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两会期间热点环境话题总结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17-65141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3 02:45: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两会期间热点环境话题总结

1、北京政协副主委提护肺提案 吁尽快出台雾霾补贴 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伦敦市前副市长罗思义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的大雾唤起了他关于英国60年前那场灾难的回忆,当时弥漫伦敦大街小巷的浓雾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呛喉咙,还有不少得了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这场“毒雾事件”共造成12000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3年10月的发布报告,大气污染(PM2.5污染物)首次确认为‘对人类致癌’,其重要组成部分可吸入颗粒物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危险程度与烟草同级,其中又以对肺癌的诱发最为显著。

谢朝华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抗击雾霾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役,PM2.5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此一来,‘大环境政府治,小环境室内防,内环境个人护’就显得十分必要。政府要和人民一道抗霾,首先就要保障健康呼吸,用当前流行的词语来讲就是坚决反对“为人民服雾”。政协委员谢朝华就提出,政府应以“雾霾补贴”的形式,优先为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护肺支持,保障市民健康呼吸的权益。谢朝华指出,雾霾补贴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经济补偿,而应该像高温补贴用于采购清凉饮料一样,让雾霾补贴帮助户外工作者采购到“靠谱”的护肺产品。“目前市面上涌出大批打着‘防治雾霾’口号的健康产品,鱼目混杂让消费者无法辨别好坏,无从选择。尤其是护肺类产品,人们对之需求逐渐增长,而护肺产业发展却存有空白。”

评论:“治霾”能否成为官员考核新压力?

相比这一年多治理大气的方案,前些年那些方案根本算不上方案,只是按市里的要求照猫画虎。虽然只是一个基层科室负责人,我感受到的压力很大。

“今年努力一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各项目标都完成了,但是PM2.5却没有如预期那样下降5%,而是几乎没有变化。”在汇报这一年清洁空气行动成果时,一个远郊区环保局局长在汇报完治污减排成绩单后,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2017年前必须让PM2.5下降25%,这意味着剩下的4年平均下降超过6%才可能完成,那2014年我们定降多少合适?”

2012年2月,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文件的意见》。这份写进当期政府公报、向社会公开的《意见》首次明确,环保指标的完成情况将与官员职位升降挂钩。曾经被政府官员们挂在嘴边的GDP,作为政绩考核唯一指挥棒的历史宣告终结。两年来越炒越热的外来词汇“PM2.5”,取而代之成为各级政府文件中的“新宠”。

2013年5月23日,本市发布《北京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其中规定,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有一项不达标,重点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就不能通过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公布一个月内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市环保局。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和政府绩效管理等有关规定,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吴晓青出席两会记者会并答记者问

分析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本次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第二,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是直接原因。那几天刚好是静稳天气。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

针对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我们联合有关省市紧急启动了一些应急机制,要求各省市根据重污染天气的态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大概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前开展了监测预警。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到来前3天,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已经预判到可能要发生重污染天气,所以我们向各地区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监测的预报信息,提醒各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是开展了专项督查行动,环境保护部牵头,组织了7个小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工业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三是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北京、河北等发布了橙色预警,天津、辽宁等启动了黄色预警,按照预案的要求采取了相应措施。

刚才问到治理雾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分析起来,我们认为,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我们大气污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

关于刚才说到的烟雾箱的问题。作为环境保护部来说,我们支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这是因为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复杂,污染的成因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二次污染物PM2.5和臭氧的形成机理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封闭的空间进行模拟试验,是研究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烟雾箱,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通过注入不同的污染物气体,研究其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模拟研究可以获取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污染控制因子,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方向。我国实际上在开展烟雾箱研究方面已有一些基础,比如现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也有小规模的烟雾箱研究装置,所以我们支持有关部门建设大型的烟雾箱模拟实验室。

就是关于“十二五”环保投入的问题。环保投入是我们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对环保的投入,中央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十二五”前3年,我们国家环保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以2000亿元以上的幅度在增加。我这里有一个数字,2011年,全社会环保投入是6026亿元,2012年是82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9%。2013年,我们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可能要超过5万亿元。这些投入当然包括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的投资。我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其中中央政府的投资,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投资的支出分别为2641亿元、2963亿元、338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了14%。

我们预计,2014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的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说现在大家知道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之后,我们预测全社会的投入要超过1.7万亿元,今年还要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又是一大笔投资。再加上国家“十二五”已经出台的一些计划和规划,比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等,我们预计从2014年起,节能环保尤其是环保的投入还会进一步加大。

讲到这个投入的时候,我还可以给大家正式公布一组数据,我们去年底完成了对中国环保产业的调查,是继2004年之后做的第4次中国环保产业的调查。调查显示,到2012年,中国的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是2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了319万人。

大概有几个主要结论:第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京津冀区域的空气污染最重,京津冀13个城市中,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个城市排在前10位,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此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京津冀PM2.5平均值是106微克每立方米,长三角是67微克每立方米,珠三角是47微克每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京津冀是PM2.5、PM10和臭氧,长三角主要污染物是PM2.5、臭氧和PM10,珠三角主要污染物是PM2.5、臭氧和氮氧化物。由此可见,京津冀差距最大,珠三角希望最大,长三角介于二者之间。

第二,复合型的污染特征突出。传统煤烟型的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城市不仅PM2.5和PM10超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第三,空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一季度和四季度是空气重污染高发季节,74个城市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PM2.5季浓度分别为96微克每立方米和93微克每立方米,是第二、三季度的两倍。尤其是冬季的发生率最高。

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都是环境保护工作要着力解决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

关于土壤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和正在编制的水污染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个重点污染治理计划。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

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另外还要告诉大家,土壤环境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目前已形成初稿,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立法进程,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应该说,挥之不去的雾霾再次反映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这是因为我国以重化工为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就是刚才你提到的,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沉重的、是巨大的。我们现在治理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和其他污染,会影响一些GDP,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这样做。而且刚才我已经介绍了环保投入,中国政府决心也是坚定的,大家也能看到,总理在报告中讲到,我们要像“向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所以我认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我们的环境会好起来。近年来,环境保护部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在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刚才提到的生态环保体制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现行的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部门职能分散交叉较为突出,政出多门、权责脱节、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影响我们的行政效能,削弱了环境监管的合力,基层的监管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根本方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五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从宏观战略层面入手,从再生产全过程着手,从形成山顶到海洋、天上到地下的所有污染物严格监管制度和一体化污染防治管理模式着力,主动遵循、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特点和规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维护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这是我们考虑的总体思路,因为首先得把顶层设计和思路研究好。

其次,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生态保护监管体制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三大主体体制,以及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环境监测预警三大体制。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努力做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宏观研究、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污染物排放最大的源头是燃烧排放,燃烧排放最大的来源是燃煤,所以我们要减少京津冀的污染,必须要减少京津冀煤炭的使用量。但是你们注意一个概念,我们说减少煤炭使用,并不是说要减少这个地区的能源供应,而是我们希望在京津冀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样的话,才能减轻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大气污染。而在中国的中西部,是我国富煤的地区,这些地方环境容量比京津冀相对要好,所以我们鼓励在这些地方发展煤制天然气,来替代中东部地区的燃煤。我们也希望,在这些地方也同样采取严格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2、安进:环境危机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车驶上快车道

经济发展会受到环境和资源两大因素制约,从国内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上看,环境约束已经逐步显现。在汽车工业逐步壮大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受到政府、市场和汽车生产厂商等多方关注,这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障碍,新能源汽车要发展,首先得统一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其次,国内车企最迫切的是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打消用户购买疑虑。

3、江苏省环保厅长:环保纳入政绩考核将出细则方案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能简单地治理好的,要和地方政府的领导方向、施政着力点结合起来。"陈蒙蒙对记者表示,纳入责任追究与政绩考核,是今后大力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措施。至于是否将纳入到《环境保护法》中,由于环保法正在修订,还未确定。

第二篇:盘点2012两会热点教育话题

盘点2012两会热点教育话题

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正在迈向纵深,许多问题盘根错结。比如教育公平,如何弥补短板?如何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地向薄弱地方和弱势群体倾斜?比如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整体又如何协调发展?比如教育改革,如何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1.公平,如何弥补短板?

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刘基代表

给予西部高校更多支持

“投入不足”、“债台高筑”、“人才流失”,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三大瓶颈。建议国家给予西部地区高校更多倾斜。出台诸如“走一补一”的补偿政策,让西部高校用补偿资金重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高化解地方高校债务的奖补资金标准;将西部高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所需资金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委员

义务教育还需完善

政府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制定、完善最低标准,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弃儿、流浪儿,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对家庭或个人生活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充足的生活补贴。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委员

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幸福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

孙鹤娟代表

优化投入结构

扩大教育投入范围,同等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类教育。中央财政要更好地运用“均衡性转移支付工具”,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中西部的教育,支持农业大省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投入结构。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陈联群代表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对实践教学条件要求很高,办学成本比普通大学高很多。目前高职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均经费。

河南大学副校长

宋纯鹏委员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建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重大专项。在优势特色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学位点及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生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焱委员

保障公办幼儿园的运行开支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虽然将拿出500亿元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重点是支持中西部、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公办幼儿园建起来了以后怎么办”方面考虑还不多。如何有效保障公办幼儿园经费的来源和投入,关系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尽早规划。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游吟歌代表

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繁重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2.质量,如何提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共进。当各类、各级教育实现协调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期望的高质量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代表

扶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要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以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扶持、引导和规范。政府要“搭台”构建校企合作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顺畅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支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赢。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毛杰代表

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教育均衡化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但也要谨防误区,均衡化不是千校一面,应鼓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关注教育的公平、均衡和普及,但也要承认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差异,正确理解“有教无类”,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强调教育均衡化的同时,建议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关爱和代表

高校要注重道德教育

高校的道德教育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即高校对道德建设认识要到位,立意要高,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出发。所谓“立地”,即要求师生积小善成大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实事求是地为道德建设目标定位,选择小切入点,从小处着手,注重实效。

民进吉林省副主委

秦和委员

对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

对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关键是围绕保障和促进教育的公益性,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改善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使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各自定位上健康发展、充分发展。特别呼吁,将非营利性民办高

校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制度,设立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委员

民办学校应重视提高质量

民办教育向优质教育发展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许多民办学校仍然以扩张规模求发展,对内涵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民办学校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衡量其办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因而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务科副科长

李小燕代表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的经验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学规律,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招生,教师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更多地理解了学生,也体会到招生中的一些难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感受教师的责任、努力和爱心,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教学效果也容易上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黄河委员

真心关爱高校青年教师

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是否能够持续良好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让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确实感到政府与社会的真心关爱,他们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专心致志地投入科研教学工作中。

3.改革,应遵循怎样的规律?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都有其各自特点。尊重规律,合理规划,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委员

取消硕士生专业课统考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标准和选拔方式,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而部分硕士生专业课仍然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建议取消部分硕士生专业课全国统考,将更多的人才选拔权和质量建设权下放给高校。九三学社中央

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公开

2010年9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规定高校信息应对社会公众公开。虽然高校按照《办法》要求设立了相关机构,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但缺少实质性的行动。建议:要着重针对财务信息公开问题,督促高校首先必须做到在教代会上翔实公开,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开,使之处于教职工和社会监督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细化的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陈万志代表

改革考评机制是“减负”根本

无论是地方政府考核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而学校考核教师主要依据也是学生成绩。这样会出现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暗地里却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的怪象。因此,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给学生“减负”的根本之策。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

黄藤代表

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的发展力度,要改变现有的政策导向,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多样化的直接反映。现有政策中还存在这样的导向:一个是引导民办教育公有化,另一个是限制投资民办教育的回报,这样不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代表

做到敢评估、真评估

教育部应加大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力度,要做到敢评估、真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现有评估办法不够合理、各类社会高校排名层出不穷、高校搞“学术GDP”等问题,使高校教育返璞归真。

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代表

要让大学生安心到基层去

国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一是要制定上岗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大学生能够安心去基层。二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有一定比例面向大学毕业生。三是对在艰苦环境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给予进修学习或异地交流的机会,在报考研究生时给予一定的加分。农工党中央

公开遴选方式选聘大学校长

改革目前的校长产生方式、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对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应通过真正的公开遴选方式来选聘大学校长,让师生代表参加整个遴选过程,真正体现大学师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竞聘演讲和遴选答辩等过程,更加明确大学发展路线,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领头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梁丽萍委员

高校承担文化传承创新重任

大学应当更加坚定不移地担当起保存、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建议教育部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等学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从而推动高等学校主动积极地服务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进中央副主席

蔡达峰委员

加强人文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议教育部门从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立基本要求和目标。目前,中国历史和地理、宪法法律、文学艺术等教育还较单薄。建议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探索行为养成、道德理解、思想探究等适合不同阶段的公民素质培养方式。

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黄震委员

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

建议进一步明确将高校招生分为两个模式:自主招生录取和统一高考录取。授予试点和试验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进一步扩大试点和试验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卢凌代表

健全大学生村官相关机制

统一大学生村官选任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出台大学生村官回城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健全大学生村官任职指导机制和就业技能指导机制。

第三篇:2016两会热点解读教师教育话题

提案聚焦:学位制度改革

建议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

在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39件提案中,《关于深化国家学位制度改革,释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其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建议便是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

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的这件提案建议回归学位本质,明确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学位是具体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位,而非“国家学位”,明确质量保障和促进方面的主体责任;放松学位授权管制,重视学位授权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新增学位授权点评审与现有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取消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学位授予单位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研究生招生的基准条件,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定招生计划,自主增加投入,吸引优秀生源,并以招生计划数作为标准划拨教育财政经费。

“同时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师流动

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14年正式出台,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提案,建议有效结合教师的初次配置与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强调均衡,二次配置试行全员双向交流轮岗;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与其业绩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流入校管理权限;依据教师层次和学科特点,丰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流入校教研和教学,一般教师负责正常教学活动,小学科教师采取“巡回走教”;充分考虑薄弱校、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学科与数量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第四篇:2014两会热点

2014两会热点解读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的网络民意调查表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怎么样来“落子”,政府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来推进,怎么样将百姓“心肺之患”给消除,怎么样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这样的一些热点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群众希望这样一些问题在两会上可以做出回应。

2014两会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2014年的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第一次两会,由执政党所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将会正式成为国家意志以及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的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自己的第一份“答卷”,牵动着人民群众的目光。

“现在能够预见,2014年参加两会的代表以及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一定就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描绘出来改革宏伟蓝图,将通过两会将共识凝聚起来,一步步的变成政府决策以及实际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为改革目标任务实现提供保障,一定要敢于实现突破,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去进行贯彻落实。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将会开出一份什么样的改革清单,会“啃”什么样一些“硬骨头”,群众对于两会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2014两会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怎么样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将会成为2014年两会一个大热讨论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改革的一次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勇于通过壮士断腕的勇气来积极推动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如果考得好,我们国家就将会步入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将会成功进入现代国家之列。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非常丰富,任务也十分的艰巨。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予以提升,需要连续将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予以革除,需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样一些工作怎么样布局,两会上全部均将会有希望拿出新的举措。

2014两会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每一年的两会全部均是热点,2014年更是群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过去的2013年,中共中央始终秉承“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的高官接二连三的落马,同一时间,反“四风”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公款吃喝以及送礼等百姓“身边的腐败”无处安身。真真切切的变化,使得群众看到了中共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

今年,怎么样将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还会有什么样一些“大老虎”被政府所揪出,怎么样真正通过制度将权力给管住,怎么样把作风建设做到常态化长效化,群众抱有极大的期待。2014两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2014年地方两会之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到频度最高的一个热点词语,各地接连出重拳开展雾霾治理工作。在全国两会开幕的前夕,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接连数天时间被雾霾所笼罩,使得群众对于环境治理的迫切性更加的关注。

新华网的一位名为“天大地大”的网友说,可以不可以真正的将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怎么样更深一步落实治理雾霾各方的责任,具体的时间表以及路线图,将群众的“心肺之患”消除,人老百姓翘足而待。

2014两会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对于释放内需极大的潜力有积极的作用,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城镇化对于加速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如何走,是2014年两会的一个大的热点话题。

怎么样将“人的城镇化”予以推进,使得百姓可以在城镇实现安居乐业,是群众最为期盼是为。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表示,城镇化不可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大拆大建,要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在城镇化过程里面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2014两会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随着我们国家开始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金还可以不可以在提高,养老床位可以不可以再增加,养老双轨制在什么时候可以消除,老百姓期待着在这次的两会有更好的消息传出。

不单单是养老问题,社会保险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以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群众期待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愈加的完善,为群众生活打造起一道稳定牢固的“安全网”。

2014两会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样一些和群众生活洗洗相关的民生问题每一年全部均是热点问题,也可以看出群众希望政府在民生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受到更加完善的教育、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不但是需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也需重视公平的制度设计。一位名为“大智若愚”的网友说,希望2014年的两会可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好声音”,加速社会资源分配更加的公平,群众的生活更加的如意。2014两会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开展的一项调查之中,有40万以上的网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予以了关注。这一届的政府打造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将之前存在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予以终结。一年时间以来,新一届的政府对于食品安全一次次的出台“重典”。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上正式提出,要通过最为严谨的标准、最为严格的监管、最为严厉的处罚、最为严肃的问责,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保障。怎么样落实上述“四严”的具体要求,群众期待着代表委员积极的建言献策。2014两会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伴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向前发展,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了。同时明显存有的行业之间的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坚决不可以被忽视。

发展的蛋糕现在是越做越大,百姓错误蛋糕可以分得更加的好,更为的公平。这需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进行更深一步的深化,将由于垄断造成的收入畸高局面予以更深一步放入打破,将身份歧视予以更深一步的打破,将同工同酬积极的落实好,使得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敢花钱、花得起钱”。2014两会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相关的数据表明,今年高校毕业总人数达到72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出现更深一步的加大,2014年也被称之为“最难就业年”。

群众期待,两会可以传出越来越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将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给激发出来。而鼓励自主创业,需政府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举措,需社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2.习近平主席号召发起全党积极组织学习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请谈谈你的看法。

3.目前,我国和汉字、成语等中华文化相关的节目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电视台推出了《汉字英雄》,在此类节目收视率走高的情况下,河北电视台也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这档节目。请你就这类节目逐渐风靡荧屏谈谈你的看法。

4.当下正是春暖花开、郊游踏青的好时节,然而由于中小学生春游事故频发,导致石家庄市部分小学因此取消了原有的春游计划。请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5.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19日上午首届“相约读书日朗读会”公益活动在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大厦举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书充斥人们的生活,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书籍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威胁。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篇:两会热点

2014年两会相关

一、2014年全国政协会议流程

3月3日: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

3月4日:小组会议(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3月5日: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3月7日:界别联组会议(有两个以上小组的界别安排联组形式,联系本界别实际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

3月8日: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下午休息

3月9日:小组会议(结合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政协工作)、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

3月10日:小组会议(结合履行职责实践讨论政协工作)、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3月11日:小组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讨论“两高”工作报告)、主席会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3月12日: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

其中日程如有变化,由大会秘书处另行通知。

二、2014年全国人大会议流程

3月5日: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审查国务院预算报告、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7日:代表团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代表小组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3月8日:大会休息

3月9日:张德江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10日:代表小组会议、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月11日: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小组会议

3月12日:代表小组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

3月13日:表决关于政府工作等6项报告的决议草案

三、2014年两会热点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的网络民意调查表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怎么样来“落子”,政府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来推进,怎么样将百姓“心肺之患”给消除,怎么样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这样的一些热点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群众希望这样一些问题在两会上可以做出回应。

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2014年的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第一次两会,由执政党所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将会正式成为国家意志以及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的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自己的第一份“答卷”,牵动着人民群众的目光。

“现在能够预见,2014年参加两会的代表以及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一定就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描绘出来改革宏伟蓝图,将通过两会将共识凝聚起来,一步步的变成政府决策以及实际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为改革目标任务实现提供保障,一定要敢于实现突破,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去进行贯彻落实。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将会开出一份什么样的改革清单,会“啃”什么样一些“硬骨头”,群众对于两会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怎么样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将会成为2014年两会一个大热讨论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改革的一次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勇于通过壮士断腕的勇气来积极推动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如果考得好,我们国家就将会步入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将会成功进入现代国家之列。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非常丰富,任务也十分的艰巨。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予以提升,需要连续将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予以革除,需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样一些工作怎么样布局,两会上全部均将会有希望拿出新的举措。

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每一年的两会全部均是热点,2014年更是群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过去的2013年,中共中央始终秉承“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的高官接二连三的落马,同一时间,反“四风”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公款吃喝以及送礼等百姓“身边的腐败”无处安身。真真切切的变化,使得群众看到了中共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

今年,怎么样将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还会有什么样一些“大老虎”被政府所揪出,怎么样真正通过制度将权力给管住,怎么样把作风建设做到常态化长效化,群众抱有极大的期待。

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2014年地方两会之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到频度最高的一个热点词语,各地接连出重拳开展雾霾治理工作。在全国两会开幕的前夕,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接连数天时间被雾霾所笼罩,使得群众对于环境治理的迫切性更加的关注。

新华网的一位名为“天大地大”的网友说,可以不可以真正的将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怎么样更深一步落实治理雾霾各方的责任,具体的时间表以及路线图,将群众的“心肺之患”消除,人老百姓翘足而待。

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对于释放内需极大的潜力有积极的作用,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城镇化对于加速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如何走,是2014年两会的一个大的热点话题。

怎么样将“人的城镇化”予以推进,使得百姓可以在城镇实现安居乐业,是群众最为期盼是为。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表示,城镇化不可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大拆大建,要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在城镇化过程里面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随着我们国家开始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金还可以不可以在提高,养老床位可以不可以再增加,养老双轨制在什么时候可以消除,老百姓期待着在这次的两会有更好的消息传出。

不单单是养老问题,社会保险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以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群众期待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愈加的完善,为群众生活打造起一道稳定牢固的“安全网”。

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样一些和群众生活洗洗相关的民生问题每一年全部均是热点

问题,也可以看出群众希望政府在民生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受到更加完善的教育、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不但是需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也需重视公平的制度设计。一位名为“大智若愚”的网友说,希望2014年的两会可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好声音”,加速社会资源分配更加的公平,群众的生活更加的如意。

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开展的一项调查之中,有40万以上的网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予以了关注。这一届的政府打造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将之前存在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予以终结。

一年时间以来,新一届的政府对于食品安全一次次的出台“重典”。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上正式提出,要通过最为严谨的标准、最为严格的监管、最为严厉的处罚、最为严肃的问责,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保障。怎么样落实上述“四严”的具体要求,群众期待着代表委员积极的建言献策。

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伴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向前发展,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了。同时明显存有的行业之间的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坚决不可以被忽视。发展的蛋糕现在是越做越大,百姓错误蛋糕可以分得更加的好,更为的公平。这需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进行更深一步的深化,将由于垄断造成的收入畸高局面予以更深一步放入打破,将身份歧视予以更深一步的打破,将同工同酬积极的落实好,使得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相关的数据表明,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2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出现更深一步的加大,2014年也被称之为“最难就业年”。

群众期待,两会可以传出越来越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将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给激发出来。而鼓励自主创业,需政府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举措,需社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两会期间热点环境话题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