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方案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7-94341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1 11:39: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方案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也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我县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落实,依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经县政府研究确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彻底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全面提升我县水资源管理水平,制订本方案。

一、我县水资源基本情况和水资源管理现状

我县年均降水量为499.6mm,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少,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均1000 m3水资源量的临界值,属严重缺水区和严重超采区,并且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伴生着水污染严重、生态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县城内202_年用水大户企业21个,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48.67万立方,每天排放约9550立方,而去年冬至今年二月底,每天多排放约3000立方。主要原因是:

一、地热井(2个)每天排放约202_立方。

二、个别单位采用地下水供暖和洗浴中心每天排放约1000立方。

近年来,我县各部门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管理内容逐步扩大,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县水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水资源论证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很多取用水企业没有意识到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负责审批、立项等工作的相关部门也未对企业的水资源论证情况进行严格要求,导致我县水资源论证编报率较低。二是取水许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

要是城区内违法取水或不按规定取水的现象屡禁不止,建筑行业未经许可随意抽排地下水情况普遍存在;个别企业存在违反取水许可规定,超量取水或擅自改变取水水源、取水用途的行为。三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部分企业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投入不足,节水技术改造进展较慢;一些企业外排水不达标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在全省属于落后水平。我县的用水大户均未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五是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不到位(主要是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保障及用水方式、用水效率、用水安全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整顿和规范我县水资源管理秩序,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控制入河排污总量,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切实做到取水必须经过许可,用水必须严格计量,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违法取水必须依法处罚,为在全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

三、工作重点和内容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将对我县重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各企业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情况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材料,未开展水资源论证的要说明原因并限期补办。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有关企业检查水资源论证工作情况。

(一)取水管理

一是取水许可审批情况整治。取水许可整治的重点是检查职能部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违反审批程序办理取水许可的行为,取用水单位是否存在违反取水许可规定超量取水或擅自改变取水水源、取水用途的行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的取水许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工作,要深入企业一线对照取水许可证,对取水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发现违法取水许可规定的,要及时依法查处。

二是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整治。无证取水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不经取水许可擅自凿井或建设其他取水工程设施的;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擅自违反取水的。水务局要严格按照《水法》第六十九条有关规定处理,组织各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辖区内的所有取水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清理整顿活动,尤其是城市规划区内的自备井和乡镇非农业取水单位的自备水源,对擅自凿井、无证取水和已关闭的自备井擅自启用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坚决予以取缔;要严格凿井管理,对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以及未办理取水许可有关手续的凿井施工队伍,进行全面清理并依法处理。

(二)用水管理

各取水单位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在取水口要安装合格的量水计量设施,加强计量设施管理以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报表,按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对拒不安装计量设施或计量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按照取水设备最大取水能力全日程计算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各取水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用水情况,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取用水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综合考虑,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向各个取水单位

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对于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和个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罚,按照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资源费。

(三)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整治

本次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整治的重点是:一是尽快开征公共供水企业的水资源费。二是全面清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中的行政干预现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用水大户的取用水管理,严格计量、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对不能足额缴纳水资源费的企业,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直接征收,所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部上缴上级财政。

(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整治

依法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县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更是确保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直接从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要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需要取水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立项前未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发改委等部门不得审批立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审批项目取水许可。

(五)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规定》第103号令及《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水利厅关于颁发〈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物价局《关于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依法征收水利建设基金。

(六)坚决打击利用回水井排污和向河道排污现象,对利用回水井排污和向河道排污的,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政法部门处理。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自202_年5月开始,至202_年7月30日结束,分为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5日-5月20日)

成立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布置专项整治任务;召开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取水户参加的动员大会,将整治活动有关文件和表格下发到所有取水单位;在《XX晚报》设置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专栏、县电视台对整治行动进行专题跟踪报道,设置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鼓励广大群众举报非法取水用水行为。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21日-6月10日)

各取水单位要逐一排查各自的取水情况,详细报告自备水源,具体到每一个取水口、每一眼水井,将有关报告和报表水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照整治方案和水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查,重点在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费征管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自查报告和表格,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6月11日-7月10日)

在各部门、各取水户自查的基础上,县政府专门组成工作组,对辖区内的所有取用水户的所有取水口和自备井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违法取用水行为逐一进行整治。并且关闭30%以上的自备井(202_年关闭80%,202_年底县城内自备井全部关闭),对于拒绝接受检查,瞒报取水实情,情节严重的,依法从重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关规定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存在违规违法用水行为的单位要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重处罚,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曝光,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检查阶段(7月10日-7月20日)

县政府将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抽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和抽查现场相结合的方式。

(五)总结阶段(7月20日-7月30日)

集中整治阶段结束后,县政府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县政府将对本次水资源管理集中整治措施得力、效果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县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队伍,严格按照县政府的进度安排,保质保量开展好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建立我县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出台《XX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三)强化信息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广播、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普及依法取水的理念。大力宣传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中来,提倡节约用水、依法取水,坚决抵制和揭发违法取水和浪费水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对违法取水、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要公开曝光,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二篇:十二五-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

郧西县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项目

天河是汉江上游左岸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山阳县,自北向南流经山阳,商南、郧西三县,于天河口注入汉江。流经郧西县的土门、香口、城关、观音等四个乡镇,于观音镇天河口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614km2,其中山阳县412.5km2,商南县59.6km2,郧西县1142km2。干流总长95km,其中郧西县境内62.7km,干流在该县境内自然落差326m,河流平均坡降5.11‰,其中鄂、陕省界至阳坡(沉溪河口)最陡,为9.25‰;县城至河口最缓,为2.56‰。流域形状系数0.18,属山区扇形流域。

境内支流众多,河曲发育,汇流面积100km2以上的支流有惠河、五里河、安家河和大麦峪河等。五里河为天河支流,位于县城东北部,在天河口上游的城区汇入天河。干流全长40.9km,流域面积434.7km2,流域内高山坡陡,河床平均比降16.5‰,五里河于小河汇入口下游1.3km处汇入天河。安家河是五里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三官洞乡瓜子岭东坡,自北向南贯穿安家乡和城关镇。安家河流域面积251.7km2,干流全长47.61km,河床平均比降17.18‰。

50年代,郧西人民在天河干流中上游修建一条全长43km引水渠道“天惠渠”,担负着县城周围三个乡镇4000多亩灌溉任务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并在天惠渠末端修建了郧西县第一座小水电站,装机60kW,供县城照明用电,从而开创了郧西县水电事业的先河。

二、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必要性

天河支流——小河,五里河,安家河均在郧西城关镇汇入天河干流,天河流域是郧西县城人畜饮水水源地,也是县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县城范围内河道滩涂常年裸露,兴建一定数量的拦河坝蓄水,营造滨河水系景观,建设亲水平台,可以给市民提供亲水休闲平台。

三、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目的

通过合理、有序、高效、科学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手段,使天河流域及郧西天河流域水系的物理环境和空间环境得到充分的改善,保障用水安全;构建与流域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水生态环境空间;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实现流域发展、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出生态优良、文明繁荣、发展可持续的流域发展新格局。

四、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措施 借助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优势,借国家之力协调治理上游水污染事件,保障本地区水安全 严格执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争取国家水源区补助资金,落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 严格执行新《水土保持法》,落实县域内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本流域水土流失 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天河流域内干支流中小型水库的兴建 5 在城区河段适当兴建拦河坝,营造景观水面 6 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亲水平台,促进人水和谐 引水入城,利用山区河流天然落差营造城市生态水系廊道,优

化城市市政及景观用水 改善城市供水单一水源结构,干支流结合,打造郧西多水源格局,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

五、投资估算

按202_年2季度物价水平估算,工程总投资为10.3亿元。其中截污治污工程3.0亿元;水土保持工程1.0亿元;中小型水库建设3.5亿;拦河坝建设0.8亿;城市防洪工程及亲水平台1.5亿;城市生态水系廊道建设0.5亿元;

六、资金筹措

天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投资为103000万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省拨款、地方配套和其他方式的融资。

其中,截污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城市防洪工程以申请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为主;中小型水库建设中供水为主的申请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发电效益显著的,可以结合融资和招商进行;拦河坝及城市生态水系廊道建设,以地方土地出让金结合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设,适当申请中央及省级拨款。

七、建设与管理

由郧西县水利电力局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

第三篇:保护水之源

校园公益广告策划书

——保护水资源

广告方案创作人:

XXXXX

广告方案创作时间:202_年6月2日

一、背景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概述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

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2、水资源问题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我国水资源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总量较多,人均很少”。“南多北少,时间不均”是我国水资源的另一重要特征。“水质恶化,可用量减少”是指随着工农业和城镇化发展,我国水体和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⑵社会原因

①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②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③机制不力: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④法制不强: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一只手”,节水必然难见成效。

(二)此次公益广告策划的必要性

我国的资源丰富,众所周知,但是人口众多,这也是家喻户晓。总量是很大,但在基数很大时,人均资源量很少,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有节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财富,倡导节约的品质和精神势在必行。

二、市场调研

(一)客观条件

据调查,我校公益广告标志牌很缺少;校园中的公益广告标志牌已经为数不多„„ 为了挽救校园环境,关注公益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参与,共同保护与节约我们有限的水资源等内容。

(二)主观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保已然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也更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而作为当代青年中佼佼者的大学生们的环保意识的强弱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现状一: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强

现状二:大学生的行动能力还有待提高

现状三:其他因素会影响环保意识

现状四:校园环保教育有待加强

三、广告文案

(一)广告目标

通过广告宣传,把环保意识植入大学生的大脑,让人们感觉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环境恶化的危机感,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保护。让广大同胞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造福后代,是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条件。让这种意识驱动人们自觉的保护环境和地球资源。

(二)广告对象

环保意识是本次广告的对象,人的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是意识的反映。通过对现在环境的环境危机的呈现,让人们产生危机感,进而唤醒环保意识,促使其自觉保护身边的水木土等资源。

(三)广告主题

节水为荣,浪费可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广告策略

1、广告目标对象:大学生(主要在本校就读的)。这个年龄的阶段的人具备相当的理解力,可以理解平面广告的诉求,从小处着手,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广告区域:在本校校园的教室及公共场所,网络、电视、报纸、杂志能到达的地区。

(五)广告创意

1、对比篇

镜头一:年久失修的水管滴答滴答地漏着水(镜头由远到近,声音为滴答声)

镜头二:离水管不远有一人正用水龙头的水清洗着蔬菜,准备午餐,洗完后扬长而去还忘记了关水龙头(镜头特写是自来水击打在人手上的动作还有水哗哗的背景声音)

镜头三:水沿着下水道排入了一条已经严重污染的河道(运用剪辑把水流入下水道和排出到河道连接)

镜头四:河面上吹起了一股夹杂着脏东西的小龙卷风(镜头从河面往上推到天空,风声)镜头五:天空中依然还是一阵风,但是风的下面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镜头是从上往下推,更加猛烈的风声)

屏幕打出:为了你的明天,请节约用水(有旁白)

镜头六:已经维修一新的水管的不远处,一只手正把水龙头紧紧地拧上(近景)

镜头七:顺手把水龙头边上刚刚收集的淘米水拿去浇花(镜头由浇水的根部向上特写美丽的花朵)(镜头七、八的背景声音均为和谐的钢琴伴奏)

镜头八:花朵由实变虚到远方青山相傍的湖泊(鸟鸣声由强到弱,屏幕慢慢变黑)

2、哭声片

第一场:

镜头一:一只手在运球,篮球在地上上下跳动。(固定镜头)

镜头二:男生在运球。(全景)

镜头三:男生低着头,大汗淋漓。(特写,伴着急促紧张的呼吸声)

镜头四:男生双手高举着篮球,准备投篮,并且投出球。

镜头五:篮球落入篮框,顺利进球。(全景)

第二场:

镜头一:开着的水龙头下面,一双手正在接水。(近景)

镜头二:男生在洗脸。(近景)

镜头三:男生的一双手又在接水。

镜头四:男生的裤兜。(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镜头五:男生低下头看裤兜,一脸的惊慌。(特写)

镜头六:男生的手在自己的衣服上乱擦。(全景)

镜头七:男生的手拿着手机。(插入一个女孩微笑的画面。背景虚化)

镜头八:男生高兴地一笑。(特写)

镜头九:男生在接电话。(近景)手机贴着耳朵。(男生:“喂,xx。”电话那端传来女孩的哭声。)

镜头十:男生接着电话快步离开的背影。

镜头十一:开着的水龙头哗哗的流着水。(渐渐地淡入广告语:难道就听不见我的哭声吗?)

3、脸盆篇

镜头一:水龙头滴着水,滴在脸盆里。(固定镜头)

屏幕上打出水资源浪费现状(水龙头滴着水,滴在脸盆里。)

镜头二:伴随着水滴声,片名一个个弹出。

镜头三:寝室门口贴着公告:停水一天。(全景——特写)

镜头四:室友去弄水龙头,但水龙头还是像原来一样。(固定镜头)

屏幕上打出:这是最后一滴水了

镜头五:室友用这一盆水做的第一件事是:洗杯子(大手大脚的用水)——现在镜头六:把水倒得满地都是的卫生间——曾经(放在墙边的脸盆(特写))

镜头七:漱口——现在镜头八:洗澡——曾经

镜头九:用勺子把所剩无几的水往杯子里盛——现在镜头十:把杯子里的水往脸盆里到了一些出来(特写)

镜头十一:一边开着水龙头,一边洗着衣服,水哗哗的流——曾经

镜头十二:脸盆已经空了,到不出任何一滴水滴——现在屏幕上写上:如果这是最后一盆水…)

四、预算和效果

(一)广告预算

1、具体媒体选择

网络:人人网、微博;

报纸:《都市快报》;

杂志:《绿色科技》;

电视:cctv,浙江卫视

2、频率分配

网络长期投放,杂志间隔两期投放,报纸每星期间隔一天投放,电视长期投放。整个广告宣传为一学期。

(二)效果评估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不同的学院和年龄、专业里进行抽样调查,可采用实际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广告的效果,看广告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引导作用,用实际情况来调整广告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第四篇:保护水记叙文

珍爱生命之水,人人有责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之所以形成生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原始生命首先在海洋中形成,后来才逐渐扩展到陆地上。现在,科学家若想判断某一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星球上是否存在水。

水是生命生存的重要保证。我们每天要喝水,不然就会死亡;我们种下的庄稼没有水也不能活;我们身边的所有工业产品,没有水都无法生产?? 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热的夏天,走在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烦躁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才能使环境宜人。这样的循环若遭到破坏,自然的灾难就将不断上演。

也许有些人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地球表面大约有71%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淡水只占2.5%;淡水中还有70%为固态水,大部分贮存南极、北极和高山上。因此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资源量的1%,所以,水资源贮量是有限的。中国gdp总值居全球第二,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经济体之一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淡水资源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用水地区与供水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用水与供水时间分布不均衡,又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拿我的家乡广西来说——她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但这也造成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水龙头年久失修,水经常从水龙头里流出;洗车场的排水沟像条小河;有些只管开水不管关水的人任“一江春水向东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进河中,鱼虾连片死亡??我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全国——甚至是相当缺水之地,也不稀奇。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想假如我是一个记者,去采访那些科学家们,我会这样问:

“我们应当如何遏止浪费水的行为,树立公众节水意识?”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未来,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和开发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未来,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词语,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畅想一下未来之水吧。

关于未来,我更倾向于对海洋的利用,因为海洋中的水资源比陆地上丰富得多。

首先,可用海水淡化的方式补充日益紧张的水资源。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目前,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技术获得淡水,海水淡化系统与生产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随着水资源紧缺形势的加剧,海水淡化将可能是21世纪诞生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淡水的方式。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次,可以在海底建造城市。

我所构想的海底城市是这样的:它大多用钢铁做成,中心是一座大厦。设有室内小花园、电影院,水电全部自己供应。它可以满足海上采油工作人员文化娱

乐生活的需要。这个浮动“城市”是靠数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们收起来,就可以当船行驶。将来许多海上工厂,将在原料生产地或市场附近的海域兴建起来,为居民提供物质需要。那时,深邃的海底将会跟大陆一样,变得热闹非凡,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它、建设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描绘这张宏伟蓝图。

但是,节约水资源不能光靠畅想,我们还需要有实际的行动。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节水小窍门,你将发现,节水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首先,一水多用。如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

其次,收集废水。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家庭废水冲厕所;

还有,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洗土豆、萝卜等应先削皮后清洗;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应及时关水。

总之,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珍爱生命之水,人人有责!篇二:保护水资源作文

保护水资源作文

保护水资源

肖珠英 /福州市新店中心小学 /六年三班 >幸福的生活不止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同学们,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那么有丰衣足食的生活也就会美中不足,请别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在学校里,就经常看见如白花花的银子的水在不停地流着,可开水龙头的人却不知去向,并且没有几个人会主动去关掉;而有的同学开着水龙头不是在洗手,而是在嬉戏,打闹,玩无聊的打水仗。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那儿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时第一次,结婚时第二次,死后第三次。所以有‘’滴水贵如油‘’之说

同学们,水对我们多重要啊!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它呢?水资源彻底被污染了,水中的化学成份,毒物让人类吸收了,那么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险。鱼儿一生都生活在水中,污染的水资源会导致大量稀有鱼儿死亡,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随手开关水龙头。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也要要求老师节约用水,当老师在认真洗手时,却不把水龙头给关了,水就在那儿不停的流着。在家里,水可以多处使用,比如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洗衣服后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板„

国家应对污染企业加大管理力度;对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工业废水一定要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让排除

提倡城市居民减少每日用水量,不浪费水。严查大量排放工业用水的化工厂,大量用水的洗车公司。

珍惜水资源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时,我的水环境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是啊!信服的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篇三:保护水资源学生作文

保护水资源 401 王梦莹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去保护它。因为有大量地区缺水,原因是水资源分部不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这么多的城市缺水,我们有何理由不保护水资源 呢? 我国严重缺水地区1,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宁夏】 2,华北地区【河北,京,津,唐】。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里。由于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中国有很多城市都缺水,比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但最缺水的是甘肃省定西县,也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全年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至于缺水缺到什么程度呢?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亡,当然,这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流眼泪都要张嘴喝点。凡是去过那里的人,心灵都会深深受到震撼。这么多的城市都缺水,生活中我们一定节约用水。就比如说淘米用过的水,可以洗菜,洗菜的水可以拖地,拖地用过的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这样一盆水可以顶几盆水的用处,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治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加油!篇四: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水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人们生活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才会生存,世界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中国的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人均水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上也已有18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34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为了解决我国的缺水问题,我们必须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水资源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资源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导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有些地方到处都是水,可是却不能饮用,而如今又因为工业、农业和生活弃物排倒于水中,导致本身紧缺的水更加稀少了。

我们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保护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在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黄金有价水无价”,为了我们健康,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珍惜水资源,不能让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

第五篇: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组成:生物组分、环境系统(太阳辐射、无机成分《大气中的土壤中的》、有机成分

特点:

1、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物体与环境相互联系结合而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只有生命存在的情况下,才有生态系统的存在。

2、由于生物圈范围的广阔及所构成的环境条件的地区差异,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因而生物圈内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且生态系统经常与特定地区相联系,反映了一定地区的特性。

3、生态系统具有发展演替的变化特征,也有由产生、发展到死亡的时间特征。

4、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和种间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也密切联系且不断变化,通过反馈调节等机制,使物质及生物与环境达到功能协调和动态平衡。

5、各类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变换而成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类型:

1、按环境分:海洋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淡水生态系统。

2、按人为干预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驯化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路径:第一条路径: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第二条路径:各营养级中的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排泄物和残留体进入腐生食生链,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CO2、H2O和无机物质。第三、各营养级生物有机体在代谢过程中都要呼吸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以热能形式消散于环境。特点:

1、进出的平衡性。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消散于环境中,因而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必定与输出的热能在数量上相同。

2、不可逆转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量流动有方向不可逆性;二是能量转化形式不可逆。

3、耗损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不断损耗的。这种耗损可归为4个方面的损耗。未被利用部分、以粪尿形式进入认腐食食物链的能量、呼吸消耗的热量、形成下一级生物量后又因各种原因减少的能量。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大约有10%的能量转变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其余90%消耗于采食者的选择浪费,排泄和呼吸消耗。应用:根据十分之一定律,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改善食物结构,多吃肉、蛋,就必须注意维持一定地区的人地比例和努力提高初级生产力和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转化效率;否则,在人多地少,生产力低下,转化率又不高的国家和地区,只能缩短食物链,以素食为主。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表面的物质,在自然动

力和生命活动动力作用下,各种元素,包括原生质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在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周围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这些程度不同的循环途径,统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特点:循环时间短、范围小,由于循环中元素不能全部被有机体吸收利用,一部分进入地质大循环,所以是开放性循环。

地质大循环特点: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的循环。

类型:根据在五个物质循环库中存量的主次、大小、被固定时间长短及循环形态等,分为两大类:气态型循环(以大气圈、水圈为贮藏库,循环时间短,效率高,全球性)、沉积型循环(以地壳为贮藏库,缓慢而不显著,非全球性)。物质循环特点:

1、物质可以循环往复的利用。物质通过形成的改变,在生态系统内更新,再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所以物质最终还回到生态系统中,故利用率高。

2、物质流和能量流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即是能量的生物固定、转化和耗散过程,也是物质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有机形态,再变回到简单形态的循环过程。

3、生物在循环中占有特殊地位,没有生物,物质难以进入循环,物质在环境中移动慢,有效性差,然而一经进入生物,则可较快变化,从而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进行。

4、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稳态机制,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磷循环中存在的问题:

1、全世界磷的贮量有限,而农业使用磷肥及生活用品用磷量急聚增加,由于磷是一种不可替代资源,因此磷的缺乏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2、大量使用磷,打破了原有磷平衡的格局,亦将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使水体富养化,使农田逐渐增加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由于磷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型循环,贮量有限,又是一种不可替代资源,故对磷必须合理开采和使用。

环境:存在于生物有机体周围的影响有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外界力量、物理条件(如光、热、水、土)及其它有机体的总和。

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总和,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环境因子称生态因子。生境:指生物有机体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生物起作用的环境总和。生物圈: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特点:1它是有大量液体水的区域,有水才有生命2它从外界获得能源,即从太阳获得充足的能源,3多处于物质的液、固、气态交叉界面上。

积温应用:可以决定适宜作物的种植。≥10℃积

温小于1000℃,无作物可种,3500-4500℃中熟地棉和喜温作物,3400℃以下,一年一熟,4000-4800一年两熟,积温应用的局限性:有效积温不能区别植物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也不能反映温度强度的效用差异。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基本物质,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物质的可被利用量接近所需临界量时,这种物质将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耐性定律:谢乐福德提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两限之间称耐性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耐性定律。

限制因子综合概念: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但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是限制生物存在和繁殖的决定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即是限制因素。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生物生长发育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作用效果不等于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第二,在各环境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度,都可能成为制约生物分布的限制因子。第三,限制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可能随条件变化而在因子间发生转变。

限制因子理论的应用:

1、某地适宜种植作物的确定。基本步骤:1)了解各地区的环境条件,确定各生态因子的定量指标。2)了解作物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确定作物对环境的要求数量。3)根据环境条件及作物所需要考虑最小因子,确定作物种植种类及区域。

2、原有生态条件改造。1)了解生态区内的环境条件状况,生物耐性范围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2)了解要引入生物的耐性范围及该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确定该生物与该地区条件是否适应;如果对某一生态因子进行改造,可能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这时应使该地生长的主要作物处于环境的最小因子之外或耐性范围以内。

3、确定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和解决的途径。北方地区限制生产的因素主要是水分,采取培肥土壤,抗旱保墒耕作,选用抗旱作物等均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有利于消除水分这一限制因素的影响。

4、指示生物的利用。凡可用来预测环境变化或估计当地自然资源潜力的生物种群称生态环境指示生物。应用以下方面:预测农时季节的到来、病虫害预测预报、作为气候历史的研究依据、野生植物标识土壤、水体或大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发生超异适应,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类群。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中,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称生活型。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而这种位置和作用则决定了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行为。

生物的生态效应:森林的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雨量;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防治污染;提供燃料,增加饲料和肥源。草原的生态效应---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特别是多年生豆科牧草,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农业生物的生态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净化环境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方面表现为生物的生存、繁殖、活动方式和数量比例等均消极地受环境的限制、控制和支配;另一方面,生物还具有积极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生物的耐性补偿作用。生物经过一定时期的驯化过程,可以调整、改变其生存和生命活动的耐性限度和最适范围,以克服和减轻外界因子的限制作用。

2、利用生存条件作为调节因子。生物可以改变自身的活动规律,以适应自然环境的节律变化,从而缓和环境的有害作用,获得生存和发展。形成小生境以适应生长环境。在大的不利环境中,生物能创造一个有利的小环境,以保证自身的生存需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人类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应从分布、形态、行为、年龄、营养、时间、空间等方面对农业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合理组配,以期获得高的生态位效能。一方面,人类进行作物间套作,在水域进行立体养殖等,从而大提高了生态位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人类努力去除病原微生物、杂草等有害生态元,以控制其对生态位的争夺。同时,人类可通过生态位的改变和开拓,以改变基础生态位或拓展潜在生态位,为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服务。

种群:凡是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称为种群。特征:一定的空间特征,一定的数量特征、一定的遗传特征。

种群增长分J型和S型增长。种群波动情况: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原因:非密度制约和密度制约。

J型增长的生物受非密度制约因子控制,引起种群密度剧烈变化;S型增长的生物主要受密度制约因子控制,使种群保持稳定。

生态对策:r对策者它们的体积小、数量多、寿命短、存活率低,但繁殖率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环境,种群数量常大起大落,如昆虫、杂草、细菌及一年生适合植物。K对策者它们的体积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繁殖率相对较低,各群发展慢,适应于稳定的环境,不具较大的扩散力,但具较强的竞争力,种群密度稳定。

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抗生。它能增加自然选择,产生新的适应性。捕食与寄生对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种群常是有利的,可防止种群过密,免遭自我毁灭。

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种群因争夺某一对象(食物、空间、营养物质等)而对种群个体增长或存活所起的作用。表现形式为直接涉型和资源利用型。影响竞争的因素:环境条件、亲缘关系。竞争的调节:自我调节、人工调节。

捕食与寄生:是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生长和存活产生负效应的相互作用。利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捕食和寄生防治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危害。

农业生产中对种间关系的利用:

1、利用种群间的互利共生、互容等关系,实行农林作物间作套种组合搭配以及人工混交林的建立。

2、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关系。

3、利用种群间的捕食与寄生、竞争等负相互关系,生物防治治病虫害及杂草。

生物群落:指存在于特定区域或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特征:

1、群落具有一定的生物组合,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及物质生产力;

2、群落具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群落存在着生物优势种现象。

4、群落具有随时间变化及动态演替现象,并具有一定地理分布特征

5、群落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及代谢方式。

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指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变化

情况,即群落的成层现象。原因:生活型不同的物种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和地面下不同深度分层排列的结果。水平结构:指群落内由于环境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小型组合。原因:作物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地区作物布局。时间结构:指因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上的相应周期变化,并出现不同的外貌表现。又称时相或季相。

群落边缘效应:指在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较相邻群落增大的现象。形成原因:是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异质和多变,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提供条件,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群落演替:指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的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种消失,另一些种侵入而出现的群落替代过程。原因:

1、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

2、群落内部环境变化

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物种竞争

5、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原生演替:指在没有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特征:

1、原生演替实质上一种有秩序的群落改变过程,且改变有一定方向,因而演替结果是可知的。

2、群落演替是群落本身发展改变了外界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外界环境可以影响演替,但不是造成演替的主要原因。

3、演替以建立稳定的生物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次生演替:指在原有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特征:

1、由于大多数生裸地上保留着原有群落的繁殖体和土壤条件,所以次生演替一般速度较快;

2、当引起次生演替的外力作用停止后,群落常趋于恢复到受破坏前的原有群落类型

3、次生演替可以从任何一阶段开始,但其恢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一是可留一定的土壤,二是有种子来源,否则

不能复生。

逆行演替:在外力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阶段向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亚顶级群落,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需要人类最大的保护。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维持着某种协调状态。原因:是由于生物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较窄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平衡是种动态平衡、相对的平衡。

生态平衡失调: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力或冲击时,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如果这种压力或冲击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或阈限时,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降低,以至消失,即生态平衡失调。标志:

1、结构上的标志:一级结构缺损。指系统中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它标志着外界压力是巨大的,生态平衡失调是严重的;二级结构的变化,指外部压力使系统中某一组成成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如生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层次结构变化等。

2、功能上的标志: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原因:首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其次是环境污染,再次是不合理的农业技术。调节:

1、保护农业环境,维护系统平衡:保护森林,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保护草地,种植牧草,恢复植被。

2、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根治污染是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积极防止和治理污染。

3、要有切实、稳妥的政策法规作保证。

4、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农业生物系统(生产者、消费者、人)、生态环境系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组分)及人工调控系统三大主要部分组成。

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

2、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满足人类的需要,因而生态系统的物种只有符合人类需要的,才予以扶持的发展,否则予以控制和消灭。

3、农业生态系统组成较简单,因而稳定性较差。

4、属工放性系统。

5、净生产力高。

6、常采用人工调控与自然调控相结合的双向调控措施,多属外部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以草牧食物链为主。

2、食物链短。

3、能量转化效率较高。

4、能量流动的开放性强。

5、能流具有双通道特征。能量投入:太阳能和辅助能(又叫人工能,按来源分为工业能和生物能,按性质分为有机能和无机能)。辅助能的作用: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提高生产力;减少消耗。

扩大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1、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对太阳能的吸收、固定和转化效率;

2、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并举的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3、建立多层次的能量转化结构,减少能量无效损失,提高对能量的利用效率。

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辅助能的投入,提高光能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开放性、高效性、自我调节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输入:化肥输入、生物固氮输入、干湿沉积、有机肥料输入。

物质输出:农畜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挥发损失、淋溶损失、水土流失、燃烧作物秸杆和畜粪损失输出。我国农田养分平衡中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农田养分平衡途径:问题:

1、作物秸杆无谓焚烧未能正常还田,是影响我国农田养分平衡的基本原因之一。

2、水土流失造成大量养分流失,是影响我国农田养分平衡中的又一重要原因。

3、豆科作物、豆科绿肥、牧草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也是影响我国农田养分平衡的原因之一。

4、农田营养物质投入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

5、我国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区域间差异悬殊,基本趋势是发达地区较好,边远山区、贫困落后地区差。

保持农田养分平衡的途径:

1、加强各类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以生产富集更多的物质。同时还应合理安排种植归还率高的作物类型,扩大豆类作物和豆科牧草绿肥种植面积,实行合理轮作倒茬。

2、积极强化牧业,扩大有机物质的生产转化。

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4、妥善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匮乏的状况。

农业资源分类,按来源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按其是否有可更新性分: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其贮藏性分:贮藏性资源、流失性资源。

农业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原则:

1、农业资源整体性及综合利用;

2、农业资源相对有限性及经济利用;

3、可更新性及合理利用;

4、变动性及科学利用;

5、区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

环境污染:指对生物生长发育非必须的元素或有毒有害元素进入环境,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聚集浓缩,结果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条件,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与人类健康生存。

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及合理开发利用:我国不少资源的绝对量较丰富,但因人口众多,故资源人均占有量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资源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珍惜一切农业资源,尤其是耕地与水资源,合理、经济、高效开发利用一切农业资源,极尽可能地持久和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形成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1、以耕地为主体,全面开发利用各种土地资源;

2、开源节流并重,挖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3、充分发挥长边资源优势,克服短边资源劣势。

4、强化社会经济资源投入,不断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

5、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以土地劳力技术集约为特征的集约持续农业。

当前世界及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

1、当前世界的农业环境问题: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资源丧失;野生物种的消失;淡水资源紧缺;人口环境的压力;大气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危害。

2、我国:森林资源破坏;草场资源退化;土壤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污染;乡镇企业污染。

3、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基本环节,现代农业必须有高质量的环境,才能保证农业向现代化、持久化发展。(1)建立环境立法,是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2)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3)以农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途径。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由多种二级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包括:

1、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物种类和数量关系;

2、农业生物种群的配置结构,包括二维配置结构和三维配置结构及时间分布结构;

3、生态系统类型组合结构;

4、能量、物质转移、循环的组合结构。结构合理性的标志:

1、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应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消除不利影响,尽可能多地把资源的生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能保持资源的永续作用。

2、合理的。必须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具体表现为:(1)保持系统输入与输出平衡;(2)系统中农、林、牧、副、渔比例合理,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3)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组成比例合理,配置得当,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渠道畅通,达到供求平衡。

3、还应具有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合理的。。最终应能保证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和优质多样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多种需求。总之,合理的。最终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能力,它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提高系统生产力的途径:

1、扩大初级生产、为提高系统生产力奠定基础;

2、建立以次级生产为基础的有机物质多级利用的生态循环体系;

3、根据资源特点组成多成分构成的合理转化体系。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有机体化学潜能的速率。提高途径:选用高光作物类型或品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投入能量和物质。

基塘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原因:

1、改善了环境条件。

2、提高了初级产品的利用率。

3、强化了物质循环。

4、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立体生态系统结构是根据群落垂直结构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原理设计建造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对农业生态系统树立三个基本认识和观点:

1、系统生产力是由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分割的部分;

2、系统生产力是由多部门组合构成的合理转化体系,这个体系必须互相协调,只加强其中的某一环节,其他环节不能很好配合,并不能提高转化效率和系统生产力;

3、正确的作法是根据资源特点,从系统整体出发,组成整体的科学转化体系,对该体系的组成部分该加强的加强,该削弱的削弱,削弱的目的在于强化系统整体功能,组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转化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系统生产力。

农林牧结合的重要性:农、林、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通过能量、物质的不断交换、转化和循环,彼此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农牧关系:供求关系、连锁关系、限制关系。

农林关系:首先森林可以改善周围农田生态环境。表现为:森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降水量;森林可以减缓风速,减少径流,减轻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可以稳定地貌,减少非目标性消耗。其次,森林可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表现为:森林可提供一部分燃料,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需要,使农作物秸杆得以还田;有些林产品可以直接作饲料和肥料,使系统的输入增加。总之,森林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稳定,增加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减少养分非目标性输出,有利于农业稳产高产。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反馈机制、适应机制、水平的调控。正、负反馈作用使其密度及种群增长保持一定关系。促进了生物的协同进化,同时也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加强,从而保持了稳定性。适应机制:生物通过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共同作用,才使特种得以延续、适应、生存和发展。

直接调控:个体水平的调控、群体水平调控、系统水平调控、生物环境的调控及输出的调控。个体水平调控:选择和调整生物种类

2、进行生态型的合理组合。群体水平调控:

1、群体密度调控

2、群体组成调控

3、群体季节搭配调控。区域系统水平调控:必须运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和思维,采用系统调控的科学方法,实行不同水平、不同主要的综合调控。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式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原理,建立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

1、使不同种的生物群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各得其所,充分利用有限的物质与能量的生物共生原理;

2、通过多层结构,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包括食物链的富集与转换作用的多种成分相互协调的功能原理;

4、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原理。

原则:坚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

3、维持物质、能量的正常代谢。

收后种子的生理变化特点;

1、种皮较疏松、孔隙增多。

2、酶类钝化:底物减少,酶与底物隔离;酸度增加;离子浓度增加。

3、RNA水解酶类增加

4、长寿命mRNA和酶原形成5、解偶联呼吸。

种子的后熟:种子本身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虽然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而仍不发芽,它们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贮藏,使种子进行各种发芽的准备工作,当完成了这些变化后,种子才能获得发芽能力。广义的后熟是种子收获后发生的各种变化。生理变化特点:

1、低分子的溶性物质继续合成高分子的贮藏物质。

2、种子含水量降低,自由水显著减少,种子硬度提高。

3、种子酸度或酸价降低,油质种子中的脂类物质进一步转化为中性脂肪。

4、种子内酶的活性降低。

5、种子的发芽率增高。

种子后熟后中的出汗现象:新收获的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释放出较多水分,水分子以气体状态从细胞组织中经毛细管逸出,使种子堆的间隙处水汽明显增高,当达到饱和状态时,这些水汽就凝结成很小的液滴,粘附在种子的表面,这就是种子的出汗现象。

原因:刚收获种子的呼吸作用比较旺盛,后熟过程中,仍然进行物质转化作用,低分子可溶性物质缩水结合成高分子不溶性物质。解决方法:通风、曝晒、摊放。种子后熟中的贮藏物质的变化:

1、酶活性的变化(酶活性减弱,尤其是淀粉糖化酶,过氧化氢酶及酪氨酸酶活性减弱)

2、主要化合物的变化。3维生素的变化。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阶段

1、迅速吸水过程(纯物理过程)阶段

2、吸水滞后过程(化学过程)、胚要伸长阶段。

萌动:种子吸胀后,胚部细胞开始分裂、伸长,胚的体积增大,胚要胚芽向外生长达一定程度就会突破种皮,这种现象称为“萌动”,俗称露白。

萌动的生理特点:首先是酶活性迅速提高,呼吸作用

增强、营养物质的代谢强烈、大量贮藏物质被水解成小分子可溶性物质、被胚吸收后作为构成新细胞的原材料。

赤霉素GA的作用:主要影响膜的透性、ATP的合成和与细胞分裂素类CTK和脱落酸ABA的相互作用。发芽:传统上把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达种子长度的一半作为发芽标准。国际标准种子萌发长成幼苗。生理发芽的标志是胚根(芽)突破种皮。若萌发期间水分过少,则胚根生长明显快于胚芽,造成根长芽短。若水分过多,则胚芽生长快于胚根,则芽长根短。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内外条件:内因。

1、种子的成熟度。一是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改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另一种是有后熟休眠的种子,发芽力由低到高再到低;第三种情况是种子在母株的整个生长阶段都不具有发芽力,甚至成熟后也不发芽。

2、种子的休眠。它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休眠的原因:①种胚尚未成熟(解除休眠可在较高温度15-20下进行层积)②种子尚未完成后熟(低温层积0-10)③种皮的障碍(不透水性、不透气性及种皮的机械约束作用)④存在抑制物质和缺乏促进物质。⑤不适宜条件的影响。

3、种子的寿命和衰老。外因:①土壤水分(充分)②温度(适宜,喜温作物发芽最低温6-12℃,适温30-35℃,最高40℃;寒性作物0-4,适温20-28,最高40,多数作物在15-30℃均可良好发芽。③氧气(充足)④其他条件。CO2(对发芽起阻碍,与温度和氧气有关)、光、土壤坚实度、盐分和肥料、播种深度(3-5CM)。

种子萌发的基本生理过程:一为呼吸作用,一为有机物质的转化。种子萌发中三种呼吸途径:糖酵解作用、磷酸戊糖途径和柠檬酸循环

变温有利于发芽的原因:①低温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增大②变温使种皮用缩受伤,有利于水分和氧气进入种子③变温促进酶的活动,因不同的酶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和反应④种子置于变温条件下,内部和外界温度不同,可促进种子内外气体交换,使呼吸旺盛,发芽良好⑤定温发芽时,贮藏物质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而少量用于胚的发育,而变温时在高温时贮藏物大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在低温下,呼吸作用减退,可溶性物质主要用于胚的生长。

种子寿命: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以半活期为标准。半活期:指种子从收获起,至发芽率下降至50%所经历的期限。

种子衰老的生理表现:酶活性丧失、呼吸作用减弱、种子渗漏增加、游离脂肪酸增加、种子变色、发芽及幼苗表现。机理:①分生组织细胞的饥饿②有毒物质的累积③诱导发芽机理的损伤④酶的活性与功能改变⑤机能结构的衰退。因素,内因:种皮性质、化学成分、种子的发育状况和生理状态、种子的机械损伤。外因:水分、氧气和CO2、温度、仓虫和微生物。贮藏种子的条件:低温(-10—20)、干燥、元氧、无虫害。贮藏措施:6%-10%,密封在金属罐中,置于—10度,室相对湿度30%。

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方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