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读《中韩文化交流有“道”又有“路”》有感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7-110061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2 03:46: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中韩文化交流有“道”又有“路”》有感

读《中韩文化交流有“道”又有“路”》有感

中韩文化的交汇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三国时期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到现代风靡中华大地的韩流文化,几千年来一衣带水的相邻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文化交流,对两国的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化交流是打开两国人民心灵的重要渠道。韩国几千年的文化,都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所具备的纯韩国人式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皆以儒教习俗为准绳。而现代中国社会刮起的韩流风则体现了价值的多元化以及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多样性,适应了当今社会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发展。

韩国将泡菜文化打造成代表品牌并传播到中国,尽管对于中国来说泡菜只是一个发酵产品,但是毫无疑问韩国在文化宣传方面是成功的,中国应以此为范例踏踏实实地做好汉语文化的传播工作,了解韩国民族的特性,用韩国人可以接受的方式积极地进行文化交流。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经济上强大,文化方面也应力争上游。只有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齐头并进,两国关系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篇:中韩文化交流

由“大长今”出发,看中韩(朝)的文化交流

第六小组

组长:徐翊榕 组员 崔钟月 乔睿 赵丽楠

摘要: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

【1】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有众多关于中韩文化交流的文献,但主要体现的都是中韩的文化交流史以及互相的文化渗透,以及对现代中韩交流的影响。我们借鉴了这些文献,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古代韩国(朝鲜)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中国的附属国,那么,这对于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有影响吗?同时,我们也借鉴韩剧《大长今》,来一窥中韩的交流。

关键词:

中韩交流

古往今来

未来发展

大长今

(一)、不同阶段的朝鲜(韩国)以及中韩文化交流

檀君朝鲜

檀君朝鲜(前2333-前238)朝鲜神话时代。朝鲜在13世纪创造的《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约前1122-前194)。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商人华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卫满朝鲜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鲜卑族)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卫满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史称“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今首尔一带。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卫满朝鲜依然属于中国地方政权。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明年(公元前109年),伐朝鲜。”[4] 汉四郡(被汉朝兼并)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其中,玄菟郡设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设于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临屯郡以及玄菟郡的东部被并入乐浪郡,分别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迁至高句骊县。东汉末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析出乐浪郡南部都尉设置带方郡,并为曹魏、西晋所承继。

李氏朝鲜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16万第一次侵入朝鲜。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17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1598年,日军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23年,朝鲜内部政变,擅自废黜国王李珲。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1636年,后金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改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而大批不愿做日本属民的朝鲜人,渡江进入中国避难,成为今天中国朝鲜族的主体部分。

接下来,主要介绍李氏朝鲜于中国的文化交流。

(1)、朝鲜与宋朝的交流 两宋时期,统治朝鲜半岛的是王氏高丽,虽然两宋与李氏朝鲜没有直接的往来,但是,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李氏朝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宋朝的武士精神传入朝鲜半岛,影响了李氏朝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宋朝剑和朝鲜古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次,朝鲜王宫是典型的宋朝建筑风格,景福宫是1395年9月太祖李成桂时所造,是唯一的正宫(是王妃和皇后所住的宫),是仿照北宋宫殿修建的,程工字型,主要宫殿都在一条直线上.

最后,两宋时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的高丽僧人非常多,他们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礼遇和照顾,在两国文化交流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的影响下,朝鲜很快学会了雕板印刷技术。两宋时期出现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3世纪初传入朝鲜,朝鲜人改铸成铜活字。后来,这种新兴的印刷术被朝鲜政府所采用,为称誉于世的李氏朝鲜铜活字打下了基础。

(2)、朝鲜与元朝的交流 自北魏起,中国皇室与朝鲜半岛皇室就开始了联姻关系。朝鲜在元朝时期的王后也都是元朝公主,能娶到中原王朝的公主,这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3)、朝鲜与明朝的关系

明太祖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一,但是朝鲜方面始终以臣礼事明。朝鲜每年都派三名正式使至前往明朝.有恭贺新年的贺正使,庆祝明皇诞辰的圣节使,祝贺皇太子诞辰的干秋使。后来,还定期派使臣去纪念过冬至节(冬至使)。此外、无论朝鲜还是中国每逢先君亡故、新君继位或王后选出都要派使臣吊贺。壬辰倭乱以后,朝鲜方面感谢明政府的再造之恩,全国上下自觉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亲明风气。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帮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动中未尽全力,被朝中的亲明大臣推翻,仁祖继位,史称“仁祖反正”。自此,明朝虽然灭亡,朝鲜被迫臣事满清,但是朝鲜君臣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了以上的几种现象。朝鲜王国为了感谢明朝政府的厚德,曾经暗中祭祀崇祯帝三百年。甲午战争前

【】夕,朝鲜王国对日本国的国书里面指出,“我朝鲜向为大明东屏···”2。

朝鲜方面对于“反清复明”的大举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朝鲜的“守孝”“雪恨”之举,被西方人理解为“隐士之国”。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满清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直到甲午战争的爆发,朝鲜一方面走向亡国,另一方面君臣百姓也对中国的局势彻底失望,朝鲜的历史和朝鲜的思想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云“患难见真情”,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之至真是让人感动落泪,也为我国民后面的麻木健忘而感到惭愧。感幸前有洪火秀,后有孙中山前仆后继,才使我辈未曾抱恨。

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有以下原因。

一、李成桂窃居大位,需要中原政府给予承认,同时需要借重中原帝国的权威打击内部的反对势力;

二、明政府的无私援助和清朝政府的贪暴无恩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朝鲜一向自诩为“小中原”,不会承认蒙元、满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四、朝鲜相信儒家狄夷统治中原不会满百年的信条,不愿意得罪迟早会“恢复中华”的汉人;

五、最重要的一点,朝鲜国王希望臣属忠于国王就象国王忠于明朝皇帝一样。这种忠诚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朝鲜的民族性格。

(4)、朝鲜与清朝的关系:

1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但是,那以后的朝鲜也认清了对中国保持藩属关系有益无害,在“事大主义”下保持了两国长达千年的和平与友谊。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

甲午战争后,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三、中国古籍中保留的十分丰富的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3】

1、二十四史及明、清实录中的记载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代所修纪传体史书,被认为是“正史”,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至清代张廷玉等撰《明史》,都有关于朝鲜的专门传记。《史记·朝鲜列传》是正史中第一篇关于古朝鲜的文献。

《后汉书》中《东夷列传》记载夫余、高句丽、秽、马韩、辰韩、弃辰等。其后正史或称高丽传、或称东夷传,或称朝鲜传,绵续不绝

【3】

。二十四史中的这些专传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的最基本而可靠的文献资料。成书于民国年间的《清史稿》亦有《朝鲜传》。中国编年史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都包涵大量中韩交流史料。《明实录》和《清实录》有关朝鲜史料也十分丰富。¹

2、历代奉使朝鲜的中国使臣著述

使臣往来,是中韩交流中的最重要的渠道。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向高句丽遣使甲问。º一化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百济王庆余遣使上表显祖以其僻远,冒险朝献,礼遇优厚,遣使者邵安与其使俱还。’,»之后,中国使臣奉使朝鲜者日益增多。中国使臣奉使归来留下的著述,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的宝贵记录。

唐以后,中国使臣的奉使著述层出不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奉使高丽记》一卷,顾惜《新罗国记》一卷,注云:“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惜为从事。”此外,有裴矩《高丽风俗》一卷,¼为当探撷奉使著述而成。

3、历代文人所撰有关朝鲜诗文

唐代与新罗交往密切,许多新罗使臣及留学生来到长安,与中国文人结下深厚友情,送别赠答是常见的题材。《全唐诗》中收录陶翰、姚鹊、张籍、释无可、许琳等赠别新罗友人诗。还有顾况、吉中孚、权德舆、钱起、李益、耿滓、刘禹锡、李昌符等人送别唐使臣使新罗诗。宋元时期文人笔记、诗歌中,保留大量有关高丽的诗文。

特别是比较有名的笔记,如王林《燕翼治谋录》、释文莹《玉壶清话》、范镇《东斋记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方勺《泊宅编》、叶梦得《石林燕语》、朱或《萍州可谈》、何造《春清记闻》、周辉《清波杂志》、赵彦衡《云麓漫钞》、张世南《游宦纪闻》等记载了许多有关高丽的内容

4、类书、丛书中汇集的中韩文化交流史料

中国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四夷部》,首叙朝鲜、秽佰、三韩,清代编纂的巨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第十三卷《朝鲜部汇考》,收录清代以前有关朝鲜的各种文献,既有正史记载,也有文人著述,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有些资料十分珍贵。《朝鲜部汇考》如能整理单独出版,无疑会给研究者提供极大的方便。

【4】。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现代化思考

(1)、中韩文化交流现状

目前,中韩两国已经形成政府支持、以民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内容广泛的文化交流模式。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韩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不断深入发展,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交流领域涉及文化艺术团互访、展览、学术、教育、青少年交流、旅游、体育、社会科学、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等¹。

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团体往来不断,各种大型主题展览和演出活动频繁,在各自的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两国每年互访的各种文化代表团、考察团、艺术团、展览团、学术交流团等达百起左右,涉及上千人次。中国访韩的艺术团包括京剧、杂技、交响乐、歌舞剧、木偶剧、话剧及少儿歌舞等;展览也从书画展发展到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古今刺绣、珍珠贝雕、中国文化大展等。中国国家级艺术团、东方歌舞团、民族乐团、人民艺术话剧团、杂技团和韩国国家级的国立芭蕾舞团、国立舞蹈团、国立歌剧团、国立乐团等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组都进行了互访,并且在各自国家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¹。

两国还十分重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

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青年交流的谅解备忘录》,为两国青年交流指明了新的方向。202_年中韩两国又签署了《青少年交流协议》,以此为契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韩国青年会议所、韩国青少年团体协议会的交流活跃展开。两国青年通过参观对方国家的企业、学校、农村,进入百姓家庭生活以及与大学生联欢等活动,促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2)中韩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第一,中韩在有关两国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中缺乏沟通,由此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了两国关系。例如,202_年发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问题。如果两国在这种敏感的问题上能够事先加强沟通,加强交流,或共同研究,把这个问题仅限于学术领域,就不会发生引发民族主义情绪的后果。目前,中韩双方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

第二,两国文化交流不够深入,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并且,由于部分韩国媒体对中国的错误解读,造成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存在误解。虽然中韩交流日渐频繁,甚至在两国分别出现了“韩流”滚滚、“汉风”阵阵的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相当肤浅,甚至对中国的认知还存在很多误区

【5】。

第三,在中韩文化交流中还存在着中韩影视交流不对等的问题。

中韩文化贸易不对等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统计来看,韩国电视剧近年来确实在中国掀起了“韩剧热”,但韩国引进的中国电视剧却很少。202_年中国引进韩剧67套,而202_年据估计已超过150套。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积极向外拓展的同时,韩国政府对于本国市场却是严格保护。韩国观众对中国的影视作品相对缺乏了解,也很少能通过现实题材的作品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6】。

此外,我们还发现与中韩文化交流不同的是,中朝文化交流还处在《红楼梦》等古典艺术阶段,那么对于中朝文化交流该如何推陈出新,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结语:

文化交流的理想目标是“和而不同”。中韩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曾受到儒家文化的极大影响,两国的文化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但是文化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长久。

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起新时代富有民族魅力的文化体系,为“汉风”增添多些底蕴,让它更鲜活、更厚重。

下面,我们找了影视剧《大长今》中的中韩文化交流片段。第6集中提到的“明朝的使臣来访,送来明朝皇室亲自饲养的金鸡以庆贺中宗的生辰,由今英负责保管金鸡”。

第7集中提到的长今培植的草药,百本。实际上就是黄芪,也是由中国引进的,但是一直没有培植成功。最明显的是18集中明朝使臣出访的片段。“韩尚宫得知明朝使臣有糖尿病缠身,因此特地准备清淡的菜肴呈上,明朝使臣大怒,韩尚宫身处危难当中。使臣特指长今必须在五天内治好消渴症,最终明朝使臣被长今说服了,并且指定长今与韩尚宫亲自为他准备留在朝鲜这段日子的饮食料理,虽然崔尚宫呈上华丽美味的满汉全席,明朝使臣也不为所动,并且爽快答应册封世子的事情”。

说明此时朝鲜是明朝的附属国,册封世子需要通过明朝正式认定。

同时这里有一个错误,满汉全席是清朝才有的,而此时在明朝时期出现,显然违背了历史常识。说明在拍大长今的时候,编剧显然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 祁庆富 金成南

【2】 《明实录·邻国朝鲜篇》, 王其集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1983年。

【3】 《后汉书》卷八十五, 范晔 中华书局,1965年

【4】 《宋史》卷二百九十六, 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

【5】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朴光海

当代亚太 202_年第7期 【6】 《中国影视剧进韩国很难》马蕾 人民网,202_年1月25日。借鉴书籍: 【7】:《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 [韩]金翼兼 【8】《当代中朝中韩关系史》

杨昭全

孙艳姝 【9】《中韩宗教思想比较研究 》

【10】《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 杨渭生等编著

自我评述要求:

尽量体现我们的努力吧~尽兴发挥哈~(1)团队合作

(2)文献书籍的查询量——我们除了学校图书馆,还去了国家图书馆(3)海量视频搜寻,最终确定大长今(4)还发现了其中的错误

(5)除了了解中韩文化交流史之外,还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问题(6)对比现在中韩与中朝的文化交流,提出见解。

第三篇:中韩文化交流 三段论

中韩文化交流

通过整个活动的互动,增强同学们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习韩国的语言、文化,让韩国学生在异国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学生的热情与友好,最重要的是快乐你我。

实施计划

一、活动主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三、活动时间:202_年5月2918:30—20:30;

四、活动地点:教学楼D113;

五:参加人员:营策102班全体同学、韩国同学、黄晓林老师、参演人员; 六:与韩国同学沟通交流;

七:活动所需物品的准备;

八:相关节目的编排准备;

九:活动前中后各项事务的安排。

实施过程

一、欢迎韩国留学生的到来,并由五名韩国留学生做自我介绍。

二:主持人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三:节目的上映。(唱歌、舞蹈、游戏、中韩文化交流等)

四:营策102班全体同学与韩国同学合影留念。

我的贡献

一、策划书的修改;

二:PPT的制作;

三:场地申请;

四:相关节目的讨论;

五:相关物品的筹备;

六:掌控全局。

活动总结

一、这次的活动的准备是辛苦的,其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都一一解决了。这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后不管在什么样团队里,都要注意分工合作;

二、活动的过程是快乐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与韩国同学热情互动。这次的沟通让我深刻体会到交流的重要性,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不沟通,世界就不会进步。另外,通过与五位韩国同学的交流,体会了一些韩国风情,也感受到韩国同学在异国他乡的不容易。作为好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多多关心外国友人,让生活更美好、世界更和平。

第四篇:古代中韩文化交流

中韩文化交流

古代至近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国号称谓经历许多变化,如古朝鲜、三韩、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朝鲜、韩国等,但古代朝鲜半岛居民常以“韩人”自称。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遗迹推测,韩民族的祖先大约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来到朝鲜半岛定居。中国史籍称古韩人为“东夷”,他们曾散居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朝鲜半岛等地。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远古以来,居住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先民就有许多来往和联系。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文字的记载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据《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世纪周武王灭商时,箕子就率殷人东迁朝鲜半岛立国,史称箕氏朝鲜。《史记》曰:“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书》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耕作”。韩国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有箕子入朝鲜的记载,并将箕氏朝鲜列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鲜史略》有“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的记述。先进的殷文化与生产技术也随之传播到朝鲜半岛。而从战国末年到汉朝初年(约公元前3——前2世纪),又有许多中国人为躲避战乱移民朝鲜半岛。汉武帝时,曾征服朝鲜北部,设乐浪、贞番、临屯等郡,实行郡县制,有不少中国农民赴四郡落户开垦。汉文化得以通过乐浪四郡传播至整个朝鲜半岛。据韩国学者称,孔子著述及儒家学说《诗经》、《书经》、《春秋》等此时已传入古朝鲜。可以说,中韩交流比中日交流的历史还要悠久,而且还常常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先进的中国文化往往通过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在古代时期,中韩两国都有多种记载双方交往的历史文献传世,比较著名的有南宋徐竞的著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公元前后,古代韩国开始进入三国时代,即北方的高句丽和南方的百济、新罗。自三国时代开始,几乎每一个王朝的国王都曾接受过当时中国封建朝廷的册封,使节往来,不绝于途,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传至各国,而中国人也开始了解韩文化。

三国时期,高句丽已有用汉字记事的著作《留记》,流行的文言经典有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春秋》、《文选》等,另有《玉篇》、《字篇》、《字林》等字书,高句丽太学用这些中国文言典籍作为贵族子弟学习文化的基础。百济也立有太学,传授儒家经典,百济史书《书记》就是用汉文写成的。而新罗的国号,则取字汉文“德业日兴”、“网罗四方”之意。中国佛教也在三国时期传入,有百济的发正、新罗的觉德、高句丽的义渊等多名僧侣入华求法。

隋朝文帝、炀帝都与朝鲜半岛的高丽发生过战争。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鼎立,三国都同唐朝往来。唐太宗晚年亦攻打高丽。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灭百济,总章元年(668年)灭高丽。以后,唐退出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在唐朝的扶植下,于上元二年(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儒学、语言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美术等领域均有广泛而密切的交流。

新罗与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具),南至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楚州有新罗会馆,山东半岛的赤山、登州、莱州有新罗坊、新罗所,专门接待新罗客商。当时来往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朝霞、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

新罗全方位地学习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艺术,仿唐设六部和州、郡、县,实行丁田制、租庸调法和户籍制,设立国学和科举制,并崇尚中国儒家思想和经学。自唐贞观中期 ①②

②张碧波,喻全中:朝鲜箕子考[M]。《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6期。韩国文化艺术[M/OL]。韩国在线,www.teniu.cc.至五代中期的300多年里,新罗先后派遣过202_多名留学生,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典章礼仪、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开成五年(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共一百五人”。这些留学生多为王室贵胄子弟又深受中国文化熏染,他们学成归国后,把中国文化渗透到整个朝鲜社会,对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中韩史籍中记载仅应中国科举进士及第的留唐韩生就有90人,如崔利贞、朴季业等。中举后,有的留在唐朝做官。如崔致远13岁到唐,19岁中进士,在唐任溧水县尉、侍御史,30岁归国,有汉文诗赋集《桂苑笔耕录》20卷,《四六集》1卷。他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文化。新罗于神文王二年(682年)设置国学机构,元圣王四年(788年)实行科举制度,教授及考试内容均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的“德治”、“仁政”等政治理念及忠孝等道德伦理思想对新罗统治者及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广而巨大。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以研究唐朝医学、天文、历法。上元二年(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公元692年,新罗王朝的孝昭王设置医学博士和开设医学堂,用《本草》、《针经》、《脉经》、《明堂经》、《难经》教授学生。古代韩国的医学比较进步,高句丽的《老师方》和新罗的《法师方》曾传入中国。朝鲜原来没有文字,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吏读”法,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新罗文人用汉文写作散文、诗歌和传奇(小说的前身),并达到很高水平。贞元四年(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还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大和二年(828年),新罗使者带回茶种,朝鲜开始种茶。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尚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唐末五代,雕板印刷术传入新罗。唐玄宗认为“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因此从唐朝开始,中国一直把韩国视为礼仪之邦。可见在唐朝影响下,新罗文化相当发达。其它在诸如宗教、雕塑、绘画、音乐、书法、天文等方面,也都深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

高丽王朝与宋辽金均有往来和交流。在公元962—992年的30年间,高丽曾向宋朝派遣使团26次,宋朝也向高丽派遣使团10次。高丽还派遣留学生到宋朝国子监学习中国文化。宋朝政府应高丽政府要求赠送了《大藏经》和各种儒家经典及《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公元958年,高丽王朝首次实施科举取士制度,公元922年设立国子监用儒学文化培养学生,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系统、考试制度、取士方法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高丽成宗下令设修书院,系统抄习中国经史书籍。公元1022年,宋真宗赐与高丽王朝乾兴历。高丽王朝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书善本,有些在中国已散佚或存本讹误太多,因此公元1091年,高丽宣宗曾应宋哲宗之请求,将高丽所收藏的中韩两国的好书开列书目送与宋朝,共计128种之多。

元朝对高丽实行友好政策以至王室间实现联姻。元朝公主出嫁时的随从官员和文人有的就在高丽定居,传播中国文化。许多高丽贵族子弟也来元朝学习。有的高丽学子还来元朝参加科举考试。不少高丽学者赴元朝大量采购中国书籍,公元1314年,高丽中宣王入元购万卷书,元政府赐宋秘阁旧藏书4371册。高丽王朝还设立国学机构成均馆以传授儒学,并设立汉语都监教授汉语。

明清与朝鲜王朝(李氏王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持续不断。李氏王朝定期向明清政府派遣代表团朝贡,而李朝新王继位都由明清政府加以册封。16世纪末明朝政府曾派大军援朝抗 ①②

①②③古代中韩文化交流[J/OL]。www.teniu.cc.③黄有福,陈景富: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倭,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中韩通过朝贡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李朝派往北京的朝贡使团不仅大量搜购中国书籍,而且主动结交中国文人学者,中韩两国使节和儒臣文士们互相唱和诗文、切磋学问,李朝政府把明朝使团与朝鲜文臣们的相互唱酬诗文汇辑成23集《皇华集》。明朝政府曾向李朝赠送了大量中国典籍。李朝政府则组织学者翻刻和翻译中国书籍,1778年,赴清使团在北京购回《古今图书集成》5000多册等大批中国图书,有些甚至是清朝的禁书,并在宫内设奎章阁,收藏各种文献典籍。李朝使臣还把在中国的见闻编成《燕行录》,对促进中韩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学文化的交流在古代中韩文化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儒家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深刻影响了古代朝鲜的社会历史,朝鲜社会的政治、教育、思想文化、法律、民风、礼俗等都深深浸润着儒学的精神。由于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亚汉字儒教文化圈,而中国又是汉字和儒学的发源地和中心,古代中韩两国知识分子通过阅读汉籍和书写汉文,可以便利地进行思想和学术方面的交流。韩国赴中国的使节团每次到中国来,都会得到中国朝廷赠送的大批书籍,而使团也在中国采购大量图书,因此古代中国的儒学经典和各种经史子集学术著作源源不断传入韩国。韩国成为接受中国儒家思想最早和保存儒学传统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秦末汉初,中国儒学已经伴随着汉字及历史典籍而传入古朝鲜。公元1世纪,古朝鲜就已经有人能读中国儒家鼻祖孔子的《诗经》、《书经》、《春秋》等著作。三国时代,高句丽最先接受儒家学说。公元372年,小林兽王模仿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正式设立儒学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博士,专以五经、三史教授贵族子弟,为国家培养官吏。百济也曾两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求取儒家经典及学者。出现了王仁、高兴这样的儒家学者,百济国王义慈被称为“海东曾子”。公元682年,新罗神文王设立国学机构,以《周易》、《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为教材教授贵族子弟,培养官吏。公元788年实行科举制度,科考内容也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一系列教育举措及科考制度,儒家的“德智”、“仁政”等政治历年及忠、孝等道德伦理思想对新罗统治者社会产生了强大影响,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儒家学者,如薛聪、崔致远等。

公元1289年,集贤殿大学士安垧出使元朝,接受以天地万物为一理、三纲五常永不变为宗旨的宋代程朱理学,认为是孔孟儒学的正脉,带回《四书集注》、《朱子全书》,并于成均馆讲授朱子学。自此朱子学传入朝鲜,理学教育蓬勃发展。李朝时期,中国的程朱理学迅速传播发展,成为朝鲜官方哲学及正统学术思想,统治李朝思想界达500年之久。这一时期,以性理学的形成为标志,朝鲜儒学完成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形成了朝鲜朱子学、实学、阳明学等理论体系。儒学已深深植根于韩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儒学大家,如徐敬德、李退溪、郑齐斗等。儒学已完全渗透至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指南和制定治国方略的基础。

中韩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韩国的文学体裁多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入华求学的韩国僧人、学子受到中国文学的耳濡目染,往往都会写中国的古诗、骈文等。唐宋诗词在韩国非常流行。唐朝的诗人写过不少赠新罗友人的诗歌,而新罗诗人也创作了不少汉诗作品,有的还被收入《全唐诗》之中。高丽王朝与李氏朝鲜时代,韩国知识分子大多有很高的汉文学修养,有的精通汉文汉诗,他们的作品曾编为《大东诗选》、《朝鲜诗选》、《东文选》等诗文集。中国的唐人传奇和明清小说在韩国也很受欢迎。韩国使臣到中国都要大量采购唐宋诗集和明清小说,有的被带回国后还加以翻印,仅韩国昌德宫藏书阁目录中,就记载有中国明清小说译本33部,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李朝文人还汇集出版了《小说语录解》,特地将中国小说中的难句加以注释,以帮助韩国读者阅读理解。《春香传》与《沈青传》、《兴夫传》合称为朝鲜三大古典名著,与我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 ①

①刘宗贤,蔡德贵:当代东方儒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_。氏物语》合称为亚洲三大古代经典著作,其文笔极美,书中使用众多的诗歌,运用骈句与散句结合,体现了朝鲜人民的文化底蕴与对正邪的喜恶。此著作可堪称外国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中最无痕迹的一支。在戏曲表演方面,其原为朝鲜民族的“板索里”清唱艺术,后移植至我国的越剧、潮剧、京剧、评剧、黄梅戏和朝鲜族歌舞的艺术形式中,成为历演不衰的经典曲目。其中,又数越剧与潮剧影响最大,两剧种中的《爱歌》、《别歌》、《狱中歌》可称为该戏曲中的经典之经典,多次被搬上舞台且大受好评;朝鲜族的歌舞曾由吉林省延边歌舞团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中表演并获奖。这部著作并非只对我们东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远在欧洲的西欧各国也曾把其改编成舞剧等,同样引起很大反响。我国和韩国已多次把它搬上了银幕,翻拍了很多次。

在绘画艺术方面,中韩双方的交往更见频繁。据文献记载,公元541年,中国梁朝曾向百济派遣画师传艺。韩国三国时期的墓室壁画流行中国的绘画题材和技法。新罗画家金忠义的作品曾流入唐朝,受到中国《历代名画记》的赞扬。高丽使团入宋时,还专门安排画家学习宋朝绘画艺术,并求购中国绘画精品。12世纪,高丽王朝的绘画在继承民族传统和吸收唐宋艺术技巧之后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当时的著名画家李宁曾到宋朝施展他的画技,得到宋徽宗的赞赏。宋朝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高度评价了高丽绘画的艺术水平,称其技巧精密、无与伦比。到李朝前期,韩国画坛宗承中国北宗画风,后期则输入南宗画风,并开创以韩国事物为题材的韩国风格。

中国书法也很早传入韩国。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中国书法家的作品都曾是韩国书法家学习的典范。自元朝书法家赵孟兆灵秀典雅的字体传入韩国后,赵体成为韩国盛行的书法。之后,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的作品及清朝书法碑学风气也都对韩国书法界产生过影响。韩国书法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每一个字都是在一个想象的方块中由一些形状不同的线组合而成,都是为了表达一个特有的意义。中韩绘画艺术的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_多年韩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绘。据文献记载,公元541年,中国梁朝曾向百济派遣画师传艺。韩国三国时期的墓室壁画流行中国的绘画题材和技法。新罗画家金忠义的作品曾流入唐朝,受到中国《历代名画记》的赞扬。高丽使团入宋时,还专门安排画家学习宋朝绘画艺术,并求购中国绘画精品。高丽画家李宁来华游学,其作品受到宋徽宗的赞赏。高丽画家李齐贤曾在元朝学画,所绘山水也有很高水平。李朝前期韩国画坛宗承中国北宗画风,而后期也输入南宗画风,并开创以韩国事物为题材的韩国风格。

古代中韩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从公元4世纪后半期到公元15世纪初,长达千余年,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性。韩国僧人入华求法请益作为一项时间持久、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活动,是古代中韩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阶层都曾给予十分的关注、支持。韩国求法僧往往应命而来,奉召而归,而且在回国后多被委以重任,尊为国师;中国皇帝则将求法僧待为上宾,赐经赐物,虔表护法之情。求法僧踏遍中国的三山五岳,从师问法,虚心求教,回国后广开山门,人争归信。在宗教义理、规范、典籍交流的同时,佛教艺术也持续不断地在中韩两国间进行着信息传递。韩国的寺庙建筑、石窟的雕凿、佛像的雕刻和铸造、绘画等都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而韩国的佛教绘画技艺和银金写经也曾回传到中国。高丽王朝曾为元朝频繁书写银金经典,客观上促进了中韩两国的书法艺术的交流。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表现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方面也很广泛。随着儒学、佛教在韩国社会的广泛深入传播,中国的礼俗文化也被韩国大量吸收。在服饰习俗方面,新罗时期,韩国已 ①②

③古代中韩文化交流[J/OL]。www.teniu.cc.③黄有福,陈景富: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开始采用中国服饰习俗。中国历代王朝都经常国国王及其使节赠送冠服,高丽王朝的官服大体上前期模仿唐宋,中期仿照元朝,后期又模仿明朝。李朝初年也参照明朝规定制定服饰制度。在生活礼仪方面,韩国最先引入的是中国的丧葬礼仪。新罗在6世纪初已颁行丧服法,高丽时又系统地采用中国的五服制度,把丧服按亲疏分成5个等级。李朝太祖还命大臣根据中国礼制详定冠婚诸礼。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对韩国的宅地风水思想影响极大。李朝还仿行中国宋明的住宅礼制规定。在服饰习俗方面,新罗时期,韩国已开始采用中国服饰习俗。中国历代王朝都经常向韩国国王及其使节赠送冠服,高丽王朝的官服大体上前期模仿唐宋,中期仿照元朝,后期又模仿明朝。李朝初年也参照明朝规定服制。随着儒学在韩国社会的深入传播,中国的礼俗文化也被韩国大量吸收。

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早在七世纪,中国的茶文化就已传入朝鲜半岛。九世纪初的兴德王时期,韩国始兴饮茶并且开始种茶。新罗时期,茶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高丽王朝时期,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高丽的茶道———茶礼形成,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百姓中,韩国茶文化进入兴盛时代。李朝时期,中国的泡茶道传入,并被茶礼所采用。韩国茶文化通过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之后,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中韩两国茶文化互动交流。韩国茶文化独立发展并回传中国,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中韩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曾受到儒家文化的极大影响,两国的文化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两国的共同性。秉承相互学习、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友好共赢的交流取向,就一定会开创两国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第五篇:中韩中学生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主持词

中韩中学生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主持词

一、开场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甲: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今天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中韩两国的中学生相聚一堂,交流文化,展示才华。

乙: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今天,因为你们的到来,使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节日般的微笑。

甲:让我们以热烈欢迎韩国友人的到来!(鼓掌)

乙: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甲:相信我们这次中韩中学生交流活动,对增进两国青少年的了解, 加深友谊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文艺节目

节目一:

乙:“中韩中学生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现在开始。首先请大家欣赏欢快的民族舞蹈《》,有请等同学。节目二:

甲:感谢等同学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中国书法是一门

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现在请张方兴、邢蕴静两位同学现场为大家展示中国书法的魅力,并赠送给远道而来的韩国友人。节目三:

乙: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 [dǎi]、彝[yí] 等民族中。在他们现场书写的同时,请大家欣赏等同学为我们带来葫芦丝合奏《竹林深处》。节目四:

甲:谢谢,谢谢!感谢他们为大家带来的快乐。参加这次联谊,我们的韩国同学也是有备而来啊,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节目,请欣赏„„

节目五:

乙:谢谢韩国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表演,韩国大型历史剧《大长今》,在中韩两个国家都是家喻户晓,主题曲《希望》更是人人能曲,下面有请张钰等同学为大家带来女生合唱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有请她们。

节目六:

甲:下面为大家介绍一对双胞胎兄弟,这位是季立贺同学,这位是季彦庆同学,大家说这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像不像呀?(停顿)请他们为大家献上一首动听的歌曲《国家》,有请。

节目七:

乙:欣赏完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乐器——筝,通常又被人们叫做古筝,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

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下面有请等同学,为我们带来古筝名曲《丰收锣鼓》,有请她们。

节目八:

甲:感谢等同学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同学们,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六大戏曲剧种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和秦腔,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块瑰宝。下面请赵昶宇同学演唱曲剧《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请欣赏。节目九:

乙:同学们听完赵昶宇同学演唱戏曲,下面有请程飞等同学带来现代舞《OH》,有请她们出场。

节目十:

甲:精彩的舞蹈再一次给我们带来了震撼,感谢她们的表演。下面请欣赏韩国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第二个节目《》。节目十一:

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韩国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节目。曲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快板书、山东快书则是曲艺的重要种类。不知大家是否熟悉,下面有请张鲁同学,为我们表演快板书《雏凤凌空》。

节目十二:

甲: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随意、休闲、放松的特点,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下面请大家共同欣赏王一等同学带来的拉丁舞表演《》,有请。

三、闭幕

甲: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今天的联谊汇演也就要接近尾声了。最后,请张方兴、邢蕴静两位同学展示他们的书法作品,并赠送给韩国同学们。请!

(展示作品,赠送友人)

乙:朋友们,菏泽市乃至山东省正处在经济文化加快发展时期,变化日新月异变化之中。希望大家多走多看,多品尝菏泽美食,多观赏菏泽的美景。

甲:本次联谊作为中韩友谊的桥梁,促进了中韩友谊的发展,同时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乙:祝愿大家在中国期间开心快乐,身体健康,祝愿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合:202_年中韩中学生文化交流文艺演出到此结束。

甲:请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一起到二楼阅览室开展交流活动。

读《中韩文化交流有“道”又有“路”》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