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致辞
(2006-1-8 11:50:36)
尊敬的肖扬院长,尊敬的罗豪才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2006年向我们大步走来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5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对法学院成立5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各界来宾、各位法学家和法学院的校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我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的十二月,我们相聚在人民大会堂,满怀喜悦地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就是在那场盛会上,李鹏委员长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我们的法学院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说,“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正在向这一目标迈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但还要继续努力!”如今已是五年过去了。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满怀豪情。因为这五年对法学院来说,是与学校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五年,是奋斗的五年,是汗水和欢笑交织的五年。
在过去的五年里,学校高扬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大旗,发扬传统,矢志改革,锐意进取,全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正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民、人本、人文”为办学理念、以“大师、大楼、大气”为办学思路、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践行 “实事求是”的校训,发扬始终奋斗在时代前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真情、真想、真干,朝着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法学院也在以往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由教育部评估所组织的对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80个学科评估中,我校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就包括法学。可以说,法学院现在是人民大学学术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是人民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有若干院系和专业率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也就是要在高原的基础上建设高峰,法学院理所当然是其中一员。
刚才我们参加了明德法学楼的启用仪式,我们都为法学院雄伟的新楼感到振奋。事实上,前两天听说法学院已搬到新楼后我就特意去看了看,看到法学院院领导和师生们都掩饰不住的喜气洋洋,我也很是欣慰和喜悦。我们的法学院素以录取全国最优秀的学生著称,可以说拥有素质一流的学生,拥有一批杰出的校友,比如在座的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肖扬院长,同时也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流的图书资料,现在,又拥有了一流的大楼和硬件设备,如何不能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我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我相信,只要法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在广大校友、广大学校之友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这个目标就一定能达到。作为校长,我会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努力来支持我们法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当然,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或难以避免不出现一点挫折,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法学院总是能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力迅速地克服困难,沉着镇静、坚韧不拔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显示了一个真正强大组织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并且证明只要我们法学院广大师生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一种优良品质的法学院,一定会有光辉的前景。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事业也同样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实现良性运转、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要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就离不开法制的保障。而健全法制、实现法治的关键,首先在于法律人才的培养、在于法律科学研究的不断精进。这些基础性工作,毫无疑问是大学法学院的基本职责。这是一个法律工作者可以大展宏图的时代,是一个法学院可以大展宏图的时代,时代给予了我们法学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正处在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这也为我们法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人大法学院在以往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务实,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继续发挥在全国法学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在建设“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我们相信,在王利明同志为院长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人大法学院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人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学术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新年愉快!祝福人大法学院!祝福人大法学院的师生们!祝福人大法学院的校友们!
谢谢各位!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人大7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人大7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
2009-8-19 11:02:00人大新闻网
纪宝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掌声)
在这美好的深秋时节,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的时刻,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0周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致以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在非同寻常的70年里,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国家风云聚会的7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从创办、发展到壮大的70年,也同时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70年。
回顾70年来中国人民、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着艰辛与坚强。回顾7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从战火中走来,在发展中奋进的道路,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代代人大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定与坚持。奋进中的人们总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大学70年办学历程所积累的人文精神,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始终保持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1937年在民族危亡之际,陕北公学诞生了,学校以救学救亡为己任,培养了大批干部。华北联大时期,师生们跨越千山万水转战各地办学。为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华北大学奋勇担当,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中国人民大学翻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崭新的一页。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万千建国干部和大批建设者,而且为我们新型高等教育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就一直处在时代潮头,学校高举发展、创新、和谐的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开拓奋进,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特色强校、内涵提高的科学发展道路,以改变的精神大力发展学科建设、校园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地实现了快速、稳健、协调的全面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内在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外在的影响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诸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显著的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温70年光荣历史,回顾70年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中国人民大学在各个方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接班人,始终是办学的宗旨和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推进知识创新和理论发展,始终是学校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和方向。
在新世纪,我们又明确提出建设以人文科学为主的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学校奋斗目标,提出了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并且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的精神财富。始终坚持为发展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而努力奋斗。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在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各学科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作用。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建设,引领了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的时代潮流。既推动了全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和关心,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始终坚持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校风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是人民大学的光荣校训,人大师生不为书、不为上、不为洋,只为实,既解放思想,又敢为人先。以严谨求实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我们的校友用一个一个美丽的音符谱写了人大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彩华章。
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作为人民共和国建设的摇篮,人民大学培养的20多万名毕业生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也有很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管理精英,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他们是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回顾70年的历史,我们要感谢国家的亲切关怀,感谢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回顾7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倍加怀念为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吴玉章等老一辈校领导。倍加怀念为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的老一辈著名教授、学者。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学校向历任校领导和已经离休退休的老师,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争攀高峰的发展新阶段。作为一所政治坚定、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底蕴深厚、成就卓著,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矢志不渝地履行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社会发展的大繁荣、大发展,要发展社会科学,推进社会体系的创新。学校将进一步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支柱作用,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教学的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是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和理论的传播基地,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地位,坚持运用科学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分析当前具体问题。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出大成果,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进一步担任人才培养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完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武装学生,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民共和国优秀建设者和杰出人才,更为出色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创新平台的作用,当前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地改变世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提升中国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创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和灵魂。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完善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体系,强化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一步优化文理交融、相互促进的环境,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具有坚韧不拔勇气和毅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创新力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蕴含的巨大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实现民族全面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就世界文明新秩序的过程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紧密贴近时代的主题,从致力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事业着眼,高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深入研究认真反思近代、中国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观点态度,全面分析系统化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经典精粹及其当代价值,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窗口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性的提升也能够为促进中外学科文化交流,让世界正确地认识评价中国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中国人民大学将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与世界诸多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大力提升国际性,与世界同行一道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共同推动和谐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校友们、同学们,回顾历史,风雨兼程70年,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展望未来,我们是未来的开拓者。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北京市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全体人大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进,70年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中国人民大学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壮哉人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浩荡弦歌,我们阔步奋进在时代”。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02-05-07 09:49:26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人民大会堂外风和日丽,人民大会堂里喜气洋洋,在这么美好的时刻,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我感到非常荣幸,谨此我代表兄弟院校和中国人民大学向中国政法大学全体师生表示祝贺,向中国政法大学在过去的50年中创造的辉煌业绩表示敬意。
中国政法大学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法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值得自豪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和科研战线的一支主力军,法学人才的培养的重要基地。50年来中国政法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政法精英,学校的许多科研成果为国家立法和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卓越的贡献。
50周年纪念,是幸福的聚会,是生活的赞歌,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里程碑。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对中国政法大学过去50年辉煌历史表示敬意,也是以这段历史对美好的未来进行展望。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走向法制化,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人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政府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当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与国际普遍法律规则接轨,加强与世界各国法学的法学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法学教育和法学精神的培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如此迫切和重要。
在今天特殊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政法大学和其他肩负法学教育的大学及院系,无疑肩负着时代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北京大学的讲话中强调了政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前不久的4月28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要从民族复兴,治党治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生动深刻,深刻地认识了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这两次重要的讲话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繁荣我国新世纪社会科学的行动纲领,是推动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所著名的重点大学,一定会在新的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上述两个重要讲话的重要精神,全面发扬党的教育方针,为繁荣我国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政法大学在下一个50年里,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更加辉煌的业绩。
最后,我代表兄弟院校和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政法大学再次表示祝贺,并祝所有的校庆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
第四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201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纪宝成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11届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2883名本科毕业生、3146名硕士毕业生和827名博士毕业生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其中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6名毕业留学生表示格外的祝福!
今年,我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有31.1%的同学选择了升学和出国继续深造。已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中,15.6%的同学选择了党政机关,22.3%的同学选择了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事业单位,43.3%的同学选择了国有企业,17.6%的同学选择了三资、民营企业,1.2%的同学选择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在这些同学中,238名同学主动选择到西部艰苦地区工作,78名到基层单位工作,97名同学到部队工作,还有116名同学报名到农村担任“村官”,7名同学预征兵入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苏州校区、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有了自己的首届毕业生。
同学们在校的这几年,人民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身处其中,一定感同身受。
在人大的这几年,你们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有板有眼的学生创新项目、博采众家的通识课程、天南海北的社会实践、五彩纷呈的学生社团、思想激荡的学术讲座等等。你们一定会感受到
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了:世纪馆精巧实用,明德楼大气恢宏,新的图书馆庄重典雅,新的学生宿舍楼宽敞干净,校园宽带越来越快了,校园的风景越来越美了。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学校国际性的不断提升:国际小学期越办越大,海外交流机会、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外语课程越来越多了。
这一切,离不开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奋发图强,离不开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也离开同学们的勤奋刻苦、艰辛和汗水。伴随着同学们的成长进步,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国际性等各项事业成就辉煌。以突出的学科建设为例,在教育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无论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量,还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量,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排名全国第一位。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09年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有七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居全国高校首位。
同学们,我校在新世纪初确定的“十年基础,十年腾飞”的发展战略,其第一阶段即“十年基础”的“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目标已于2009年提前实现,目前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发展的第二阶段,迈出了“十年腾飞”,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步伐。
当然,我们学校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存在不少不尽人意、让同学们不能满意的地方,比如体育设施相对不足,海外学习交流机会相对不足,学生生活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一些课程教学还不能令人满意等等。这些不足和差距,正是我们谋求发展、不断进步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动力。
同学们就要离开母校啦,你们这一届毕业生拥有那么多令人羡慕、令人难以忘怀的激动、激情和经历。你们肯定不会忘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的激动时刻,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披星戴月,不会忘记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游行的挥洒汗水,不会忘记汶川地震后的虔诚祈祷和倾力救援……这些经历都将成为你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去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我校的重要讲话中,两次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明确希望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样的人大人才无愧于胡总书记的嘱托?无愧于母校的教诲?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我想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一、博学而笃志,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博学而笃志”探讨的是学问和道德、志向之间的人生价值取向。“成才立业德为基”,决定一个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的,不仅仅在于知识、能力,更在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所谓价值,就是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年是建党90周年。同学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就多了一份特殊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就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读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弘扬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光荣传统,像张志新校友一样用生命来捍卫真理,像胡福明校友一样用反思来冲破禁区,像宋鱼水校友一样用实干来维护正义,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希望大家做到“行为精英,心为平民”,行为精英,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心怀敬畏之心,自强不息、探索新知、追求真理;心为平民就是要树立人民观念和平民意识,心系大众、扎根实际、深入基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服务于人民群众,逐步实现心中的理想和自身的价值。
二、切问而近思,把创新实践和忧患意识紧密结合起来
“切问而近思”反映的是为求索真理与知识创新,进而关照现实、知行合一的状态。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创新,也都能够创新。创新动力来源于哪里?来自于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来自于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未来的深切关爱,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扬弃和社会生活的广阔实践。钱三强先生曾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看到今年学校有关部门挂出的毕业标语“祖国最终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说的就很好。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和宗旨,就是希望同学们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服务人民,报效国家。当今世界并不平静,我们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古人讲“位卑未敢忘忧国”,同学们一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居危思危,将具体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与为民
报国的忧患意识结合起来,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才是个人工作中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三、宁静而致远,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宁静而致远”反映了一种由个人的专心致志、全面修为,从而成就专攻、厚积薄发的人生境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既尊重个性、承认个人规划和设计,更倡导以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满意为人生最大需求。我们学校要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学生本人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更要让社会满意、党和国家满意、人民满意。
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大人,就要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并在心怀天下、心系人民中不断净化、升华。要做到内心世界光明而崇高,行为举止自然而得体,生活情趣清新而多彩,人文情怀深沉而厚重,艺术修养高雅而丰富。要始终坚持“德智体雅”的发展目标,践行“真善美爱”的行为模范。要用终身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的努力,塑造质朴、善良、诚信、勇敢、高尚的人格素质,既有仰望星空的豪情,也有脚踏实地的淡定,既有虚怀若谷的大气,也有敢为人先的豪气,在既能经得起成功,也能受得住挫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生旅途上,实现自己的优雅人生、光彩人生、有成就的人生,以赤子情怀成为让人民满意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同学们,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也就是今年毕业的本科同学2007年入学时的开学典礼,我填写过一首小令《诉衷情》:“青春扑面喜盈堂,望眼尽轩昂。后生可畏如是,何乐直相当!言热烈,掌声长,最风光。校歌嘹亮,激荡心潮,大爱无疆。”今天的毕业典礼,依然是
青春扑面、满眼轩昂,依然是掌声热烈、校歌嘹亮,所不同的是,当年你们进校来,我们是沉浸在集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欢乐之中,现在你们离校去,我们则是沉浸在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之中。我坚信,作为人大学子的你们,才华横溢、大爱无疆、后生可畏的你们,一定会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与你们的同龄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比你们的前辈更为出色的成就!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从“人大学生”转变为“人大校友”。希望你们用心体会这种改变的分量和这种改变的意义,逐步完成从一名优秀学子向一名优秀校友的转变。同学们,中国人民大学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是天南海北,还是五洲四海,都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的心永远联结在一起!祝同学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第五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2015年毕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2015年毕业致辞
2015年6月26日,人民大学在世纪馆举行了盛大的2015届毕业典礼。今年校方特意设置了毕业生合影日,上午,9位校领导与100个毕业生班级还有优秀毕业生代表们一起拍摄“全家福”。下午毕业典礼上,校长陈雨露给人大毕业生们上了“最后的一课”。
以下为陈雨露校长演讲全文:
亲爱的2015届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为2015届毕业生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为即将启程的同学们升起征帆、启动梦想。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代表靳诺书记,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向抚养你们长大、期待你们快快成长的父母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四年来,在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里,作为校长和老师,我同大家一道,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了习近平同志来学校考察、用“引领明天的聚会”庆祝了学校75岁生日、见证了学校在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丰硕成果,看着大家在“千人百村”的磨练中落地生根、在新的“人才培养路线图”的指引下全面发展,我由衷地为2015届毕业生感到骄傲,为你们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成长感到自豪!同学们,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毕业典礼标志着你们已经拥有了能够独自前行的身份——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你们具有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但前方终究是一次全新的创业之旅,是向未知疆界拓进的开端,这一旅程注定将充满挑战,在你们探索全新世界的过程中,作为校长,我想叮嘱几句。
第一,常怀感恩之心,给他人多一份尊重和关怀。
在上周五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有一位博士生同学发言时说,“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一辈子没有读过太多书,过去在农村,后来进城了又经历下岗,但他们省吃俭用一路支持自己读书22年。今天他们走到世纪馆门口,说自己土里土气的是不是不要进去了。”这位同学请全体同学为他的父母鼓一次掌,在场的师生看着两位老人缓缓站起,对他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同学对他的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看,这就是明亮的世纪馆,这就是我的学校!这就是我成为博士的地方,这就是我另外一个永远的家!”
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父母用他们的质朴、勤劳和善良把你们送到这里,一直守望你们成长,陪伴你们前行,不要辜负他们。我们同样不能辜负的,还有老师、同学和每一位关心、陪伴过自己的人。同学们今天要从学校毕业,我希望大家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你们的父母、老师和坐在身旁的同学,感恩我们共同的母校,是这所学校让我们成长、进步,是这所学校让我们结缘、结伴,是这所学校让我们拥有了永远的精神家园。
第二,坚守青春的理想,给理想多一点时间和等待。
一个月前,我和各位校领导、教师代表参加百岁高寿的袁宝华老校长系列著作出版座谈会,86岁的朱镕基总理亲自把坐在轮椅上的袁宝华老校长推进会场,并满怀深情地回忆说,“60多年前,宝华同志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一位大国总理,对自己的老领导、老同事给予的这份尊重让所有在座的人为之动容。镕基同志所说的启蒙,就是指宝华老校长历经一个世纪的历史流变,一以贯之对报国理想的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烈情感。忠于理想,对自己所献身的党的事业忠贞不渝,让宝华同志在变幻的社会运动和艰苦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始终牢牢把握住了人生的方向。这也告诉我们,坚持住理想,你就获得无限力量。理想,可以让我们在别人向命运弯腰时,挺住脊梁;在别人向生活低头时,守住本心。以勇敢、无畏、忍耐和坚毅,多给理想一份坚守,就终将收获人生的硕果。
第三,迎接命运的挑战,让自己多一份责任和担当。
1984年,人大师生十人团到河北正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与时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全天座谈。据当年参与活动的82级校友任锦芳同学回忆,近平同志和他们聊了很久,有一段话她印象极为深刻。
近平同志说,“干工作都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尤其是现在这样改革的年头,要取得成绩,不可能太太平平的,不可能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必须有敢于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该豁出去的时候不能犹豫。”
当时的习近平同志还只是一个30出头的青年,但他表现出的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的精神让参加座谈的同学们印象十分深刻。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种大德,一种崇高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也是所有人大人最应当追求的高贵品质。
梦想火种不灭,人大精神永生。在追求民族之梦和个人理想的旅程中,母校与大家同在!祝愿同学们前程锦绣、梦圆人生!
谢谢大家!
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承诺接到通知后立即删除。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