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7-112214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0 00:18: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

职称论文发表网

文化产业发端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

职称论文发表网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兴起和发展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对策,实现较快的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国际国内的良好发展条件,我国文化产业获得发展,日益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发展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提供就业机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2_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平均年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15%~20%,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15%。202_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48%,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为4.0%。202_年至202_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市年均增速17.4%,上海市年均增速15%,江苏省年均增速24%,湖南省年均增速20%左右,山西省年均增速24.5%,安徽省年均增速20%以上,各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OP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全面的增长势头雄辩地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己经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党和政府的文化管理方式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文化产业宏观调控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机制和途径,着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和加强宏观指导上下功夫。党和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文化行业微观领域的直接的、行政性的管理,逐渐放权给企业,逐渐放权给市场,通过市场去建设文化,提升文化,政府的引导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开始进行文化产业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向开放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

3.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形成和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高新技术日益融合,特别是与信息产业相互关联,已成为世界性潮流。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日益融合,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造成了引人注目的产业关联效应:信息化突入传媒领域,引发“传媒热”,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部门迅速“触网”,出现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大汇流”的壮观景象,启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市场,如网络游戏、手机内容产业等,推动了产业结构重组和优化升级。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正在成为文化产业增量提升的重要引擎。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

1978年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思想,创新了观念,改革了机制,抓住了机遇,成为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变得更为复杂、更为艰巨,传统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处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各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条块、部门、行业和区域的分割,管理分散,使文化企业在实践中感到难以适从,还容易产生谁都管不着的灰色地带,使得几个部门

之间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同时,我国文化投融资体制落后,未突破投资主体单一的政策桎梏,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文化投融资渠道严重不畅,导致外资及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2.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

不可否认,我国实施文化产业战略后,制定了许多文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2_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114号文件),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然而,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前瞻性不足,在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发展瞬息万变的新兴产业里,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必然很多,这就要求产业政策一定要有前瞻性,否则将不能适应实践的变化,造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甚至成为产业发展的阻力。另外,规范文化产业市场运行的政策也不完备。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还处于对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阶段,制定政策的原则仅仅是对文化市场进行有序化的整顿,而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中,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投资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少有足够吸引外来资金和资源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在文化产业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来。

3.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法制建设开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在文化保护领域我国制定了《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国务院颁布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我国的文化产业法规主要是由政府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条块分割的痕迹仍然明显,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仍然浓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虽然又根据WTO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但我国现存法规体系与WTO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更加凸显我国对知识产权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方面法制的不完善。

4.文化产业规模仍较小,整体实力差,竞争力弱。

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若干文化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大的文化企业集团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实力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缺乏市场竞争力:从数量上看,目前中国文化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仍处于行业、区域资源与市场分割的“围棋”状态,现代大型文化企业寥寥无几;从规模上看,虽然我国目前文化企业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微,缺乏市场竞争力;从发展质量上看,今天,全球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已经普及,高科技与文化产品结合更加紧密。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运作能力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薄弱,效益低下。

三、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因为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这往往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和繁荣的机遇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在发展认识问题上,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文化产业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产业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又具有精神功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在追求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注重提升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功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实现经济利益。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就是一定要坚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繁荣城乡文化市场,不断推出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各地区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总体上看东强西弱。东部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如资金、技术、人才等,西部发展文化产业尽管面临种种劣势和困难,但也不乏其特长和优势,比如,一些地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反映古老文明的遗迹;一些城镇包容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一些乡里村落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品种等等。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条件是一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我们应该以东带西,一方面可以有效配合中国目前己经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与东部的互补,便于东西部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2.在发展战略问题上,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我国文化产品目前占有世界市场19%的份额,这说明我们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但是在文化创造力方面,我们与文化产业强国仍相距尚远,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仍有待提高。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原创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下游,85%以上的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资源开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智力创造活动,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

要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必须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我们要充分注意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运用现代市场经济信息和营销方式,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我们不仅要制定路线图,而且要制定时间表,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努力把创新理念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3.在发展策略问题上,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立足之本。面对世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关,只有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开发宝贵资源,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才能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中华文化千娇百态,博大精深,独具神奇的东方特色,我们不仅要以热情的姿态与世界文化交流,更要让东方文明走向世界,力争在世界文化市场中争得我们的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追求人类文化消费的普适性,让中国的文化产品打开国际市场,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具体而言,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大力支持国内的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加大我们文化跨国公司的建设;完善我国的外贸政策,鼓励各种文化力量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利用我们庞大的海外华人团体促进中文语言的国际传播;要鼓励文化企业发展外向型产业,鼓励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与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与世界跨国媒体的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全球性的网络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成功远航。

4.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坚持文化体制改革,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完整的政策和法制体系,保证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将成为我国下一步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因而,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今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第一,积极调整结构,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二,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第三,通过重组、兼并、破产等形式,整合产业资源,盘活存量,提高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争取规模效益。为此,202_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指出:

“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才能得以实现。消费者、生产者法制观念淡漠,管理者对依法治文、依法行政的认识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完善积极的文化产业法律体系,构建既与WTO原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法律系统。一是加强立法。为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健康的宏观环境,就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来规范文化市场,重塑文化市场秩序。二是严格执法。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强化版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盗版、伪造、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运用严厉的制裁措施。按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要求,通过依法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健康运转,使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尚伟,温洪泉等。文化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_.[2]张晓明等。文化蓝皮书:202_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3]范周。202_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EB/OL].http:///content/200969/news_47172_p2.shtml.[4]张晓明等。文化蓝皮书:202_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5]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_.[6]李思曲,李涛等。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_.[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_.[8]杨利英。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经验[J].理论探索,202_,(4)。

第二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服务业办公室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正成为当前发展快、潜力大的新型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文化产业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等原因,现阶段发展还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实际文化消费吸纳力严重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人仍然将文化看作是单纯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文化的多种功能和经济属性缺乏全面了解,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二是受传统经济发展思维及其观念的影响,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确立起文化产业应有的战略地位,缺乏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对政府管文化,社会多元化办文化的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虽然转制为企业,但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经营理念较差,管理不到位,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2、核心竞争力低下。一是产业规模小。我县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没有形成知名文化品牌,也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和项目,目前尚无经营规模过亿元的文化企业。二是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较低,文化服务功能单一,文化产品有效供应不足;市场主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三是资源整合差。条块分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四是要素市场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不足,资本、产权、人才、信息、管理等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社会资本未能大举进入文化领域,民营文化企业所占比重低。

3、人力资源匮乏。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相结合的产业,特别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我县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现有人才队伍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趋于老化,缺少优秀的文艺策划、编导创意、网络技术等高端人才,懂经营、懂文化的优秀经营和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我县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

1、振兴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产业。省市也指出,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有利环境。

2、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文化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得以凸显,大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具有“反周期”的独特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文化产业蓝皮书:202_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不仅仅是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是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新余文化产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出台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采取更有力的助推措施,激活创新创意能力,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3、文化需求的扩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时期;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转向以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2_年,我县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达到了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临界点。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文化市场将空前繁荣,文化产业的市场动力将不断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在眉睫。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七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泰山之阳、圣人故邻”文化旅 游品牌,编制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区 一带一圈”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区”,即以文庙为中心,辅以宁阳文化中心、孔子乡饮处、“攻济打援”指挥部纪念馆、蟋蟀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县城及周边文化产业聚集区;“一 带”,即以禹王古镇为龙头,串联堡头文化遗址、蒋集镇白 鹭保护区、陨石观光园、颜林颜庙、琵琶山、琵琶湖的沿汶 河旅游观光带;“一圈”,即以神童山为中心,辐射蟠龙山、彩山、凤仙山、贤士湖的中部生态旅游观光圈)。做好葛石 镇、鹤山乡“山”、“水”文章,培植“山水相宜”特色文化 旅游经济增长点。积极融入大泰山旅游圈,大力发展节庆文 化旅游。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产业,着重抓好蒋集镇郑龙村、葛石镇神童山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星级宾馆、星级餐馆、星级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不断培育 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拉长旅游产业 链条,壮大旅游市场体系。

休闲娱乐业。整合文化演艺资源,与知名品牌演艺公司 联合打造体现特色、高水平、有影响的大型室内文化演艺项 目,带动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表演项目。加快推进电 玩城、KTV、酒吧、歌舞厅等休闲娱乐设施项目建设。积极 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基地。

节庆会展业。办好大禹文化节、梨花节、十字绣艺术节、蟋蟀文化节、大枣文化节、彩山登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特 色鲜明的节庆经济和节庆文化。规划建设宁阳文化中心,策划创意特色会展品牌。积极承办省内外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及综合性、专业性展览,广泛汇聚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带动城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广告、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现代传媒业。大力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城区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广播电视逐步形成节目制作、广告 经营、网络媒体三大主业并举、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顺应数字化趋势,积极发展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在线娱乐、移动电视、互动电视、手机报等新闻媒体业务。推动电影发 行放映改革,组建以县电影公司为主体的大型影业文化企业 集团。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数字影院。

民俗文化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文化项目品牌。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鼓励和支持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和演示活动。对宁阳木偶戏、宁阳斗蟋、四八宴席、大禹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市场开发、宣传营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经营。

印刷复制业。整合印刷复制业资源,推动印刷复制业技 术改造升级,建立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出版物印刷、复 制、发行网络。引进和发展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培育和 发展一批示范性大型印务包装集团。积极发展数字印刷、即 时印刷等先进印刷技术,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端产品,促进印 刷复制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体育业。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业,组建宁阳剧团等专 业演出队伍,鼓励创办文艺专业团体和农村庄户剧团。围绕 神童山、皋山、琵琶湖等,创意策划一批特色运动项目。争 取更多的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体育赛事在宁阳举办。积 极发展体育彩票、竞赛表演等产业门类。加快体育健身娱乐 业发展,鼓励开办各类体育健身休闲俱乐部,正确引导群众 体育健身消费。

(二)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积极引进大型知名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催生形成一批新的文化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支持已进驻企业扩大业务领域,开拓发展市场;支持本地文化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扩大发展规模,提升整体实力。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强化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山东金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三)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建设宁阳文化中心、禹王古镇、蟋蟀古镇、好运枣圆、皋山文化社区城等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全国十字绣成品加工基地”,建设泰山十字绣一条街。每年确定 2-3 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完善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每年争取 2-3 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扶持范围。

(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

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围绕做大做强禹王文化、蟋蟀文化、大枣文化等文化品牌,打响泰山十字绣、灵芝盆景、苗木花卉、龟山砚、梨木制品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品牌;创新活动形式,完善丰富内容,提升山东宁阳大禹文化节等六大节庆活动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综合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品牌。到202_ 年,打造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5个以上文化产品品牌、3个以上文化活动品牌和2个以上文化企业品牌,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五)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规划、引导、鼓励产业要素集聚,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分工,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打造以禹王古镇为龙头,集文化展示、法物流通、宗教书画、休闲娱乐于一体,祈福风调雨顺、实现一生安顺愿望的禹王文化产业园;以中华蟋蟀主题馆为载体,集蟋蟀养殖、交易、娱乐和蟋蟀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蟋蟀文化产业园和以好运枣圆为依托,集大枣文化研究、枣制品生产销售、度假养生于一体的中华大枣养生文化产业园,争取 2 个文化产业园列入市级示范园区(基地),1 个文化产业园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六)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完善信息、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强文化中介和行业组织建设,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人民群众的文 化消费意识。加快培育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促 进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各项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层层落实责任,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科学发展水平、衡量科学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组织、宣传、编办、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统计、环保、规划、建设、旅游、体育、国资、经信、商务、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要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规定,探索、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政策。要根据财力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贴息贷款、项目补贴、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好 300 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 40 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金融业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开发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县委、县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成果认定工作,兑现有关奖励政策。

(三)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围绕七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不断充实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推出一批吸引力强、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采取媒体推介、会展推介、组团招商、专题招商、外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广开渠道、创新形式,全方位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宣传推介,广泛宣传我县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品牌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到我县投资发展文化产业。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加快制定文化产业人才战略规划。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企业家队伍,以及具有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品生产创作和服务领域。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库,完善选拔聘用机制,鼓励优秀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完善 人才管理机制,健全技术、管理、品牌等参与收益分配的具 体办法。

(五)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单位要把促进文 化产业振兴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 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阐释各项政策 措施,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动员全社会凝聚力量,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发 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一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典型和思想解放、善于创新、勇立发展潮头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 营造振兴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加快怀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加快怀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阳畅宏

文化软实力是发展的 “硬功夫”。以文化产业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 在现代经济结构和综 合实力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使怀化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提升综合实 力, 增强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要素的文化软 实力, 是重要而现实的途径。

一、文化产业在低层面不断成长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202_ 年到202_ 年,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超过1亿元的增值递增,202_年达到7.49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1.8%, 增长速度分别比GDP 快3-3.7 个百分点。

对社会就业拉动力不断增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失业人数增多的情况下,202_年怀化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 比202_年增长30%, 远高于全市从业人员5.8% 的增速。

经营性企业增加, 对财政增收贡献增强。据调查统计,202_ 年全市经营性服务业企业达到3000多家, 初步形成了娱乐、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图书发行、报业、旅游等十大门类, 实 现产值18亿余元, 营业收入过11亿元。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民营文化企业达10余家。

总量排行全省 “第三方阵”。202_年, 怀化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7%, 总量只有位于第一方阵长沙的3.6%, 只有位于第二方阵常德、梆州的21%、46%。对经济的贡献率居全省第10位, 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 比最高的长沙低7.6个百分点, 比常德、梆州分别低

2.3、0.7个百分点。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五大瓶颈

思维理念滞后使文化产业发展达不成共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 部分人对文化 产业认识不清, 仍未从计划经济的 “公益文化”的圈子中跳出来, 认为 “文不经商”, 缺乏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意识。一些人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但又顾虑一旦做大做强, 政府投入的事业经费就会逐年递减、被 “断奶”, 与其这样, 不如维持现状。还有少数人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 推脱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责任。

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产业发展打不开局面。在管理体制方面, 政事不分、政企不分, 难以形成一个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 无法使文化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不利于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使文化单位和社会办的各种文化都管不好。在运行机制方面, 文化产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不强, 经营中缺乏科学决策和管理, 分配上还普遍存在“平均主义”,人事制度上还存在严重的“政策壁垒”,难以形成流动机制和淘汰机制。

政策环境欠优使文化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一是政策不配套。文化产业发展牵涉的众多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往往受自身权力和利益的驱动, 缺乏统一协调性, 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掣肘。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性费用的征收, 比如文物管理、小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征收等难以落实到位。三是政策有空档。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既要按企业征税, 又要按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调节, 较重的税费负担拖累事业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诸多经营领域在税收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 税务部门一直参照娱乐场所征税, 致使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它地区, 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艰巨。四是政策不对等。民营文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未能享有国有文化企业的同等待遇, 制约了民营文化经济的发展。

市场发育不良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够。主要表现在: 文化资源的垄断和市场准入的限制等问题仍很突出, 未能完全建立起规范有序、有利于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 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灵。文化资源整合不够, 缺乏综合有效利用, 文化和旅游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携手联合的强势, 影响了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城乡市场分割失衡, 农村文化的供需市场还没 1

有真正形成。

技术、人才缺乏使文化产业发展难上档次。文化产业是高科技和高文化相结合的产业, 而怀化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以广播电视为例, 我们的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掌握先进广播电视技术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文化产业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知识面窄, 知识更新不够, 对现代企业管理、资产经营知识掌握较少, 尤其严重缺乏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中介机构。

三、文化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文化具有的 “反经济周期调节” 特点发挥作用, 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本受利益驱动也将流入文化产业这一 “洼地”。中央和省委准确把握形势, 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 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新产业来发展。省委也召开了全省文化强省建设会议, 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战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将把大湘西培育为新的文化增长极。怀化正处于大湘西增长极的重点区域, 占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同时, 新兴传媒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仅为传统文化产业提供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 也催生出电子票务、网络游戏、手机文化、数字文化节目制作等文化业态, 极大拓展了文化节目传播的出口和通道, 为以内容制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从怀化来看, 文化产业己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撑。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 GDP 达到 1000~3000 美元之间是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据统计,202_ 年怀化GDP 达到503亿元, 人均 GDP 达到1400美元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25元。预计未来10年中, 怀化年均潜在文化消费能力在50-60亿元, 文化产业可保持比GDP高2-3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快速发展。二是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怀化自然、历史、人文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部分己转化为产品优势或产业优势。目前全市文化市场己初具雏形, 大众传媒初具规模, 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县域文化产业初现繁荣, 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 为打造强势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三是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历史经验表明, 交通便利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的首要条件。怀化现代综合主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五省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畅通了便捷之路。四是多年的积极探索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这些经验体现在以推进产权改革、盘活闲置资产、鼓励社会办文化为主要手段, 创新了投入机制: 以降低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秩序等为主要措施, 带来明显的政策效应: 正在逐步建立以加强周边地区政策协调、工作沟通、信息交流为主要目标的合作机制。

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结合怀化产业发展现状, 建议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推动怀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解放思想, 形成发展文化产业共识。在观念上实现 “三破三立”: 破除对文化只讲公益服务的观念, 树立对文化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的新认识。破除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对立起来的观念, 树立以充分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为标准的市场效益观念。破除把发展文化产 业看作只是文化战线工作的狭隘观念, 树立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 的战略地位的新认识。

2、科学定位,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富民强市一项重大战略, 科学制定与 “十二五” 规划相配套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具体发展思路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 以效益为中心, 坚持政府引导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配套, 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重点搞好 “三个一批”: 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重点抓好

标 志性文化设施和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 不断提升平面传媒、广播 影视、出版发行、文娱演艺等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网络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品衍生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 培植一批文化企业, 使之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群众文化发展, 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争取今后5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左右, 到202_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8% 左右, 成为怀化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3、加大扶持, 健全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一是建立市级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规模可设在 500-1000万元左右, 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递增逐年增加。重点扶持符合 政府支持方向的文化产业, 并建立健全跟踪、评估、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好引导资金的作用。二是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政策等, 尤其是在人员安置、土地变性、不良资产核销等方面要敢于突破。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 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 明确文化市场化开放的领域和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 降低准入门槛。、加强管理, 优化发展文化产业环境。首先, 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 “办文化” 为主向 “管文化” 为主转变, 从以管理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 文化为主转变, 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转变。其次, 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 一是协调机制。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做法, 建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对全市发展文化产业工 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二是考核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对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做到年初定目标, 年中抓督查, 年底搞评比。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出台文化产业投资目录, 组织开展文化招商引才、产品展销、观摩研讨等活动, 吸引民资、国资和外资投资兴办文化企业, 为文化企业发展牵线搭桥。加强文化产业项目跟踪服务, 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健康发展环境。

5、凝聚人才, 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主体。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 归根结底靠人才。首先, 要多渠道培育人才。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姻, 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壮大文化产业企业家人才队伍。继续发展文化艺术教育, 培育艺术人才。鼓励文化工作者进修深造, 重视对珍贵民间艺术文化传人的培育。其次, 要大力引进人才, 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 以优势产业积聚人才, 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 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通过文化人才兴办文化企业, 以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 要大力推进文化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提高文化产品制作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积极推进文化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和网络化服务, 改造传统文化, 开发新兴文化产业, 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

6、突出重点, 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一是培育龙头, 发挥主要产业带动作用。扶持印刷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等现有文化优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 做出精品, 做大规模, 做强实力, 使之成为怀化文化产业的 “龙头老大”。通过企业壮大, 带动相关 基地和产业链发展。二是做大园区基地, 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优势。继续推进出版物交易中 心、怀化报业中心、怀化影视艺术中心、“风情五溪” 影视制作基地、南西部文博中心、市印刷科技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扶持壮大图书城、音像城、电脑城三大市场, 形成五省(市、区)周边出版物集散中心。三是做好精品, 提升五溪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怀化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的优势, 通过人才、科技与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 把沅陵传统龙舟赛、侗族的踩芦笙、瑶族的盘王节等传统习俗, 咯啰打打、侗族大歌、苗族歌鼟、辰河高腔、目连

戏等民间歌舞, 培育一批地域性的怀化文化精品。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 努力打造“龙兴文化圈”、“洪商文化圈”、“苗侗文化圈”、“生态文化圈”, 形成更多的怀化文化旅游品牌。

(作者系怀化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四篇:加快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文化大繁荣”,掀起新型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对于具备特色文化的xx县,创新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将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xx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

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县域文化品牌,实现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文化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xx县也朝着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哈尼梯田文化”品牌逐步建立。近几年来,xx县立足“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精心宣传包装,挖掘文化内核,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品牌,逐步建立了以发展“哈尼梯田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基础。首先,加大宣传包装推介力度。通过邀请省内外媒体到xx实地进行采访,开展特色文化系列宣传,集中宣传推介xx独有的文化资源。其次,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推介会等活动,宣传推介xx“哈尼梯田文化”资源,有力地提高了xx的知名度。

(二)文化旅游得到大力发展。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旅游强县、哈尼文化特色县”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大了对哈怩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重点打造了箐口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村,修善了勐弄司署,修复了xx楼、观音客,新建了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区的观景台建设,制定了《xx县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对“哈尼梯田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由于重视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xx县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_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9万元;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值已达95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68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例达到了4.86%。预计到202_年,可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以上,旅游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文化产品开发形式多样。近年来,xx县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制作了挂历、明信片、信封、宣传折页等宣传品,先后出版发行了《xx人物春秋》、《红河土司700年》、《阿妈去逝歌》、《中华风度、世界奇迹—xx哈尼梯田作品集》、《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国云南xx梯田旅游》等民族文化系列丛书;完成了《哈尼郡王龙济光》、《哈尼口碑传承文化》、《南疆第一猛》、《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摩批文化研究》、《红河哈尼梯田稻作文化研究》、《哈尼族创世纪史诗》等民族文化丛书编撰工作;创作了以《xx·哈尼梯田的故乡》、《吉祥的日子》、《美丽的xx》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歌,发行了《xx·哈尼梯田的故乡》和《一个神奇·令人神往的地方》等vcd民歌集,近年来荣获州级以上各类表演艺术奖18项。同时,成立了“xx县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下设“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保护组”,制定出台了《xx县梯田景区景点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箐口哈尼民俗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加快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和利用。做到古今结合、动静结合、将“死文化”变成“流动的文化”,以工艺品、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的形式表现特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它焕发出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

(四)“特产文化”开发初具雏形。为了开发文化产品,丰富旅游市场,xx县还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成立了“旅游市场开发组”,举办了“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训班”,并组织考察组到浙江省义乌市等地进行旅游小商品开发考察,积极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开发旅游小商品,涌现出了一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哈尼特色旅游商品逐渐从无到有,渐成气候。所生产的哈尼豆豉、烟熏腊肉、南沙小黄牛干巴等让人回味无穷,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服饰(头饰)让游客爱不释手,绿色有机茶“梯田秀峰”、“xx真香”等,凭其独特风味、内在品质和精致的包装,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不仅进入了北京、浙江等国内大中城市市场,还通过“国际名茶评比”大会进入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哈尼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逐渐得到开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且已占有一定市场。但由于诸多原因,市场开拓不广,产品销路不畅,出现价廉、卖难现象。因此,如何将这些名优旅游产品推向市场,需要借助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开发出具有特色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给旅游产品赋予文化品位,是将xx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是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平台的助推器,是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二、加快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虽然有很好的条件和机遇,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很多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只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和商品属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城镇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县城文化体育场地破旧,县城文化馆、县图书馆馆舍面积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文化产业开发有待加强。xx文化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潜力相比,xx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还较低,产业集聚能力弱。

(四)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对人才要求与现有的人才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xx的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人才短缺的瓶颈将是xx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

(五)品牌优势不明显。虽然xx文化资源丰富,但是xx县对打造文化品牌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包装缺乏大手笔的运作,品牌优势不明显,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打造出来。

二、发展xx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职能。二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使现有文化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三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二)做好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以点带面,统一规划旅游与其他文化产业的布局。一要做好“哈尼梯田”所在乡镇、村庄的规划。以旅游业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xx旅游业的发展。二要做好“哈尼梯田”所在乡镇、村庄的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生态园,使之成为游览胜地和农业教育、技术咨询基地,推动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的发展。三要组织好产业项目的实施。结合xx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确立以文化旅游、休闲食品生产、文化作品生产、工艺品生产等产业项目为骨干,构筑xx文化产业的新格局。

(三)突出特色,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必须积极实施“哈尼梯田文化”资源品牌战略,首先,加强对“哈尼梯田文化”内含的研究和原生态保护。使哈尼梯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次,加大对“哈尼梯田文化”的个性化宣传包装。坚持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互动,产业互促。并采取灵活的市场促销手段,实现品牌市场扩张的最大化。

(四)积极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强化新闻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有利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二要进一步落实、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在认真学习和研究上级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各类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法规,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要积极争取省、州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同时,县财政也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以及重点优势企业的扶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引导多元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全县特色文化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主体、管理经营主体,促进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建设总体规划,县财政应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适当、配套完整的现代化文化产业集中区。文化建设用地纳入建设总体规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非营利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重要文化产业项目,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二要建立健全县各级文化场馆,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功能齐全的文化网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在乡镇设置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村、社区或居民小区建设配套的文化设施,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阵地。三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

(七)保护和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要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民歌民乐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民自办文化,重点扶持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本地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出一批文艺演出精品,培植一批名牌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经营活动,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八)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发展文化产业,一靠政策,二靠人才。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xx“哈尼梯田文化”具有极高的奇特性、垄断性和惟一性,是世界级的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品牌,加快发展以“哈尼梯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xx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xx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

人:茶德根、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

人: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

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2_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

人:姜晓水、岳喜华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

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2_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限要求:202_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

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2_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2_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

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

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

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

人:罗明栋、李树银

主要任务:(1)努力把**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

时限要求:意见于202_年5月前出台,并于202_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人:李光华

主要任务:(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4)规范收费。

主要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时限要求:202_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林业局

人:李光华、梅绍鹏

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时限要求:202_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十、**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

主要目标:提高**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时限要求:202_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十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城建局

人:***

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时限要求:202_年9月前完成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