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假期关于宁波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2(合集五篇)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7-108624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1 18:55: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假期关于宁波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2

浅析宁波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而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必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动员社会参与,坚持面向基层、努力实现共建共享,着力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一)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十五”以来,我市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情况整体良好,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日臻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公共文化单位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及时转变机制,增强活力,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具有宁波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初步形成。

几年来,我市相继举办、承办了中国艺术节分会场、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戏剧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和中国流行音乐大赛等一

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努力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逐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国内享有声誉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活力宁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等日趋活跃,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2_多场。重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组织歌舞团、民乐团、越剧团和甬剧团等艺术团体赴美国、德国、韩国、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扩大了宁波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

(四)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机构、活动和项目的投入予以保证,市本级从202_年起设立了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奖励和补助。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发掘、培训等多种途径,全市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长年活动于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三是健全目标考核管理。强化重大文化项目绩效考核管理,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内部分配、人事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宁波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不足。

尽管我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市到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网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公共文化设施的总量还显得不足。从市级文化设施来看,宁波大剧院在全国堪称一流,但市图书馆馆舍却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一些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馆舍不仅面积小,而且陈旧简陋,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具体说明见下表:

202_年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

(二)管理水平不高。

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

(三)运行机制不活。

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单位人事、分配、考核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无法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总体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和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全面建成“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和参加大众文化体育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率先建

成设施网络覆盖面广、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强、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机制灵活、群众满意度高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坚持主要原则

以“坚持政府主导、坚持面向基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不断创新”为建设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原则。切实建设人民大众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文化基础设施、激发市民汲取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市的文化建设成为由政府主导、市民积极参与的全民性的工作,更进一步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三)具体措施

1、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保障力度。

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2、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

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软件建设,丰富场馆内涵,不断提高利用率。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进一步做好社会文体设施资源整合工作。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协调相关事项,促进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3、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议尽快出台《宁波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解决当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体现我市公共文化工作的特色,总结我市公共

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和服务要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宁波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之

一、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

一、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必要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主要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我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生活水平,我市应努力将我市的基层文化开拓发展成由政府主导、市民积极参与的全民性的建设工作。将我市建设成文化水平较高、经济水平较强、政府廉洁的“三好城市”。

第二篇:关于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关于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在主席、分管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主管部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各级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更加重视。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2_〕21号)下发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了专题部署,先后把“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和建设”、“文化惠民项目进镇村社区”等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日照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日照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_—202_)》等重要文件,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等工作摆在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年”,将深化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

(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一是加快构建“15-20分钟公共文化圈”与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顺利对接。加快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是省委、市委提出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创新措施,与自202_年起实施的“千百重点文化工程”(提升1000个

朝阳【wlsh0908】整理

村居文化大院,培育1000名文艺骨干,推出500场广场文艺演出,演出500场地方小戏,打造100个有较高水平的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队)顺利对接,大大加快了构建“15-20分钟公共文化圈”的进度。目前,全市共培训文艺骨干5000余人次,举办文艺演出4000余场,完善提升基层文化设施1500余处,招募文化义工400余人,发展庄户剧团300余个;“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到35%。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余万元,市及各区县都建成了“共享工程”支中心,超过95%的镇村建成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先进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农家书屋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自202_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250万元,国家和省奖励686万元,开展了图书捐赠、系列“爱心书屋”捐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190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四是公益电影放映常态化。自202_年开始实施该工程以来,市、区县财政落实配套资金,文化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解决了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特别是202_年以来,全市公开招募电影放映人员,全面推行数字放映,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五是广播电视由“村村通”迈向“户户通”。广电覆盖率、电视无线发射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率达到99.9%,其中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按照国家、省202_年底前所有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的要求,到202_年底,全市54 个乡镇均建成一定规模的综合文化站,提前一年完成了建设任务。目前,部分乡镇正在对文化站进行改建提升,社区、村居文化阵地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全市已建成91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和273个农村社区文化中心,有340多个村居正在新建文化大院,170多个村居正在完善文化大院,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90%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四)基层公共文艺表演团队日趋活跃。近年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面向基层积极开展培训、辅导活动,举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社区文艺辅

导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骨干人员1000余人次。市文广新局推出了“阳光”系列培训、“走进社区、贴近百姓”百场公益培训等服务项目,新增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莒县拨付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庄户剧团开展“送戏进村”,按演出场次给予补贴,每年演出100余场次。东港区30多位吕剧爱好者自发组建了阳光吕剧团,没用政府投入一分钱,排演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龙凤面》等剧目,还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演出任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目前,全市已有400余支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伍活跃在广大农村、社区,成为繁荣基层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五)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亮点频现。一是精品大剧连夺大奖。新编历史吕剧《毋忘在莒》赴省、晋京演出,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全国优秀剧目调演全部奖项、山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多项大奖,目前已在市内公演50余场,经过完善提升的《毋忘在莒》4月举行了首演,并将在旅游旺季对外公演。大型旅游歌舞《日出先照》,融日照历史文化、滨海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发展元素于一体,填补了日照无大型旅游歌舞演出的空白,荣获202_全市机关工作创新奖、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目前已演出70余场。《秧歌》、《黄河子孙》等一批优秀音乐作品连获国家、文化部和省级大奖。音乐《舞动蔚蓝》和舞蹈《街区黑客》在全省大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的比赛。二是节赛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以及重要纪念日,我市都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合唱艺术节、舞台艺术大赛、“欢乐乡村”等已经成为我市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各区县也都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展演巡演好戏连台。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年“培育百个庄户剧团”、“巡演千场地方小戏”。莒县开展送戏下乡,已演出1000余场。东港区阳光吕剧团、岚山区碑廓镇老年艺术团、五莲县茂腔剧团每年都演出50余场次。今年我市又推出了沿海

文化线旅游旺季文艺展演、“梦想大舞台”文艺下基层、“走进社区、贴近百姓”百场公益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级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仍有偏差。近年来,各级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满足于扶持基本成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却不愿投资偏远落后乡村群众亟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的片面认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热情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的力度和深度。

二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需要资金支持,但由于其公益性质,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之际,政府有限的资金不能满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资金投放比例上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乡镇和社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均衡。从设施建设空间分布上看,基础好的区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上级规定标准;有的区县至今没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或者设施不达标;大部分乡镇(街道)的文化设施集中在驻地,建筑面积远未达标。城区多数居委会缺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四是制约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性矛盾仍然存在。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的人员编制基本上还是县级市的编制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虽然都有文化站编制,配备了站长或工作人员,但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专业之外的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专人不专职现

象较为普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普遍业务技能不够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村、社区文化专业人才更为缺乏。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明确提出“抓文化就是抓民生”,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议市里适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县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二)加大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力度,确保经费投入。“文化惠民项目进镇村社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_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市和区县财政要确保补助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补助的基础上,设立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分别列入市、区县、乡镇的财政预算。

(三)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村居文化大院的设施条件,在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其便民性和均衡性。建议学习济宁、德州两市的经验,建立日照市网络图书馆,覆盖全市,成为市民身边的24小时图书馆。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现有平台,发挥其在文化惠民中的作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整合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后,必须配备相应管理服务人员才能保证设施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建议人事编制部门按照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评估定级标准,为公益性文化单位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通过人员整合、招募文化义工等措施,实现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居文化大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到位。研究制定新措施,调动专业人才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热情,既要多出精品,又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加强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健全文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办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充分调动广大民间文艺人才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投资、捐助公益文化设施,加强对民办文化机构和团体的支持力度,打破体制界限,对民办文化机构在资金扶持、队伍培训、行业评估等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各级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等模式,按照其规模、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

第三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202_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2_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也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

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离县城又比较远,导致整个乡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满,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生活十分简单。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建设情况也比较落后。下面是我从调查中整理出来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娱乐活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本村居民的普遍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凭。在加上离县城较远,受区域经济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大多数村民们对重庆市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都还是不很了解。可见而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了。

虽然我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不是甚好,但是村民们在收看新闻时,会经常看到新闻报到其他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和一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即使自己的家乡没有那么好,也对国家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都非常的满意,对于文艺演出、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健身活动也非常感兴趣。

本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在乡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文化娱乐设施。县里面偶尔会派电影放映队送电影下乡,让村民们在晚上聚集到一起观看电影。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村里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到位和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因此村民们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文化活动。

(二)百姓之心声

近年来随着重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很多地方常常举办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让人们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村里少有举办文化活动,但是可以从其他地方参观到和从媒体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均衡,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让文化活动在未来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今天,村民们也逐渐的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希望村里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利用闲余时间来丰富精神文化。认为本地区在公共文化的建设方面,应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活动节目、加强文化设施和团队的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建立农家书屋、多发展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和组织送文化进社区等等。

同时村民们也希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应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诸如政府的支持、居委会的带领作用、居民群众、民间组织和引进企业投资等社会力量。这样更能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本村的又好、又快、平稳的发展健壮起来。

四、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及设施明显滞后。

村里没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都没有就不谈藏书了。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更没有组织文化活动的文化工作人员。因此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服务产品的缺乏导致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宣传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中了解到,还有很多村民对于重庆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有些甚至是完全不知道。这样会导致相关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举办,也不利于村民们享受到文化活动中的乐趣和好处。

(三)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岩东乡屵山村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且距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

村里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也没有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这岂不是犹如一个厂子里没有领导人和技术人员吗?导致缺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就落后于其他地方了。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又导致了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爱好传播者的缺乏。

五、关于我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条建议

(一)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村里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可言,只有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才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载体。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这有利于村民们及时总结先进的种植和养殖经验,促进村民们经验的交流和成果分享。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农家书屋阅览书籍,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村民们的财富收入,村里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对村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利用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宣传力度

村里多数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不了解。这是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村里有效开展和举办的,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让百姓了解其相关内容,对其有意义的,才会引起百姓的观注度,才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三)加大经济的投入

村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经费不足,应加大经济的投入,如果是没有资本做基础是难以办成事的。在发展本地公共文化时应坚持

“政府领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建立监督机构。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四)引进人才队伍

由于村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应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里任职,带领着村里公共文化服务和经济的发展。

(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建立相应的文化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文化工作的考核,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又好又快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考核制度时,文化建设考核应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挂钩,这样促使村里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发展,并且根据考核绩效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奖励,这样促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更有信心和干劲。

六、总结

在此次的调查中,深有感触。了解到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如此的落后,也深深地体会到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平衡。虽然我对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找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愚见,但是由于知识有限,对于某些的认识还有些不足。不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带领着村民们使家乡的文化活动搞的红红火火,并且早日脱贫致富。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决议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繁荣发展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各项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区是指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三室一中心)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真正把这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提供场所免费开放、服务,业务骨干辅导服务,基本队伍培训服务等,才能让全区人民真正享受到新的文化生活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

结合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我从下面两个方面五条途径来讲述我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对照《决定》差距大 问题多

前些日子,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各市及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2_年到202_年的排名,下面我以图表来展示一下,1晋城市六县(市、区)的基本情况。

从图表中看,我市除我们城区和高平属于名次正排外,其余四县均是下降趋势,这种情况表明,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符。我市名不符实,我区更是名不符实,和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说法更是差距甚远。如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将我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下认真地分析。

先说区级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硬件建设:文化馆场所面积仅有400多平方米,不达国家三级馆标准。图书馆经过202_年和202_年,投资120余万元进行改造,面积达到202_多平米,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这也正是202_年我区在全省排名向前移19位的原因所在。全区8个镇办均无文化活动场所,属于空挡,145个村(社区)除凤翔、东岭巷等10余个市民社区场地问题不大好解决外,其他场所均可达标。

人员问题。区文化馆现有在职人员14名,仅有艺术类学校毕业人员5人,其余9人为非专业人员。图书馆现有在职人员9名,仅有

一名图书系专业毕业人员。镇办文化站共有15名在编占编人员,事实没有一名在从事文化站工作。

经费问题。我区文化工作列入预算的专项经费仅有局里5000元,文化馆、图书馆各5000元。镇办和村里基本没有专项经费。文化工作的开展,是靠搞什么活动请示什么经费。

和六县(市、区)相比较,泽州县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全部建好,因有县无城,文化馆和图书馆是租赁。高平的三馆投资一个多亿已建成。阳城县两馆及乡镇文化站已建成。陵川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建成。沁水县投资202_多万元建成了近一万平米的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已普及。总起来讲,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区级刚刚起步可求突破,镇办落后需要找结果,村(社区)基础好可以形成特色。

二、敢于担当 破难题 前景好

面对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不能坐等,不能推拖,必须负重赶超,把延误的工作抓起来,把虚度的时间补起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各项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五条途径,实现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突破。

第一,狠抓政策机遇,找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把手。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为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议》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告诉了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只要我们的工作围绕《决议》展开,就会有途径,有办法。肯定的讲,《决议》出台之后,围绕《决议》的种种具体实施意见一定会相继出台。这种时候,我们就必须充分抓住,紧紧跟上,一项不拉,一个不丢的抓在手上,灵活掌握政策,多头争取投资,一句话,只要有利于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政策和投资,都要用起来,争回来。

第二,提高认识水平,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看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事情。

以党的一次全会来专项研究讨论文化工作并形成《决议》,应当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不是文化部门一家和文化工作部分人员的事情,也不是文化部一家和文化工作者能解决了的事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决议》提出的高度,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认识水平才能提高。只有我们真正把认识高度和《决议》达成一致,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看成是主要工作,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把本辖区的文化场所建设、文化队伍、文化经费投入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我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真正称为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完成。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历史欠账,完善场所建设是首要中的首要问题。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建设最重要的差距是差在场所建设上,区级文化馆建设,应当是当前必须抓的一项重要工程,如何

抓?如何建?当然有审批立项等方面的困难,但我们目前已寻找到了机遇,原来在剧团建房中丢了四亩土地的批文已找到,并重新通过了市土地局办公会议,目前已在市规划局等待土地规划,只要规划好地方,就可以同剧团排练服务中心两项工程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镇办文化站建设是难题,但也并非解决不了。北石店镇已和新城改造同步规划,市里的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其余七个办事处可以在十二五规划中享受到国家政策出台后的各级财政补助,依照文化站不能和政府办公场所的要求,可以采取借鸡生蛋,办事处和社区同建的办法,利用基层社区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将文化站建设到基础好的社区。至于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做的工作是开拓思路,开放脑筋,解决好非农社区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的目标就可以实现。根本的问题,是在思想重视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摆上日程,做出规划,列入预算,一句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没钱是办不成的,不拿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四,提升人员素质,展开骨干培训,组织文艺队伍。

对区文化馆非专业院校毕业人员和40岁以下人员一是采取送出去学习升造的办法,二是请省市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研究的专家前来培训辅导,普遍提升文化馆整体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对文化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乐理、声乐,舞蹈、美术、创作等项目分别进行,使得文化馆人员学有所长,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在组织书籍分类、图书对外开放,阅览室全天候社会阅读的基础上,搞好“农家书屋”

全覆盖图书管理人员培训,并展开读书评比会,图书读后感,民意大调研活动,使得“农家书屋”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

镇办、村(社区)要通过区文化馆的室外培训活动,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文艺活动队伍,在近期钟家庄秧歌队、西上庄威风锣鼓队等培训的基础上,组建和培训更多的文艺活动队伍,每个镇办不少于100人,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0人,从而带动广场、公园、街头、大院的各种兴趣文艺小队的分散活动。

第五,组织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水平,真正繁荣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要人民群众普遍的享受改革成果,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生活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形式上,要赋予时代内容,要有健康向上的内容,要真正构建起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我们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每年举办几次竞赛活动来有效的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普及群众文化,而且要提升活动水平,使得文化活动上档次,人民在寓教于乐中受益,真正使城区文化生活获得繁荣与发展。

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当的十七届六中《决议》的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下去,我区文化工作大繁荣大发展的目的就会在更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徐明德副主任带领调研组,于10月中下旬先后深入到桂溪、曹回、大石、高峰、五洞、鹤游、裴兴等乡镇和县文广新局,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

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自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县城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及部分村(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县政府和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一)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县政府筹集上亿元的资金在县城先后建成了体育场、中心广场、西门广场、南阳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并免费向群众开放。目前,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游泳池、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也正紧密锣鼓地进行着,这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升县城的文化形象,使广大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筹资2.5亿元,建设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书报、棋牌等设施设备,功能比较齐全,并免费向群众开放。高安、曹回、大石等乡镇还修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全县修建了10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79个农家书屋、734个图书借阅点,部分村(社区)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着力推进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电影惠民工程,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和“农村中小学生每学年观看6场电影”的目标。完成了“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县建成县级广播中心机房1个,乡镇级广播机房25个,示范村村级广播机房28个,安装终端喇叭2730个。“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近年来,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牡丹文化、古县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办牡丹节、油菜花节、李花节、白柚节为载体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利用庆祝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文艺演出上百余场,特别是“牡丹之夜”广场文艺演出办出了特色,深得群众喜爱。广泛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县城区各广场、居民小区,各乡镇集镇所在地晚间以健身为目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民间艺术活动蓬勃发展,全县各乡镇组织了广场舞蹈队、民乐演唱队、锣鼓艺术队、合唱队、川剧艺术队、太极拳队等各类文艺团体上百余支,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二、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

(一)认识上有差距,工作主动性不强。少数同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仅当作是应付上级检查和争取上级资金的一个平台,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途径。因而缺乏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致使我县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够完善,文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较好地形成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公共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缺乏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一些新建的重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如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因征地拆迁问题推进缓慢,博物馆、科技馆的建设还未正式启动。

(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发挥较差。近年来,虽然我县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有较大增长,但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低。从分级来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大都是中央、市级财政投入为主,且大部分财政投入都用于重点设施建设。县体育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的运行维护费用和重大公共文化服

务活动没有纳入经常性预算支出,难以保障已建成设施的作用发挥。乡镇、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缺乏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或志愿服务,其向群众免费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农村广播损毁严重,维护费用和技术力量跟不上,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全县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文化从业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县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仅144人,其中文广新局机关23人,县图书馆8人,县文化馆13人,县体校9人,25个乡镇文化站在编人员91人。县文化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年龄结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乡镇综合文化站有编缺人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根本没有精力来抓文化工作。

三、对我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政府行为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县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文化基础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加强引导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县奠定基础。

二要全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要按照中央和市里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各类文化建设资金,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要加快县城公共文化各项场馆的建设步伐,坚持建管并重、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项目和参与文化活动。着手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办法,落实人员和经费,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人才队伍平台、产品展示平台、遗产保护平台和政策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功能,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三要强化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的作用,落实专兼职管理、维护人员,县财政给予适当经济补贴。要多举办群众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继续打造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确定适合各乡镇、村、社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思路,形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健身益智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丰富农民和农村的文化生活。

四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全县文化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管理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体制机制,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特殊政策,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文化专业人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民间文化人才,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假期关于宁波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2(合集五篇)
TOP