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北京市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7-72795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20:59: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北京市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人口激增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等原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众多的环境问题中,沙尘天气以其生成迅速,危害面广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沙尘天气是指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面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污染大气的天气现象。沙尘天气的发生需要3个必要条件:一是足够强劲的风力;二是低层大气处于垂直不稳定状态;三是大风经过的区域下垫面植被疏松,存在丰富的沙尘源

1.沙尘天气的分类

根据沙尘暴预警等级可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类。

1.1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1.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1.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1.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1.5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另外:也有将特强沙尘暴称为黑风暴的说法,黑风暴是指瞬时风速≥25米/秒(10级)、能见度<50米的特强沙尘暴天气,是春季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生命史很短,从发生发展到消失不到12个小时。

2.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以北京为例,分析沙尘天气的成因。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自西向东,太行山脉自南向北构成环状,屏障在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北京地区春季是风沙天气的多发季节,据统计,1971~1998年 北京地区发生沙尘暴25次,扬沙355次,浮尘ll1。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地区春季多次发生严重的风沙天气,给北京市民的生产、生活、交通、市容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负面影响,风沙天气已严重地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流。

2.1环流特征分析

由于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因此这里主要分析春季大气环流特征

对于2000~2002年北方沙尘天气的多发年,环流形势的共同特点是:与常年相比极涡偏向亚洲一侧,或在东亚北部分裂一极涡中心。乌拉尔山附近为较强的高压脊,东亚大槽平均位置正常,强度比常年偏强。极地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乌拉尔山与东亚大槽之问的极锋锋区的经向度加大,亚洲北部锋区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多不稳定小槽发展,造成蒙古及内蒙古东部锋面气旋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这种环流形式和高度距平分布特点造成冷空气活动或槽脊活动比较频繁,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并影响我国,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

2.2气候因素

一般来说,风力越大,地表越裸露、干燥疏松,沙尘天气就越严重,而地表植被和土壤状况又与前期的气候条件有关。北京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71.8毫米。北京季风性特征明显,全年6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而其他季节空气较为干燥。

从北京观象台1998~2002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的年降水量的距平百分比率、年、各季平均温度距平值以及年高于35℃的天数可以看出,2000~2002年的年降水量比常年少3~6成,年平均气温比常年高0.4~0.8℃。持续少雨,加之高温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土壤失熵严重,植被长势差。除此之外,前期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常年气温偏低,使得冻土层厚,导致解冻后疏松土层偏厚。这些气候特点和地表状况,再加上前面分析的环流形势和冷空气路径,均有利于2000~2002年北京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出现。

2.3植被覆盖和生态环境影响

今年来我国加大改善环境工程力度,采取广植草木、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固化土壤、减少冬春季裸地的目的。根据监测显示北京上游地区、河北西北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和部分其他地区2003年春季的植被生长比2001年同期有很大的改善,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说明环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北京周边的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北京地区内的植被覆盖面积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很大程度上起到预防沙尘暴发生的作用,也降低了上游沙尘暴对北京地区的威胁。

3.沙尘天气的利弊分析

3.1弊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3.1.1污染大气环境

沙尘暴天气,狂风裹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极其恶劣的能见度,凡是经过的地区空气变得浑浊,呛鼻迷眼,不仅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影响正常上班和工作,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道等疾玻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内外空气含尘量,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数十倍。使一些密封不严的厂房和实验室无法开展工作。

3.1.2影响交通运输安全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中断航运、铁路、公路运输,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破损,甚至停运或脱轨等事故。

3.1.3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特强沙尘暴的破坏力可以跟台风相比,它能摧毁建筑物,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狂风和恶的能见度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人的生命安全。

3.1.4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

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所到之处使农作物和牧草根系外露,刮走种子和幼苗,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

3.1.5加剧沙漠化、荒漠化

沙尘暴会使沙漠向边缘地区扩张,造成广大地区地表层土壤风蚀,使大片农田、草原、草场林地沙化,加剧了我国的荒漠化,特别是在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已是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当地牧民只好迁移,寻找新的居住地。

3.2利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沙尘暴可称得上是我国现今最重大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因为大风加上浓密沙尘,其危害非同一般。大风除了大面积迅速刮蚀农田沃土,吹失吹死种子、幼苗和瓜果花朵等之外,还大面积沙埋农田、牧场和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和坎儿井。强沙尘暴发生时交通事故大量增加,飞机、火车、汽车常被迫停运。可是,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3.2.1沙尘暴能有效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工业和车辆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数量决不比常降酸雨的南方许多大城市少,可是北方一般并没有酸雨发生。这就是因为北方的沙尘天气要比南方出现的次数多得多,而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它们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3.2.2沙尘天气给我国制造了厚厚的黄土高原

随着地质学上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隔了南方印度洋上来的夏季风深入内陆,中亚地区降水量减少,气候日趋干燥。干燥地区夜冷昼热,岩石逐渐被风化成为沙粒,形成沙源。同时青藏高原使东亚高空温带西风急流分支,绕过高原的北支西风急流正好把由地面风化成的、刮到高空的粉沙细粒输送到东部地区,从而形成了我国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240万年堆积起来的黄土高原其实还是一个自然环境和气候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因为百米厚的黄土层从上到下并非均一,而是黄色和褐色(或黑色)土层交互叠置。黄土层表示气候干旱;褐土层表示气候暖湿,说明当时的地面有茂密的植被,生成了腐殖质等有机物的结果。

3.2.3沙尘是有利于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据观测,沙尘颗粒并非圆形,而是表面凹凸不平,这样十分有利水汽在其上凝结、上升而成云。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虽然年雨量多在50毫米以下,气候极为干旱,但是天上云量并不少。例如年雨量仅16毫米的吐鲁番,年平均总云量却高达4.4成(北京也不过4.8成),即天空平均44%被云所遮,沙尘天气最多的春季更高达55%左右。虽然这种云多是四五千米以上的薄薄高云,但对地面干旱高温总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

4.沙尘天气的治理

治理沙尘暴,应从沙尘暴的形成因素入手。沙尘暴是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只能通过保持和调整生态系统的平衡来慢慢减少其发生的次数和强度。

一是遏制沙源。遏制沙源是人类所能采取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没有了沙源,再大的风也不会形成沙尘天气,故在沙源地以及在沙尘暴经过的地区.都应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减少沿途沙尘的补充。二是尽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举措,种草、种树、恢复植被,以保护水土,净化空气,形成良性循环。三是营造防护林带,阻止沙漠扩大化和风沙侵入城市,逐渐 降低沙尘暴强度。四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气候条件。五是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广泛开展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及爱我家园的科普教育活动,严禁乱砍滥伐、乱采滥挖及 滥垦等各种违法活动,以法律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六是科学地进行城市建设与资源开发.保护生态平衡。七是加大对沙尘暴研究的投入,争取准确监测、预报,及时掌握其动态,将损失降到最小。

第二篇: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文章标题: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县网吧经营调查情况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信息传递,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上的网吧存在着大量违法现象经营秩序混乱,导致网络对许多的中小学生造成了较大的身心影响。网吧特别是黑网吧已成为目前教育和社会、家庭的一大障碍和症结,也是社会上产生忧虑的一大社

会焦点。

一、黑网吧的定义及其危害

黑网吧该如何定义呢?其实关于黑网吧的准确权威的定义至今还没有。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来推导,概括起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无照经营或证照不全的网吧,二是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三是装有非网络游戏的网吧,四是有浏览黄色信息或反动信息的记录的网吧,五是通宵营业的。在这里讨论的黑网吧仅证照不全或无照经营的网吧。

黑网吧存在于居民住房区内,未经消防、安全、文化、卫生等部门许可,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不具备消防安全设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正是这些黑网吧让不少青少年学生留连往返,通宵上网,夜不归宿,让身体和学业受到严重的影响,让家长担心不已。有的孩子为了弄到上网的钱,不惜触犯法律偷盗电缆线。由此可见,黑网吧已成为兹惹是非的一大聚集地,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二、我县黑网吧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据调查,我县黑网吧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具有规模小,场地隐蔽、容易死灰复燃等特点。这些黑网吧的经营者基本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待业青年或失地农民,致使执法部门取证难、处罚难、取缔更难。这些黑网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网吧申办需要资金较多。据行业主管部门介绍,申办许可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说电脑台数、场地面积、相应的消防设施及各种软件等。在我县电脑台数不少25台、经营场地面积不少于30个平方米(仅指我县,按相关规定结合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下调)。从最初的申办到最后营业大概需要资金二十万元左右,有多少经营者能支付这笔费用?

2、网吧营业有限制。按照《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不得超时经营;不得经营非网络游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等等。其实制定这些规定的本意是好的,是否与实际相符呢?对青少年这个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是否能真的禁止得了?因此,在经营时间、准入年龄和信息内容等方面均无任何限制的黑网吧就吸引大量未成年人进入,这也是黑网吧能得以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

3、网吧经营点分布不均。据行业主管部门介绍:每个县城办理的《网络文化许可证》有名额限制,主要是依据人口而定。其中城市人口每1万人发展1户网吧,农村每1.5万人发展1户,而我县只有12.3万人,至今已办理了13户,名额早就用完。而在我县有正规手续的13户网吧全部分布在县城中心,其中人民路6户、文化路2户、新建二巷2户、解放路1户、曙光路1户、利民巷1户。这也是矿区附近、城乡结合部及乡村出现黑网吧的原因之一。

4、利益导致黑网吧源源不断。一个正规网吧有房租、水电、税收、网络使用等费用。仅每月的光纤使用费在1200至1500元(寒暑假为1500元)、水电费在1000元左右(商业用电)而黑网吧都是设置在自己的居住房内,无房租、水电费低、无税费、规模小、网络使用费低。成本低而收入高,这就是许多不法经营者铤而走险设立黑网吧的原因了。

5、网源不断是黑网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近来一些互联网运营商受利益驱使,在无照或证照不全的情况下,违规私自为一些“变脸”的黑网吧开通网络服务终端。据了解,在我县申请网络开通,如果是一般的家庭用户上网费用每月为50元左右,而我局取缔的黑网吧经营户每月却缴纳了300元左右的上网费。去年,工商局在查处取缔川心店的李某、易某两户黑网吧时,政府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某通信公司切断网源,但该通信公司完全不顾社会影响又以种种理由开启了。这就是利益的产物,此类现象屡见不鲜,从而也导致“黑网吧”源源不断,无法根除。

三、黑网吧的治理对策

我们在这里探讨黑网吧的成因不是为黑网吧鸣冤,而是为了寻找治理黑网吧的出路!从上述的众多原因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造成现在这种黑网吧到处泛滥的现象,但多个因素在一起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黑网吧进行理性管理。

1、政府善治,全社会参与。一是在思想上要重视黑网吧治理工作,树立起大局意识。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不是几个部门的工作,也不是仅靠哪些部门就能做好,必须广泛发动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参与。充分利用青少年宫和学校的各种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二是成立“非盈利性公益网吧”。规定未成年人禁入网吧的本意是好的,但事实一再证明,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不让孩子进入受暴力、色情污染的网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去处很重要。因此“非盈利性公益网吧”就是未成年人一个“更好的去处”。三是试行推出“阳光网吧”工程,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阳光网吧”,免费向18岁以下的青少

年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上网条件,让学生拒绝黑网吧。

2、切断网源,从源头上杜绝“黑网吧”。黑网吧之所以源源不断,并且容易复发,最根本的原因是网源无法切断,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杜绝黑网吧就必须断其网源。其实在南昌、武汉等地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切断黑网吧网源的规定。因此,根据我县黑网吧屡禁不止的现象,可由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各互联网运营商不得为证照不全的“黑网吧”提供接入服务,对于执法部门通报的“黑网吧”,各互联网运营商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将其上网线路切断;按时向文化、公安、工商提供超时经营、高带宽用户或者缴纳费用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宽带用户名单位;对网络使用流量大和在线时间长并开启路由功能的用户进行登记备案;对从事过黑网吧的业主再次申请宽带业时,备案并告知相关部门。对以各种理由推诿或拒不执行此规定者,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重罚,并通过政府向上级部门反映同时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3、加强执法监督,严查黑网吧。一是文化、工商、公安、电信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密切配合,联合作战,共同治理黑网吧。要在新闻媒体、网吧经营场所、中小学校及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二是县文体局要发挥网吧主管部门的作用,合理分布全县网吧经营点。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等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黑网吧,要及时书面通报县工商局。三是县工商局要加强对网吧的登记管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等无照或证照不全的经营活动,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在重要时间段(寒暑假期间)、重要场所(矿区及校园附近)开展黑网吧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利用12315、8866315申诉举报电话,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取缔一家,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通报。四是县公安局要加强对网吧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工商局对黑网吧的查处取缔工作,配合文化局对网吧超时经营的查处工作。

网络产生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学校、家庭该为孩子们的上网做些什么?暑假快到了,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一旦发现“黑网吧”和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请向县文化局、工商局等部门检举揭发,共同为中小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县网吧经营调查情况》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黑网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县网吧经营调查情况。

第三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纠纷对策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媒体舆论导向。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

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2.政府相关部门对恶性医闹事件处置不力。尽管公安部委联合下发了多个严厉打击医闹的通知,在过分强调和谐观念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过度贯彻和谐而纵容了大部分医闹行为。公安部门的不作为,使医院在面对医闹时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有一赔了之,这助长了不良的医闹风气。

(三)医疗环节因素

1.医患沟通。相关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达90%的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患沟通不足[1]。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一切对疾病的认识都来源于主治医师的讲解,包括对愈后效果。某些医师对病人盲目乐观的诱导,会给病人造成较高的期望值,如果实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病人的预期效果,在病人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造成心理失衡,从而与医院发生纠纷。

对于对医学有一知半解病人,需要更加充分的医患沟通,因为病人对医疗有一定的个人认识,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医生的日常诊疗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释沟通,很容易招致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2.服务细节。绝大多数医疗投诉产生于医疗服务细节,病人对医疗服务细节不满和抱怨的积累会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细节中,小到挂号拿药,大到手术护理,如果医务工作人员态度傲慢、冷漠和不负责任,都会招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医疗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行为,极小的细节失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由于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注射药物时,未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把张三的药注射到李四身上,医生做手术时把左腿弄成了右腿等。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纠纷大发生就是医疗服务细节出了问题。

3.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核心制度医疗制度未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导致医疗纠纷致赔偿的直接原因 [2]。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不及时书写病历,未贯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不及时,病人信息查对不仔细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病案管理。不规范的病历书写和混乱的病案管理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比如由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将病人信息弄错,导致病人出院后无法正常医疗保险的报销或给病人造成其他麻烦,因医生乱开诊断证明而将医院卷入他人间的纠纷当中,病历因保管不善丢失或损毁导致诉讼中败诉等。病人原始病历具有证据效力,病历内容记录错误或被涂抹、篡改都会引起不利后果,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制度因素

1.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过于强调职业和身份界限、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等制度缺陷,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医疗保险资源分配失衡,行业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差别悬殊,导致供大于求的一边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另一边却面对着看病难、吃药难的困窘,加上一些地域和群体医疗保障的缺失,一些人群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医疗保险待遇。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遇重大疾病,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脱富致贫,甚至到无法维持日常家庭开销的地步。此类家庭中如有愈后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家庭来说将会是沉重的灾难,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病人本人和家庭都将陷入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病人因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在离开医院就意味着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的绝望时,最后不得已将责任转嫁给医院,因为赖在医院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医药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54年出台了一项医药加成的政策,该政策已实施六十多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医药加成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但目前该政策已经发展为以药养医的现状,成为公立医院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医院靠药增加收入,医生开处方提成,偏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医药加成政策加重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损害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患者因素

1.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人入院前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在愈后效果不佳时,病人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认为看病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而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要求医院退回医疗费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另外,一些医师盲目乐观的诱导,也会给病人心理上营造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病人心理上期望值,病人便认为上了医生的当,从而产生受骗心理,当医患信任感消失殆尽是,纠纷由此产生。

2.病人医疗知识欠缺。由于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缺乏科学的认识,一旦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风险,便把全部不良后果归结于是医院的医疗事故,这需要医务人员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不可预知的可能性[3]。手术后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心理失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医疗纠纷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我国交通事故纠纷数量远比医疗纠纷数量多,而交通事故纠纷双方的矛盾显然没有医患双方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一个高效、公信的责任认定机制,而在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当中就没有这样一个快速高效的责任认定机制,这也与医疗纠纷本身性质有关。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索赔金额高、处理困难等特点,医患双方责任认定的难度很大,耗时长,且认定费用相对要高。目前,涉及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技术鉴定有两个: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因新侵权法的出台,这种鉴定已经很少人做;二是医疗技术司法鉴定,但该技术鉴定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以上两种鉴定都是法院审判的依据,鉴定程序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期限。一般医疗纠纷发生后,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较低,诉讼程序的复杂耗时、成本较高等原因,患方更倾向于私力救济途径—-医闹。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当中,有这么一个高效、公信的医患责任认定机制,那么医疗纠纷也可以像交通事故纠纷一样快速有效的划清双方责任,纠纷很快化解。然而,医疗纠纷的认定难度大、专业性强、成本高,即使有这样一个快速认定机制,因其费用高昂,患方也未必乐于接受和选择这种责任认定途径。因此,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建立还应具备两个制度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消除患者经济方面的障碍。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将医疗纠纷责任机制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法律效力等内容写进法律,并规定该责任认定为医疗纠纷解决的必经环节。

2.取消医药加价政策补贴。以药养医现状是滋生医药腐败的土壤,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取消医药加价后导致的公立医院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多种合理途径弥补,首先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次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类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二)加大对恶性医闹行为的处罚力度。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多次联合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和谐维稳,避免信访矛头转向自身,对医闹行为采取容忍,委曲求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医闹的发展。想要遏制医闹,杜绝恶性伤医案件的发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医闹采取零容忍,医闹不是合法的维权行为,而是扰乱公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在维护公共治安秩序层面上,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为了维稳就一味妥协,不能怕热火烧身就行政不作为。只有落实好医闹严打政策,真正实现医闹“见光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规范医疗纠纷走合法途径解决。

(三)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舆论的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大众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失实的报道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依法解决,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纠纷中,应当尽快建立医疗纠纷报道审查制度和医疗纠纷报道失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媒体报道行为。使媒体在医疗纠纷报道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记述医疗纠纷详细情况,合理、合法的分析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全面的看清医疗责任和医闹的界限,从而营造出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因患者关系。

(四)规范医疗行为,注重细节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违规的诊疗行为是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直接原因,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是诊疗行为合理性、科学性、正当性、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应当懂得怎样去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力必不可少,学会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病痛的诉说,然后善意的病人,关心病人,用关切的语言温暖病人,逐步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良好印象和信心。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履行告知义务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

重要环节,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普及患者医学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医患配合的默契程度。应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进行管理[4],建立医院沟通制度。

3.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案管理。病历是病人就医之间形成的医疗文书,除了医学研究价值外病历还具有证据效力,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往往成为病人攻击医院的主要对象。病历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医生规范的书写病历,及时完成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工作,如实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提高病案质量。另外,医疗机构负有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历借阅和复印行为,充分履行保密义务。

4.提升医疗服务细节管理。医疗服务细节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关注医疗服务细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文化和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因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细腻,呵护人性,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语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相关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只有革新社会体制,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彻底廓清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7):124-125.[2] 金庆芬.医疗纠纷现状调查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 黄桂珍.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总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4,23(5):663-664.[4] 邵金花,孙伟,陈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1-383

第四篇: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张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111,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地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以北京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其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雾霾天气控制和治理两方面措施,并对我国今后的空气质量做出了展望。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控制治理

一、前言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中东部地区天气状况严重恶化,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在13日10时,北京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严重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仅北京在两天内就因冻雨和雾霾发生车祸2000多起,造成多人死伤。空气质量的连续恶化,对北京乃至全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只有找到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已采取的措施,认真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使“美丽中国”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真正“梦之蓝”的中国。

二、雾霾天气成因——以北京市为例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管理因素 思想意识导向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优先地位的倾向仍明显存在,生态意识不强,未将“十八大”精神中的生态文明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管理和行动全过程,国有大的能源企业未能积极贯彻尽快提高汽车能源质量标准的政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中国的环保类法规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够科学和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叠或系统性、协同性差,而且监督执法不力等状况,导致了我国空气环境的进步恶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污染物形成酸雾却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浓度很高。

(三)农业减产。灰霾天气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污染严重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导致农作物减产可达25%。

(四)引发事故。灰霾天气出现时,空气质量差,视野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继而发生交通事故。

四、雾霾天气控制治理措施

(一)控制措施

一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

二是加强灰霾天气预测预报,如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

三是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控,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

(二)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结束语

不要让“北京雾”成为“中国雾”,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没有人会成为看客。人民日报在今年1月14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但我们同时看到,随着种种措施不断深入,今年7月初的一场大雨过后,北京的上空重新出现了久违的蓝色,这不仅说明我国的环境治理以初显成效,更重要的是,我们乃至后人的生存环境又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而这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契机与保障。坚信我国能与众多同样饱受环境污染之痛的西方国家一样,通过合理的控制质量,让“中国梦,梦之蓝”永远驻留在我国的天空。参考文献:

第五篇: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是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中的最基层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村级组织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由村级组织实施的项目增多,可支配的资金和资源越来越多,村级组织的权力明显增长。随之而来,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也日益显现,引发的群众上访越来越频繁,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也越来越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以**乡为例,简要分析探索农村村级组织腐败问题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一、村级组织腐败的主要表现

现阶段村级组织腐败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贪污资金来源增多。有向群众收取的,如村饮水工程、道路硬化集资款;有骗取国家和专项资金补助的,如粮食直补、移民扶贫资金等;有收入不上帐截留的,如卖集体土地、山林和资产出租的收入。二是窝案、串案突出。村支书、主任、报账员等村干部集体参与,往往是查一案,带一窝。如2012年至2014年,某村村主任许某与报账员许某某三次挪用种粮补贴款,直到2014年6月,乡纪委开始调查该村粮补发放问题时,许某和许某某才意识到挪用粮补款的严重性,上缴挪用款并接受处分。三是腐败的手段隐蔽。有的村干部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等,有的以各种名义虚报冒领各种补助款,有的虚列支出、开假票据等。如2012 年3月某村党支部书记许某某和村干部许某把个人消费用的5782元拿到村财务报销,以2012年2月至3月计生工作费用的名义虚开9张单据在村报支。四是监督查处力度不够。之前乡镇纪委干部大多都分管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变动频繁,把纪委的工作当成了“副业”,查处的案件少、力度不够,很难达到震慑村官腐败的目的。乡镇经管站、财政所对村级帐务审核不及时,乡镇分管领导没有真正履行到监管责任。如2013年新林村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违反规定大量使用自制凭证报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乡分管领导因监督管理不力,也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尽管村级组织腐败手法简单、涉案金额不大,但由于村级组织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涉及的款物主要有社会抚养、救灾、抢险、防汛、扶贫、低保和土地等,在村民眼中就是十足的大案,其危害之大不容忽视 :一是直接侵害农民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三是破坏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影响农村稳定。四是严重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二、村级组织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村级组织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村官素质不高。如青梅是我乡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因青梅价格低迷,许多有能力有水平有胆识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 工创业,留守家乡的村干部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对违纪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有的甚至在受到查处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2、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所有支出全凭一把手说了算。如我乡纪委在查办案件时就发现,还有个别村存在白条入账的现象。

3、乡镇监管机制缺失。当前乡镇都推行村账乡管,但其工作内容只侧重于服务,平时只检查村级财务开支票据是否规范等表面现象,而对村级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实质性检查和监督,尚未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

4、村民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财务,村级事务决策权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里,自由裁量权过大,村级“三资”管理、惠农强农资金发放等重大事务决策缺乏民主性;有的村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公章握在村官手里,危房改造、困难补助、移民搬迁等惠民政策,村里又不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根本不知情;有的村民忙于自家发展生产,或是怕拿不准反遭到报复,对村官的违纪违法行为也就视而不见。

三、防治村级组织腐败问题的对策

做好村级组织反腐败工作,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从教育入手,着眼于制度,立足于防范,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村级组织腐败预防工作。

1、活化教育,强化村干部廉洁意识。把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在教育内容上,结合“八项规定”和“四个全面”,教育村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做到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在教育形式上,坚持因时因事因地施教,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自律意识。例如我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乌山红色旅游展示厅”,通过定期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到展示厅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2014年来,已组织党员干部5批253人次到展示厅参观。2014年12月16日,我乡纪委还组织各村村支书、村主任20余人到四都廉洁履职教育中心,参观反腐展示厅,观看警示教育片,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硬化制度,促使村干部廉政勤政。一是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凡涉及村级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二是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间、公开程序都严格按要求开展,防止搞形式主义。三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严禁转嫁招待费用。如我乡针对新林村村务、财务和民主管理混乱的问题,制定《**乡党务村务公开管理制度》,强化经常性督查,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 计并及时公开审计结果,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大对村集体“三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逐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四是完善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制订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完善村干部任前谈话、廉政谈话、信访谈话制度。如结合实际,我乡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门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分别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书,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

3、强化监督,规范村干部权力运行。强化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一是乡镇党委要监督村“两委会”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参加指导村级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发动村级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内监督意识。例如2014年我乡党委根据圆林村和新林村2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整顿措施,目前两个村均已成功转化。同时针对部分党支部书记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及时调整六洞村及下河、西埔和五洞作业区4名党支部书记。二是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和乡镇纪委要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围绕村级党员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党务村务公开和扶贫救灾、救助、移民等款物管理和使用情况,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落实和管理情况等,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要通过公开信访举报电话,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坐 班接访、深入群众走访活动,为广大群众实施监督开通渠道,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化查处,形成对村官腐败的高压态势。要严格落实中纪委“三转”和省纪委“四转一强”的工作要求,配强配齐乡镇纪检干部,切实解决好一些乡镇纪检工作有岗无人、有人无时间、无精力的问题。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村干部违法乱纪问题,要认真核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村官的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处理的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法办的法办,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坚持查建并举,利用各种形式对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剖析,用鲜活的典型和惨痛的教训,警示农村党员干部。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帮助发案村总结经验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形成对村官腐败的高压态势,使其不敢贪、不敢腐。如2013年来我乡纪委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坚决查处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已先后查处乡、村干部4人次,干部作风得到明显好转。

5、完善用人机制,使村官不愿腐败。一是公平公正选人。选任村干部要实行公推公选,真正实现民主,让那些能力强,作风正,品德好,群众信得过,能真正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人担任村级干部。二是规范村官报酬。根据村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乡镇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 积极性。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村干部离任补贴机制,对离任村干部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设立村干部奖励专项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表彰一批优秀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没有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在其退休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建立完善选拔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机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

北京市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