和文档保存知识,在初中阶段仍然没有文档编辑处理、网上资料查询、发送电子邮件等现代信息化基本常识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国家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要求。二是用于教学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数量不足,导致单位时间内同一教学内容反复,学生上机时间有限,影响掌握知识进度。三是个别学校的一些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被部分教师长期单独占用,没有发挥课程备、教、学综合作用,影响设备教学有效使用。四是缺乏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由于农村学校中缺乏能力强的、具有专业知识的设备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对在信息技术设备操作的正常教学中,由于出现操作不慎、程序混乱、系统冲突、设备老化等原因所引起的各种故障,没有能力及时排除和恢复使用,影响正常教学,也由于缺乏维护能力原因,学校和教师在潜意识上也减少了学生实际操作设备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教学的正常发挥作用。、师资相对缺乏。鉴于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师资进不来、留不住,形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师资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从数学、物理学科或自学兴趣较强的教师中安排兼职教学,信息技术专科专职教师有如凤毛麟角。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加上当前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质量、岗位目标等内容考核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层次钻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教学工作也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分析:(1)学校领导意识滞后。由于多种原因影响,相当部分学校领导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意识上,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加以强化实施,没有把应有的教学研究精力投入到历史发展要求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去。(2)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师资素质不足以承担信息技术教育任务,相当部分任职教师本身就缺乏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功底。

(三)培训与教学脱节

作为上一级培训机构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师资培训工作,也只停留在一般性、常识性内容的灌输式培训,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常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适应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等培训内容较为缺乏,所讲授的知识也以城市化教学方式为蓝本,没有把农村学校的客观条件、教学能力和现有教学资源状况有机结合起来考虑,重形式、轻实用,培训与应用脱节,教师对城市化教学手段和课题方案的内容可望不可及,不但无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使农村学校教师感觉到“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不现实”,影响了进一步学习、钻研和追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自身信息教学资源研究开发的时间和能力也严重缺乏。

主要原因分析:教研培训部门只按城市化教育的统一格式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照本宣科,把城市化教育模式和方法强行运用于农村学校教学,客观上就是“水土不服”,这些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根据农村学校教育的特点、客观条件,不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教学结构等情况,制定适用教学开展的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但无益,还使得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有可望不可求的遥远感觉,只

能是徒劳无益。

(四)教研课题和教学资源滞后

重设施建设、轻应用研究,重硬件投入、轻软件产出,重课题观摩、轻实用教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弊端。当前普遍推行教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素材和课件,基本上是从教育意识先进、经济发达地域的状况编制教案,没有考虑处于多数的农村特别是设备配臵落后地区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信息技术教育长期处在课题研究阶段徘徊,真正能够作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方案较少,而且多数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水平上,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适应农村教学环境

需求的教学资源不是很多。

   1 2 3 4 5   

主要原因分析: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教材教案的内容、方法没有规范也难以统一,倾向于城市化、经济发达地区化教育模式的影子比较突出。对于处在教育及经济基础薄弱、专业师资素质偏低、配套设备不齐备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制约了对这些教材教案的有效运用,简单的内容讲授、扼要的技能操作和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

素质培养需求。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有效推动国家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提高程度,直接牵制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随着现代信息化经济的不断完善,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让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和重要措施,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结症,应当从以下 4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改进。

(一)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做好地方教育发展规划,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与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输送人才联系起来。快速提高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但是教育部门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政府责任,要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府办公会议,努力争取在各级财政建立科技基础教育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迅速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资金的专项投入,加快完善教育设备配套进度。资金实行封闭式运行,确保资金按计划到位,确保教育设备质量和数量及时投入到教学中去。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和可能性,以通过地方企业和经济能人专项投资、社会融资、经济发达地区帮扶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式,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量,通过人力、物力、资金、设施、资源等不同渠道,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投

入。

县、乡镇两级要有计划投放有限的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以县级区域为单位,通过考核和竞争机制,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设备相对集中投放给有基础条件能充分发挥教学作用的学校,避免以普及投放形式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和流失,尽最大可能提高资金和设备的使用效果。学校要加强对教育经费支出安排的管理,合理调整和优化教育资金的有机配套,在维持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支出的前提下,杜绝基础工程的重复建设和常规教育资源的重复配臵,把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科技含量高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去。

(二)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根据区域发展布局具体情况,针对农村中小学校之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不平衡、资源不足的特点,以资源共享形式,促进更多学校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如由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学迅速完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配备的基本设施,通过网上下载、复制、差转等方式,建立信息技术软件资料库,实现各学校对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由县、乡镇两级政府牵头,综合管理的运用当地电视网络差转信号和因特网等资源,实行专项投入,建立集地方经济、农业生产、教育信息、自然资源等内容的综合信息网络资源设施,综合利用,增加信息内容,扩展教育信息涉及面,降低信息技术教育成本。

(三)优化师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要改革教学方法的观念和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不转变,灌输再多的现代化教学常识也不能发生作用。同时,培训师资的信息技术常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案例,既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更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对来自农村学校部分的师资培训,就要根据农村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配备情况、教学客观基础和教学条件许可范围内讲授知识,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在观摩、学习、研究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去,可操作性强,比传统教学效果好,激励他们努力钻研课程教案的积极性。

   1 2 3 4 5   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实现国民教育素质迅速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升学教育观念和偏科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一旦走入正轨,不但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改变,能迅速提高学习知识涉猎范围的覆盖面,扩大教与学的视野,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有利于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随着教育资源和设施的逐渐增加,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量必须是只增不减。多年来推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对该课程教育的求知欲和兴趣也是相当高的。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层,应当保证信息技术教育不落课时,任课教师要改变应付考核、观摩公开课和平时教学方法不一致的意识和做法,要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实现,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取知识。要把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结合到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可能条件下,充分运用电视网络、录像媒体、幻灯投影等设备融入语、数、英、物、化、地等学科中合并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学科内容的同时,通过渐移默化接受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以利于增加学生吸取的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强应用研究,提供适用农村学校课程教材 从教学目标和角度总体而言,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与城市相一致的,但是农村学校受地方经济发展、教学基础和环境资源条件、人们思维意识素养水平制约,教学渠道和方法都有不同于城市教学。如果在设备简陋、师资不足的教学条件下,让教师向学生传授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到的知识,无法达到应有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愉快、主动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也无法得到应有激励。这就要求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必须注重这一特点,重视和组织该层次的基层教研人员加强调查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立突出农村特色的教育信息库,及时向农村学校提供集各地经验、适用于农村学校的课程教材,以解决农村与城市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客观条件不一致所引起教学差异问题,让农村教学在接受城市教育意识的同时,能够以自己现有的资源设备,得到应能达到的学习知识。

(五)不断总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性教育 要从根本上改变形式主义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要让该教育手段完全融入于各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一是从教育结构上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每个学校都要迅速配备胜任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更新组织观念,学校领导选拔标准也要增加熟悉应用计算机技术条件,从领导角度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更新。二是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真正服务于教学,就要让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如课件制作程序、动感、迫真、快速显示及制作,都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是让学生真正领略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合教学要求,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质量。四是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课案的交流,县、乡镇两级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一次交流研讨务实会,及时总结推广成功教案,避免重复摸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现代科技化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广势在必行。作为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经济环境支持,需要观念转变,并要求更多教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探索出适应于农村教学所需的资源。只有这样,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及时为社会生产发展和进步提供适用人才方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

(1)“当前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教育信息化》

   1 2 3 4 5   

2004.12(2)“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 2005.3

第五篇:浅谈小学图书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小学图书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江西省吉安县城关一小

游树华

邮编:343100

摘要:学校图书室是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但因管理人员队伍、经费、开放时间等原因,未发挥其正常的作用,提高管理人员的原因。

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打造图书管理工作特色,实现为专业服务,师生互补,生生互动创和谐,图书室,借,捐、补、给,满足阅读者需要。

关键词:作用

问题

解决办法

育人功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食粮,而图书室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学校图书馆是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无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了解,我县各中小学几乎都配备有图书室(馆)。这样一个在老师看来颇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却在不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需求不热,甚至被遗忘的角落(有的学生甚至连图书室在哪里都不知道),图书室的利用率极低,除因为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不懂得如何到图书室里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外,有多数学生认为到图书室看书,找资料没有这个必要,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则认为课程任务重,没有时间去借书,二则认为书籍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市面上流行的书籍,在图书室根本寻代不到,这样就造成利用率不高。

前几年,我县图书室建设较为迅速,各个学校的藏书量几百至上万册之间不等,但目前不少学校图书室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一是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队伍,造成素质不高,业务不强,无法跟上学校图书室的现代管理的需要,借阅程序繁琐,学生借阅兴趣大打折扣。二是学校的可利用经费缺乏,导致书的数量、质量、种类的更新与补充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书籍破损无法得到修补、整理。三是学校图书室几乎成重病人员、后勤人员、接近离休年龄人员的就业场所,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四是学校馆舍面积较小,条件差,设备不齐全。

针对以上存的问题,我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一、努力扩大图书馆(室)管理员队伍,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图书管理的当务之急。

据调查了解,我县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且年龄偏大,造成开放时间不够理想(室开放、生上课;生放学、室关门),半路出家,专业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强,使学校图书室的发展与当代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极不协调和极不平衡,优秀的管理人员是教育学生一面镜子,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平时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较高的图书馆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努力适应基础教育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提供优势的服务。

二、技术图书管理工作的特色,突出为专业服务

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教师的教学为辅,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种类图书、报刊、杂志、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科书、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计算机等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包罗万象的科普知识、社会书籍等。总之,图书馆应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需求,大力采集国内外相关的图书资料。

三、美化、净化图书馆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整齐的书架、整洁的卫生、激人奋进的名言、浓浓的墨色,给人一种整体的艺术感,能陶冶人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管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服务态度是热情不审冷淡,耐心还是烦躁,语言文雅还是粗俗,和蔼可亲还是拒人千里,无时不在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管理员要用美的语言、优美体态唤起读者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质。

四、师生互补,生生互助,创和谐图书室

学校图书管理人员每学期为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室,如何看书。定期张贴新书介绍、读书方法,学生利用读书节、班队会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把一年中读到的好书在班级推广,增强校园的读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借书、读书的热情。

五、借、捐图书,补给、更新校内藏书,满足阅读需要

学校资金贫乏,藏书更新困难。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在孩子智力方面的投资相对加大,给孩子购买好书,这就是相对的资源。如果把相对资源变成绝对资源,学校藏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校把学生家中各年龄段的好书利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学校藏书量,具体做法:班主任把学生愿意借出、捐出的书分别收集起来,然后交管理员的挑选、编号、上架,供大家阅读,一定时间后再还给学生。

六、发挥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是做好图收管理工作的重点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的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因此,管理员根据学生实际,主动介绍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把图书室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当成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借书、还书等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些读书活动和征文活动,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达到“读书、增智、育人”的目的。

总之,图书室不要成为学校的硬件摆设,更重要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式活动,使图书室“活”起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农村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