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油脂提取-1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7-93956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8 12:03: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油脂提取-1

每克干菌体加入4mol/L盐酸10mL,振荡混匀,室温下放置 30min后,沸水浴6min,立即放置-20℃速冷;

加入氯仿-甲醇提取液(1∶1),充分振荡后,5000r/min 离心 10min,取氯仿层; 加入等体积 的0.1%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匀,5000r/min 离心 10min,取氯仿层; 用旋转蒸发仪100r/min,55℃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即得油脂;

菌株油脂含量(%)=真菌油脂产量(g)/菌体干重(g)

第二篇: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09级制药工程一班 李楠

摘要:该文研究了用浸出法从油料作物花生中提取粗脂肪。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1]。其仪器主要为索氏提取器。然后通过皂化反应,酸碱反应等鉴定出油脂的性质。关键词:粗脂肪 提取 油脂 鉴定

Extraction of crude fat in oil crop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oil

09 Class1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tract fat from the peanut oil crops.Leaching method is a more advanced-oil method,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ol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oice of some organic solvent to dissolve oil, after the contact of oil(soak or spray), so that fuel oil is extracted in the A method [1].The mainly instrument is the Sechelt extractor.Then we ca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oil by specification, acid-base reaction.Key words: Crude fat

Extraction

Grease Identification 正文: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品种有普通型、蜂腰型、多粒型、珍珠型等四类;花生种子有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淡红色。[2]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脂肪含量为45 %~55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3]本文对花生中粗脂肪的提取和油脂鉴定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目的:学习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粗脂肪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熟练掌握索氏提取器的操作方法 了解油脂的一般性质

2: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操作索氏提取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由学生动手实践对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都会牢牢掌握。同时对固液萃取的原理由更生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会定性学习油脂的性质。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传统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4]压榨或浸出之前需要对油料进行破碎、粉碎、榨胚或烘烤等处理,以机械和热力等方法破坏油料细胞结构,达到有利的出油条件。这两种传统工艺都是着重于对油脂的提取,虽然出油率高,但设备复杂,更主要的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提油后饼粕不能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严重浪费,且熔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5]。为克服传统制油工艺的弊端,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可以同时分离蛋白质和油脂的各种新型方法提取植物油技术应运而生。例如水剂法——以水为溶剂,利用油和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将处理后的原料中的油脂和蛋白质浸提出来,并在适宜条件下离心分离成乳油相、固相、液相,再经过加工处理,分别从乳油相和液相中得到油和蛋白质[6]。水剂法提油的优点因采用水作为溶剂,没有燃爆的危险,不会污染环境,提取的油脂品质好,并且同时分离油和蛋白质 [7]。再有超临界CO2 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优良溶解性及这种溶解性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调整流体密度来提取不同物质[8]。3..2:国外:目前超临界CO2 萃取法是国内外竞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高效分离及分析技术。水酶法提油是一种新兴的油脂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9] 4:实验方法

4.1:实验仪器:电烘箱,植物粉碎机,索氏提取器,电热套,圆底烧瓶(150ml,50ml)直形冷凝管,尾接管,温度计,量筒,球形冷凝管,烧杯,(100ml)抽滤装置,搅拌棒

4.2:实验原理:油脂的种类很多,他们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石油醚,汽油,二硫化碳等脂溶性有机溶剂。因此工业上人们在从诸如花生,黄豆等油料作物中提取油脂时常以汽油作为溶剂。本实验我们以石油醚作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油料作物中的油脂,提取过程中,一些脂溶性色素。游离脂肪酸等液和油脂仪器被浸提出来,所以提取物为粗脂肪。油脂在酸碱或脂酶的存在下易被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作用下的水解即为皂化反应,由于肥皂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可以被盐析,由此分离肥皂盒甘油。甘油可用CuSO4的NaOH溶液鉴别,结果为蓝色溶液。不饱和脂肪酸可用溴或碘的加成反应滴定。[10] 4.3:实验步骤:

4.3.1油脂的提取:将花生置于电烘箱中,烘干3-4h,冷却至室温,用植物粉碎机进行粉碎,后称取5g样品装入烘干的滤纸筒中包好。放入抽提筒中。准确称量处理好的烧瓶和沸石的质量,然后再其中加入120ml的石油醚和沸石,安装好索氏提取器,通冷凝水后加热提取1h,加热速度控制在每秒2-3滴,待抽提筒中的液体刚刚虹吸下去时,停止加热,冷却后改成蒸馏装置,加热回收石油醚,当无馏分出时,烧瓶中的剩余浓缩物就是粗脂肪。称重。4.3.2油脂的化学性质 4.3.2.1油脂皂化:将粗脂肪,6ml95%的乙醇,10ml30%的氢氧化钠和沸石与50ml烧瓶中回流30min,检验皂化。将皂化完全的溶液于30ml饱和食盐水中盐析。冷却后抽滤,得到肥皂,滤液。

4.3.2.2肥皂性质:溶解肥皂。第一组取一支试管加3ml肥皂水,10滴10%HCl,观察现象。第二组取两支试管都加入3ml肥皂水,分别加入10滴CaCl2和MgSO4溶液,观察现象。

4.3.2.3油脂中甘油的检查:取两只试管,一支内加入滤液1ml另一支加1ml水。分别加5滴5%NaOH和3滴CuSO4观察现象。4.3.2.4实验装置: 提取装置:

皂化装置

5:结果与讨论:

5.1 结果:石油醚所提取得到油脂为1.59克,油脂含量为31.55%.而乙醇提取得到油脂为1.06克,油脂含量为21.03%.5.2肥皂的性质:第一组中的现象是溶液分层,适宜浓度的盐酸可使肥皂析出,以致溶液分层。第二组中两支试管的溶液均分层,是因为高级脂肪酸根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故而溶液分层。在甘油的检查中加蒸馏水的那支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油,而另一支试管也分层上层为油,下层为乳白色肥皂液。空白试验的试管显浅蓝色,而加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显深蓝色。

5.3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证明用石油醚提取油脂优于用乙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践学习本次的操作,同时也了解到花生中油脂提取的量与提取器的虹吸时间有关。也与花生的品质有关,同时和溶剂的回收率有关。6:参考文献

[1]: 刘军海.米糠油浸出和精炼技术研究新进展[J].中国油脂,202_,26(3):17~20.[2]:廖伯涛.花生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_.6 [3]:申杰.胡鹏飞.田玉收.花生和豆让你健康一辈子.中国农民出版社.202_.1 [4]: 雕鸿荪.油料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学[M].江西科学出版社,1990 [5]:刘玉兰.植物油脂生产与综合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6]:杨潞芳,郝利平.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分离技术进展[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2_,(03).[7]:倪培德,陈大淦,唐年初.植物油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 ].无锡:无锡轻工业学院, 1993.[8]:汪昌国,刘震.植物油脂的超临界CO2提取[J].中国油脂, 1997,(06).[9]:谭春兰,袁永俊.水酶法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 开发,202_,(07).[10]:高岩,洪波,刘日月.有机化学实验 202_,7 第一版 197~198

第三篇:油脂

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油脂的概念

(1)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

(2)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脂肪。

注意:

矿物油不是脂肪,属烃类。如润滑油、凡士林属于矿物油。

(3)油脂:

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

(4)酯:

酯是由醇与酸(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的一类化合物。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其结构式为:

Rl、R2、R3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不同,则称为混甘油酯。

注意:

①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②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③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

由于油脂是酯类,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发生水解。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则还兼有烯烃的一些性质。

1.油脂的氢化(还原反应)

这个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也叫油脂的硬化。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叫硬化油。

油脂氢化的目的:

一是使油变为脂肪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储藏、运输;二是提高油脂的熔点,可用于制肥皂。生产肥皂要消耗大量的动物脂肪(如牛油和猪油等),用人造脂肪可以弥补动物油脂的不足。

2.油脂的水解

跟酯类的水解反应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有酸或碱或高温水蒸气存在),油脂跟水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1)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

此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脂在NaOH作用下进行皂化后,生成的硬脂酸钠与甘油和NaOH的混合液,用NaCl进行盐析再经过滤可得肥皂的主要成份-高级脂肪酸钠。

三、肥皂和洗涤剂

1.肥皂的反应原理

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跟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加热、搅拌,使之发生皂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往锅内加入食盐细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物中析出,浮在液面,从而与甘油、食盐水分离。这个过程叫做盐析。2.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去污是高级脂肪酸钠起作用。从结构上看,它的分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 性的——COONa或—COO,它可以溶于水,叫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链状的烃基—R,这一部分不溶于水,叫做憎水基。憎水基具有亲油的性质。在洗涤的过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的烃基就插入油滴内。而易溶于水的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这样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再经摩擦、振动,大的油滴便分散成小的-油珠,最后脱离被洗的纤维织品,而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从而达到洗涤的目的。

3.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根据肥皂去污原理合成的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物质。主要是烷基磺酸钠(R—SO3—Na)、烷基苯磺酸钠+

等。

4.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相比较

(1)肥皂在硬水中使用时能跟Ca2+和Mg2+形成不溶于水的钙盐和镁盐,浪费了部分肥皂。合成洗涤剂跟Ca2+和Mg2+形成的盐能溶于水,可以有效地在硬水中使用。

(2)肥皂在自然界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累积污染水源。有些合成洗涤剂很稳定,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能积累而污染水源。近年来用直链烃基来代替洗涤剂分子中的支链烃基,而具有直链烃基的洗涤剂是能被微生物分解的。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对水体造成污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3)制造肥皂需要消耗大量油脂,但是油脂是可以再生的;制造合成洗涤剂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可以节省食用油脂,但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随堂习题]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从油脂的定义、结构特点来分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A、C正确。油脂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所以B正确。有些油脂的结构中烃基是不饱和的,含有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例如油酸甘油酯可与Br2加成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所以D不正确。

2、热的饱和肥皂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不会析出固体或产生沉淀的是()

A.CaClB.稀H2SO

4C.食盐

D.酒精

【解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将CaCl2加入肥皂水中会产生(RCOO)2Ca沉淀:Ca2++2RCOO-→(RCOO)2Ca↓;稀H2SO4加入肥皂水中会产生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沉淀:RCOO—+H+→RCOOH↓;食盐加入肥皂水中会发生盐析,使肥皂析出;酒精与肥皂水会互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其他杂质的油脂属于纯净物

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比在纯水中易水解

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4、油脂的氢化属于()

A.加成反应

B.加聚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5、硬水能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甚至失效,这是由于发生了()

A.水解反应

B.沉淀反应 C.皂化反应

D.酯化反应

6、下列物质中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乙酸乙酯

B.油酸

C.乙酸

D.植物油

7、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水,振荡

8、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液可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生产盐酸和人造脂肪必须用氢气作原料

9、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正确采用的实验是()

A.把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

B.向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发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再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在稀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再加入硬脂酸并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10、某高级饱和脂肪酸28.4g,恰好和2mol·L—1的NaOH溶液50mL完全反应,则此酸是(A.C17H35COOH

B.C17H33COOH

C.C15H32COOH

D.C15H31COOH)

第四篇:油脂

1.毛油预处理:脱除毛油中固体杂志的过程成为毛油的预处理。2.超量碱:为了满足工艺要求而额外添加的碱成为超量碱。

3.油脂氢化:指液态的油脂或软脂在一定条件(催化剂、温度、压力、搅拌)下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使油脂分子中的双键得以饱和的工艺过程。4.脱胶: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工艺过程叫做脱胶。

5.碱炼:用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生成的肥皂吸附部分其他杂质而从油中去除的精炼方法。6.脱臭:利用油脂中臭味物质与甘油三脂肪酸脂挥发度的差异,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蒸馏脱除臭味物质的工艺过程。

7.酸价:表示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以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1. 2. 3. 4. 5. 6. 7. 8. 9. 油脂水化脱胶,脱不净时向油中加(B磷酸)

用来增加皂角密度,帮助皂角凝聚的是(A食盐C泡化碱D硅酸钠)下列不属于油料化学成分是(D淀粉)

下列属于制取生胚的是(A油料破碎B软化C轧胚D蒸炒)

在浸出法制油中按溶剂对油的接触方式可分为(A浸泡式B喷淋式C混合式)下列作为浸出制油溶剂是(A己烷B轻汽油)

用于除去油中钙镁重金属离子物质是(A磷酸D柠檬酸)

吸附脱色中所用吸附剂(B活性白土C活性碳D活性碳:活性白土=1:1)下列不属于毛油的品质指标的是(D黏液度)

10. 在优质伴随物中类脂物是(B磷脂C色素D甾醇)

11. 中和毛油中游离脂肪酸所用碱有(A烧碱B纯碱C生石灰D苛性钾)1. 简述水化脱胶原理,采用水化脱胶其中B-磷脂应如何脱除?

原理:水化脱胶原理基于胶体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胶体性。脱除方法:通过添加食盐或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酸三钠、氢氧化钠等电解质稀溶液改变水合度,促进其发生凝聚。2. 油脂碱炼的目的是什么?超量碱在碱炼中的作用?

目的:碱炼的目的是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提高油脂的品质。

超量碱作用:阻止逆反应发生,弥补理论碱在分解和凝聚其他杂质造化中性油被皂膜包容所引起的消耗。超量碱的确定直接影响碱炼效果。3简述湿法碱炼和干法碱炼。湿法碱炼:即中和反应后添加一定量的软水或电解质溶液,冲淡过剩碱液使皂角吸水提高沉降速度或使皂角稀释溶解呈皂浆而有利于油-皂分离的工艺,适宜于精炼值高,杂质少的毛油。

要点:1毛油前处理,油温30-50摄氏度2中和,终温60-70摄氏度3压水,加油量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4其余操作参照干法碱炼

干法碱炼:适用于酸值高,色泽深的毛油的精炼,有利于色泽的改善,低温控制了中性油的皂化损失。要点:1前处理,油温25-30摄氏度2中和,碱液浓度16-24be 3静止分离6-8小时4皂角处理5洗涤 4碱炼油为什么要水洗?水洗要求?

因为分离去除皂角的碱炼油由于碱炼条件的影响或分离效率的限制,其中尚残留部分皂和游离碱,必须通过水洗降低其残留量。

技术要求:洗涤操作最好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洗涤操作温度(油温水温)不低于85摄氏度,洗涤水要分布均匀,搅拌强度要适中,洗涤水应采用软水,每次洗涤用水量为油量的百分之10-15 2-3次 5方程式

6油脂中色素来源可分为几类?油脂脱色目的?

答:1有机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个别油脂中还有特殊色素。2有机降解物。3色原体。目的:获得油脂的色泽改善和为油脂脱臭提供合格的原料油品。

7油脂碱炼是使用的硅酸钠起什么作用?哪些油碱炼加硅酸钠,用量多少?

硅酸钠的作用为了增加皂角密度,帮助皂角凝固。游离脂肪酸既酸价低的油脂碱炼时加硅酸钠,用量为油脂的百分之0.2。

第五篇:油脂说课稿

《糖类 油脂》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糖类 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节转折课,从熟悉的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本节中涉及的淀粉、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

(一)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1.淀粉的检验。2.淀粉、油脂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除此以外,还采用了多媒体助学,以此来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下列教学环节完成本节

课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糖类的学习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当我们走进医院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件展示打点滴的图片。然后指出: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葡萄糖溶液。通过你的预习,你知道葡萄糖属于那类营养素吗?由此引出糖类的定义。然后教师设问:葡萄糖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人的呼吸会消耗葡糖糖和氧气,它属于缓慢氧化,这一过程是放热的.教师提问:你知道人体摄入的糖类是如何转化的吗?学生回答: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首先转化成麦芽糖,在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体的生理活动。接下来多媒体展示足以让学生垂涎三尺的中外著名食品,引出所含主要成分——淀粉。学生自学该部分内容,展示。教师反问: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呢?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讨论、交流,得出实验方案,然后通过提供的面包片、土豆片、苹果片等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设问:糖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是不是摄入的糖类越多越好呢?学生当然会说不会,那样会使人发胖。师问:过渡肥胖会影响健康,给人带来烦恼,有些肥胖人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喝水都容易长胖。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学生回答:没道理,因为水中不含碳元素。教师问:你能为减肥的人士提供哪些建议?这时同学们会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转入 第二板块:油脂的学习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讨论油脂的分类方法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学生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油脂分子的结构并讲解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发现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处理与讨论,使学生对营养物质有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

(三)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有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事物,而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篇二:油脂-说课稿

《油脂》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的内容《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二、学习目标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重点: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2.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3.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

二、说学法(1)观察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油脂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油脂的结构推断其可能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油脂的可能性质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油脂的性质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油脂结构真正理解并为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的引入:在我们的通俗说法中,“油脂”两个字使连在一起出现的,“油”和“脂”指的是同一层含义吗?

2、推进新课

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指出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命名、组成元素、分类。

3、油脂的性质:首先通过观察其外表,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

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溴水3 ml,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比试验: a、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 ml,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b、向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 ml,滴加2~3 滴酚酞试剂,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实验实验现象展开师生、生生讨论,最终得出油脂的化学性质。

4、肥皂的制备与去污原理

油脂的碱性水解所得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原理来制备肥皂。

学生阅读:p76科学视野,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8 1、3)

板书设计:油脂

一、油脂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水解: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碱性水解: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工业制皂原理

四、油脂的用途:食用、工业原料篇三:《淀粉和油脂》说课稿

《淀粉和油脂》说课稿

说课者:邱志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着“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一种必备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淀粉、脂肪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章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简单分子到复杂分子,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有机高分子,通过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合成材料作好铺垫。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

的主要来源; 2.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3.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能力目标:

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

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

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

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淀粉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检验的?”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这节课的后面,教师提出:农村在冬季常以糯米、高粱等作为原料酿出香甜可口的“米酒”,但这些米酒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很浓的酒味,请你简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请一些同学作组际间交流,教师倾听、关注每位发言的学生,但不作评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思考,进而让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讨论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

4.实验法。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节中,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在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

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实验法

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四点的指导: ①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

②在实验之始,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③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④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2.多种感官协同法

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

①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②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③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

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下列教学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你能说出三种生活中的主食么?(2)你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3)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光照 2 + 6h2o 叶绿素

c6h12o6 + 6o2 验证一下哪些物质中含有淀粉 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知道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它在体内缓慢氧化对生命起到的作用,同时,糖尿病的检验方法。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四.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说出富含油脂的食物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 五.师生共同回顾总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要点复述回顾,然后再用多媒体提纲式显示,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

设计理念: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

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有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事物,而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说板书:

一.淀粉和葡萄糖

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光照 2 + 6h2o 叶绿素

c6h12o6 + 6o2 2.淀粉的检验: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3.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c酶

6h10o5)n + nh2o ??? nc6h12o6(葡萄糖)4.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发酵 6h12o6 2c2h5oh(乙醇)+ 2co2; 5 葡萄糖的检验: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或者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3.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 ; 植物性油脂。4.油脂的溶解性: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篇四:酯 油脂-说课稿

酯 油脂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

二、专题

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 酯 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4.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

二、说学法

(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油脂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油脂的结构推断其可能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油脂的可能性质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油脂的性质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油脂结构真正理解并为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的引入

在我们的通俗说法中,“油脂”两个字使连在一起出现的,“油”和“脂”指的是同一层含义吗?

2、推进新课

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指出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命名、组成元素、分类。

学生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就可对油脂的性质作出初步推断。而这些推断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来验证。

首先通过观察其外表,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

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溴水3 ml,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比试验: a、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 ml,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b、向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 ml,滴加2~3 滴酚酞试剂,再加入1~2 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实验实验现象展开师生、生生讨论,最终得出油脂的化学性质。

4、肥皂的制备与去污原理

油脂的碱性水解所得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原理来制备肥皂。现在就请大家动手,来制备一小块肥皂。分组实验:p69 活动与探究

提问:①95%乙醇的起什么作用?②怎样检验反应已经进行完全?③最后加

入的食盐起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p69资料卡,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5 1、2)

板书设计:酯 油脂

一、油脂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水解: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碱性水解: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工业制皂原理

四、油脂的用途:食用、工业原料篇五:说课稿基本营养物质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 白学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营养物质》。出自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 组成和性质。第2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下面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计划六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涉及的有机物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这样一些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是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营养物质。它是继烷烃、烯烃、乙酸、乙醇之后的有机物,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了完整的有机物的框架体系。该内容也是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可以说是每一位学生都用得上的生活化学。基本营养物质也是高考的知识点之一,《 选修模块 5》 将会再次深入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教材的意图、学生的实际及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以及化学性质

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

①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银镜反应原理;

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二、说学情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三种物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并且前两节已 经学习了烷烃、烯烃、乙酸、乙醇等有机物,已经储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掌握了研究有机物 的一般方法。但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糖类油脂及蛋白质的反应不系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类比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教材,导学案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法 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本来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自主探究 通过分析归纳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督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自主探究 3.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从食物中获取的基本营养物质有哪些?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78页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并有小组成员汇报预习结果。

一、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新课:从化学角度分析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首先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78页完成导学案表格。并思考课本中的学与问,并有小组成员汇报预习结果。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组成及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3-5探究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老师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1.葡萄糖特征反应 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银镜反应 2.淀粉特征反应—淀粉变蓝 3.蛋白质特征反应 ①颜色反应 ②灼烧反应 通过实验3-6探究糖类的水解。问题1加稀硫酸的作用 问题2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实验现象及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油脂提取-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