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正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4月20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长江论坛上,水利部部长陈雷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日益突现。中国正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
陈雷说,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水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中国的基本水情。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日益突现。
据介绍,中国政府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中国将在2009年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确定的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并在2013年底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0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
陈雷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河,长江防洪体系已初步建立,三峡工程全面发挥效益,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流域综合管理不断加强。但长江水文情势也在发生新的变化,防洪保安任务艰巨,开发保护矛盾突出,局部缺水问题日趋明显,必须坚持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基本原则,完善长江流域综合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确保长江永续利用。
第二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所辖河段在丹河口以下,上自陈庄、下至武阁寨,桩号23+875-44+800,长度为20.925公里,平均比降为0.51‰,河道宽度为625-1350米(留村和孝敬),距沁河和丹河出山口较近,洪水来猛去速、预见期短,流量为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由五龙口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为4.2小时,由山路坪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仅为1.8小时,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县有三处常年靠水险工,共53座工程。(其中留村险工12座,大小岩险工25座,白马沟险工16座),经常受大溜顶冲。
从河段冲淤情况来看,根据多年资料分析,我县所辖的20.925公里河段基本上处于冲淤相间河段。若进一步区分,则小岩以上冲刷的机率较大,以下淤积的机率较大。
二、水资源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1、水资源管理现状
博爱河务局下设1个水政监察大队,共有水政监察员5人,其中专职水政监察员3人,兼职水政监察员2人(局长、主管局长)。为全面提高水政人员工作水平,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我局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执法人员事业心和政治立场教育,并积极参加黄委、河南局、焦作局及地方政府举办的水行政和法律培训班。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专门制定了《水政监察大队职责》、《水政监察大队工作纪律》、《水政监察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打造了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水政监察队 1
伍,对辖区沁河水资源进行严格巡查监管,严防水资源污染。
2、水资源需求分析
沿沁河区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机井棋布,是博爱县耕作的主要基地,粮食主产区。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内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已被超量开采。目前,灌区建设了一系列的节水工程,采用深井抽水、水塔蓄水与地埋PVC管网组合进行灌溉。灌溉方式变化较大,区内大部分的耕地由过去的河水渠道灌溉,变为利用井、泵和地埋管道网络取地下水灌溉。虽然在节水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仍挡不住地下水位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
由于灌区常年抽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了灌区内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水资源匮乏。机井越打越深,抽水越来越难,每亩地灌溉用时越来越长,灌溉排队现象严重,同时灌溉费用也在逐年递增。引沁灌溉可以有效解决灌区群众的灌溉难问题,同时会对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保持并提升当地地下水水位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引沁灌溉工作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但近些年河床下切,沁河来水较小,三座涵闸均无法引水。灌区渠系工程经过40多年的运行,由于工程超期服役,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很严重,大部分渠道现已不再使用。因此抓好引沁供水工作十分重要,也很紧迫。
三、引沁工程设施现状
1、涵闸
博爱河务局拥有引沁涵闸3座,分别为留村、大岩、白马沟闸。留村闸
留村闸,相应沁河左岸大堤桩号为25+793,改建于1985年,为两孔钢筋砼涵洞。该闸设计防洪水位120.08m,闸底板高程114.80m,堤顶高程123.49m,设计流量为5m3/s,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
大岩闸
大岩闸位于博爱县孝敬镇大岩村南,相应沁河左岸大堤桩号31+554,改建于1991年,为单孔钢筋砼圆拱直墙式涵洞结构。该闸设计防洪水位117.96m,闸底板高程111.67m(黄海),堤顶高程120.07m。设计流量3.2m3/s,设计灌溉面积约3万亩。
白马沟闸
白马沟闸位于沁河左堤38+827处,该闸改建于1994年,涵闸形式为砼涵管,涵洞形式为砼洞,孔数为1,孔高1.7米、宽1.5米,洞身总长42米,闸底板高程为108.39米,设计流量为2.5m3/s,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
这3座函闸,其中留村、大岩闸两座涵闸靠河具备引水条件。由于近几年河床下切,各闸均无法自流引水,需提灌后方可引河水灌溉。
2、渠道
灌区原有干渠2条,长35.8km,其中硬化10km,支渠24条,长35.5km,其中硬化12km,干支渠建筑物共185座。由于常年未曾使用,各闸渠道均有损毁。其中,大岩闸渠道闸口处约400m完好,从大岩村向东直至焦温高速损毁严重,部分段中断,或与民房冲突,难以修复,但是渠道旧址仍基本可见;留村闸渠道仅从闸口至留村段完好,其余段旧址已不可见。
3.取水涵闸换证情况
我局现有的三座水闸中留村闸、白马沟闸办有取水许可证,大岩闸暂时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202_年,经上级审批许可,两闸引水流量分别为:留村闸200万m3,白马沟闸500万m3。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认识到供水工作的重要性,我局计划抽调专业人员,尽快成立供水部门,由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进行供水前期调研,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确定近期工作目标,奋力开创供水工作新局面。密切和当地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联系,全力做好供水工作方面的沟通。从保民生、促发展工作角度出发,大力宣传沁河供水工作,提高当地群众对引沁供水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扩大影响力。
三是加强辖区内沁河水资源监管,保证水资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三篇: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浅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摘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不仅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它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产生质的改变,这一制度的实行会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我国水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建议
Abstrac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urgent require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water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also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major task.It will have a qualitativ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practice of this system will b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ly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Three red line;advice
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_-2104(202_)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任务目标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回良玉副总理在202_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的,陈雷部长在202_年的全国水资源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工作会议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部署,《决定》则系统地界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成及其基本内容,其核心是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红线、水资源利用效率红线和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红线。“三条红线”针对的是我国当前突出的三大水资源问题,其中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红线界定了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经济社会系统取耗水的外部边界,针对的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红线界定了约束供给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的内部边界,针对的是水资源低效利用和浪费的问题;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界定的是特定水功能区目标下的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外部边界,针对的是超量排污和水体污染的问题;“三条红线”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三大基本环节,其中开发总量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取水环节的控制,利用效率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用水环节的控制,排污总量控制红线实现的是对排水环节的控制,整体构成了对社会水循环系统的全过程管理与调控;“三条红线”还体现了水资源管理三大中心工作和任务要求,其中开发总量控制红线体现了水资源配置的管理要求,用水效率红线体现了水资源节约管理要求,排污总量控制红线体现了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
以“三条红线”为核心内容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水情重大理论创新,也是符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管理过程的系统制度设置,为我国现代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并确立了重点。
二、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以用水总量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首先,要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体系,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其次,要实行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管理。建立全省水资源总量控制管理的制度框架,按照行政区域核定用水许可总量和按行业核定用水定额,真正建立全社会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的管理体制机制。第三,要加强水资源论证管理。重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涉水建设项目的水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源论证工作。第四,要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优化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科学调度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注重强化微观基底制度系统的构建
一个有效的制度系统,通常由“普适性原则—一般性规范—具体规则—实施细则—个人协约”等层次化规则体系构成。影响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性发挥的主要障碍往往不在于上层制度的缺位,而经常来自于实施层面制度不健全问题,因此要着力强化基底制度与制度执行力的建设,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红线目标的实现。
3.因地制宜细化三条红线管理目标和指标
“三条红线”构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管理指标,科学确定分阶段管理目标,如在华北地区重点要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对于西北内陆河农业区重点强化地表水取耗水总量控制,对于南方平原河网地区重点则要加强入河排污总量的控制,等等。
4.要落实以纳污总量管理为重点的河湖健康生态保护制度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是要维护河湖的健康生态。首先,要建立纳污总量控制制度。水利部门要在科学核定河湖纳污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排意见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区域河网水系整治。通过疏浚整治、拆除坝埂、畅通水系,实现引排分开,清污分流,提高河网水系的引排能力和水环境质量。第三,要推进河湖污染治理。按照“减少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的治理思路,继续深化太湖水污染治理,建立河湖健康生态评价体系,着力提升全省重要河湖的生态健康水平。第四,要严格河湖水域管理和保护。建立水利部门牵头的综合管理体制,落实江河湖泊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的严格管理,建立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坚决扼制非法围湖造田、填河造地行为。第五,要建立重要河湖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责任制,把维护河湖的生态健康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要严格以水资源费征缴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管理目标。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加快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逐步实行末级渠系终端水价制度;制定出台中水和再生水价格政策,对“零排放”企业免征污水处理费,促进节水减排、节水减污。其次,要改革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建立水资源费差别价格机制,严格水资源费政策管理,未经省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水资源费。第三,要开展水权交易和容量水价试点。在建立用水总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明晰初始水权,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容量水价制度,开采矿泉水、地热水和深层地下水,必须缴纳相应的容量水资源费。
6.加强水资源保护
制定水源地保护的监管政策与标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要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要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抓紧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对不符合生态用水指标要求的,不得审批取水许可。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防止地下水超采引发生态与环境灾害。
7.完善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完备的科技支撑,根据三条红线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实践需求,重点在二元水循环与用水原理、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系统模拟、水资源系统综合调配、节水减排技术与机制四大领域开展理论和技术创新。
8.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
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贯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家、地方、用户等各个层面,绝非某个部门或是哪一个层次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亟需建立健全制度实施的工作机制,包括横向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垂向的上下联动机制,纵向的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结语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甘肃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应对全省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实施水安全战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第三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原则,采取综合管理和需求管理、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等措施,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等水事行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负总责。按照上级政府批准的“三条红线”,制定相应约束性指标和具体落实措施,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各级管理层面明晰化、定量化,并将主要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 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约束性指标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第六条 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落实和监管工作。
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环保、建设、农牧、林业、统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相关的工作。
第七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调整和理顺水务管理机构职责,对区域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第八条 各级政府应当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用水总量控制管理
第九条 用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应当按照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入水量分别予以明确。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计划每年下达1次。
第十条 市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 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公报及相关规划,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国家和流域水量分配指标为上限,综合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分解确定,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政府批准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确定,报市州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市州用水计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根据区域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采补平衡监测结果等综合确定。
县市区用水计划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计划内确定。
省属流域机构直管河流内县市区用水计划由流域机构会同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计划内确定。
第十二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时,应当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
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本区域内各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时,可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
第十三条 本省境内跨市州或省管重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市州政府拟订,报省政府批准。
经省政府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是跨市州或省管河流水量调度的依据,有关市州政府必须执行。水量调度和监督工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属流域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 市州政府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当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开采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明确禁采和限采范围,加快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工程建设。
第十五条 在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水权转让制度。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用水人之间可以进行水权交易,满足区域、行业和用水人的水资源需求。
第十六条 利用再生水、雨水、矿井排水、苦咸水等不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限制。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前置审批(核)同意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发展改革、工信等有关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和建设。
需要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取水。
第十八条 严格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水资源费的征缴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免征、减征、缓征水资源费。
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67号),统筹供水工程、地下水超采区管理、超限额加价等规定,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
水资源费应当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解。对应当征收而未征 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用水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取水许可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取水总量接近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限制审批。
取水总量达到或者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除通过水权转让方式获得用水指标外,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暂停审批。
第三章 用水效率管理
第二十条 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用水效率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效率指标每年下达1次。
第二十一条 全省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依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确定。
市州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用水现状、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分解确定,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政府批准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报市州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市州用水效率指标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内,根据区域用水水平、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综合确定。
县市区用水效率指标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下达的用水效率指标内确定。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政府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加强需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农业粗放型用水,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
各级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十四条 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政府应当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第二十五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全省行业用水定额,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的监督管理,对超定额标准和超计划用水的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或水费,并核减用水量。对重点行业和用水户实行水平衡测试,重点考核,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环节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在区域内通过采取管理节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等措施节约的水量,不占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可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用于该区域新增用水。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落实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
第二十八条 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农业以中小灌区改造、高效技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等项目为主;工业以推广循环用水 工艺、高耗水行业改造、矿井水利用等项目为主;城镇生活以供水管网建设、节水器具安装、再生水利用等项目为主。
第四章 纳污能力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全省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评估、管理体系,核定水功能区名录,强化达标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按照水功能区达标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方案并分解落实,逐步实现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限制排污总量双控制。
第三十一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省入河排污口布设规划。
第三十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省属流域机构应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跨市州河流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市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新建、改建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满足水功能区达标率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要求。
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及入河排污口并逐步核减排污量。排污总量应控制在我省制定的纳污红线以内。
第三十三条 落实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相关规划,核定全省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重要城市备用水源制度,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三十四条 编制全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制定重要河流、地下水生态适宜性评估方法,建立并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监督管理体系,维护河流生态流量以及地下水合理水位,定期评价全省重要河流健康状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负总责。
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监督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
第三十六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上级考核与自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原则、内容、方法和奖惩机制等。
第三十七条 省水利、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环保、建设、农牧、林业、统计等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市州政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措施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市州相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县市区政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措施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2_年 7月 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第五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新)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市水利局局长黄安一 就严格水资源管理问题答记者问
202_年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202_年7月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2_年1月20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2_]3号),充分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本报记者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问题采访了市水利局黄安一局长。
问: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答: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己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据有关资料,我国淡水资源总储量约为2.8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6%左右,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被联合国列入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多座。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027.86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储量的4%左右,人均占有量约为173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77%。我市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30亿立方米,且无一客水可用,水资源“自产自用”,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人均水资源从202_年的1350立方米降到202_年的1100立方米,降幅达8.1%。特别是近三年遭遇的60年一遇的连续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202_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10.26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量减少64.5%。人均水资源量陡降到475立方米。截止202_年底,全市蓄水总量为5.18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了6.16亿立方米,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粮食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水资源问题成为了阻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优化调配水资源,对我市来说,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建立四项制度,确立三条控制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一是严格规划和水资源论证,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需要取用水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二是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三是严格实行取水许可,所有符合规定的取水用户,都必须办理取水许可。四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水资源费,确保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五是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限期关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六是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制定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一要全面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二要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并严格落实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三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并认真抓落实。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一是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三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一是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负总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改委、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监察、法制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二是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三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五是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问: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国办[202_]3号文件明确了国家主要目标:
1、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全国用水总量202_年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202_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202_年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_年比202_年下降30%以上,202_年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202_年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2_年提高到0.53以上,202_年提高到0.55以上,202_年提高到0.6以上。
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2_年提高到60%,202_年提高到80%以上,202_年提高到95%以上。到202_年全国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省政府根据全省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我市的主要目标,即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02_年控制在10.86亿立方米以内;202_年控制在13.06亿立方米以内;202_年控制在13.12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目标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指标202_年为120立方米以下,202_年为89立方米以下,202_年为53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指标:202_年为0.498,202_年为0.538,202_年为0.586。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为:全市有9个水功能区纳入考核,分别为:涢水源头保护区、徐家河水库保护区、先觉庙水库保护区、涢水澴潭保留区、涢水曾都—安陆保留区、漂水保留区、应山河保留区、郑家河水库保留区、涢水曾都(上白云湖)饮用水源和工业及景观娱乐用水区。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202_年达标率为65%以上,202_年为75%以上,202_年为85%以上。
问: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了哪些工作?下步如何打算?
答:“十一五”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蓄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争取投资10多亿元,加固除险水库129座,新增蓄水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加强以堰塘为重点的基础水源工程建设,整修堰塘4.6万口,新增蓄水3000多万立方米。二是加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不但提高用水效率,加快黑花飞和随中两个大型灌区建设,加速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固改造干支渠168公里,硬化田间沟渠310多公里,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48,年节约灌溉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加快实施了城市供水户表改造和老管网改造工程,努力降低管网漏损率。三是加快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认真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了自备水源的整顿,实施了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水土流失60余平方公里,新建加固堤防10.2公里。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下发了《关于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规范水库养殖行为的通知》,开展了水库化肥养殖和先觉庙水库水源地保护的专项整治行动,争取到将先觉庙水库列入了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名录,目前正在进行水源地达标建设。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202_年1号文件和国办[202_]3号文件精神,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制定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三是利用5年时间,建立完善我市水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监控、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四是严格执行计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五是大力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蓄水、水资源配置作用,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六是继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全社会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资源,促进我市水资源管理规范、配置优化、调度科学、高效可持续利用,保障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