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远程教育)》读后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这门课程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现阶段我们崇尚是是素质教育,创新又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这门课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诶我们作出了指导: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
数学课程目标是社会、数学、教育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期望与要求,即一定阶段的学校数学课程力图达到的最终目标。数学课程目标反映了数学课程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体现了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价值。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目标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和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应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新教师,理解与抓住我们数学课堂的基本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抓住大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要着重每一节数学可的具体目标,这对我们的教学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上没哟堂课都要明确这节课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都要全面周到的考虑到。
通过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我理解“现实数学情境”的内涵,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数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和创设现实数学情境的方法:(1)以学生视角选取现实情境的素材;
(2)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3)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在第二节中论述为什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有数学意义,然后以具体的案例说明创设“有数学意义情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突现情境中隐含的数学线索。而在第三节首先指明“挑战性数学情境”的含义,继而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论述创设富有挑战性数学情境的策略:(1)创设冲突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失衡;(2)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3)创设开放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情景创设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让我们教师理解到如何在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设计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跟这老师的思维在考虑与解决问题。这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猪猪学生的思维来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这两部分内容将了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缺点,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非常有益,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很大的促进,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数学本身的特点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掌握科学性、目的性、针对性、新颖性、灵活性、层次性等原则,对每种原则的内涵,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我的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新老师,要把每一次的学习机会都当成一种机遇与考验,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五年多了,省和各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了许多相关信息。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那就是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结合暑假里和现在还在忙碌的省“送优质教育下乡工程”录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老师们谈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追求什么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应当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的教学方案,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绝不是就数学论数学,在教学背景设计、数学知识运用上要多下功夫,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将来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不仅仅只会解几道数学题,一碰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
课标还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需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追求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受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双基,更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逐渐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技能和能力,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从新课标的内容来看,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高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才能设计出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包括什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成友文老师关于“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设计思路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
由于生活中普遍存在旋转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旋转的本质,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实际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概念——概念应用——操作探索性质——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本节的一个重点即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部分旋转运动的事例:电风扇、方向盘、钟表、风车等,体会这些转动现象,探究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到旋转的定义,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探究“图形的旋转”奠定基础.)
2.应用旋转的定义,判断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否为旋转,再列举生活的旋转事例,体现了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3.通过将直角三角尺绕着一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度量,自主探究出旋转的性质。(注意性质的探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要代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激发钻研精神,另外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结论印象深、理解深刻。)
4.根据旋转的性质来画出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首先是从点开始,通过点的旋转演示揭示点的旋转图形画法,然后增加到两个点变成线,最后拓展到多边形。(这样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5.最后在正方形中将所学习的性质综合运用起来。(既是本课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过程分析主要有:问题情境、探索活动、数学抽象、例题教学、小结思考、课后延伸六个方面。
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抽象——建构和解决问题;讲练——解决和巩固问题;小结——梳理问题;延伸——深化问题”。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典型例题、基本练习、能力训练题、实践应用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应当明显区别于传统授课教案。而不仅要有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过程的编写,而且要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因为新标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课本——教师”类似于“演员——剧本——导演”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
(1)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如何把握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如: 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是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标志?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生活情境,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开口了,老师要做适时的评价,如何评价才适当? 是不是只有小组讨论交流才是合作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2)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也是目前老师们困惑迷惘之所在,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认真思考。
(3)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恰如其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课堂教学中教学主线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目标是否明确恰当,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关注表面的开放,忽视数学本质体现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到放中有收,散中有聚,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而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不仅要重视,而且要研究。
(4)如何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以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新教材,一课时一课时划分明显,但每课时大多只提供背景和主要内容,多数课时需要老师们在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中巩固、拓展。这里老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是好事也是难事,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同时也可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建新型师生关系,创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
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提出新质疑,自觉解决,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
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好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唯其如此,日积月累,给予学生鼓励、激励,方能让学生的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第四篇: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中学曾凡银
【摘 要】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 发展 规律,删除“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然而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仍是停留在应试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与思维发展不同步、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和数学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数学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仅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志向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博大胸襟。由于新教材删除了“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了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摆老资格、凭经验、对新教材不屑一顾,必须从零开始,精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度,按教材的结构编写好教案,设计好教法。当然,在编写教案时不要受教材的约束,该详细的要详细,该简略的要简略,该调换的要调换,该改编的要改编。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特点,精心组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张扬个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鼓励辅导启发引导,加深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和练习,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辅导,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应用题时,提出问题:在三角形ABC中,a=3,b=4,求c=?有的同学回答c=5,有的同学指出没有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c≠5;我接着说如果给它加上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呢?大多数同学回答c=5,少数同学反对;我接着说如果这个直角三角形没有注明C是直角呢?同学们立即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分两种情况作答,如果LC是直角,则c=5,如果B为直角,则C=?;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A不能为直角呢?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答案:因为A的对边是a,不可能是最长边,所以A不能为直角。通过这样启发引导,可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三、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诱导者和协作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根据知识的背景、学生生活环境、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观察、猜测、思考、推算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我在讲授直线一节时,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探照灯”和“手电筒”的动画图像,诱导同学举出现实生活中直线图形例子,然后抛出问题:你认为直线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同学们激情飞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谈到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看目的已达到,于是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同学们逐步熟悉了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线段等几何图形,并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学生学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同时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四、榜样示范,鼓励创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榜样人物,如用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的故事等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中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如果教师能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对他给予表扬,那么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躬实践、力促创新。
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时,没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硬纸片上画三角形ABC,在AB、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三角形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他们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动手画、有的学生动手剪、有的学生动手拼、有的学生在找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课堂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增强。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讲究教学策略、富有创意,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那么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其终身 发展 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1.对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的认识
2.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P1-3)
3.教学行为的特征与涵义(P4-6)
4.结合案例片段分析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P8)
5.试述数学的文化价值(补充材料)
6.谈谈对数学观的基本认识(补充材料)
7.结合自己的认识谈数学的特点
8.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P)
9.试述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及在教学中的渗透(P) 10.大众数学的思想(P24-31)
11.结合课例分析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P)
1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数学学习的认识(P)
13.让学生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做主(P32-34)
14.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和探究(P36-40)
15.如何建立重在促进发展的评价(P41-45)
16.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树立合理的数学教材观(P47和补充的PPT) 17.如何利用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P49)
18.教师的实践性知识(P57)
19.结合课例分析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PPT)
20.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多媒体及CAI课件运用的度(书上和PPT上,并结合自己的认识)
21.如何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创生(P68)
22.结合案例试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PPT)
23.对讲授教学行为的认识、设计与实施(P79) 24.对话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P90)
25.数学活动教学的涵义、特点设计与实施(P102)
2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计与实施(P118)
27.结合一堂新授课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P126) 28.课堂教学中激励与强化的方法(P 136)
29.如何搞好数学课堂行为评价(P142)
30.结合《位置的确定》、《分类讨论思想》的课例及数学评课的几个视角,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PPT)
Email:tysyhls@163.com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