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论偏远农村法制生活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7-88467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11:36: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偏远农村法制生活

农村法制建设报告

农村一直是社会热点之地,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换,尤其是近几年的法制建设。在本次寒假期间,我以农村法制建设为主题,对某村进行了实践调研。在之中,我了解到了不少情况,也受到了相应的启发。在部分偏远农村,我通过访谈的方式我们从村委会认识到当今农村法制的现状,通过对村民的调查也看到了进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篇:论偏远农村法制生活

农村法制建设报告

农村一直是社会热点之地,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换,尤其是近几年的法制建设。在本次寒假期间,我以农村法制建设为主题,对某村进行了实践调研。在之中,我了解到了不少情况,也受到了相应的启发。

在部分偏远农村,我通过访谈的方式我们从村委会认识到当今农村法制的现状,通过对村民的调查也看到了进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可是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建国后法制建设也是几经曲折,农民朴实而单纯,随遇而安,安土重迁,在接受新思想方面比较滞后。但是为了确保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农村的法制建设也全面的铺开,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深入农村见证了法制建设的成就,如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吸收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保障。在访谈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建议。

1.农村法制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了解,我终于知道,在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农村的文化建设跟不上。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就是法制建设。很多人对法制根本不了解。而绝大多数人还把德治与法制混为一谈。法制观念的淡薄直接制约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首先,我不得不说,农民脑子里存在的旧思想是法制建设的最大障碍。不少农民仍然存在着封建社会的老观念,误将人制理解成为不可改变的定律。其表现不仅是将官信仰成为神,而且在处理民事纠纷的时候,也常常以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而对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当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不合理的侵犯时,一些人会选择逆来顺受,而一些人却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解决。这些都是由于旧观念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而真正的法制观念没有真正的树立造成的。

而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真正的懂得,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实质性问题。这说明,农村的法制建设宣传没有到位,广大的 农民迫切的需要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其次,广大农民更加看重的是物质生活的进步,对于这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都不愿意主动加以了解。通过访问,我了解到,许多人怀有这种思想:反正我在这个小村庄里面,过着富足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这些东西和自己似乎没有关系。我想,这应该属于眼根子太浅的现象。人们对于民主法治的歧视,最终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那么,吃亏的终究是自己。但是,如果人人都这样的话,那么,影响的将是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再次,地区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本村,村委人员对于村庄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了经济建设上。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却会忽视法制的重要性,导致农民的“瘸腿”的现象。不少工作人员本身对于法制建设也不甚重视,直接导致所辖地区人民对于法制的轻视。

2.民主法制个方面的进行情况

这里主要介绍在农村地区,各法制建设方面的情况。

民主选举的进行现状

通过系列的调查,我了解到当今农村的民主选举不是那么正规。这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其一,不少人由于意识淡薄,主动放弃自己应有的选举权利。其二,很多选举不以被选举人的能力来作为依据,而是以个人的人缘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其三,选举程序不够透明。

法制的实施现状

在此村庄,农民们不知道怎样实施自己的权利,也不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差别。很多人只知道什么事情不会违背道德,于是就做。这显然是由于混淆了德制与法制的区别造成的。农民们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有时也拒绝自己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对于地方政府的决定,他们从来不能判断是否符合国家的大法,是否有损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如何向上面提出申诉,申诉是需要程序的,这些程序是怎样的?这些很少有人知道。不少人甚至认为,如果能得到某某某的帮助,那么什么事情就一定可以办到。这明显属于封建残余思想,是不符合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因此,我觉得还有待于提高法制建设水平。

3.当前新农村法制建设应有的措施

根据以上所了解得情况,再与村委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谈之后,我觉得,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我觉得应有下几点措施解决。

第一,狠抓农村普法教育,真正的实施文化下乡,法制建设普及。首先得让村委工作人员了解到法制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同等重要,坚持两手抓。这样,由上至下,带动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强化,从而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面貌。

第二,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并具有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服务。还有像规范干部行为,规范群众行为等都是必要的。

当然,这些手段是不能够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因此,我认为,要打造良好的农村的法制建设体系,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因为现在的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着种种不足。

其一,农民法制意识淡薄,认为“钱就是一切,有钱就能打赢官司”,无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其二,有些干部不学法、不懂法现象还比较普遍,不会依法治村、依法行政问题仍然存在,总是依赖个人权威处理问题。

其三,由于受“重人治,轻法治”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的法治观念还是相对淡薄,使农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感。

其四,农村普法宣传急需创新思路,普法手段仍需完善。在普法过程中,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发一发传单,张贴几条标语口号,送几本书,农民对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影响了学法积极性,使得农村普法宣传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其五,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法律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量多质弱,缺乏稳定性,不适应农村法律服务的需要。

以上各种访谈信息以及调查资料,我归纳出以下对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建议新的方法。

第一,加强这一地区的法制工作者队伍建设,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录用高 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再从城市中抽调一名有经验的司法人员作为负责和领导者,兼培养新来的大学生的工作,支援农村法律建设。“支法”人员可实行轮换制,每2至3年一换,一旦大学生取得了工作经验,能独当一面,可以不再调派“支法”人员。新来的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而且在当地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各方面的利害冲突,因此能够秉公办事。只要他们取得了工作经验,一定能把工作做好。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即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目前我大学里学法律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即使是学其他文科方面的毕业生,如学历史、中文、经管、思政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亦很困难。通过扩大农村法律工作人员就业,可以使高校调整招生计划,即扩大法律专业的招生,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到农村工作的法律人员。如是既能满足完善农村法制建设的需要,也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二,完善的司法体系,有利于地方的法治宣传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法律讲座,既要在村民中宣传法律知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提高村民的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也要对党政工作人员进行法治宣传,让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法治意识淡薄,由此而带来行政违规、违法事件)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以及违规行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此次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剖析中得到对未来农村法制建设的发展建议,真心的希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法制,在方方面面都能大展宏图。

作者:谭云升

第三篇:论偏远山区农村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题 目:论偏远山区农村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 ……………………………………………………………………(4)

一、偏远山区农村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4)

1、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教师严重短缺……………………………………(4)

3、农村教师分布不均………………………………………………………(5)

4、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6)

5、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7)

2、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部分农村教师师德下滑 …………………………(5)

6、许多农村教师适应不了新课程…………………………………………(7)

二、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

1、教学点多面广,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较大……………………………….(8)

2、农村教师身兼教师与农民的双重角色,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8)

3农村经费的紧张,很难给教师提供适时合理的进修机会…………………(8)

三、农村教师队伍管理难点问题的根源分析…………………………………(9)

1、人事管理不活。……………………………………………………………(9)

2、教师待遇不高………………………………………………………………(9)

3、继续学习不够………………………………………………………………(9)

4、师德建设稍薄弱……………………………………………………………(9)

四、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对策…………………………………………………(10)

1、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落实农村教师整体待遇………………………(10)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为人师表作用………………………………(11)

3、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保证队伍建设……………………………(11)

4、改善环境,努力改善教师结……………………………………………(12)

5、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13)

6、搞好培训机制,提高教学能力…………………………………………(13)

三、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

论偏远山区农村队伍建设对策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的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农村教师流动性大、待遇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农村教师队伍管理中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等相关教育制度。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对策

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强调,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农村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怀,农村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农村教育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农村教师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影响到了我们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现。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开拓创新,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切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许多农村教师适应不了新课程由于农村的教师资源紧张,录用层次低,录用后都是直接上岗,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有些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思维固定,不愿意改变。教法落后;加上学校的经费紧张都极少受过培训。面对新课程改革显得力不从心,适应不了新课程。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执行标准的教书匠水平,他们只是在单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具有创新意识,也不懂得教育的科学内涵。笔者在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数据表明,只有大约10%的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只有大约20%的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优秀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另外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懂得教育研究为何物。显然,这样势必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习惯于实施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教师严重短缺。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和人才流动的社会化,为农村教师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其他人才一样对物质条件需求具有经济人的一面。教师的物质待遇与教师流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的。教师的流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走出农村进城市,向沿海城市、大中城市谋发展;例如许多骨干教师由于不满当前的物质条件的需求,而向广东、深圳特区发展,导致原本师资较好的一个学校突然间成了师资不足的学校,从而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二是走出本行,进其他单位任职高就的,有的是受利益的驱动,金钱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想做老板、当经理;有的外借,政府部门缺文职人员就从教育部门借用,被借用的几乎都是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目前有许多教师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这无形之中又加剧了教师数量的减少。以上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另一个方面看,近些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取消了国家分配政策,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政策的转变,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的断层现象明显,笔者所在县的许多农村学校近几年年来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导致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一大批教师面临着退休而补充却没能跟上,导致很多学校教师数量严重缺少。

(二)农村教师分布不均

农村教师存在着“隐性流动”趋向。较多的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隐性流动倾向、情绪,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由于农村教师流动性较大,城区与农村教师分布上不均衡,农村教师在数量上和师生比例上少了,特别是农村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少了,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在评选到了高职称后,都想方设法往上调,不愿安心扎根农村学校,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集镇与乡村教师也分布不均衡,中心小学、初中都是人满为患,乡村完小和教学点缺乏教师,有的完小只有七八个教师,个别地方甚至更少,缺编教师有的地方就由临时老师来上课,但这却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加重了乡镇、村民的负担。

(三)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 第一,学科结构存在着专任教师配备不齐的问题,农村缺乏英语、信息技术、艺术类、劳动技术、常识类等专业教师,有的学校无法开设,学生只有上自习课,有的学校只能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英语、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严重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并且从往年各师范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家在体、美、艺这方面的招生还是比较少,加上有些学生毕业后转行,有的被非教育单位截走。针对学校体美艺教师太少导致无人上课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找一些教语、数教师来上这些课,但是不是专业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第二,老、中、青年龄结构存在着老多,中、青年少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无激情的多,工作无压力的多,学习无追求的多。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学校美术、音乐、体育、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极少,有的学校基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教师不配套的现象十分普遍,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数学,语文教师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和基础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是比较普遍的,这无形之中毁掉了很多学生学习这些课的兴趣,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讲,这无疑不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四)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师德下滑

在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社会上录用的民办教师(现已转公办),有顶替的,有代课的,这部分教师在学历上、业务素质上都相对较低,与城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相比较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自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初中、高中教师 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历的达标率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不合格的局面。从整体上讲,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目前学生的需求,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加上许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进修教育。并且农村学校通常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像样的优秀教师,导致在很多农村学校学无方向,学无榜样,学无示范。例如;很多的教师上课时不会讲普通话或者不标准,给学生的语言发音有很大的阻碍,不能够教正确的读音,从而不能更好的教学生认识字,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部分农村教师师德下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怕苦怕累、追求安逸的生活,讲实惠贪图方便,一切向利益看的思想有所抬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也兴起走后门,有关系走后门的小孩就用心的辅导,座位也是前面或者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中饱私囊也就见怪不怪了,长期以往,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荡然无存。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因为在农村就一心二用,有事办事、有活干活的现象常常发生,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到家里帮忙干活,如此以来形成了以物质代替精神,以金钱代替思想工作。学生怎能安心学知识,这样不是误人子弟吗!却不知教师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具有长效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二偏远山区农村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学点多面广,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较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小学分布面广,且教学点多。尽管教学网点调整后有所改观,但现实情况不能令人乐观。我镇小学各村都设有教学点,因此,对教师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了,管理的成本也很大。这也是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2、农村教师身兼教师与农民的双重角色,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

由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尤其是各校的民办教师,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身兼教师与农民的双重角色。教师的角色使得他们要去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农民的角色也使得他们必须面对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及一年四季的农活。因此,在这一对矛盾中,教育教学和家庭农活往往不能统一,这必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农村经费的紧张,很难给教师提供适时合理的进修机会。

因此,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教育教学经费特别紧张,农村教师无法享受合理的进修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教育理念不清楚,不了解,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农村中小学校很难、基本上不能进行。这一切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三、农村教师队伍管理难点问题的根源分析

1、人事管理不活。为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开放式人才管理,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人事改革力度,人才流动体制逐步完善。可地方上却存在着体制不活,贯彻不力,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没有迅速“建立健全起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

2、教师待遇不高。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其一,教师队伍宠大,县级财政困难,负担过重,教师的工资、福利、医疗等社会保障建设还不够完善;其二,地区间经济差距较大,虽然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差距明显,经济不平衡,造成了人才流动的不平衡,致使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密集,贫困地区人才匮乏。

3、继续学习不够。教师缺乏学习培训。宏观上,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数量不能多,动作不能大,层次不能高,否则学校经济无法承受。主观上,教师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职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4、师德建设稍薄弱。学校在注重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忽视了师德师风建设,部分教师职业危机感不强,竞争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化,有的教职工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缺乏理想信念,缺乏事业心,有些教师缺乏人文修养和教育关怀,这些问题给农村教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

三、偏远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落实农村教师整体待遇

当前,虽然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体上看,教师的物质待遇仍然偏低。教师由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流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目前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是防止教师流失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政策上解决好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的问题。当前,正值国家大力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政府已经开始在学校推行工资分配改革,贯彻实行绩效工资制,学校也应该抓住政策和时机。一方面,有关学校和部门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解决涉及到农村教师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如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户籍问题等等,使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教学,扎根于广大的农村学校;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广大农村教师的合法效益,保证他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农村教师心甘、心安、专心地教学。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为人师表作用

学校要大力贯切《教育法》、《教师法》、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尤其要重视对教师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鼓励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思想道德信念升格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和愿望。树立从事老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目前,我们应大力推先进、树典型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把农村教育工作当成我们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战略高度来看,这也就要求各级部门要把教育工作和教师冷暖牢牢抓在手中,放在心上,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为学校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要满足教师的需要,以及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保证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教师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四个途径:一是聘用师范生,优秀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当前,我省许多县市开始每年从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中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而且招聘的力度之大、数量之多、规范之严是以前我们很少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很好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的燃眉之急,及时为这些学校补充了教师。二是鼓励外流的教师重返课堂;毕竟这部分老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加上地缘的关系,当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回来。三是加强调节,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制度,可实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城市富余教师下乡支教,特别是将要晋升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应有在乡村中小学教学的经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四是鼓励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育部门对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刚调入或新进教师队可以先到农村地区任教再调往城镇,同时适当解决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创造条件。五是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的工作。我省从202_年开始实施“特岗位”计划,至今已有三年了,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踊跃投身到这两项事业当中去,这两个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带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效国。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继续做好这两项工作,为农村学校输入更多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我们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政策,并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这些特岗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待遇,解决好他们的发展问题,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四)改善环境,努力改善教师结构

当前形势下要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学校环境,便于教师教学;还要努力改善教师结构,优化学科组合。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师范院校在改革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应根据中小学需要来变动按排,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提高就业率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才和资源的浪费。我们相关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重视引进体美艺老师,以保障学校体美艺老师对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教主科的教师中对有这些基础的教师进行培训。重要的是在待遇上和评职称上对主科和副科的教师要坚持一律平等。

(五)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要抓好继续教育,要加强学历的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小学教师要逐步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高、初中教师要逐步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学历上必须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学历已经成为今后教师这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更高层次的学历也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供了师资保证。

(六)搞好培训机制,提高教学能力

要培养人才,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学校要有创新机制,大力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首先,建立和健全教研网络,加强交流学习,须建立一整套制度,因校因人,分段提出要求,密切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考查措施。其次,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培训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边学边教,教中学,学中教,积极学习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更新知识结构,使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专多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结束语

教师管理的目标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内在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才干和智慧,让教师积极主动打心底儿愿意为学校的存在、发展尽心尽力。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通过狠抓改革,正确实行管理制度,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改善教师分布情况;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结构,优化学科组合;通过搞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抓好 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为学校提供一支德才兼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过硬、建设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切实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石和不竭的动力,这也必将把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参考文献】:

[1]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_.(156)

[2]孟令熙.教师流动规律及其对教师管理的启示.《中国教师》出版社,202_(2)[3]吴霞飞.黎雯.关注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当代教育出版社,202_(3)[4]李建平.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202_.9.(12)[5]赖大益.农村小学教师配置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思考.乐安县人大信息网,202_.1

第四篇:分享经济不能忽视偏远农村

分享经济不能忽视偏远农村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地区分享经济项目,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战略,将此视为帮助国家从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为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分享经济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公众自由参与,通过分享资源而产生收入的经济业态和经济形态。目前来看,分享经济更多地还是集中在大众消费和服务领域,但未来最大的亮点可能会出现在生产领域。生产能力的分享将对未来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我国,分享经济正依托6.2亿多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壮大,出行、住宿、办公空间、医疗等各个传统领域的闲置资源,被高效、灵活、精准的网络平台“盘活”。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全景解读报告》显示,202_年中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644亿美元,我国分享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关数据分析称,我国分享经济产值将在202_年达到3350亿美元。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分享经济成功逆袭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崭新风口。但是,越是新越需要探索,越是新越需要大胆和谨慎并重。通过笔者和其他一些政协委员一线调研发现:中国滴滴、WIFI万能钥匙等分享经济的代表,多半只盯着大中城市持续发酵共享交通、共享金融、共享医疗、共享技能,却忽视了偏僻农村地区。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地区分享经济项目,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分享经济不仅意味着通过技术网络手段建立相关主体参与分配市场的过程,也意味着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市场增值收益。事实上,在我国农村不乏分享经济的成功例子。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获得者、河北省第一个家庭农场主李素敏,成功利用物联网设备种植了285亩地,其家庭农场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习基地。

笔者建议分享经济不能忽视偏僻农村地区: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探索“农村淘宝”延伸服务,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各地要加大对农村草根电商创业扶持力度,安排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同时,支持大都市电子商务分享经济代表为供需双方免费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为农村资源轻松找“婆家”。

二是打破体系难题。各地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提升“互联网+农村资源”的未来发展空间。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期货交易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用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三是创新“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打造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通过分享经济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短租公寓、民宿和度假别墅,提供美食购物等旅行主题消费服务,形成集数据贸易、产业扶贫、城乡共振为一体的大数据共享经济农村战略高地。

第五篇:偏远农村小学校长的自述

东明县焦园乡辛庄希望小学位于焦园乡斜新庄村,是山东省东明县和河南省兰考县、长垣县交界区域,有“鸡鸣闻两省,一炮听三县”的说法,这里也是曾经好干部焦裕禄治理盐碱地的范畴。

这个小村西临黄河,滚滚黄河从这里开始进入山东省,斜新庄村也有着“黄河入鲁第一村”的称呼。然而,这里东面仅有一条崎岖的道路通往山东,偏于一隅,交通不便利,人流量少,所以显得闭塞、落后。因为贫穷,长期以来,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教师宿舍紧张,没有象样的食堂,教师在危房中做饭。更不用提微机室、多媒体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了。外地老师不愿来,也留不住,以至于学校教师缺编较多,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个偏远的小村里,学校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202_年,刘世雷从乡镇中心小学来到辛庄希望小学担任校长。诸多困难摆在面前,这个偏僻的滩区小学如何破茧重生?

扎根黄河边,甘做滩区教育“垫脚石”

“对自己管理的学校都没有信心,那叫别人怎么相信你?”

把自己的儿子从滩外条件较好的学校带到辛庄希望小学,刘世雷的做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

刘世雷到任时,毫不犹豫地把正在读二年级的儿子带到辛庄希望小学就读。相对于辛庄希望小学,儿子正在就读的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要强于辛庄希望小学,身边的亲人朋友就问他不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吗。“对自己管理的学校都没有信心,那叫别人怎么相信你?”刘世雷理直气壮又满怀信心地回答。

刘世雷说,他的“理直气壮、满怀信心”并不盲目。就任校长后,刘世雷就对学校进行了实际调查了解,辛庄的人民淳朴、善良、热情,辛庄的孩子一样的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辛庄学校的教师同样的优秀,并且更有上进心,更有美好的人生追求。对此,他在全乡教师大会上作了客观的情况分析,鼓励全体教师要满怀信心,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大踏步前进。

在他的影响下,一些本来打算转走的学生留了下来,已经在外面读书的学生也陆续转回来了。

特色办学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校面貌,是摆在刘世雷面前的首要问题。

刘世雷抓住一切机会多安排学校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业务培训学习和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抓住有利条件,多外派教师学习,经常性地开展手拉手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等,争取到了名师的大力帮扶。为了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学校组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

另外,刘世雷把自己的看家绝技——丰富的电脑应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体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实现无纸化办公,师生参加的电脑教学竞赛曾多次获省市级大奖等。使现代化的以电脑教学为特色的办学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景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世雷的领导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教师业务素质跃居全乡前列,在连续几年的教师教师考评中,学校成绩三分之二的成绩都在前五名。

改善硬件条件

改变学校落后面貌

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刘世雷同样没有忽视,毕竟这也是吸引学生和老师的一大因素。

202_年冬,刘世雷在大众日报上看到中国体彩开展“公益体彩,快乐操场”公益活动,便想到争取中国体彩的支持。在刘世雷和学校老师们的积极争取下,202_年冬,两个栋崭新的篮球架和两个乒乓球案屹立在并不宽敞的教学楼前,202_年春在“第一书记”的资助下为学校铺设水泥篮球场,让乡村的孩子见到篮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为了进一步缓解学校女教师住校安全,刘世雷多方努力,终于在202_年为教师安装防盗窗防盗门等让女教师以校为家,安心教学。

202_年在第一书记的资助下计划在焦元乡辛庄村建立一座公办幼儿园,因焦元乡辛庄村周围被河南包围土地紧张,村民不愿出地皮建院,刘世雷校长多方和村民动员讲解协调,终于焦元乡辛庄幼儿园落成,并于202_年9月开始为辛庄村服务。

202_年在刘世雷校长的多方努力下菏泽新闻广播的“一本书,一份爱一个梦”暨“中山爱心书屋“成立,给学生带来精神食粮和体育用品,同时菏泽新闻广播学校做了广泛的正能量的传播。

留住人心

甘做“男保姆”

地理位置偏远,如何留住老师和学生的心,刘世雷同样做了不少工作。

辛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外地老师较多,每次周末都有刘世雷校长和田老师接送,全校九名教师八名住校,学生130余人,教师以校为家。刘校长鼓励教师每天下午和晚上老师们义务的为学生补课,几年来无怨无悔,学生的成绩上升明显,得到家长高度评价。

水是生命源泉,辛庄村地处黄河边缘,但每逢夏季干旱,学校唯一的一口井就无水可用。为此,刘世雷和学校的田老师亲自改装一眼水锚井,但每逢干旱水仍有异味。村里没有集市买菜和米面粮油不便,刘世雷为老师购置冰箱,为了让几名女教师安心教学刘校长又添置了洗衣机和太阳能等。

202_年学校迎来6位外地女教师,有济南的淄博的。冬天来临,刘校长到黄河边上割蒲草,动手为6位女教师编制蒲草垫御寒。

几年来刘世雷校长挖粪、修电脑、修电锅、垒墙头、缝衣服、理发——一个十足的男保姆。

一点一滴,普普通通,但年轻的刘世雷已微见白发。

如今,走进东明县辛庄希望小学,眼前展现的是开阔整洁崭新靓丽的校园,一群群活泼可爱、勤学上进的孩子和一位位爱岗敬业的教师,让我们看到了东明县辛庄希望小学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论偏远农村法制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