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7-113728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3 11:37: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控能力较差。本文通过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增进师生感情、新课的导入、师生互动、生活化教学以及利用“数学美”的教学几个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字:兴趣;规律;培养;自信心

引言: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原因是学生为了分数学,考试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拼命地让学生练,不知疲倦地批改,教师的数学离开了数学的真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要想走出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紧跟《新课程标准》,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探索并大胆采用一些改进、创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数学质量和推动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施爱教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用爱去滋润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时时刻刻注意他们的举动、关心他们的冷暖。在他们面前多一些微笑少一点拘谨,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虽胆小却很会看老师的脸色,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习的教学生活中,我身有体会,每当我面带笑容走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话语进行教学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来回报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许多,紧张的 1

情绪没有了,学生都乐意和我交流、探讨。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他们学习的伙伴。以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增进师生情谊。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安慰,以至期盼,自然就喜欢上你的课了。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准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找到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干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6和7的组成”时,我拿出自制的小红花,微笑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小红花’,在下面的活动中,老师将把这些‘小红花’送给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想要吗?”“想!”“那我们一起努力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吸引出来了,人人处于亢奋状态。接着我出示6朵‘小红花’,把这些‘小红花’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分?有几种方法?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学具积极探索不同的分法。由此可见,数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情景中学数学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低年级的学生对“小鬼当家”都非常感兴趣。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在上《认识人民币——单计算》这一课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逛商场购物的情景。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来当一回小主人,买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并问学生:“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亲手操作,动脑思考,而且这一情景贴近学生生活,他们的兴致非常高。随后我问学生:“你买了哪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怎样列

算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举起可爱的小手:“老师,我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高昂。如:在教学《

6、7的加减法》的时候,我设计了“猜数游戏”,以此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思维开放,使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问题》,我用“比一比谁的眼睛最明亮”,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和愉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动手操作,激起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先数出12根小棒,再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是12根?学生通过操作出现以下摆法:1根1根摆;左边摆7根,右边摆5根;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2根;左边摆10根,右边摆2根„„就这样,学生在12的摆法中,从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到左边摆的和是10根,右边2根,以至创造性地把左边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右边摆2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一个“十”的要领,动手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都愿学、乐学、想学。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就能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使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从而切身学到终身受用的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问题演变为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如:小明要买5kg大米,可身边没有秤,只有能装15kg和10kg大米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卖给小明5kg大米?用15kg和10kg的桶可以卖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学生思考解答:第一问:15-10=5(kg);第二问:除了可以买5kg的米,还可以买10kg、15+10=25(kg)、10×2=20(kg)、15×2=30(kg)同学们讨论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这样同学们立即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如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等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同学们找到了不少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东西,如有体积标注的密封盒、标有ml的饮料瓶。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觉得学数学很有用,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来,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5 适当评价,强化动机

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正确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表扬如:“你真棒!”、“多聪明的孩子!”、“你是小机灵!”等等。对于差生不能责骂,相反,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6 引证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在一些简单的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美。如12=3×4,56=7×8,12=3+4+5„„这些都是数学等式的趣味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一个偏僻的山庄中,一位五年级的小

女孩惊喜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等式(1+2)×3-4=5。这个等式与小姑娘的美丽可谓相得益彰。你也可以发现,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是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成功的重要条件。只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数学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景,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数学好比进入一个乐园那样充满乐趣,并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至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习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雁冰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研究性学习专辑》[M](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_.10).[4]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迎接21世纪挑战的数学教育》[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5] 郑毓信等《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6] 陈亮,朱德全 《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2_.8(3).[7] 范良火等·《华人如何学习数学》(中文版)[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年.

第二篇: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和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既然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安排学生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测量方法上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说将国旗降下来,把皮尺系在穿国旗的竹竿的顶端,让它同国旗一同升起,记录下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则利用比的知识,线测量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再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应用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子长度=旗杆的高度: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项活动是我们所教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变得那样的贴近,数学课也可以变得生动,给学生带来快乐!

三、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感悟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年、月、日”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把你上学时路过的超市、银行等营业时间记一记,算一算他们各自营业多长的时间。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设计让学生回家量一量自己的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再计算出房间的周长;还有类似“小明沿着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跑步,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应该联系实际想想:要算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必须先求出操场一圈有多少米。而操场一圈有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在求操场的周长。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巩固计算周长的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喜欢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第三篇: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数学与计算机系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1.同学们必须从上述论文题目中选题,不允许自己另定题目。.B1至B7只提供题目方向,同学们可根据方向自定题目。

说明:1.同学们必须从上述论文题目中选题,不允许自己另定题目。.B1至B7只提供题目方向,同学们可根据方向自定题目。

说明:1.同学们必须从上述论文题目中选题,不允许自己另定题目。.B1至B7只提供题目方向,同学们可根据方向自定题目。

说明:1.同学们必须从上述论文题目中选题,不允许自己另定题目。.B1至B7只提供题目方向,同学们可根据方向自定题目。

第四篇: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方面

1、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2、参与、感悟、创新—数学教学中对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3、赋予作业新生命 —也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4、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5、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6、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7、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8、新课程标准与数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谈“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设计)

9.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10.“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二)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1、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3、数学:让我们合理的猜想

4、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三)数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

1、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初探

4、刍议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理认知冲突

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五篇:数学毕业论文

谈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工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非是通过传授获得,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发展,它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解题能力;理解能力。

解题能力的高低是中学生多种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是中学数学界研究和改革的热点、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这同时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失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抓起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

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实用范围,很多数学知识是从抽象6中概括出来的,它也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例如 , 在均值不等式ab 2ab中,取等号的前提是a和b必须同时相等。因此在数学概念、定义、公式的学习中,不仅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正反几方面提出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的掌握,提出明确的要求:1要准确透彻的理解概念2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叙述这些概念,能用自己的话来通俗地解释这些概念的定义,定理要一字不差的背下来3要求会用,运用得熟练。基础知识掌握好了,解题就有了依赖的基础。2

2二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在审题时、把条件和结论分析得透彻明确是发现解法的前提。要提高审题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之后首先要回顾题目中涉及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里,与哪些定理公式法则有关可否直接应用,题目所涉及的基本技能、方法是什么,这样回顾之后,倘若仍不能解决问题,不妨思考是否有类似的原理、方法或类似的的结论或命题。还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想,由一般想到特殊,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索考虑之后,解题途径将会逐步明朗。

例1sinsin,coscos2求tgtg的值。

3分析:怎样利用已知的两个等式?初看好象找不出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只好从未知tgtg入手,当然,首先想到的是把tg,tg分别求出,然后求出他们的乘积,这是个办法,但是不好求;于是可以考虑将tgtg写成sinsin,转向求sinsin、coscos

y。x

从方程的观点看,只要有x,y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出x,y,于是转向求coscos。令xcoscos,ysinsin,于是tgtgxycos,xycos。

这样把问题转化为下例问题: 已知sinsin①

coscos

3②

求cos、cos的值。

102,cos。3

32122○1-○2得cos2cos22cos,cos。35①②得2+2cos2

2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

从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所求和条件之间的联系,这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能力应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基本组部分。

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例2设函数f(x)x21ax其中 a>0

(I)解不等式f(x)1;

(Ⅱ)求a的取值范围,使函数f(x)在0,上是单调函数

解(I)不等式f(x)1 即x211ax,由此得11ax 即ax0,其中常数a>0,x211axx0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即2。所以,当0

2a,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x|0x21a2

当a>1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x|x0。

(Ⅱ)在区间0,上任取x1,x2,使得x1

2f(x1)f(x2)=x11x21ax1x2=2x12x2

x1x12

122ax1x2

x1x2=x1x2a x21x2121

(ⅰ)当a1时,x1x2

x1x12

1221,x1x2x1x12

122a0。

又x1x20,f(x1)f(x2)0,即f(x1)f(x2)

所以,当a1时,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ⅱ)当0

f(x1)f(x2)1,所以函数f(x)在区间0,上不是单调函数

综上,当且仅当a1时,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在上述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单调性等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算,推理能力。

四 “解题回顾”是解题的最重要的环节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

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中学数学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了数学思想的讲解和分析,造成了学生只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数学法的思考和运用。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出现了“背”数学题的荒谬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并不完全信任,他们总怕学生出错,甚至不惜去代替学生思维,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灵魂,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大学数学的宗旨。因为数学可以形成思想,即处理问题时的严谨、讲求效率、讲究方法。当一个人的一种价值观形成以后,数学思想往往是实现这种价值观的最佳工具。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世界虽大但到处都能看到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种能力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最终就是要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善于学习”“好学”的目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五 小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平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时向学生提出高一级的概括任务,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应当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教学中一方面应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在解题中则应当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创新的开始。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2]杨艳萍,《如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发明与创新.[3] 陈建兰, 吴 明,《关于大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杭州电子工业学

院学报, 202_.[4]期刊论文 丁济海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素质教育论坛202_.[5]杨旭.《解题后反思》,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2_.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